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67节

苏远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看来,你在这~里工作的还不错。”

……………………………………………………一.

第154章,西伯利亚大开发,与斯达林的首次会晤

这位昔日的贵族小姐,伯爵之女。

摇身一变,成为了无产阶级联盟的代表人物。

艾莉丝红着脸说道。

“多亏了大家都很照顾我。”

苏远笑了笑,没再多说问什么.

他走进市政办公室,检阅了一番这几个月,各部门工作。

上乌金斯克工业基础完善。

随着社会趋于稳定,周边大量的居民迁徙而来。

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发展的比库伦更加迅猛。

特别是工商业,是目前苏远占领的各地中,除了海参崴和汉城,最发达的城市。

“那几个煤铁铜矿开发的怎么样?”

苏远放下文件,抬头问道。

吕人杰如实回答。

“都已经建厂开发好了,预计下个月就能持续产出矿石。”

西伯利亚矿产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历史上,苏毛能成为超级大国。

靠的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将军,煤铁铜都还好说,但这~里的冻土层太厚了,油田开发难度很大。”

吕人杰一脸无奈。

之前,苏远给了他一份资源矿产分布图,让他主管资源开发这一方面。

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为此,他找了很多专家,但都没办法解决。

以现在人类的科技发展,暂时无法钻开厚厚的冻土层,获取西伯利亚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

即使是苏毛,也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具备开发西伯利亚的条件。

苏远笑着站起身来。

“油田开发的事情,你暂时不用管了,我会让其他人处理。”

收复半岛南部后,苏远又获得了不少奖励。

其中就有一套开发油田天然气的设备。

另外还有一百名资源开发团队。

苏远这次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办成这“五八三”件大事。

把西伯利亚的大开发,提上日程。

在当今时代,资源就是经济,就是战斗力。

没有资源,强如东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苏远顶着严寒,冒着巨大的风险,收复北海乃是整个远东。

主要就是看中了这片土地下,埋藏的无数资源。

曾经有专家预测过,如果能将西伯利亚开发完全,足够供养全人类上千年。

当然,这个设想不太可能实现。

西伯利亚的冻土层太厚了。

特别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带,深达数千米。

即使是一百年后,人类的科技,也难以触及那片冻土之下的资源。

不过,在北海附近,冻土层没有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查阅了一番市政的工作后。

苏远又去各大工厂视察了一圈。

工厂的工人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一听说苏远来了,全都激动的不得了。

他们现在的工资福利,比以前翻了三倍。

而且还是实行时薪制,干的越多,拿的越多。

工人们充满干劲,产能效率大~大增加。

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路。

这些商品向西可以远销莫~斯科、欧洲各国,向东可以进入东北,乃至华北、华东。

工人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城市的税收,才能充足。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离开工厂,苏远一路坐车出城,来到了北海东岸。

说起来,这还是收复北海后,第一~次亲临此地。

湖面波光粼粼。

微风吹拂,荡起一圈圈涟漪。

放眼看去,根本看不到对岸。

难怪,古人来到这~里第一眼,便将其当做了海。

这湖是真的大!

壮美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湖边,仿佛一场心灵的洗涤。

在东岸一处水湾地带,坐落着一~片快要完工的厂区。

那里正是从海参崴,迁徙过来的造船厂。

苏远进去视察了一圈。

各种设备一应俱全,都是东洋产的机器。

用这~里的设备,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战舰,完全没有问题。

但苏远明显看不上这些货色。

要造就造超一流军舰。

这些老旧机器,留着造些民用船只,倒还不错。

随后,他来到一~片空置厂房。

心念一动,将系统物品栏的奖励,拿出了出~来。

一套03型潜艇生产线。

一套万吨远洋货运运输舰生产线。

以及一百名潜艇技术团队,和两百名造船技术人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最深可达1637米,在这~里造潜艇,最合适不过。

安排好造船厂的事情后,苏远又去了上乌金斯克北部一座名叫古津湾的城市。

这~里位于北海东北部,是一座矿业城市。

在沙毛统治时期。

有很多犯人被流放到这~里挖矿,矿业公司足足有十多家。

矿厂遍布周边数十里,大~大小小将近三十多个。

沙毛覆灭后,古津湾被白毛军掌控。

那些白毛子无恶不作,从周边抓来大量无辜民众,强迫他们下矿干活。

每天持续工作十八个小时,疯狂压榨。

要知道,这~里的天气,比上乌金斯克还要寒冷。

天寒地冻的环境,这种高强度工作,又是在暗无天日的矿洞里,大部分人不到半年,就相继死去。

据说,至今那些老矿厂,还埋藏着十几万具尸体。

直到苏远到来,收复了上乌金斯克。

吕人杰带兵,将周边城市的白毛军,一一剿灭。

古津湾的百姓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但那座城市,原本就是流放之地。

没什么其他的产业,除了矿业发达,其他的一无所有。

基本的粮食日用品,都需要上乌金斯克供应。

老百姓不挖矿,那就没饭吃。

后来,吕人杰派人,将当地的矿业公司又开了起来。

各地矿厂重新动工,工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待遇,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有所盈余。

苏远来到古津湾,立刻就感~觉不一样。

这~里到处都是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不断。

放眼看去,如同一~片钢铁丛林。

当年,沙毛在这~里投注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各种工厂。

重工业基础水平,比东北都强上许多。

现成的钢铁厂、煤矿厂、化工厂,随处可见。

古津湾地方不大,人口也不算多。

但就是这么一座城市,默默奉献,为沙毛帝国输送了大量资源。

“人杰,这~里的钢铁和煤炭产量有多少?”

首节 上一节 267/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