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36节

  “谓曰:学者,不过口耳之虚,而非践履之实;行者,发乎己者有不忠,所知所行皆虚伪;而卒无所得矣。”

  “杨太宰,元辅先生讲的对不对?”

  杨博已经听明白了小皇帝在问什么,颇为怅然的说道:“元辅先生讲得对。”

  朱翊钧继续说道:“元辅先生讲筵,最后朕以为,要多读书,多明白道理,要去做事要去脚踏实地的实践,并且忠于本心做事,从虚妄中找到真实,才是学习。”

  “谓曰:勤文笃行,忠心务实,知行并尽,表里如一。”

  “陛下英明!臣羞愧。”杨博再俯首,身形略微晃动了下,葛守礼赶忙上前,扶住了杨博。

  “杨太宰,没事吧。”葛守礼面露担心的问道。

  杨博摆了摆手说道:“没事,没事,老毛病犯了。”

  杨博不清楚小皇帝这番话,是在骂他,还是只是在有惑在询问。

  别人听不出来,但是杨博却听出来了,皇帝看似在请教,但字字句句都像是在骂他。

  骂他明明知道所有的道理,但是就是不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事;

  明明知道王崇古提举将才名录有问题,却仍然坐视不理;

  明明知道党争消耗大明国力,却仍然坐看言官弹劾谭纶;

  明明德,清楚明白的知道的德,内心的道理,但是行为却是:发乎己者有不忠。

  皇帝的话,似乎在骂杨博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都读到了哪里去!哪怕对皇帝不在意,对国家之事冷漠,那自己活了一辈子的那些知行合一的道理,去了哪里?

  对皇帝不忠,对国家不忠,难道也要对自己的内心不忠吗!

  皇帝的话,似乎在骂他,一辈子临到老了,活成了这个模样,临终之时,真的能瞑目吗!

  葛守礼按着景嵩奏疏弹劾谭纶之时,明明杨博只要咳嗽一声,从中折中一二,给葛守礼递个台阶,葛守礼就不会那么难下台,那么的难堪!

  葛守礼笨,是因为葛守礼信任杨博,可是杨博是如何应对这份信任的?

  杨博在趁着葛守礼下不来台,见缝插针的在一步步的小心试探!

  杨博心神震动,身形不稳,葛守礼第一时间满是关切的扶住了他!

  皇帝的话,似乎在骂杨博是个虚伪的人,是个表里不一的小人,不忠于皇帝,不忠于大明,更不忠于他自己的内心,杨博只能说惭愧。

  他无法辩解,这些事、这些话、这些行为,无论是否是他的本意,他都只能那么做。

  因为他是个族党的党魁。

  他的身后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推着他不停的前行,有些事,他身不由己,所以才要在考成法试行之后,致仕回籍闲住。

  “谢杨太宰教朕道理。”朱翊钧并没有继续追击下去,而是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容,带着廷臣们继续参观了起来。

  朱翊钧就是借着杨博的话,在骂他,读书人都喜欢指桑骂槐,谁不会一样。

  大多数的廷臣,还以为小皇帝在请教学问,这个略有些胖嘟嘟的脸上挂着这样的笑容,实在是太有欺骗性了。

  但是张居正却知道,小皇帝就是在借着求教的名头,骂了杨博一顿,陛下现在也算是读书人了,攻击力很有读书人的风采,揪着杨博的痛处,就是下狠手。

  杨博病逝之时,若是想起这番话来,怕是很难瞑目。

  杨博一想到这番话,被个十岁小孩如此诘问,却只能以惭愧回答,他这一生就像是个笑话。

  之前如何的君子,现在就如何的小人;之前如何的坦荡荡,现在就如何的长戚戚;之前如何的硕德,现在就是如何的不堪,这…如何瞑目。

  张居正始终不肯答应杨博晋楚合流,就是知道,杨博那个族党党魁的位子接了,自己就不能忠于自己的‘知’,不能忠于自己的灵性了。

  他接了那个位置,对不起的首先是自己,都已经是首辅了,还要跪着当首辅?

  他念头不通达。

  朱翊钧领着廷臣们参观了自己的田亩,宝岐殿又新增加了五亩地,火室左边五亩地,火室右边五亩地,左边将会种植经过了掐尖儿和杀青的种苗,而右边,则是没有经过掐尖和杀青的种苗,看看产量会差别多少。

  民间推广肯定不能这么种,这些育苗的技术,到底如何取舍,才是之后推广中的难题。

  葛守礼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痛斥张居正哄骗陛下是个笑话,陛下是在践行知行合一,不是在玩闹。

  这对大明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诸位大臣明公慢行,朕回宫去了。”朱翊钧站在了玄武门前,他要回宫习武去了,文化课可以休沐,但是习武之事,一日不能停下。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行礼,送别皇帝。

  朱翊钧回宫的路上,对着冯保说道:“冯大伴,看好朕的宝岐殿,若是进了歹人,太后降罪,朕护不住你的。”

  “臣领旨。”冯保俯首领命,他知道,这土豆、番薯若是真的能种出来,是救荒的好物,这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么一件好事,还有人会从中作梗?

  冯保很确信,一定会有人从中作梗。

  大明臣子们的胆子,一向很大。皇帝真的把土豆种出来,这皇帝有了威权,那岂不是皇权得以伸张?皇权一伸张,那臣子就该胆战心惊了。

  作为维护皇权的司礼监大珰,自然清楚的明白,大臣们的胆大包天。

  这是个机会,重新找回陛下信任的机会,宝岐殿在御苑的景山,东厂的番子无数,一定要看好这十几亩的田,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朱翊钧回到乾清宫换上了武弁服,迎面碰到了陈太后和李太后,因为陈太后没有孩子,所以两宫太后极为和睦。

  朱翊钧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说道:“母亲,娘亲。”

  “皇儿今天歇一天吧,讲筵都歇了。”陈太后最是心疼朱翊钧,这讲筵本来休九天,现在休一天,这习武居然一天都不歇?

  “姐姐你劝皇儿,皇儿一通大道理,把说的姐姐云里雾里。”李太后吃过这个亏,她现在不劝了,劝皇帝不要那么辛苦,反而弄的自己跟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样。

  朱翊钧摇头说道:“孩儿不觉得累,今天缇帅要教蹴鞠,分成了两队,这是玩耍,不是习武,缇帅说要寓教于乐。”

  蹴鞠,一种锻炼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也能锻炼耐力,勋卫和带刀舍人们,和小黄门的宦官们分成了两队,朱希孝教这个,也是让小皇帝劳逸结合,总是习武,多少有些枯燥。

  缇帅朱希孝是希望大明朝可以再出一个马上皇帝。

  “明日是清明,后日戚帅就回京了。”朱翊钧对戚继光回朝之事格外看重,好事多磨,总算是确定了日子。

  军队踢蹴鞠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唐宋明,尤其是宋,有官方蹴鞠队,甚至能对比赛结果押注公开赌钱。大家追读一定要紧凑!最近开始PK大推荐了。嗷呜!!!!!

第46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

  蹴鞠,是一项经久不衰的强对抗运动,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需要爆发力的同时也需要耐力,否则会很容易在比赛中,在身体对抗中吃亏。

  当然小皇帝若是上场,怕是所有人都会违背基本的竞技精神,让小皇帝成为全场最闪耀的那一个。

  朱希孝对蹴鞠的训练,也是极为苛责的。

  朱翊钧对这个训练是极为好奇的,而今天的训练,是疾速冲刺往返跑,起步全速而后急停,身体倾斜甚至是前倒的急速跑,只需要几个来回,就能把人累的只想躺在地上休息,一动也不想动弹。

  朱翊钧在训练时,发现了站桩的好处,全速起步,重心会最大限度的向前移动,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开始失衡,当无法阻挡身体失衡的时候,就要迈步控制重心,在急停时也是这个道理。

  而一个月的站桩训练的下盘,会让全速起步和急停,调整身体姿势变得轻松。

  “呼呼。”朱翊钧扶着膝盖,整个肺部如同风箱一样,用力的喘着粗气,这个时候不能坐,也不能躺,最好是保持站立的姿势,朱翊钧口干舌燥,舌根发咸,满脑门的汗,顺着脸颊滴落在校场之上,他感觉自己的腿已经不属于自己。

  所有人都在气喘吁吁,骆思恭干脆靠在了墙边,再苦再累,他坚持了下来,虽然腿在打摆子,但是他还是没有再让朱希孝踹他一脚。

  朱翊钧终于休息停当,呼吸变得平稳,两条腿就像是注了铅块一样的沉重,他坐到了长椅上,看着骆思恭笑着说道:“你很不错,咱看好你。”

  “谢陛下夸赞!”骆思恭站的笔直,陛下只是一句夸赞,却让他瞬间觉得万般辛苦,都不算什么。

  “大家都很不错!今天每人领一只小膳房烤的烧鹅回去。”朱翊钧拍了拍手,对着所有人喊道。

  小黄门露出了艳羡的目光,勋卫和带刀舍人是贵人,他们自然有恩赏,但是小黄门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冯保特意叮嘱了光禄寺给这些陪练的小黄门加餐,但皇帝赏赐,是恩赏,都是烧鹅,但大不同,那是一种肯定。

  “你们也有。”朱翊钧看着小黄门们笑容满面的说道。

  不患寡患不均,十个勋卫们有烧鹅,小黄门们也有,跟着自己陪练的这二十个人,可以置气,但是不能内讧,平衡,存在于万物之间。

  “再来一组!”朱希孝大声的喊着,疾速冲刺往返跑的训练再次开始。

  在小皇帝拼命训练的时候,大明蓟州、山海关、永平(今唐山)三镇总兵官戚继光,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董狐狸的侄子,来到了北土城。

  北土城,位于京城的中轴线上,这里原来是胡元世祖皇帝忽必烈修建的夯土砖石城墙的军镇,围约二十里,底阔六丈、高约五丈、顶宽三丈,这样的军镇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北土城,一个是西土城,都是驻军的地方。

  大明京营就驻军在两个土城内。

  戚继光拉住了马的缰绳,他是边军,他不得入城,所以只能在城外扎营,在京师也不会逗留,领了恩赏之后,立刻返回边镇。

  哪怕是戚继光驻防的蓟州离京师不过一百里,骑马只需要一个时辰左右,就能赶回去,但边军就是边军,不能入城就是不能入城。

  戚继光只带了一百亲卫进京来,只是他这一行人刚到北土城,打算找个地方扎营,就被另外一行人打断了,京营的京军,来了一个百户,两个总旗,五六个军卒,说是军卒,打扮更像是个家奴。

  “离远点,哪里来的乡巴佬,这一片都是军爷的良田,踩坏了军法处置!”一个百户神情倨傲勒住了马匹,对着戚继光等一众,大喊大叫。

  戚继光领着的一百亲卫,把手都按在了刀柄上,眼神里带着寒光,看着这一行人,在思索着什么?

  百户被这森然的气势给吓得一激灵,有这种军容的边军,不用想也知道是谁,百户眼神闪烁,反而底气十足了起来,驱动着马匹踱步,嗤笑的说道:“哎呦呵!还想动手是吧!告诉伱,军爷我是京营总督王公的人,知道王公是谁吗?不知道吧,再多废话,定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里是京营!不是你们撒泼的地方!”

  戚继光深吸了口气,此次进京,戚继光早就打定了主意,从速从快,不惹出乱子来让张居正为难才是,他换了个笑容说道:“这就走。”

  “算你们识趣!”百户一乐,看到为首的二品总兵官选择了退让,才颇为狷狂的一笑,打算带着人离开,既然对方不碍事,这京营百户,也没选择继续纠缠下去,真的打起来,对方兵强马壮,自己要吃亏。

  囚车里董狐狸的侄子卜哈出看到了这一幕,长笑连连,对着戚继光恶狠狠的啐了一口,大声的喊道:“哈哈哈!戚继光啊戚继光,你不是很厉害吗?一战斩了我部两千多级,两千多个脑袋,堆成了个小山!”

  “这么些年了,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厉害的,你面前就个百户,区区正六品踩着你这个正二品的脸,你连呛声都不敢吗?”

  “大明就这个怂样!迟早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

  “给他把嘴堵上。”戚继光吩咐着一名亲兵,示意把董狐狸侄子卜哈出的嘴巴给塞住,省的他多嘴。

  戚继光没本事吗?倭寇和北虏都有话说,连董狐狸和卜哈出也有话要说,谁敢说戚继光没本事?

  但就是这么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回到京师来,先受了这么一顿鸟气,连呛声都不敢,属实是让卜哈出这两个月的郁气,消散一空。

  正当双方都要离开的时候,不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一个人翻身下马,打量了下戚帅的行头和囚车里的人,才俯首说道:“戚帅当面,风采不减当年,英姿勃发,一战斩虏两千级,元辅先生闻讯,长笑不已,连饭都多进了一碗。”

  “游管事。”戚继光面露笑容,面前的这人,正是张居正的心腹,全楚会馆游七。

  “元辅先生遣我来此,恭候戚帅,安排戚帅下榻之事。”游七看向了那个百户,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就知道发生了些龃龉。

  游七对戚继光客客气气,是因为张居正对戚帅客气,他出门办事,代表了张居正的脸面,他嘴角勾出了些许的冷笑,半抬着头看着那几个京营百户、总旗、军卒,冷冰冰的说道:“几位,方才对元辅先生的贵客,出言不逊?”

  游七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但是全楚会馆的腰牌,所有人都认识,张居正已经入阁数年,整个京师谁不知道眦睚必报张太岳?

  “不知贵人当面,多有得罪。”几位京官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下了马,欠了个身子,算是道了歉。

  游七松开了手里的马鞭厉声说道:“大声点,没吃饭?”

  “还请戚帅海涵!”这几位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弯下了腰,大声道歉。

  游七一抖手中马鞭,作势欲打,戚继光赶忙开口说道:“游管事不可,不过口角之争。”

  游七听到戚继光说话,手中的马鞭一偏,打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鞭响,厉声说道:“这是戚帅当面求情,否则定你们个以下犯上,抽你们一百军棍,要你们的命!”

  “滚!!”

  几个京军这才心有余悸,连忙翻滚上马,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了。

  游七是个下人,他不是老爷,所以他在外面的时候,都是能嚣张就多嚣张,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便是这等道理,要是小鬼好缠,这谁还怕阎王?

  这也就是戚继光出面求情,否则游七这几鞭子下去,必然抽的他们皮开肉绽。

  “戚帅,再遇到这种泼皮揍他们就是,王崇古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跟元辅先生磨牙。”游七翻身上马,带着戚继光进了北土城。

  戚继光颇为温和的说道:“只是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民轻家国而重乡土,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则国亡;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则国大治。”

首节 上一节 36/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