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84节

你可以挑选一些爱国民~族企业家,将技术推广出去。

记住,技术推广,一定要选择信得过,有口皆碑的人,千万别让洋人偷了去。”

苏高愣在原地。

脑子一时半会都有点转不过来。

“这事太大了,我得回去跟爷爷和爹商量商量。

老爷子做了一辈子生意,认识的人多。”

苏远的爷爷,七十多岁高龄,身子骨还挺硬朗。

虽早已不再管理家族生意,但这几十年纵横商界,积攒的人脉,是苏家谁都比不了的。

两兄弟赶紧坐车,回到了萧县。

小 说

三七一七

二九一一九

一进门,苏高就迫不及待的拿着那块棉布,向苏父和苏家老爷子介绍起来。

这两人听完来龙去脉,也都被震惊的无以复加。

苏老爷子手捧棉布,激动的双~手颤抖。

他早年做过纺织厂。

布匹是好是坏,拿手一摸就能摸出~来。

“小山子,这布是咱家废弃工厂生产出~来的?”

苏远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好啊,这布质量上乘,比老刘家布庄最好的棉布,都要好。

你们抓紧安排工人上岗,收购棉花,大量生产。

分销的事情,我找人来安排。”

老爷子老当益壮,已经二十年不管生意了,今天摸到这布,仿佛重回了年轻时候。

很快,苏家重开纺织厂的消息,便传遍了皖省商界。

引起了一~片哗然之声。

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

如今洋人工厂生产的布匹,价格十分便宜,质量也说的过去。

市场早就已经被洋人纺织品霸占。

这时候,开纺织厂那不是赔钱吗?

当苏家生产的第一批货物,在宿州城各大布庄上市。

因为苏远的名人效应,很多人都赶去支持了一波。

就当是卖个人情。

可他们拿到布匹后,这些人瞬间被震惊了。

“这……这布的质量怎么这么好?”

“品质上佳,老板,这布一匹多少钱?”

布庄老板笑呵呵道。

“一匹布五块大洋。”

“什么?你没跟我们开玩笑吧,这么好的布,就卖五块大洋?”

店内的人,全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平常,他们想要买到这么好的布,少说也是三十大洋起步。

而且,质量也不一定有这么稳定。

毕竟,那都是手工做出~来的。

甚至有些上佳的布匹,能卖到一百大洋以上。

这块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估算,卖三十大洋,一点不过分。

布庄老板笑着解释道。

“这价格是苏家定的。

苏司令说,布匹是民生产业,保证老百姓用得起,穿得暖,价格不能太高,以后说不定还会再降。”

听到这话。

满屋子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起来。

“`~苏司令真是大好人啊,事事都想着咱老百姓,给我装上五匹。”

店老板笑容一僵,尴尬道。

“徐掌柜,不好意思。

苏司令说了,现在布匹产量不多,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积货物,规定了每家每户每月只能买一匹布。”

在场众人纷纷露出遗憾之色。

“这么好的布,又这么便宜,我还想多买点,给咱们家每人做一件新衣服呢,一匹布,不够用啊。”

“大家别着急,苏司令又说了,用不了多久,这布匹的产量就能提上去。

到时候家家户户,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现场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物美价廉的好东西,谁不想要。

仅仅半天时间,这家布庄的苏氏棉布,便销售一空。

每天清晨,许多百姓都排着队,来布庄门口买布。

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

每家每户都用得上。

苏氏棉布的名声,很快就传播到全城,向外扩散至淮北、亳州、滁州,乃至整个皖省。

在苏老爷子的人脉运作下。

其他各城的布庄,也都上市了苏氏棉布。

短短几天时间。

苏氏棉布风靡全省。

各地老百姓茶余饭后聊天,问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今天有没有买到苏家的棉布。

纺织业的一场新的风暴,席卷商界。

许多外资工厂、民~族企业,纷纷注意到了苏氏棉布。

以前,那些洋人竞争不过的时候,还可以耍些阴谋诡计,用威逼利诱的手段。

强迫本地工厂,将技术售卖。

甚至巧取豪夺。

但如今,他们面对的是苏家。

苏家二少爷,那可是连五国联军都敢硬刚的狠角色。

哪个洋人不开眼,敢找苏家的麻烦。

活腻了不成。

半个月后。

各大外资工厂,销量骤减,利润砍半。

再这么下去,工厂倒闭,那是迟早的事情。

迫于无奈,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来到萧县,拜访苏远。

想要取得苏氏棉布的生产授权。

苏远当然不可能把技术,传授给(王的的)这些洋人。

不过,他灵机一动。

这些洋人,倒是可以成为,他打入外国市场的跳板。

于是,他在跟这些洋人谈了三天,终于签订了一份合约。

苏远可以给这些洋人工厂授权。

但他们不允许在国内生产销售,只能在国外建厂生产。

而且只有经营权,没有技术生产权。

也就是说,他们想要生产苏氏棉布,必须聘请苏远提供的技术团队。

洋人在国外销售苏氏棉布的利润,需要缴纳五成的知识产权费用。

机器设备坏了,即使是一-个螺丝钉,也要聘用苏远的人去维修。

这期间所有费用,都要洋人报销。

并且需要支灵珑8117付高额维护费、技⒊7666术费。

这些条件,极度不平等。

洋人一开始怎么都不答应。

可苏远不管这些。

不答应那就别合作。

前世,龙~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如CT机、盾构机、航空飞机等,全都被洋人建起了的技术壁垒封锁了。

他们收取专利费和技术费,每年躺着就能从龙~国获取高额利润。

一架民航飞机出问题了,就算是螺丝松了,龙~国都需要从外国聘请专家维修。

而那些专家从上飞机前往龙~国的一刻,就要开始计算薪资。

还是时薪。

这种技术压榨,让龙~国忍受了几十年,高新技术产业赚的钱,有许多都流到了外国。

关键是,这些东西,你还不能没有。

想要发展,想要技术突破,就必须从外国进口那些机器设备束。

首节 上一节 284/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