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366节

  先帝独断之明,辅弼折冲之略,朱翊钧作为继承人,遵循祖宗成法,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有的时候,祖宗成法,也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退一万步讲,高拱可比徐阶强多了。

  “身体可好些了?”朱翊钧笑呵呵的问道。

  高拱连忙俯首说道:“大医官妙手仁心,臣已经好多了。”

  “嗯好多了就行,日后大明还有好消息,朕会遣内官来告知新郑公,与新郑公同乐。”朱翊钧乐呵呵的说道。

  他让高拱活着,就是让高拱知道,张居正的路不见得完全正确,但比高拱要强,大明越强,高拱就心里越堵的厉害,走到这个位置,承认别人很厉害,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儿。

  都是当国元辅,人张居正能做好,你高拱做不好,而且大明越来越好,奔着忠于社稷、忠于国朝的忠心,那肯定是希望大明越来越富强,但是忠于自己之心,大明越好,就显得高拱做的越差,这种矛盾和割裂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高拱到底不是个贱儒,他可以和大明的革故鼎新、国朝振奋共情。

  朱翊钧心满意足,笑着和高拱聊了很久,高拱比较关切的问题是,自己之前恩荫的孩子去国子监读书的事儿,朱翊钧给了肯定的回答,按理来说高拱的儿子,应该恩荫一个不视事儿的闲散官,高拱儿子高务观读书并不好,这个闲散官就是让他吃朝廷的俸禄衣食无忧。

  之前高拱儿子是有这个闲散官的官身,后来在隆庆六年的朝堂倾轧中,这个闲散官被罢免了。

  高拱的父亲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历任山东提学、陕西按察司佥事,官至光禄寺少卿,光禄寺少卿已经是正五品了,只要再往前一步,大宴赐席就可以上桌吃饭了,所以高拱也是缙绅豪户之一,高拱为官清廉,并未有太多的田亩,他被皇帝叫到京师来,就是为了让他方便看病,他可没有付费安置,也没那个钱。

  朱翊钧看向了王之诰,打量了一番点头说道:“王公这又富态了不少,显然这几年修身养性,着实是修养了。”

  王之诰和大明朝廷是和平分手,没有龌龊,王之诰致仕的动机就两个,一个是成全儿女亲家,一个是国朝振奋新政锐意精进,王之诰选择了离开,不愿意承担那么多的风险。

  逃避不是耻辱,在朱翊钧看来,王之诰不是个懦夫,他只是觉得压力太大走不下去了而已,只要王之诰不添乱,那就已经称得上是忠君体国了,皇帝的要求真不高,只是贱儒为了私家之利,做不到。

  甚至王之诰的儿子王梦麟,也在为国朝做事,也算得上是尽心尽力,而且做得很不错,至少在杀人诛心,在王世贞定性好人坏人这件事上,表现极好,王世贞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人质疑的对象。

  “承蒙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王之诰赶忙俯首谢恩,谁敢说皇帝小心眼,王之诰第一个跟他急,陛下心胸已经非常开阔了,再开阔些,那就是宽纵了,与国无益。

  “令公子王梦麟未曾在府中?”朱翊钧打量了一圈,发现王之诰的儿子王梦麟居然不在接驾的队伍里,所以有此一问。

  “回来了一趟,念叨着什么三桃杀二士,就风风火火的跑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明年就要会试了,也不好好读书,四处招摇,一整天都见不到人。”王之诰絮絮叨叨的抱怨着王梦麟不好好读书,整天乱跑。

  朱翊钧去了王之诰的家中,他不喜欢高拱,索性就不去了,一边走一边解释着三桃杀二士的步骤,这一个方法,就是毁掉一个人名声的办法,这个办法如此的恶毒,连张居正都眉头紧皱说道:“此乃佞臣毒计,陛下岂可轻信?何人如此歹毒?!”

  张居正的儿子,可是娶了王之诰的女儿,张居正很了解王梦麟,王梦麟万万想不到如此阴险的招数,而且还能用的如此炉火纯青。

  “吏部尚书万士和。”朱翊钧解释了下此毒计的来历。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说道:“万太宰不愧是读书人啊。”

  朱翊钧看出了张居正对万士和的不满来,这么脏的招数自己偷偷用就是了,怎么能教给皇帝,这不是有损圣名吗?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先生,舆论的高地是必须要占领的,在这个看不见的无形战场之中,我们要比敌人更加恶毒,才能对他们的招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容应对,否则他们就会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对我们指指点点,胡说八道,即便是有功也能说成有过,一如当初朕要亲手杀了陈友仁一样。”

  “万太宰也是学朕的招数,从徐阶之事中得到的方法,其实朕也是从南衙的贱儒身上学来的。”

  张居正恍然大悟,他还以为万士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进化到了这种程度,原来是从皇帝身上学来的招数,那就不意外了,那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万士和上奏蛊惑皇帝,那即是万士和是佞臣,相反,万士和从皇帝身上学这种阴狠的招数,则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作为臣子,执行陛下君命,是臣子的职责。

  朱翊钧立刻就闻出了双标的味道来,先生也是按着亲疏远近在双标,皇帝能开这个头,万士和不能。

  “先生,大明与北虏冲突三百余年,朕听闻,草原劫掠是车轮以上皆斩,可有此事?”朱翊钧在正厅坐定后,询问着这件事。

  张居正摇头说道:“那也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那时候的事儿了,是为了践行大复仇的许诺,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一般抓了俘虏,都是驱使干活,车轮以上皆斩,杀的话刀会钝的。”

  俘虏可是助军旅之费的赔款项目之一,杀人武器会磨损,现在杀人效率极为低下,桃吐山的白土,还是战俘们挖出来的。在元世祖要依仗汉世侯之后,就更加减少杀戮了,大明和北虏打了这么多年,也没闹到车轮以上皆斩的地步。

  在大明的价值观里,杀孽损阴德。

  求月票,嗷呜!!!!!!!

第307章 封建礼教害死人

  朱翊钧当着高拱和张居正的面,说起了车轮以上皆斩的屠杀令,目的其实是询问张居正对和解的态度,这是说给高拱看的,张居正和高拱都是务实的政治家,他们对大明和北虏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隆庆年间,张居正和高拱都赞成和解。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大帝国的边疆,总会刷新出蛮族来,和大帝国不断的征伐,似乎永远如此,周而复始,杀戮不断。

  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帝国的扩张,将其赶到了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导致其只能通过劫掠才能活下去。

  不是他们自愿成为蛮族的,也不是他们自愿离开适合生存的地方,而是帝国的不断扩张,把他们赶到了那个地方,而且蛮族和未开化的野人相比,其实是半文明的种族,他们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律法,有自己的军队建设。

  成吉思汗执行车轮以上皆斩的屠杀令到忽必烈时候的止杀,都是从未开化到半文明的转变。

  真正野蛮的、完全没有文明的、未开化的、连孩子都杀的野人,最终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能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淘汰,可能被帝国的文明所吞并,可能会被帝国文明衍生的半文明种族所消灭,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种族连名字都会变得陌生,直至彻底消失。

  半文明的种族是帝国文明的衍生物而已。

  通常情况下,半文明的种族有两种下场,完全融入文明帝国,比如匈奴,还有一种就是反客为主,比如罗马亡于日耳曼和奥斯曼人。

  罗马帝国的北方有一群海盗蛮族,而中原的北面有一片巨大的草原。

  朱翊钧对蒙古的态度一直是这样的,以战促和,和解不了就武装驱逐,让北虏走上自己的宿命之路西进。

  朱翊钧在王之诰家里停留了一段时间,而后打算前往北大营操阅军马,在临行前,冯保跟一个小黄门耳语了几声。

  冯保站在车外,低声说道:“陛下,问清楚了,黄悦忠这次的讲学,说是徐阶支持的。”

  “不管他,去京营。”朱翊钧笑了笑,说完便关上了车窗,他还有正事要忙,热闹是要看的,正事也是要做的。

  真的是徐阶指使了黄悦忠进京讲学,讲那些无君无父大逆不道的话吗?可能是,也可能是别人给徐阶扣的屎盆子。

  徐阶这个筐,是个很好的筐,很多的事,都可以扣在他的头上,这不是将来的事,而是正在发生。

  君臣是否是名异实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因为黄悦忠的学说自己都不信自己,他要真的想让自己的学说被广泛认同,就必须要基于矛盾说和公私论去讨论,那那些糊弄人的话,就没办法说出口,无论是矛盾说还是公私论,都是极其重视实践的学问。

  从北大营回到京师的皇帝陛下并没有前往皇宫,而是去了皇家格物院,停靠在午门前的那台望天镜已经拉回了钦天监,大彗星在皇帝大婚之后,就已经观测不到了,而皇庄里千里镜的销量节节攀升,内帑太监崔敏脸上都笑出了褶子来。

  皇叔朱载堉前日就已经上奏,请皇帝回京后到格物院,有要事奏禀。

  这次大彗星到访的观测,不只是钦天监,还有皇家格物院,和大明数以万计的仰望星空的人,观测到了大彗星的出现和消失,事实证明了,大彗星的出现和人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万物无穷之理的一种。

  皇家格物院门前的卧石上,那一句【行之者一,信实而已——朱中兴】依旧如初,朱翊钧看着那一行字,大明皇家格物院切实的做到了这一点,以事实说话,用数学的方法,去探索万物无穷之理的奥妙。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载堉带着格物院的格物博士见礼。

  朱翊钧点头说道:“免礼。”

  “这个藏经阁建的很好,那个是格物院望天镜所在吗?”朱翊钧指着格物院图书馆的顶层,最高处进行了改造,现在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六分仪和望天镜,望天镜就是反射式天文望远镜,格物院这台的倍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0倍。

  巨型六分仪的测量更加精准,这是宣德、正统年间,帖木儿王国国王兀鲁伯用实践证明过的。

  “还请陛下移步。”朱载堉让小黄门在前面领路,而他详细的介绍着自己观测大彗星的种种。

  “陛下,在九重天的体系下,我们通常认为,除了月亮以外,所有的天球,都是永不改变的,万历元年,出现了客星,那颗客星不是出现在月亮到地面之间,而是出现在了月亮之外。”朱载堉一边走一边说着大明九重天体系对客星的理解。

  “对万历元年客星观察中,我们发现,客星这颗星星,并没有相较于背景星空而移动。”

  “到了万历五年十月的彗星,这颗彗星相比较背景星空,发生了位置上的改变,根据我们五个月来数以万次的观测,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彗星刚开始出现的位置在月亮之上,甚至在土星之上,而彗星的头部冲着太阳而去。”

  “这样解释起来太麻烦了,臣做了一个模型,还请陛下移步。”

  朱载堉带着皇帝走进了格物院藏经阁内,朱翊钧之前就来过一次,那此朱载堉向皇帝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进而解决实际的抽水问题,而现在,朱翊钧又来到了这个顶楼,发现这里已经变了样子,变得更加的凌乱,这是一种有序的凌乱。

  大明格物院的院长朱载堉平时就是在这里起居,对于别人而言这里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对于朱载堉而言,恰到好处,朱载堉能找到在哪里。

  作为大明名义上的郑王世子,实际的亲王待遇的朱载堉,他的德王府,光是吹拉弹唱的伶人就有一百八十人,还有专门伺候他的各种高丽姬、海拉尔、倭女、采蚌女、海女等等,就有近百人,这里的凌乱,显然是朱载堉不允许别人收拾,显然朱载堉那个万国美人的后宫,并没有充分利用。

  朱载堉满是兴奋的带着皇帝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模型面前,他激动无比的说道:“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尝试制作一种,地球亘古不变是静止的中心,太阳和月亮围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而后除地球之外,金木水火土,围绕着太阳旋转。”

  “可是大彗星的到来,打破了这一个模型,因为这个模型无法解释彗星的天象,比如彗星在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它的距离是逐渐接近太阳,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它的尾巴开始对着太阳,我们发现,它的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的,有接近太阳的位置,也有远离太阳的位置。”

  “我们将地球视为和金木水火土一样的行星天球,放入宇宙之中,过去很多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朱载堉展示了他新的模型,一个太阳为中心,水金地火木土的模型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朱翊钧围绕着这个模型啧啧称奇,因为一个彗星的模型也在上面,他指着那个彗星的位置说道:“现在我们无法观测到这个彗星,但是它还在天上,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运动对吧。”

  “是的!”朱载堉十分肯定的说道。

  朱翊钧试探的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它呢?你说它还在天宫运行着。”

  “臣不知,臣没算出来,还请陛下恕罪。”朱载堉略微有些尴尬的说道,他实在是没算出来,这颗彗星会什么时候再次被观测到。

  “无碍,无碍。”朱翊钧仍然对面前这个模型非常感兴趣,因为在这个模型上面,排列的顺序,不是金木水火土,而是水金地火木土,地球成为了一颗普普通通的星星,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排序是距离太阳的距离,这个排序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排列呢?”朱翊钧和朱载堉沟通起了排列顺序的原因。

  朱载堉兴致勃勃的解释着自己通过三角绘测法得到地球大概的直径,而后根据地球直径,算出了地月距离和地日距离,月亮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太阳很远很远,远到人走一辈子都走不到。

  地球的周长大约为八万里,月球从地平线完全升起的大约要十三分八十八秒(一日百刻一刻百分一分百秒的古代分秒),再根据月全食的观测,算出了各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地球的直径是月亮的直径的3倍,地月距离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29倍,日地距离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12000倍,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10倍。

  太阳一个盘子大小的东西,居然比一望无际的大地要大出110倍来,朱载堉这话说出来,就已经有了欺君之罪,贱儒们知道了非要弹劾朱载堉妖言惑众,让朱载堉滚回河南去。

  可是根据朱载堉的测算,就是这个结果,他也想自己算错了,可是入京之后,他一直在做这件事,最后他确定自己的数据无误,才呈报了陛下。

  朱载堉还是呈报了,他希望陛下可以接受这一个事实,尤其是盘子大小的太阳,其实比地球大了一百多倍。

  朱翊钧当然可以接受,他还知道太阳其实在围绕着银河系的银心在转动,他还知道除了金木水火土地球之外,还有天王星、海王星,还有一个被降级的冥王星。

  “在数学上,的确如此,可能还有我们未曾观测到的影响因素。”朱载堉仍然采用了一种折中的办法,这种模型在数学上是很完美的解决许多问题,比如日食、月食,比如四季转换,比如天北极星辰变换,比如五星连珠。

  在民间五星连珠是凶兆,甚至有五星连珠天下将变的谶言,其实钦天监的官方解释,五星连珠其实是吉兆,当初大禹即位就出现了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这种天文现象,就是忽悠人的。

  钦天监丞跟朱载堉泄露过机密,五星连珠,五大行星的经度差不超过30度,甚至45度,都算是五星连珠,不超过30度,每隔四十年左右都会出现一次,不是什么改朝换代的预兆,也没有什么天人震怒,如果皇帝需要的时候,经度差大于45度也能五星连珠,那就更短了。

  根据朱载堉的测算,如果想要让五星连珠之间的经度差等于0度,就是真正的一条直线,需要一百四十四亿年才能见到一次。

  朱翊钧在皇家格物院和朱载堉研究了很久关于如何测算三星连珠,其实就是根据他们公转周期求最小公倍数而已,因为现在观测手段有限,所以只能大致预测到哪一年。

  朱翊钧玩的不亦乐乎,就索性在皇家格物院的行宫住下了。

  王崇古在营造皇家格物院的时候,也营造了朱载堉的家宅,德王府对面就是皇帝的行宫,皇帝如果夜里不回宫,就可以住在格物院里。

  朱翊钧对行宫很满意,其实就是广寒殿的微缩版,占地不超过三亩地,但是应有尽有,至少对于赵梦祐而言,做安保工作,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王崇古很擅长自保,其实就是怕死。

  入了夜,朱翊钧开始点灯看起了奏疏,而王皇后因为伴驾,也没有回宫,本来今天该李敬妃侍寝了,但是皇帝没回宫,也就不用折腾了。

  在朱翊钧批阅奏疏的时候,王皇后是一句话都不会说,更不会看奏疏里的内容,后宫不得干政是大明最高的政治正确,这和胡元亡国有着极大的关系。

  元顺帝在位时间为三十六年,整个元朝一共一百零九年,传五世十一帝,而元世祖忽必烈占了三十五年,元顺帝占了三十六年,这就是七十一年,剩下的三十八年,剩下的九个皇帝平分,可想而知胡元的宫廷乱成了什么样。

  而元顺帝的《十六天魔舞》,更是乱上加乱,污秽不堪,不堪入目,这十六天魔舞,每次演出,这十六名美人不穿衣服,身上披着珠子做的缨络,而观众,可不仅仅是元顺帝,还有大量的和尚以及皇亲国戚们一起玩。

  大明吸收了这个历史教训,后宫不得干政一直被遵守到了大明灭亡。

  明清两代,只有清末慈禧这个老妖婆完成了临朝称制和垂帘听政,慈禧死后三年,鞑清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运,走向了灭亡。

  王夭灼打小就被两宫太后耳提面命,而李太后更是以身作则,在万历三年就离开了乾清宫,选择了归政,让小皇帝开始处理国事,不再过问,所以王夭灼即便是伴驾也不会开口说话。

  朱翊钧处理完了最后一份奏疏,脸色不大好看,显然是贱儒又惹了皇帝生气,这不意外,因为经常发生,这是臣权和皇权博弈的一部分,将会伴随朱翊钧一生的宿命。

  “这些个贱儒好生叛逆!”朱翊钧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的说道,他其实可以理解这种现象。

  当个体遇到了与自身信念相悖的观点或者事实时,除非这个观点和事实强大到足够完全摧毁原来的信念,否则这个个体就会忽略和反驳观点和事实,原先的信念会更强。

  这种叛逆的心理,是有普遍性的,朱翊钧用了四年的时间,仍然没有完全敲碎张居正的思想钢印,就是这种情况。

  这是一种认知矛盾和自我保护,人在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时候,保护自己的信念,不受外来信息的干扰和侵害,缓解自身的认知矛盾和冲突,维持自己的认知平衡。

  除了叛逆之外,还有就是嘴硬,嘴硬的心态很好理解,黄悦忠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明明读了矛盾说,明明知道自己观点如何去完善,但是作为反对派又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那就只能嘴硬,说自己没读过了。

首节 上一节 366/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