众人目光投射过去,只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一身板正军装,走了进来。
看到此人,在场所有人,纷纷心头一震。
如今整个东北,谁不认识这位响当当的少年英雄。
“苏司令!”
以张志良为首的一群人,赶紧见礼。
苏远摆了摆手,笑道。
“各位不必多礼。
其实,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如今国内的经济遭遇了空前的打击,这件事,我有办法可以解决,诸位不用惊慌。”
张志良脸露一丝古怪,问道。
“苏司令说的办法,莫非是每天杀一百个俘虏,逼迫东洋人撤销制裁令?
我看等到东洋人服软,咱们的工厂都已经全倒闭了。”
他的话语里,多多少少暗含着一些怨气。
在他们看来,本来大家好好地跟东洋做着生意,大家你好我好他好,偏偏苏远非要跟东洋人干仗。
现在好了,两国不死不休。
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苏远知道,这数百人里,估计有大半人的,在背地里骂自己。
但他不在意。
现在没人理解他,以后总有人会理解。
与东洋人做生意,那就是与虎谋皮。
今天东洋和龙~国关系好,大家做生意做得很开心。
等明天东洋赚够了,拿着从龙~国赚的钱,造出长枪火炮,杀进这些人的家里,直接抢夺财产,他们就知道哭了。
“这是对外策略,治标不治本。
我们龙~国明明拥有更大的地盘与市场,为什么会被一~个蕞尔小国卡脖子?
说到底,还是自家的竞争力不足`.。”
苏远一番话,让在场数百人,都皱起了眉头。
张志良迟疑了片刻,沉声道。
“苏司令说得容易,可知想要开办一~个工厂,生产一件商品需要多少工序,多少流程,成本多少,销售流程如何?
打仗,咱们数百人加起来,也不如苏司令一根手指头。
但论做生意,苏司令还是外行人。”
一旁的张作林,不悦的撇了撇嘴。
“张会长,你怎么说话呢。”
苏远笑着抬手。
“大帅,无妨,大家各抒己见,有点分歧也正常。”
说完,他上前一步,一脸自信道。
“张会长,不是我打肿脸充胖子,你说的这些问题,我还真知道。
我皖省苏家,虽没有各位家大业大,但也是百年商贾之家,在江淮地区也颇有些影响力。”
听闻这话,那些眼神轻视的企业家们,纷纷收敛了倨傲之态。
张志良问道。
“那我就要听听苏司令的高见了。”
苏远转过身,在堂内缓~缓踱步。
“百姓民生,重点在于衣食住行。
先说衣,咱们龙~国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大国、棉花大国。
五千年前,咱老祖宗就学会了纺织技术。
从古至今,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
为何到了近代,却落后㈦125柒于西方国636捌~家。
到现在,竟然被东洋垄断了纺织业。
说到底,还是大家都觉得,向东洋人买纺织货物更加便宜,没有发展本土纺织工厂的意愿。
咱们不发展,必定就会落后。
落后就会挨打,今天的恶果,恰恰是前日种下的因。”
数百位企业家低头深思起来,脸上渐渐露出惭愧之色。
他们中,也有人办过纺织厂。
但纺织厂的工艺还是传统纺车,而东洋人已经用机器替代。
二者的生产效率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东洋人以更低廉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打入龙~国市场,本土纺织厂怎么可能竞争的过。
“发展本土民~族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创新。
半岛平让、汉城、釜山等地,都有东洋人建设的纺织厂,回头你们安排一批考察人员,去那里学习学习。”
众人听到这话,皆都双眼一亮。
张志良惊喜道。
“苏司令,此话当真?”
“半岛已经被我打下来了,现在是咱们龙~国的地盘,我说了算。”
数百人心头一震。
脸上露出震撼与敬服之色。
“接下来再说食,民以食为天,此为安定天下的重点。
我龙~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但每年的产粮,有一半都出口到了外国。
那些洋人,将粮食加工后,又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我们,既白拿了我们粮食,还赚走了百姓的血汗钱。
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没有粮食加工能力。
连区区面粉,都需要东洋人来生产。
还有火柴,你们别看这玩意儿不起眼,但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做饭。
火柴虽小,却是关乎每个家庭的吃饭问题。
这些小商品,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大家不以为意。
可一旦失去,家家户户都会举步维艰。”
苏远的话,仿佛洪钟大吕,在众人脑中敲响。
如果没有东洋的这次制裁令,可能他们很久都不会发现,国内最基础的民生,都已经烂到这种程度了。
这就是一颗洋人埋下的雷。
今天不爆,明天也会爆。
张作林蓦然站起身来,脸色极其凝重。
“没想到,这小小的衣食住行,竟然有这么多问题。”
苏远继续说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都是民生根本。
这些东西之所以不起眼,那是因为咱们习惯洋人的廉价工业品。
好在这祸根埋得不深,咱们现在挽救还来得及。”
张志良一脸无奈道。
“苏司令,可是我们没有工业技术,造不出廉价商品,以传统手法开办工厂,成本太高,老百姓也用不起。”
“所以咱们得学习,创新,发展。
半岛和海参崴,有东洋人开办的各类工厂,我会让人把技术引进到东北。
你们负责开办工厂,将技术推广开来。
记住,民生根本,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在场的企业家们,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
只是,技术解决了,资金又是个问题。
“苏司令,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商品囤积在工厂,卖不出去,资金不够开办新的工厂啊。”
“你们那些商品,有多少我要多少,我全都买了。
不够的资金,我也可以提供给你们。
但我有一~个要求,三天之内,必须把工厂继续开起来,将失业的工人,召回去。”
此言一出,在场的民~族企业家无不感激涕零。
此恩等同再造。
张志良等人,满面红光,情绪激动,齐齐向着苏远鞠了一躬。
“苏司令,您真乃国之梁柱,我等代替东北数十万工人百姓,谢过了!”
次日。
盛京早报,一则新闻引爆了全城。
标题为:苏司令深化改革民生根本问题指导方案。
报纸上,刊登了昨日苏远对那些民~族企业家说的话。
报纸一出,再加上各工厂陆续开工,重新召回下岗的工人。
盛京舆论,立即翻转。
原本许多大骂苏远的人,又开始赞扬了起来。
紧接着,一车车民生物资从半岛运送过来。
投入市场,立刻便将飞涨的物价稳定了下来。
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有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