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法保证了汉贼能够得到稳定的财赋收入,还成功分化了乡绅内部。大乡绅就算有所不满,那不满的也只是他们,中乡绅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不会站他们的边,而小乡绅得到了好处,纵使不多,那也是得利了,自然也会拥护汉贼。”
刘墉面露凝重:“借势打势,笼络人心,汉贼志不在小啊!”
汉贼志不在小,那他们此行的招安议和还能成功吗?
毕竟,这议和可不光是他们大清一方的事,同样也关系到汉贼方的态度。
汉贼要是不愿意议和,那任凭他们说破了嘴皮子,怕是都难说动对方,反而可能此行还有性命之忧。
“还有一件事……”朱珪欲言又止。
刘墉有些疑惑:“南崖公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珪略微斟酌了下语句,说道:“这事我这边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汉贼已经在今年秋季,冒天下之大不韪,进位称王,国号为汉。”
啪!
刘墉还没反应,旁边的纪晓岚突然手中茶盏一抖,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热水碎片撒了一地。
安徽布政使陈用敷连忙起身招手:“来人,把这里清理一下,再给钦差纪大人重新上一盏热茶。”
很快有仆役上来,先把碎片扫走,接着又一美貌丫鬟端上一盏热茶。
丫鬟眼神极具魅惑,纪晓岚也不愧钦差大臣,全程都是目不斜视,宛如正人君子,只在丫鬟转身离去时,迅速在其腰肢上瞟了一眼。
陈用敷敏锐注意到这些,心中暗暗盘算,等晚上就把人给这位京师闻名的色中饿鬼纪大人送过去。
刘墉这边还在想着正事,等丫鬟一退下,便立刻迫不及待问道:“南崖公,汉贼已经称王了,此事果真吗?”
不是他不相信朱珪,而是这事情太大了,他们就是来跟汉贼议和的,甚至乾隆还默许了一个议和的底线,那就是可以给汉贼一个封王允诺。
但允诺终归只是允诺,不是说一定要兑现,可现在的情况就是,汉贼还要他们的封王允诺?
人家自己直接给自己加了个王号。
这还让他们怎么议和?
朱珪没有回答,而是直接伸手从袖口拿出来一张告示:“此告示是我重金让一商人,从汉贼治下带回,二位还是先看看吧!”
朱珪把告示递上去,刘墉接过以后先看了眼内容,内容写的正是汉贼称王的具体时间、地点,还有封赏百官,设置内阁六部以及各司衙门。
刘墉本以为这是朱珪在跟他说明汉贼确实称王了,可他目光稍微往下一移,移到末尾瞬间看到了让他几乎不敢置信的东西。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墉不自觉就把那末尾方印里的字体给念叨了出来。
旁边的纪晓岚还有些疑惑,把目光移过去瞟了一眼,也是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
纪晓岚都快看懵了,那方大印他不可能认错,绝对就是传国玉玺的玺印。
汉贼的胆子居然已经大到如此地步了吗?
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都收仿造了,汉贼治下的工匠难道不知道这仿造玉玺,已经罪同谋反了吗?
不对,汉贼已经在造反了,打输了就要凌迟诛族,那就不奇怪了!
朱珪郑重说道:“刘大人,正如这告示中的用印,还有汉贼敢冒天下大不韪,自封汉王。这招抚实际已经不可能成事,就算汉贼愿意招抚,那也定是汉贼在恶意蒙骗。”
“南崖公说的是。”
刘墉点头,实际在听到朱珪说到汉贼称王,他就已经改变了原本的招抚心思,决定到了荆州,不论汉贼提出什么要求,自己都不能答应。
知道了这几条重要消息,刘墉没再继续叨扰朱珪,返回给他们安排的临时住处休息。
告示也被刘墉带了回去,跟纪晓岚反复研究一晚上,最终确定上面的用印,就是按照玉玺规格比一仿造。光是用印上的工艺,就绝对出自名家之手,而且还是个胆大包天的名家雕刻师傅。
因为得到的消息与预先收集的出入实在太大,甚至影响到了此番招抚的结果。刘墉和纪晓岚已经不敢继续在安庆耽搁,歇了一天便坐船一路沿江前往湖北。
途经九江府都没有下船停留,只让迎接的九江知府,给他们补充些粮食水源。
就这么在江上飘了差不多三天,刘墉和纪晓岚的钦差行船终于抵达湖北地界。二人在黄州临时下船,接见了湖北巡抚惠龄,向其宣读了太上皇的谕旨。
谕旨里严厉斥责了惠龄,但斥责过后又让惠龄接着戴罪立功,在黄州好好募兵防备汉贼,不要让汉贼通过长江水道入侵江南。
没办法,要是鄂辉还活着,惠龄肯定得坐上囚车去北京,干的破烂事太多了,乾隆再顾忌满蒙一家,那也饶不了他。
可惜,鄂辉已经死了,乾隆为顾全大局,只能舍弃死人,先保一下活人了。
要不然惩治了惠龄,之前逃窜的武昌府众官员该怎么办?
就算暂时不处置他们,这些人也一定会多想,要是因此导致黄州府也丢失,那事情可就大了。
不过,武昌、汉阳没了,还是得有人来背锅。
刘墉和纪晓岚的钦差行船前脚刚走,后脚已经疯癫的湖北布政使陈望之,就被送上了快船押往北京。
第205章 言议和者,斩!
武昌。
刘墉和纪晓岚乘坐的钦差行船被扣下了,接待他们的是大汉的湖北巡抚陈兴怀。
陈兴怀是在三个月前,聂宇称王后才从荆州迁调武昌,并且擢升为了湖北巡抚。
武昌、汉阳二府情况比较特殊,地盘实在太过残破,汉阳近半地方官吏数量严重不足。
武昌就更厉害了,汉军干脆只能控制府城,其余地方不是鞭长莫及,就是被当地义军控制,只是挂了汉旗而已。
再加上这二府还地处战略要冲,所以干脆都没设置知府,而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大官在此督理军务。
陈兴怀简单接待了刘墉和纪晓岚,他人也非常发懵,自己刚到武昌才干三个月,清廷居然就派人来找他们议和了。
虽然刘墉坚持说自己是来招抚的,但陈兴怀又不傻,能听不出来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清廷议和饮差到达武昌的消息,当天便通过电台发回了荆州。
汉王府。
聂宇正在召集内阁诸部的文臣开小会。
王若愚笑道:“伪清居然派来钦差找我们议和,如此荒唐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看来这伪清已然是有些应接不暇,这对我大汉而言是好事啊!”
林文昌也露出笑容:“伪清既然要议和,那主动权就在我大汉手里了,咱们可以趁机向伪清朝廷漫天要价,要的是真金白银,要的是军费钱粮。”
顾景提议道:“钱粮可以要,名义也可以要。大王可趁机逼迫伪清钦差,若真想要议和,就必须承认大王的王号。伪清要是同意,那大王此后就是名正言顺的汉王,而不是反清自立的汉贼,伪清的威望也将受到沉重打击。要是伪清不同意,那大王同样也是顺天应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聂宇全程冷眼旁观,就这么一直放任众臣自由发言了大半刻钟,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的刘骏,忽然开口喝道:“诸位且听我一言!”
“……”
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刘骏上前一步:“大王,绝对不能议和!”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全都搞不清楚刘骏到底想说什么。
聂宇面无表情问道:“为什么不能议和?
刘骏拱手回答:“大王,自我大汉起兵之日,所持旗号便是反清复汉。若此时与伪清议和,那何来的反清,又何来的复汉?”
吕志宏忍不住提醒:“刘阁部误会了,我等的意思并非真的要大王与伪清议和,所谓议和不过是在虚与委蛇,将计就计哄骗稳住伪清。”
“就怕骗到最后,把自己也给骗进去了。”
刘骏冷笑说道:“大王,史书所载历朝多少议和,最终都是以身死国灭为下场。便如吕尚书所言,此番议和为假议和……呵呵,世上又哪有什么假议和,假的到了后面也会变成真的。”
“一旦现在我大汉与伪清议和,那不光我大汉已经取得的战略优势会因此而荡然无存。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议和过后谁还能保证我大汉的官民,还会一如既往的反清复汉?”
“都已经议和了,那凭什么还要继续卖命打仗,享受享受怎么了?”
话糙理不糙,这话瞬间点醒了刚刚还想议和的众人。
说的很对啊!
现在他们确实能议和,可议和过后,哪怕明知道是在假议和,很多人肯定也会失去原来的冲劲。
别人都不说了,就他们这几个尚书阁部,他们自己都没办法保证,议和过后能否继续保持初心。
万一伪清真的答应他们很离谱的要求,比如允许他们大汉世镇湖广,割据称霸,那他们恐怕大部分人,都会真的选择偏安一隅,便如伪清初年的三藩。
若不是伪清后来要强行削藩,恐怕直到吴三桂死了,都不会发生三藩之乱。
这还是很有可能的,伪清当初能同意三藩割据那么久,未尝不会为了争取时间,同意他们大汉也割据湖广。
这对别的王朝而言,可能算是丧权辱国,可对伪清而言,他们从来没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国家。
一句话,崽卖爷田,压根不心疼。
清初那会甚至还因为打动南明,一度想要放弃云贵川三省,还是投降的汉臣武将坚持要灭南明,裹挟着清廷缴续打下去。
刘骏带头开团冲塔了,聂宇当下也不再继续坐壁上观,下场表态道:“伪清要跟我们议和,这是好事情,但也仅仅只是好事。伪清可以请求议和,但我大汉绝对不能答应议和!”
“为什么?”
“因为我大汉而今的起兵大义,便在反清复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是与伪清议和了,那我大汉还反的什么清?复的什么汉?”
这话说的已经非常露骨,几乎就是把如今大汉的政治合法性全都掀了出来。
议和看似对大汉有好处,可反而会让大汉处于政治被动,因为议和等于放弃了原来的反清法理。
聂宇高喊的是反清复汉口号,这口号平时似乎用处不大,可又不能没有。
跟伪清议和,那不论伪清许诺什么条件好处,最后的结果都是大汉会矮了伪清一头,还会被天下人默认为伪清的臣属。
之前反清复汉,那是驱逐鞑虏,变成臣属以后再反清复汉,那就是弑君背主了。
江东孙权都晓得先称帝,再联蜀(季汉)抗魏,不然三国里头就他一个是吴王,大义名分上就落了下乘。
不得不说,孙权很会看时机,先猥琐发育了几年,等国力上升以后,才趁蜀国弱势与其联盟抗魏,通过这种条件换取诸葛亮捏着鼻子承认他的帝位。
虽然这样也是有代价的……
聂宇深吸口气,厉声说道,“孤这里也给你们先通个气,孤绝不答应议和,今后但有言议和者,皆斩!”
话音落下,刘骏第一个出列:“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
众人回过神来,跟着拱手行礼。
前面用“我”,那是好声好气,最后句用到“孤“,那就属于正式通告了。
一番表态震慑过了群臣,回归正题,继续商议如何处理武昌的那俩伪清钦差。
刘骏当先说道:“大王,正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议和钦差打发走就是,无需太多顾忌!”
王若愚摇头:“这样岂不是让人家白跑了一趟,可先在武昌接待对方,故意晾其几日,再狮子大开口,索要他们绝对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再旁敲侧击透露,我大汉已经与白莲教合兵结盟,准备明年开春就攻打川陕。”
战略欺诈!
别管说的假不假,你敢赌吗?
万一汉军真的攻打川陕,夺了这两块地方咋办?
现在战略主动权在大汉手上,伪清兵力不足,一次性损失了十几万正规军,相当于全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补充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