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65节

  眼看对方还在犹豫,似乎是不能信任自己。陈锦程当下说道:“我知将军肯定不能信任于我,但我愿意给留下为将军做质。我是德安义门陈氏族长之子,未来的陈氏族长,有大好的前途,绝对不敢欺瞒将军,要是真的事败,将军大可杀了我来泄愤。而且,德安县城已经被将军围困半月,军心士气早已低落谷底,要不然县令也不会答应我的计策,还允许我带兵出城夜袭。”

  王指挥使听到这里总算有些动容,因为德安县确实快撑不住了,就算他真的吃了埋伏,也还是可以全身而退,再不济就等建昌县的友军过来,而且对方还愿意拿自己小命做押。

  “你们陈氏想投诚,不会就这点布置吧?”王指挥使问道。

  陈锦程终于露出喜色,说道:“我们陈氏在城中有上千乡勇,这些都是我陈氏子弟、家奴组成的乡勇,只要将军能够发动攻城,他们立刻就会起兵响应,搅乱城墙局势。还有,将军若是能信得过我,就请将军在大营放火,伪造出我等已经得手的假象,说不定可为将军骗开城门。”

  “好!”王指挥使大笑。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干脆做戏做全套。

  他直接就给陈锦程松绑,又把二百乡勇替换了一百人为自己的汉兵,还换上了对方的布衣短兵。又在大营几处靠河地点放起大火,这样后面火势失控也能及时扑灭。

  这也是古代行军扎营常识,靠近水源地扎营,一可就近取水,防止军中断水,二也可就近灭火,防止天干物燥,军营失火烧掉粮草。

  德安县城,陈煦把士卒交给陈锦程后,就一直有些心神不宁,隔段时间就来城头远望看看。

  可惜,夜晚太黑,啥也看不见。

  “大人,起火了!”有士卒惊呼。

  陈煦连忙循声看去,果然见到白天应该是贼营的地方,果然燃起大火,火势不是很强,但也足够了。

  “好!子渊果然没有辜负本县的期望。”陈煦非常高兴,甚至亲切呼唤陈锦程的字。

  汉军大营夜间突然起火,城墙上的守军全都以为是自家夜袭取得效果,已经烧了贼寇的粮仓。就算没烧毁,那对贼寇而言军心士气也是极大打击。

  汉军营寨起火,不过半刻时辰,一支二百多人的军队,仓惶逃到城墙下。

  因为是黑夜的关系,所以完全看不清,还是陈锦程大喊:“快开城门,我是义门陈氏,县台大人让我出城夜袭,我已经烧了汉贼粮草,快放我进城!”

  守军不认识陈锦程,但知道义门陈氏,还知道县台大人,马上就去汇报。

  不多时,城门迅速打开,陈煦连忙把陈锦程和那二百多“勇士”接了回来。

  陈煦亲自拉着陈锦程的手,寒暄道:“子渊辛苦了!此战若德安县能保,本县必定上书为子渊请功。”

  一方知县说为你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请功,哪怕可能没什么卵用,但陈锦程这白身也得行礼拜谢了。

  “学生多谢大人厚爱!”

  “呵呵,这不是厚爱,这是子渊应得的。”

  “……”

  这二人还在亲切寒暄,另一边的二百多乡勇,却是抱团聚在一块,不知道该咋办。

  刚刚在城外还好,一进城以后,他们已经快紧张到不敢说话。

  别人不清楚,他们还不知道,身边之人都是贼寇,而且他们自己被迫从了贼,连脑后辫子都被剃了,也就黑天看不清楚而已。

  “嘿,小五子,都回来了,咋还缩在这儿,我可是一眼就瞅着你了。”一个似是相熟的乡勇,笑着跑过来打招呼道。

  啪!

  一巴掌拍过来,刚好就把小五子别在脑后的辫子,一不小心拍掉了。

  辫子落地,小五子一颗光头露了出来。

  那乡勇实际都还没发觉异常,因为光线太暗,他的注意力也不全在人的脑后上面(金钱鼠尾都在脑后)。

  可小五子却是应了激,猛地抽刀就是砍了过去:“杀!”

  一刀下去,用的力气很大,那乡勇完全反应不过来,就被砍翻在地。

  场面瞬间一片安静,这可是连大喊带砍人。

  所有人都惊呆了,就连陈煦都被牵住了目光。

  不等陈煦探究发生了什么,陈锦程忽然抽出腰间短刀,一刀捅进了县令胸膛。

  噗呲!

  “贼子,尔敢……”

  旁边的高县丞满脸震撼,刚要抬手质问,接着就被陈锦程又是一刀斩了下去。

  高县丞被砍翻在地,说不出话来。

  直到这时,县令身边的亲兵才回过神来,全都下意识就要砍杀暴起的陈锦程。

  可陈锦程转头喝道:“县令、县丞都死了,德安县城破在即,我陈氏已经投降汉军。现在放下武器,随我控制城门,你们不仅能活,还能不用当兵,可以分田种地,你们想不想干?”

  这话并不怎么具备感染力,但配合上那已经完全暴起的二百多乡勇,里面还有一百多人的汉军,那就有说服力多了。

  城门周围的清军,已经完全被杀的没有反抗之力。

  县令的亲兵说到底也还是乡勇百姓,只是最早被县令招募,多吃了几天的饱饭而已,还不至于为县令打生打死。

  亲兵乡勇们跪地齐呼:“我等愿意随陈氏投降!”

  解除了危机,陈锦程立马带着人马,前往城墙上夺城。那些陈家乡勇早就暗中做好准备,这时见到少族长动手了,果断发动反戈。

  那些守军乡勇完全反应不过来,不是被杀溃,就是干脆加入。

  城墙局势很快一面倒,陈家乡勇和混入城内的汉军协作打开城门。在外已经等待多时的汉军,迅速发动全面攻城,德安县城就此告破。

  “恭迎天兵入城!”

  王指挥使扫视一眼城内,对陈锦程说道:“你带上你家的乡勇,立刻去往城内维持秩序,莫要让人趁乱烧杀抢掠。”

第247章 南下打南昌?

  德安县城破第二日,方杰率领一千汉军姗姗来迟。

  他本来是来帮德安汉军,一起合兵强攻县城的。现在县城已经拿下,那就没必要,该商量下一步该怎么打了。

  王指挥使说道:“既然昌、德安两县已经拿下,那我们也该回兵配合将军,一起拿下南康府城,这样整个鄱阳湖北部就是我大汉的了。”

  方杰却指着地图说道:“鄱阳湖以西,南昌府以北,已经基本算是我大汉地盘,伪清在南昌府过来的上万援军,也刚吃了个大败仗。至少短时间内,伪清绝对不敢再轻易北上,而南康府孤立无援,鄱阳湖有水师的兄弟负责截断,修水河、博阳川都在我军控制。所以南康府城要拿下,不过早晚的事情,你我回不回去,对将军而言用处不大。”

  “你的意思是?”王指挥使眸光一闪。

  方杰咧嘴一笑:“伪清既然轻易不敢再来,那就我们过去怎样?”

  好家伙,这番话给王指挥使说的一愣,他没想到对方的胆子居然这么大。

  清军不敢来,那就他们过去?

  王指挥使摇头道:“南昌府可是江西省城,伪清的狗官们就算再昏庸,这省城防务怎么可能轻易马虎?我军兵力又少,这么贸然南下,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

  方杰笑道:“富贵险中求,而且我军兵力虽然不多,但将军现在不也是几千兵围困南康大城吗?再者,南昌府是江西省城,就算我们打不下来,可清狗不知道我们底细,刚刚才大败了一场,你说要是我们现在摆出南下要打南昌府的架势,清狗会怎么样?”

  这么一说,瞬间就懂了。

  还是那一套,围点打援呗!

  老套路了,但比之前的打法还要大胆,前面围点打援,打得还只是县城。就算还有一个南康府,可包围南康府的是杨芳本人,而且还带了大炮和水师,战力并不羸弱。

  可现在,方杰打算拉着德安的汉军,一起南下去打南昌府。

  算上留守建昌县和德安县,确保控制修水、博阳川的部队,真正能跟随南下的汉军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两千人。

  两千人就要打府城,还是一省首府。这种打法,放眼当前的伪清,就算最精锐能打的索伦兵,怕是都办不到。

  索伦兵只是悍勇敢打,不代表他们还能擅于攻城,还是两千人打一个南昌府城。

  王指挥使还真的就在认真思量,真让他带手下的一半人去打南昌府城,就算给他送上几门大炮,他也得费好大功夫,还不一定能保证啃得下来。

  可要是不为了攻城,只是引诱清军过来救援南昌,再趁机通过埋伏手段把援兵全部吃掉,消耗伪清的有生力量,挫败南昌城的军心锐气。

  那倒也不是不能这么干!

  方杰又说道:“就算围点打援不成功,伪清不上当。我军没有什么太多辎重,见势不对,完全可以随时轻装急退,撤兵离开。”

  打不过就跑,没什么大不了。

  打不过还硬打,那才是真蠢!

  不得不说,汉军已经有些骄纵自大的毛病了。先是轻取九江府城,这座七省通衢之地,长江沿江重镇要冲,让包括杨芳在内的汉军上下军兵,全都对江西清军产生了极度的轻视,乃至是蔑视。

  杨芳南下包围南康府城,眼看一时半会打不下来,居然真的同意了手下将领提议,要分兵南下先攻取德安、建昌二县。

  这是完全没把清军放在眼里,而后分兵拿下了建昌和德安以后,又还想着继续分兵,再去南下攻打南昌府城。

  就算这是在围点打援,那也相当离谱了。

  可以看出来,杨芳自己虽然没说,但麾下各部的指挥使将官,全都正憋着一股子劲。他们迫切的想要立功,因为立功了以后就能在马上的扩编建制下,获得提拔升迁,哪怕官职不够分的,也能让杨芳记住。

  两人还在商量要不要南下,南下的话到底该带多少兵,民夫还要不要带,还是就地分田招募。

  正说话间,忽然传信兵急忙送来一封电报译文:“二位指挥使,将军来电,南康府城已下!”

  “什么?”

  两人全都有些吃惊,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因为他们到现在为止,南下应该也才半个多月,半个多月从围点打援到拿下二县,这速度已经很快。

  南康府不是什么大城,但也不是普通县城。整个南康府城,并不是毫无抵抗,南康知府张敦培好歹募集了上万乡勇团练守城,粮草储备也都还算充足。

  死硬守城的话,汉军要打下来,没有几个月时间办不到。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杨芳才会先行分兵南下。反正一时半会打不下来,不如分兵打一打其它地方,取得一些战果,巩固推进一下战线。

  可现在,德安、建昌才下,南边的战线刚刚连成一片,南康府已经拿下了。

  方杰拿过仔细看完详细战报,顿时又不觉有多奇怪。

  还是那句话,江西这块地方太特殊了,文脉汇集之地,商业还非常发达强盛,占了这么多好处,那总得付出些代价。

  文风一盛,武力不可避免就会跟着下降。

  不光是江西如此,整个南方各省几乎都是差不多,但凡商业财赋比较繁荣的,基本打仗都不怎么能行。

  江西绿营几万人,几十年来就打过一次仗,那就是被吉安的杀尽王一战击溃,战死了一个南瑞总兵。

  江西士绅就更厉害了,几十年来都是承平日久,偶尔才会地方闹一闹土匪山贼,而且大多跟地主士绅有着牵扯。

  实在是江西太有钱了,江南也太有钱了,当地方赋税越来越重,江西靠着自身财赋优势,总不至于真的让百姓大规模的活不下去。

  百姓能活下去,那就没人造反,地主乡绅早就已经习惯了安逸。

  这种安逸到了什么程度呢?

  差不多就几十年后的太平天国,清廷从江西士绅手里一而再的摊派,江西士绅完全没有反抗,要多少钱都给了,骨头都软的站不起来了。

  现在没几十年后那么夸张,但也差不了多少,南康府的士绅就是如此。

  他们本来想要保住田产,所以愿意给官府捐钱捐粮食募兵,帮官府抗击汉贼。可紧接着汉贼不攻城了,反而开始分他们的土地了,这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南康士绅联名找张敦培,让张敦培出兵制止汉贼继续分田。

  张敦培严辞拒绝,坚持要据守不出,这让南康士绅对官府大为失望。

  就这么僵持了半个多月,有士绅眼看自家田产已经被分完。就算汉贼走了,他的田产也很难拿回,因为田契全没了,哪怕田契还在,那么多获得土地的佃户,一人一口唾沫都足以把他家淹死。

  这些士绅发现自己出钱出粮食,帮官府募兵是为了保住田产。可现在钱给了,粮食给了,田产还是保不住,那还跟着官府干嘛?

  汉军的宣传政策,狗官们必须处置,但士绅可以放过,主动投降的,还能保住家中浮财,自己也能留下二百亩地。

  围城继续围下去,吃亏的还是他们,官兵眼看着是赢不了,汉军倒是很有指望。

首节 上一节 165/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