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68节

苏远下车问道。

吕人杰笑着伸出三根手指。

“将军,说出~来您可能不~敢相信。

古津湾的钢铁年产量能达~到三百万吨,煤炭年产量,更是可以达~到惊人的两千两百万吨。”

苏远心头一震。

外草原两个钢铁厂,加起来钢铁年产量也才百万吨。

煤炭产量更少,也就八十万吨的样子。

连古津湾的零头都比不上。

难怪历史上苏毛能够迅速崛起。

有这种钢铁、煤炭产出,猪都能飞起来。

更不用说,古津湾只是苏毛偌大版图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城市。

像这种矿业城市,在西西伯利亚,还有不少。

“人杰,这可是咱们以后的定海神针,一定要牢牢抓住。

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枪炮弹药,军舰飞机。

世界很大,敌人很多,咱们华~夏丢失的领土,还有许多都没有收回来,到时候,就看你了。”

吕人杰听到这话,内心振奋无比。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是他永远不变的梦想。

苏远参观完各大工厂后,在一~片新修的厂区内。

将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设备,全都取了出~来。

一百位资源开发专家,他也安排在这~里。

让他们负责古津湾的资源统筹工作。

做完这件事,苏远才匆匆返回上乌金斯克。

……

次日上午。

一辆火车沿着北海南岸,从伊尔库茨克缓~缓驶来。

上乌金斯克火车站,早已清空戒严。

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卫兵,手持长枪,站在月台两边。

艾莉丝穿着一件貂皮缝制的斯拉夫民~族服饰,红棕色的秀发扎成一根根小辫。

略施粉黛,白皙的肌肤如冰雪般莹润。

貌美动人,气质高贵。

款款走来,宛如雪地林中的精灵,惊为天人。

在她身后,跟着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孩童。

左边是男孩,右边是女孩。

各自手捧一簇鲜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苏远、上官婉、吕人杰等人,早已穿着一身军装,在火车站等候。

看到艾莉丝操办的欢迎仪式,几人皆是眼前一亮。

艾莉丝迈着庄严的步伐,身后一群孩子追随。

像极了斯拉夫神话里的神女,美的惊心动魄。

一时间,苏远都看呆了。

不得不说,艾莉丝的美,让他那颗只有家国天下的心,颤动了。

两人隔着数十米的距离,目光交接。

艾莉丝白皙的脸颊上,顿~时浮现出一抹红晕。

就在这时,呜呜的鸣笛声响起。

火车缓~缓驶入站台。

苏远收回目光,转头看去。

当火车渐渐停稳后,一名有着浓密头发与胡子的中年男人,当先走了下来。

尽管,苏远从未见过此人。

但在看到他的第一眼,苏远就认出了他。

此人正是苏毛的“慈父”,红色巨人的缔造者,世界格局的创造者。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达林。

苏远看向他的时候,斯大林同样看了过来。

两人目光接触,似有无形的电光闪烁。

斯达林明显也认出了他。

他那严肃的面容,露出一抹温和笑意,主动伸出手0....

“苏司令,非常高兴见到您。”

苏远愣了一会儿,没有第一时间与他握手。

这一刻,他的心里闪过了几百个念头。

有想过,将他抓起来,永远囚禁。

也有想过,把他丢进矿厂里,压榨而死。

甚至,他还想过,直接拔枪将其击毙。

这个人固然曾经帮助过龙~国,但也是他,害的龙~国丢失了大片领土。

而且,斯达林这个人是一~个强权独裁者。

一旦等到他上台,苏毛必定会撕毁他们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再度发兵北海,侵占远东和外西北地区。

在他看来,斯达林就是这种人。

否则,在外西北阿拉木图谈判时,也不会出现袭击事件。

眼见苏远没伸手,斯达林身后的翻译,赶紧用中文介绍道。

“苏司令,这位是我们监察部委员斯达林同志,同时也是此次考察团的团长。”

苏远深吸一口气,将脑中多余的念头,全部压了下来。

他抬起手,握住了斯达林的右手。

两人亲切会晤。

立刻被苏毛和上乌金斯克的记者,咔咔拍了下来。

没人会知道,这次会晤,今天的照片。

将成为以后世界史上的,一~次绝响。

考察团的人员,陆续从车上走下来。

一共有三十多人。

全都是斯达林这一派的忠实拥护者。

现场响起激昂的奏乐声。

艾莉丝带领着五十个孩子,排成两列队伍,走了过来。

她停步站在苏远身边,用母语说道。

“欢迎各位贵客远道而来,请接受孩子们真诚的祝福。”

斯达林看到这些孩子,内心十分复杂。

明明他们才是同一~个民~族。

有着一样的肤色与眼瞳。

结果,他们反而变成了客人。

那些孩子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一~个个上前,将手~中的鲜花,送给考察团的人。

这种奇怪的感~觉,让每个人都不是滋味。

欢迎仪式结束。

苏远带着众人来到市区。

街道两旁,挤满了人~民群众,挥手不断。

这些人里,有一半都是斯拉夫人。

斯达林打开车窗看去,只见他们与那些孩子一样,眼神清澈有神,衣着面容干净。

从内到外,都充斥着一股精神气。

这种精神气,是他在莫~斯科很少看到的。

见微知著。

仅仅从这些百姓的精神面貌,斯达林就感知到了差距。

正如几个月前,英~国记者约翰威尔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

关于上乌金斯克的见闻记录。

竟然都是真的。

那~个年轻人在没有任何思想指导,没有任何阶级革命的情况下,居然把这座城市,改造成了他理想中的地方。

斯达林无法接受。

他们努力这么久,牺牲了无数人,建立起来的政权。

凭什么还不如一~个地方军阀。

没错,在他看来,苏远就是龙~国的一~个军阀。

与段琪睿、张作林等人没有区别。

0.1当车队在市政大楼停下。

斯达林从车上走了下来,并不打算踏足楼内。

“苏司令,我想看一看你们的工厂,学校、医院,不知可不可以?”

随行翻译立刻将他的话复述了一遍。

首节 上一节 268/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