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648节

雒于仁问道:“美命兄,为何发笑?”

郭正域笑着道:“我笑那些人舍近而求远。”

“这话怎么说?”

郭正域笑着道:“这就好比,当今研习心学之人,读陆象山之书,却不读阳明子之说一样。读事功学,放着林中允这等大儒不去请教,而去看叶心水,陈龙川的书,不是舍近求远是什么?我若习之事功之学,必拜下林三元门下。”

雒于仁讥讽道:“美命兄,想当然尔。”

“林中允虽提倡事功,但并没有如阳明子那般著书立说,也没与任何人说要中兴永嘉之学的意思,何况他为日讲官,教授当今天子圣学,乃帝王之师。就算他肯教你,怕也是没有这闲暇功夫。再说你又怎么能得他青眼,恐怕是见上一面也是难吧。”

郭正域叹道:“是啊,林中允又不是近溪先生,近溪先生在京时在广慧寺讲学,我曾有幸听过一次,无论在朝官员,闲居之士,或是你我这等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无不前往听讲,可惜后来遭张江陵之忌,以摇撼朝廷,夹乱名实之罪近溪先生被弹劾罢官回家。”

“我看林中允之所以如此谨慎,也是因近溪先生前车之鉴在前,故而不敢讲学收徒,而遭摇撼朝廷之罪吧。”

郭正域想到这里,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

雒于仁见郭正域神色,劝道:“林中允是仕途之人,将来或许能成为张江陵这等事功的大臣,却不能似阳明子一般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讲学天下,门徒从之,官辙所至,随杖履者数百人。”

郭正域却道:“我想若是林中允肯如阳明子那般讲学收徒,会有不少读书人愿拜在他的门下的,到时就算千山万水,我也必从之。”

雒于仁劝道:“眼下不是不能吗?除非林中允也如阳明子那般,有贬谪龙场的一日,不过我看眼下林中允圣眷在身,他又是深谱为官之道,要林中允如阳明子那般贬谪外地,怕是不可能的。”

“故而我劝没命兄熄了此心,将事功学放在一边,迁善改过安心于程朱之学,明年春闱若是得意,你在朝为官,到时再拜在林中允门下不迟。”

郭正域听雒于仁的话,知道这才是现实,也是朋友一心为了自己的打算。

郭正域感激地道:“少泾此乃金玉之言,好,我听你的就是。”

雒于仁顿时大喜:“美命兄,能听我的话,这再好不过了,来,我给你盛药来。”

说完雒于仁就去火塘的药罐里盛药。

而郭正域却是连连苦笑。(未完待续。)

:。:

六百零四章 皇帝赏赐

这一天又是经筵之日,这是年内的最后一次经筵。【△網.AiQuxs.】

之后衙门需封印,老百姓与皇室都要准备过年了。

故而最后一次经筵是特别的隆重。百官们都是穿上了崭新的朝服,来至文华殿。

天子往龙椅上就坐后,经筵开始。

今日的经筵讲官是翰林学士沈鲤,以及陈思育。

至于林延潮这一次作为经筵侍直官,站在殿下,静静的听着沈鲤讲经。

沈鲤也是朝堂上一位有名的理学名儒,为人十分刚正,嫉恶如仇,据说张居正有一次约他到私宅写奏章。

沈鲤却拒绝道,国政绝于私门,非体也。

意思就是国家大事只应在公堂上讨论,而不是在私宅里说,这一番话等于是狠狠打了张居正的脸。沈鲤与张居正不睦,本来很难成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才是,但因为小皇帝在东宫时,沈鲤就是太子讲官。

小皇帝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当时对于沈鲤刚正不阿,十分欣赏,后来沈鲤守制在家,小皇帝就一直过问,沈先生制满了没有,什么时候可以回朝做官,朕要重用他呢。

因为天子这一次又一次的念叨,下面的大臣也不能不上心,所以这一次沈鲤被起为翰林学士,全仗小皇帝对他的赏识。

眼下沈鲤讲得是周礼。

理学犹重礼教,重名分大义。听沈鲤讲周礼,林延潮也是深有所得。

在理学中,沈理可以称得上继湛若水之后,又一位真儒。

林延潮一面听着沈鲤讲经,却看见身为同知经筵的申时行,往沈鲤这看来时,目光抹过一丝不喜。

见申时行如此,林延潮不由抬头看了一眼,殿上的小皇帝,但见他是在连连点头,毫不掩饰对沈鲤的欣赏之色,心道原来如此。

申时行与沈鲤二人原来都是小皇帝的帝师,但除了私交极差,还生了一争高下之心。

所以小皇帝对沈鲤连连点头,让申时行不免有几分妒忌。

按照沈鲤受天子器重来看,将来一个尚书是跑不掉,若是入阁,估计有申时行头疼的。

林延潮又想起申时行点评沈鲤蓝面贼的评语。

沈鲤讲毕,经筵差不多结束。

这个时候,照着道理,大家要赶去吃经筵宴,吃经筵宴,到衙门里收拾收拾,准备打卡回家了。

这时候小皇帝却站起身来,对殿下大臣们言道:“沈先生讲的周礼,朕已是听了三遍了,但每一次听都深有所得,真不愧我儒学的煌煌大典。”

殿下百官心道这不是废话,但面上却齐道:“陛下圣明。”

申时行也是在旁附和。

顿了顿小皇帝又道:“今日沈先生所讲,令朕不由想到了上一次在经筵上,林中允所讲。”

听了小皇帝这话,百官都是一并微微抬起了头。

这里面有文章啊!

经筵之后林延潮被马御史,洪鸣先等人弹劾数本,之后林延潮上自陈表,名为自陈,实为自辩。

结果自陈表一出,言官喑声,民间传抄,一时京城纸贵。民间的读书人中,也是起了理学与事功学之争。

现在经筵上,小皇帝难道是要给这一场纷争,表明天子的立场?

此刻朝堂上林延潮,马御史,洪鸣先都是屏住了呼吸,究竟天子会站在谁的一边?

众人不由揣测着。

但见小皇帝开金口道:“林先生,沈先生之言都可谓是振聋发聩,朕深有所得。”

首节 上一节 648/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