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232节

  金州铁骑如一条奔腾的钢铁巨龙,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上浩荡前行。

  铁骑轰鸣,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当先头骑兵靠近玉门关时,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仿若一场黄色风暴。

  原本湛蓝的天空瞬间被沙尘吞噬,能见度急剧下降。

  城墙上的戍卒们瞪大双眼,惊恐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生锈、残缺的兵器,身体却是止不住的颤抖。

  那滚滚沙尘中,不断涌出的铁骑身影,让他们心生绝望。

  “这,这,这是什么人?”

  玉门关守将惊恐,眼前这一幕早已经将他吓得瑟瑟发抖。

  玉门关虽然是长城最后一座关隘,但是因为常年没有发生过战争。

  军事职能已经严重退化,变成了一座商旅通行的驿站,为商人提供住宿、歇脚的便利。

  而且过往的商人,都要缴纳一笔过路费,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所以玉门关的守将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捞钱。

  可是没人告诉过他,竟然还要打仗啊。

  “快,快~”

  “快去敦煌汇报,玉门关遭遇强敌围攻,请求支援!”

  “人数,人数有,有十万~”守将颤抖的声音说道。

  很快,大量的金州铁骑已将玉门关层层包围。

  骑兵们整齐列阵,长枪林立,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壁垒。

  战马嘶鸣声、士兵呼喝声、铠甲碰撞声此起彼伏,城墙上的戍卒们被这阵势吓得瑟瑟发抖,脸上满是恐惧与无助。

  金戈争鸣,铁骑纵横。

  大军之中,全副棉甲的李骁,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平静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这座玉门关。

  与想象中的截然不同,玉门关高达十米,但是城墙由厚重的黄土夯筑而成,历经风沙侵蚀,表面早已斑驳不堪。

  因为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争的缘故,玉门关也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修葺了。

  关内关外,黄沙遍地,寸草不生,唯有几株顽强的胡杨树在风中摇曳,非常的凄凉而沧桑。

  与高昌那种大城完全没得比,顶多只能算是一座西部小县城。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我李骁,今日必要一览关内的风景。”

第163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

  玉门关只是一座很小的城隘,属于汉代长城的一部分。

  常驻人口不过几百人,而且因为常年没有爆发过战争,玉门关的军事职能已经严重退化。

  城墙坍塌,士兵缺乏训练,兵力严重不足。

  种种原因之下,回鹘步兵仅仅是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玉门关的草包守将便惊恐的投降。

  李骁见此情景,轻轻的摇头,本以为会是一场苦战呢,结果~

  就这?

  眼见城门在守军惊恐的神情中缓缓打开,李骁沉声喝道:“阿尔库斯将军!”

  “末将在!”

  “让你的人,率领五百士兵为先锋。”

  “入城后,不可烧杀抢掠,否则军法严惩。”

  “遵命!”阿尔库斯重重喝道。

  说的好听点是先锋,实际上就是趟雷去了。

  万一是个陷阱,回鹘士兵必然遭殃。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回鹘士兵是后娘养的呢?

  来这里,干的就是这活。

  于是,五百名回鹘士兵第一批入城,很快控制了城墙等关键位置,确定了没问题之后,李骁大手一挥。

  “入关!”

  白甲军士兵骑着战马,浩浩荡荡的冲进了关内。

  很快,城头之上竖起了一面金色的日月战旗。

  在炽热的阳光下,战旗随风烈烈作响,让城中百姓心惊胆战。

  李骁骑着高大的战马,在白甲军的护卫下走进了关内。

  入眼所见,一片荒凉,到处都是土黄色的。

  城墙是黄土垒起的,凌乱而破旧的房屋也是由黄土堆砌起来的,就连百姓们的身上也都覆盖着满满的黄土。

  他们皮肤干裂,面色黢黑,穿着脏乱的羊皮,乱糟糟的头发像鸡窝一样。

  全部拥挤在一起,惊恐的目光看向这些高大的白甲士兵。

  对此,李骁心中早有准备,倒也没有大失所望。

  在城中扫视了一圈之后,便是大声喝道:“玉门关守将何在?”

  “在,在呢~”

  一个党项人慌忙的走了过来,身穿羊皮袄,脚踏鹿皮靴,比起其他人要干净、精神一些。

  对着李骁躬身谄笑道:“小人野突多闻,拜见将军。”

  “玉门关内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汉人?”

  听到这话,守将立马傻了眼,结结巴巴,说不出个准数。

  他本来就是来混日子的,捞够了钱就走,怎会关心这些贱民啊。

  李骁的眉头顿时间皱了起来:“不知道?”

  守将脸色煞白,慌张的说道:“知道,知道。”

  但是目光却看向了旁边一个中年人,似乎是让他为自己解围。

  此人,正是之前城门外的队头,硬着头皮说道:“大人,玉门关内有人丁五百二十八人,其中汉人三百六十六人。”

  这个数字并没有出乎李骁所料,玉门关只是一座很小的关隘而已,是丝绸之路的补给站。

  “你是玉门关人?叫什么名字?”李骁淡淡问道。

  “小人王大牛,祖辈来到玉门关后,从小便在玉门关长大。”队头说道。

  李骁没有犹豫,直接说道:“今日起,玉门关内的五百余人,纳入库里军之列,王大牛负责管理。”

  “你们所有人分成十队,相互监督。”

  “若有哪队之人逃跑,全队皆斩。”

  李骁冷厉的声音说道,简单的对这一百多户百姓进行了整顿。

  随后目光又看向了玉门关守将:“既然你什么都不知道,那留着你也没用了。”

  “杀~”

  伴随着李骁的命令,旁边的铁头拔出骑兵刀,瞬间划过了守将的脖子。

  鲜血喷溅,他的眼神中还残留着惊恐、难以置信。

  而那些百姓也被这一幕吓愣了,高高在上的守将,说杀就杀了,于是他们对金州军的畏惧更深了。

  杀鸡儆猴,这是必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杀掉了这些党项官员和将领,是为了减少隐患。

  没有了他们带头,就算是有人想要造反,也只是一盘散沙,没有那个威望去聚拢人心。

  至于王大牛等人,乃是既得利益者,只会帮助金州军安抚百姓,不会轻易造反的。

  ……

  敦煌,是传统意义上古汉地最西端的城镇,也是河西走廊的终点。

  而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了两只触手,一南一北,扼守住了南北丝绸之路的咽喉。

  三个地点呈现出三角形状,相互依托。

  若有哪方遭遇攻击,消息很快便会传递到敦煌,随后传向瓜州。

  这一日,一名西北方向而来的骑兵打破了敦煌的平静。

  风尘仆仆,满身黄沙,来到城门前,大口大口的喘息,对着城门士兵说道。

  “快,快去向刺史大人和副统军使大人汇报,玉门关遭遇强敌围攻,急需支援。”

  守城队头脸色瞬变,不敢耽搁,连忙带着士兵去了统军府。

  见到了敦煌的最高军事长官,西平军司的副统军使籍辣思义。

  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领,虎背熊腰,面色凶悍,坐在那里便给人一种很不好惹的气势。

  听闻玉门关被围之后,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愤怒说道。

  “包围玉门关的是哪方人马?高昌还是吐蕃?有多少人?”

  传信的士兵说道:“我们,我们也没弄清楚是哪方人马。”

  “趁着对方还没围城,守将大人便派我赶紧过来汇报。”

  “至于人数,守将大人说有十万人……”

  听到这话,籍辣思义顿时绷不住了,大声骂道:“简直是一头蠢猪。”

  “连猪都要比他聪明。”

  他骂的,自然是玉门关的守将。

  完全是一头蠢猪,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还十万大军包围玉门关?

  吹死他吧!

  高昌王国要是有十万大军,早就征服整个西域了。

  吐蕃大军虽然有十万,但如今早已经不是唐朝时期了,吐蕃内部分裂严重,彼此内斗还来不及呢。

  怎么可能聚集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小小的玉门关?

  但是不管如何,玉门关被围是真的。

首节 上一节 232/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