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他们已经坐拥一州一府之地,但因为之前打仗劫掠,破坏的太严重,人口钱粮损失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工匠几乎都跑干净了。
这就导致刘之协的教众贼军,极度缺乏火器和火药,能用的到的火器顶多就是地雷炮仗。
这也是刘之协前面为啥会犹豫不决的原因。
论军队数量,清军来了十万大军,他也能拉出十万教众,而且教众有混元古佛(刘之协是混元派)加持,个个悍不畏死,不是一般乌合之众可比。
刘之协最怕的还是清军用上大炮,对上这东西再是真佛上身,那也扛不住啊!
好在大汉也给他支援火炮了,听起来似乎数量还不少,有了这些火炮,刘之协终于是有底气,跟清军硬碰硬干一仗了。
刘之协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大汉在给他下套,好让他心甘情愿在河南挡住清军。
就算意识到了,他也舍不得现在的地盘基业,反而还准备利用大汉支援的火器。先打败清军,再顺势拿下中原,接着效仿大汉,登基称王。
大汉称的是汉王,那他刘之协就称个魏王吧!
没办法,没文化是这样的,就知道一个魏王,还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戏曲评书。
……
江西,九江。
杨芳刚接到荆州发来的电报,依旧还是一道汉王的慰问旨。
杨芳简单看完后,立刻召集军中诸将过来议事。
“诸位,大王刚刚通过电报,往九江发来一道口谕旨意。”杨芳开场说道。
几个指挥使,以及参谋官夏永谦,全都屏住了呼吸,身子站的挺拔。
杨芳语气颇为郑重:“大王旨意,诸位将士远在九江,为大汉奋战,为孤奋战,实在辛苦了!”
“臣不敢言辛苦!”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拱手低头。
杨芳方才收敛语气,接着说道:“大王已经把能给我们的都给了,要增兵便增兵,要钱粮弹药也给钱粮弹药,还连续发来了数道慰问旨意。而今年节已过,剩下的该怎么做,应该不用本将军多说,诸位也都明白了!”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微凛,全都明白了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大王已经对他们仁至义尽,该给的恩典都给了,那要是接下来还拿不下江西,他们这些将领也差不多该以死谢罪了。
战前基调定下,看着麾下众将眼里的杀气,杨芳满意说道:“这个年我们过完了,清军的好日子也过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送他们上路了。”
等杨芳把话说完,夏永谦才终于开口插话道:“此战我军士气正盛,全军上下都盼着打仗,而伪清被困湖口已至数月,又多次战败,损兵折将,士气必然低落。只要决战一起,清军有极大可能会不战自溃!”
夏永谦的这番话,算是在给在场众将进一步鼓舞士气。
杨芳微微点头,接着开始进行战前部署。
虽然决战还没开打,但实际上战局结果已经基本注定。
清军兵力实际还有接近七万多人,但正兵已经不足一半,而汉军经过荆州方面几次增兵动员,兵力已经接近四万多人。
其中半数虽然都是民夫,但同样也是大汉的民兵,会在农闲时候进行操练,战力不比清军正兵差。就连军备也补充的差不多,全是用新钢炉铸造的好钢。
幸亏大汉已经拿下大冶,铁矿目前并不缺,大冶甚至已经建设几座兵工厂,专门就地冶铁铸兵器。
四万士气高昂的汉军,跟七万士气低落的清军打仗。
而且清军水师已经近乎全灭,长江河道都被汉军水师截断堵死,清军的水上退路早没了。
湖口,清军大营。
李奉翰此刻正在帅帐,召集军中诸将紧急开会议事。
“咳咳……咳咳!”
话没开场,李奉翰就先重重咳嗽了几声,配上他那苍白脸色,还有消瘦的身形,看的王柄都是心中一颤。
王柄连忙说道:“制台大人莫要太过操劳,还是安心养病,为贼寇累坏身子,委实不值当。”
李奉翰摇头摆手:“贼寇就在数里开外的江对岸,本官如何能安心养病,还是继续议事,不用管我……咳咳咳!”
李奉翰如此惨状,还真不是装的,他是真的病了。
毕竟是文官出身,又是(汉)八旗子弟,平时养尊处优,突然出来带兵打仗,肯定不适应军旅生活。又连续受到刺激,还刚好赶在了冬天最冷时候,这一不小心就给冻出了伤寒。
军医完全治不好,只能靠李奉翰自己去扛。
扛着扛着,病情越来越重,前几天还当场呕血。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这货得了肺结核了,治肯定是治不好的,就算放到后世,治起来都不容易。
很巧合的是,历史上这货也是病死在了今年二月,现在也就是提前了一个月而已。
王柄没办法,只能接替李奉翰,主持众人议事。
汉军准备要动兵决战,动静肯定瞒不过清军,当然汉军也没想过要瞒,就这么大张旗鼓,明晃晃告诉清军自己准备动手了。
“我军设在江岸边的哨塔,就在昨日发现汉贼战船频繁调动,甚至还有大批汉贼斥候,划船来到我军所处对岸刺探军情。”
王柄说着伸手一指桌上舆图,目光显得尤为沉重。
“汉贼怕是准备要决战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皱紧眉头,他们倒是早就料到,年后与汉贼必有一战。
毕竟老这么耗着不是办法,他们耗不起,汉贼肯定也耗不起,就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这才刚过完年,汉贼就准备打仗了,一点都不打算休息啊!
此战,王柄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他们已经被汉贼围住,水路走不通,渡江也打不过去。
第294章 两百汉贼
翌日。
商议折腾一夜的清军众将,愣是没能商议出个可行之策。
唯一能打的苏松总兵田永秱已经拉去背锅,剩下能说的上话的清军将帅,就剩一个狼山总兵陈安邦和江南提督王柄了。
徐州总兵爱隆阿忙着驻守黄淮,看守漕运,防备漕运受到白莲邪教威胁。
两江总督李奉翰,全程都在那里捂嘴咳嗽,中途甚至还短暂昏迷了两次,给清军众将差点吓成神经衰弱。
总督已经指望不上,王柄和陈安邦同样也不敢轻易拍板决断。
这让他们怎么决断?
打的话,肯定打不过,三军士气低落,水师几乎丧尽,冲过去就是送人头。
不打的话,他们就是笼中困兽,汉贼都准备动兵了,他们还不打,准备等死吗?
实际上,清军还有条退路可以走,那就是干脆的放弃湖口、彭泽半片。而后沿江北上退到安徽,或者直接南下去饶州跟汉军迂回,再不济也能通过浙赣走廊退到浙江。
怎么样都不至于被汉军包围,全军覆没的好。
然而,没人敢啊!
丢了湖口、彭泽,可不只是丢掉两县那么简单。
这等于是把九江全境都拱手相让,而九江又是七省通衢之地,丢了九江全境,约等于清军失去了大半长江的控制权。
接下来,汉军水师完全可以凭此,长驱直入打进安庆,或者干脆直捣黄龙,进攻江宁(南京)。
别说江宁了,安庆要是一丢,南方局势也都全变了。
届时,天下震动,太上皇的怒火,那可不是他们几个能背的住的。
要知道,李奉翰可是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敢把南方的真实战报,写成折子递到北京城。
为此,李奉翰专门跟王柄提前通气,反正就是奏折要写,但统一都用春秋笔法,尽可能往有利自己的地方写。
反正,最终到了军机处,给和珅看过的战报折子,已经差不多都成了这样。
李奉翰(王柄):“我军在江西与汉贼鏖战,汉贼实在凶悍,我军虽得小胜,但贼寇顽强死硬,始终难尽全功……”
嗯,鏖战是真的,汉贼凶悍也是真的,但清军小胜……姑且也算是真的。
因为汉军和清军第一波交战,汉军架设的湖口木排,不是都被清军烧毁了吗?
李奉翰自然是把这当成小胜,而后几次渡江杀不过去,都被李奉翰刻意春秋笔法略过,伤亡也被忽略到不计。
反正死的绿营又没多少,真正伤亡惨重的都是乡勇民夫,就连伤亡的绿营,同样被李奉翰进行了一些艺术性加工。
骑兵战死,那就说死的是步战兵,步战兵战死,就说死的是守兵,守兵阵亡的就说死的是余丁。
余丁战死的,哪有什么余丁,余丁不都约等于民夫乡勇,民夫乡勇也算人?
反正逐级往下压,压到最后,明明伤亡好几万,愣是压成了伤亡数百人。
而清军的斩获,李奉翰写的同样很漂亮,就写斩获数千、上万,反正就是没有具体数字,又说汉贼已被遏制,剿灭指日可待。
和珅做了几十年军机大臣,能不能看出来猫腻?
那自然是能看出来的,可他顶多认为李奉翰是在夸大战果,也就是前提得有战果。
汉贼应该也确实是被李奉翰钉在了江西,完全没想过李奉翰是一点战果没有,纯被杨芳摁着头打,打了败仗还在想尽办法抹平。
甚至还让北京城里的家眷,去给和珅和中堂送礼,帮自己跟太上皇面前说好话。
如此,包括和珅在内,北京城里的满清贵胄们,愣是到现在都还不太清楚,江西到底打成什么样了?
不过没关系,他们马上就该知道了。
“轰!”
一声巨大炮响,隔着八里江口打了过来。
原本安静的清军大营,瞬间就炸开了锅。
重病需要休息的李奉翰,被炮响和嘈杂声惊醒,咳嗽着喊道:“咳咳……怎么……怎么回事?来人啊……咳咳!”
马上有亲兵随从跑进来,将李奉翰扶起:“大人,汉贼,汉贼杀来了!”
李奉翰顾不上自己病体,连忙让亲随扶自己起来,就披着件单衣出了帅帐,映入眼帘便是隔江开过来的一排战船。
清军大营里头,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大乱,只是骤然惊醒,士卒们全都惊慌仓促。
陈安邦和王柄,已经各自派出了镇标、督标的亲兵,前往弹压混乱的营帐,驱使手下的清兵快速集结列阵,准备迎战。
李奉翰见此,当即退回帅张。
过不了多时,就又换好自己的总督官服,快步来到大营高处,让亲兵竖起自己的总督大纛。
李奉翰这个两江总督,与其他伪清官员还是不同的,他是正儿八经的汉八旗出身,根歪苗黑的铁杆汉奸世家。
总督大纛竖起来,陈安邦和王柄见到都是松了口气,而后又连忙让亲兵高呼。
“总督来了!”
“快快迎战杀贼,总督大人还在看着咱们呢!”
折腾了好半天,总算是把混乱压下。
与此同时,湖口北岸码头,已经基本被汉军水师控制。
王柄和陈安邦对此倒也不着急惊慌,他们已经失了水师,面对汉贼水师的进兵,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