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233节

  “来人,全军戒备,准备战斗。”

  籍辣思义大声喝道。

  随后又挑选了一支探骑,前去玉门关打探情况。

  不久后,敦煌刺史张兴华急匆匆的赶到了统军府。

  “籍辣将军,我听说玉门关被围了?”张兴华沉重的声音说道。

  短短时间内,敦煌城内,该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

  “是被围了,不过别担心,我已经派人前去打探情况了,随时前去支援玉门关。”籍辣思义沉声说道。

  看情况而定,若真的事不可为,那就必须放弃玉门关,全力防守敦煌城。

  不然的话,一旦敌人在半路埋伏,那么敦煌守军可就危险了。

  “到底是什么人敢打玉门关?高昌人还是吐蕃人?”张兴华愤怒说道。

  “还不清楚,但左右不过这两个。”籍辣思义沉声说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这两个国家有动机和能力,去攻打玉门关。

  “还是要尽快弄清楚敌军是谁,本官也能写折子,快马送去兴庆府。”张兴华说道。

  几天后,派去玉门关的探骑回来了。

  原本十几个人的小队,最终却只回来了两个人。

  而且全部带伤,其中一个刚进城就死了。

  “怎么回事?”

  “到底是什么人?”籍辣思义愤怒的说道,目光如虎般盯着最后一个探骑独苗,生怕他也死了。

  “大人,我们,我们看见了,回鹘人~”受伤的探骑虚弱的声音说道。

  “回鹘人?”

  “果然是他们。”籍辣思义和张兴华同时皱起了眉头。

  “高昌王国这是想要干什么?开战吗?”张兴华说道。

  自从西夏建立以来,两个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毕竟敦煌这一片区域都是沙漠,没什么好争夺的。

  可高昌王国此次抽了什么疯?

  籍辣思义更是重重的拍桌子上怒吼:“该死的高昌杂种,老子绝不会放过他们。”

  “还有,大人,我们还看见了一面金色的旗子,以及一群穿着白色甲胄的骑兵。”

  “他们的速度很快,武器很精良,我们的枪头很难穿透他们的甲胄。”

  “我们一队十几个人,被对方十个人追杀,只剩下了我一人。”

  听到探骑的话,籍辣思义冷静了下来,诧异问道:“对方只有十个人,就灭了你们十几个人?”

  探骑慢慢点头,籍辣思义内心有种不妙的感觉。

  “回鹘骑兵的战斗力这么厉害吗?”

  随后又问道:“玉门关呢?怎么样了?”

  探骑轻轻摇头:“我们没靠近玉门关便被对方发现了。”

  “那些白甲骑兵甚至已经前进到了玉门关以东四十里的位置,想来玉门关恐怕~”

  籍辣思义和张兴华瞬间沉默了。

  “高昌军队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早作打算。”张兴华沉声说道。

  随后,两人各自行动起来。

  张兴华发文,快马送去兴庆府,向朝堂禀报这里发生的事情。

  而籍辣思义则是派人去瓜州求援。

  西夏十二地方军司之一的西平军司,就位于瓜州,距离敦煌不过两百里。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支援敦煌。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籍辣思义没有等来瓜州的援兵,却是等来了‘高昌军’。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远方的地平线上,最初只是出现了一道模糊的黑线,伴随着滚滚黄尘。

  随着时间推移,那黑线逐渐变粗,渐渐能分辨出密密麻麻的人影与战马轮廓。

  城墙上的敦煌士兵顿时慌张了起来。

  “那是什么?”

  “骑兵,很多骑兵!”

  “是回鹘人。”

  “回鹘人来了,快去通知副统军使。”

  他们早就得知了回鹘人入侵的消息,籍辣思义已经命令敦煌军各部做好了准备。

  城门在好几天前就关闭了,没有他和刺史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在这惶恐不安的情绪下,金州军前锋骑兵终于出现在了敦煌城外。

  不多时,籍辣思义和张兴华两人快速来到城墙上,向外望去,却看见了一副震撼的景象。

  数以千计的铁骑浩浩荡荡奔来,迅速呈扇形散开,将敦煌城围得水泄不通。

  战马嘶鸣声、铁蹄践踏声交织成一片,仿若滚滚雷鸣,震动着苍凉大地。

  军旗猎猎作响,上面的日月图案醒目耀眼,在风中肆意舞动。

  看到这一幕的两人,脸色无比的沉重。

  “这应该只是高昌军的前锋部队,后面肯定还有大队的步兵。”籍辣思义一脸凝重的说道。

  “高昌国想要干什么?出动这么多兵马,是要和我大夏开启国战吗?”张兴华难以置信道。

  仅仅是前锋骑兵就有好几千人,后面的步兵只会更多。

  回鹘人这是准备倾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啊。

  “高昌国内肯定发生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籍辣思义沉声道。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兴华像是忽然发现了什么,指着金州军的战旗说道。

  “籍辣将军,你看那些回鹘人的战旗,是不是有些眼熟?”

  “战旗?”籍辣思义放眼望去。

  只见漫天黄沙中,‘回鹘人’的战旗随风狂舞。

  那旗帜的底色为耀眼的金色,宛若太阳一般夺目,旗面上绣着日月星辰图案。

  “那是,太阳和月亮?”

  话没说完,籍辣思义的脸色骤变,惊骇道:“三辰旗?”

  三辰旗,又叫日月星辰旗,是华夏等级最高的旗帜。

  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周天子时期,一直到唐宋都有延续,只不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式。

  而籍辣思义这个党项人之所以对三辰旗如此惊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国家。

  唐末归义军所建立的金山国。

  他们所使用的旗帜,便是三辰旗。

  【张议潮行军图】

  “这些回鹘人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籍辣思义一脸懵逼。

  眼前这些‘回鹘人’的战旗,与金山国的三辰旗很是相似。

  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了。

  金山国的旗帜底色是红色,而眼前的则是金黄色。

  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让籍辣思义有种荒谬的感觉,高昌国变阵投敌了啊。

  要知道当初金山国之所以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回鹘人的常年战争所导致。

  现在,高昌军队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

  籍辣思义想不明白,张兴华也不明所以,但他们猜测,肯定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有关。

  ……

  金州骑兵包围敦煌城后的一个时辰,李骁率领金州军主力抵达。

  一同而来的,还有三万回鹘步兵和一千多敦煌百姓。

  除了玉门关中的五百多名百姓之外,剩下的人大都是来自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的两只大钳子,一南一北驻守在沙漠中。

  和玉门关一样,阳关也早就失去了战争职能,变成了纯粹的商旅驿站。

  金州军轻易将阳关攻克,里面的百姓、牛羊骆驼等等一切财物全部带走,又经历了几天行军,终于抵达了敦煌。

  “这就是敦煌?可惜已经看不到曾经的汉唐雄风了。”李骁看向远处的城门,淡淡说道。

  “大都督英明。”

  骑马跟在李骁身边的,正是不久前,于二蛋解救的杨家老大,杨守正。

  他是西夏汉人,又是将门子弟,家学渊博,对西夏的情况了解很深。

  向李骁介绍说道:“敦煌最初建立于汉武帝时期,不过早已经荒废,我们眼前看到的敦煌城,是金山国修建的,距今也有两百多年了。”

  “城高五米,南北长有四百多丈,东西宽度三百多丈,全部由夯土巨石垒铸而成。”

  西汉金山国,乃是唐朝末年沙洲节度使张议潮家族建立的国家。

  大概范围包括如今的瓜沙二州,也就是后世酒泉市的西半部分。

  首府就位于沙洲。

  所以,张家对敦煌城进行过一次翻盖。

  等到了西夏时期,敦煌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岁月侵蚀,如今也早就变得破败不堪。

  “沙洲曾经乃是西汉金山国的首府,这里的百姓很多人都是金山国的遗民?”李骁淡淡声音问道。

  “是。”

  “他们的祖先,都是金山国的子民。”杨守正轻轻点头。

  “只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金山国的存在。”

  忘记了更好,否则李骁还担心这些人以后会光复金山国呢。

  只要他们记得自己是汉人就够了。

首节 上一节 233/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