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民~族企业,被垄断、收购,甚至巧取豪夺。
徽商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如今已经逐渐没落。
“爹,咱们家现在还有多少工厂?”
这天中午,苏家一家聚在一块吃饭时,苏远突然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咱们家的生意都交给你哥管理了。”
苏远扭头看向身旁一位三十出头的儒雅男子。
相貌与他有七八分相似,但气质截然不同。
此人正是苏远同父同母的大哥,苏高。
苏高是苏家长子,早已娶妻生子。
在三十岁生日那年,便正式接管了家族生意。
“哥,你跟我说说,咱家的生意情况,还有皖省各地的徽商,最近几年发展的如何?”
苏高放下碗筷,一本正经的说道。
“我们家目前主要经营的粮油日用品,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必需物资,勉勉强强还算可以。
但一些深加工的产品,在外资的挤压下,已经很难经营下去了。
像宿县的刘氏纺织厂,泗县的李氏白糖厂,太和的酱油产业,都被洋人收购了。”
苏父叹息道。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生意难做啊,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已经算是不错了。
前段时间,东洋人不是搞了个制裁令吗?
我听说徐州和南~京那边,有几十家工厂关门了。”
提起制裁令,一家人脸上都露出古怪之色。
苏母直接道。
“这还不是你儿子搞出~来的,说实话,那几天我睡觉都睡不踏实,生怕那些遭了灾的工人,拿石头砸咱们家窗户。”
那段时间,国内很多人都在骂苏远。
其中不乏一些想要报复苏远的人。
但他们又不可能去东北,便跑来萧县,找苏家的麻烦。
好在,当时萧县被段宏业控制了起来。
那些人别说去苏家,就连萧县城门都进不去。
全都被挡在了外面。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了。
苏远脸色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笑道。
“爹、娘,你们放心,从今以后皖省就是我和徐大哥说了算,谁都不-敢找咱们家麻烦。”
一顿饭吃完。
苏远便与苏高,去自家工厂视察。
萧县县城内,有一家大米加工厂,一家榨油厂。
规模都不大,主要是供应县城周边百姓。
苏家的大生意,都在宿州和泸州。
两人坐车南下,两个小时便到了宿州城。
此城人口超过五十万,是整个皖北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
商贸繁华,人声鼎沸。
苏高带着苏远,将自家的产业,都看了个遍。
确实比洋人的那些工厂落后很多。
技术上,仍旧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法子,设备机器,也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古董。
生产效率低下。
用人成本很高。
一旦有外资进入这-里的市场,基本上很快就能形成垄断。
想要改变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哥,咱们家以前的纺织厂还在吗?”
“纺织厂?几十年前就已经倒闭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把纺织厂再开起来。”
苏高皱起眉头,一脸疑惑。
“咱们一没技术,二没设备,开纺织厂不是赔钱吗?”
苏远自信一笑。
“这个你先别管,我有路子,你带我看看咱们家的纺织厂。”
苏高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端端的开什么纺织厂。
现在谁不知道,纺织厂是最赔钱的。
洋人生产的布料,便宜又实惠,谁还去买价格高昂的国产布料。
两人开着车,很快来到了宿州郊外一座废弃厂区。
由于是几十年的老厂子,早就没人用了,里面全都是灰尘和蜘蛛网。
苏远进去看了一眼。
厂房还挺大,墙壁也都挺结实。
只要收拾一番,将机器弄进来,纺织厂就能重新开起来。
“哥,你找些工人,让他们把这-里打扫干净,等过几天,我弄一批先进设备过来`.。”
苏高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你还真想开纺织厂?”
“衣食住行,乃百姓民生重中之重。
哥,我的肩上,现在担的可不是咱们一家几口人,而是整个天下的黎明百姓。”
苏远神色严肃道。
“一家纺织厂,救不了民~族纺织业。
但如果能通过咱们家的这个废弃厂子,把技术、设备传播到全国各地。
到时候,我们何须再买洋人的纺织品。”
苏高整个人都懵了。
他没想到,自家老弟的格局,都已经大到这种程度了。
苏高考虑的,是纺织厂赚不赚钱,划不划算。
而苏远考虑的,却是四万万百姓的穿衣用度,是民~族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好,我马上安排人来清理。”
第二天。
苏远再来这-里时,工厂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他独自一人走进厂房,心念一动。
一整套纺织设备生产线,出现在厂房中。
随后,他派人将苏高接了过来。
看到那些崭新的设备,苏高眼神一亮。
这些年,他没少去那些外资企业参观学习。
设备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这些机器,山河,你都是从哪儿弄来的,这可比洋人的那些东西好多了。”
苏远淡淡一笑。
“哥,你先别管我从哪儿弄来的,好用就行。”
说完,他上去调试了一遍,通上电力,将新鲜的棉花投入机器中。
轰隆隆的声~音响起。
在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后,一块韧性十足,保暖舒适的棉布出现在眼前。
苏高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一幕,拿起那块棉布,做了各种测试。
“吸水性,透气性,保暖性,弹性,都比洋人生产的棉布,强上好几倍,这怎么可能?”
一番测试下来,苏高心中极度震惊。
如果说他们传统的纺织厂,生产出~来的棉布,是三等质量。
洋人的布匹,则是二等偏上的质量。
而此刻,他手~中拿着的棉布,已经超过了一等,达~到了特等级别。
这种棉布,只有老一辈的手工匠人,费尽心力才能制造出~来。
一般都是各大布庄的上佳布料。
只有大户人家,逢年过节才能买上一匹。
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但现在,十几斤棉花投入进去。
仅仅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一块上等棉布便生产了出~来。
这成本低的令人发指。
苏高手捧棉布,呼吸急促。
如果这种棉布,以极低的价格,投入市场。
他可以想象到,到时候,那些洋人的纺织厂,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全部被挤压到倒闭。
“哥,这些技术设备,全世界独此一家,我给他取名苏氏纺织。
回头我会安排人在镇府经济局申请独家专利,有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