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92节

  就更不用说,这些海商团结一处,吴渊凭着手中的实力,未必奈何得了他们了。

  就这样,大宋福建路出兵万人,从刺桐港出发,往临安而来。

  ……

  ……

  三日后,襄阳城。

  到了现在,赵朔已经取了襄阳两个多月了。但是,赵朔本人一直在襄阳,他麾下的大军也没有主动离开京湖地区,向大宋进攻。

  赵朔在襄阳,主动做两件事。

  其一,整编宋国的京湖大军。孟珙麾下的大宋正规军现在不但还有五万有余,而且战力相当可观。

  赵朔就算去芜存菁,依旧整编了三个八旗万户。

  孟珙、高达各领一个万户,另外一个万户由一个汉军八旗的千户长提拔而来。

  此人名叫刘二祖,当初与杨安儿、李全并列,为山东红袄军三大领袖之一。

  如今别说杨安儿和李全了,就刘二祖的老部下彭义斌都当上汉军万户快十年了,这次南征终于受封万户,刘二祖别提多高兴了。

  其实,刘二祖的才干,不能说不行,但也只能算是还可以。

  赵朔真正中意的人选,是原来金国的“南渡以来最称名将”的郭仲元。

  但是,郭仲元才跟随赵朔多久?立的功劳也不算多。

  刘二祖年纪大了,已经对赵朔说过,这次灭宋之后,就想退役了。

  他立的功劳虽然不算多,但小功劳积攒起来也相当不少。

  赵朔的目的,就是给刘二祖一个安慰奖。灭宋之后,刘二祖退役,就可以让郭仲元顶上来了。

  其二,孟珙手下没选上的正规军,以及手下的厢军,就地转为府兵。

  然后,和赵朔的大军一起,在京湖推广均田制和府兵制,并且进行大宋交子的兑换。

  然后,赵朔就是等待那道《告江南军民百姓书》慢慢发酵了。

  “王上的一道《告江南军民百姓书》,真是可当百万雄兵啊!”

  这话当初杨惟中对赵朔说过一次,不过今天对赵朔说这话的,乃是黑冰台统领辛褎。

  他亲手将几份情报送了过来,道:“乱了!全乱了!只要王上破了临安,恐怕整个大宋传檄而定!”

  赵朔没看那几份情报,直接问道:“又出什么事了?平江府,我派郭仲元去了。以他的才干,掌握那些义军应该不是问题。”

  “江南西路(江西)的陈韡,本来正在围剿陈三枪,张魔王义军。看了王上您的《告江南军民百姓书》后,认为大宋气数已尽,与陈三枪和张魔王讲和。双方各派使者前来,向王上投诚!只要大王允准,他们马上易帜!”

  “好!”

  赵朔本来以为,又是宋国哪里出了乱子呢。没想到,陈韡愿意举江西而降,真是又惊又喜。

  陈韡其人,堪称文武双全,是南宋数得着的人才之一。

  他不仅是宋宁宗开禧元年的进士,还精通军事。

  历史上,陈韡应邀任淮东制置使贾涉的幕僚,抵御金军,并献策处置山东忠义军事。其后,成了南宋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叛乱就调向哪里。

  他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三路,平定无数场叛乱,在历史上还在江淮一带屡抗蒙古入侵。

  非但如此,此人还精通财政,简直是一个六边形战士。

  和孟珙一样,这样的华夏英杰死在内战中太过可惜。

  他主动来投,就是赵朔未来的宰相人选之一了。

  赵朔道:“还有什么好消息没有?”

  “还有,宋国朝堂上传来的消息。广南东路(广东)、广南西路(广西),拒绝勤王。广南东路认为,此地兵弱,又路途遥远,此去勤王,意义不大,请朝廷迁都广州。若是实在敌不过我军,可以扬帆出海。”

  “广南西路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说,安南蠢蠢欲动,自保尚且艰难,何况勤王?建议朝廷迁都广南西路,行北失南补之计,攻打安南。”

  赵朔摇头道:“来不及了。以如今的形势,宋国皇帝在临安,还是宋国的共主。他们若是敢长途迁都,恐怕还没到广东或者广西,就禁军兵变,或者被当地势力拦截了。对了,荆湖南路(湖南)的情况怎么样?”

  “荆湖南路准备勤王,但有一个叫王文的统制官趁机造反。虽然没有像平江府那样成功,但也不算失败,率领残部逃了出去。现在,荆湖南路正忙着清缴王文之乱,也抽不出手来勤王了。”

  顿了顿,辛褎补充道:“其实,现在情报有限,我们黑冰台也搞不清楚,荆湖南路是真抽不出人手来,还是假的抽不出人手来。不过,很显然,宋国是别指望荆湖南路的援兵了。”

  赵朔站起来,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计算道:“嗯,平江府、四川、两淮、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看来,这大宋气数已尽,用不了多久,就能落入我的手中。还有其他的情报没有?”

  “呃……”

  辛褎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地道:“还有一件事,我们黑冰台也搞不清楚,算不算情报。”

  赵朔道:“尽管讲来!”、

  “是这样的,张柔万户,最近和各位万户闲聊时,总是拿出一副画让众人欣赏。那是一副《墨竹图》,是他的女儿画的。”

  “然后呢?”

  “那幅画画的相当不错,张柔的女儿今年又年方十四岁,有如此才学殊为难得。所以,他口口声声说,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文采,日后定为北方第一才女。众人也不好驳他的面子,随口答应。”

  赵朔道:“张柔的女儿的名字叫什么?”

  “张万户女儿的闺名,我们黑冰台也不好打听。”

  “那你们黑冰台怎么看待此事?”

  辛褎道:“恐怕张柔万户,是打上了世子的主意。此事到底是好是坏,就看王上如何去想了。”

  “应该就是如此。”

  赵朔对张柔的小心思,也不感觉有什么不妥的。

  本来嘛,赵赫都二十六岁了,虽然绝不可能缺女人,但确实需要娶个正妻了。

  但是,谁配得上赵赫呢?

  普天之下,似乎只有黄金家族的女子配得上。但赵朔既然这么多年都没有考虑黄金家族,那就是不准备让赵赫跟黄金家族联姻了。

  那么,除了黄金家族之外,还有谁呢?

  赵朔麾下的文武大将呗。

  那些汉军八旗的万户们,对此事最为上心。

  这不仅仅关系着他们的荣华富贵,还关系着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帝国的国祚!

  很简单的道理,太祖血脉传了赵赫这里,已经非常稀薄了。更准确地说,汉人血统已经非常稀薄了。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赵赫,娶一个异族女子为正妻吧?

  所以,诸将家中有适龄的女儿,谁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做世子妃呢?

  赵朔估计,张柔之女的“北方第一才女”的宣称,恐怕不仅仅是诸将抹不开面子,而且是有意推波助澜。

  辛褎也未必那么干净,完全没有参与其中。

  赵朔继续道:“其实,对赫儿的婚事,我也很是为难。辛褎,根据你们黑冰台的情报,除了张柔的女儿之外,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不必拘泥于我手下诸将。都说江南多美人,江南如今有什么出挑的人物没有?”

  “江南美人?”

  辛褎想了一下,道:“有!据说史嵩之的长女。秀外慧中,在汴梁颇为出名。皇帝几次想将其纳入后宫,史嵩之都不肯松口。如今史嵩之告病在家,就更不可能与皇帝联姻了。”

  “那女子叫什么名字?”

  “史柔卿。史柔卿还有个妹妹,名叫史慧卿,两姊妹相差仅一岁,据说都很不错。”辛褎仔细介绍道。

  对于八旗万户,黑冰台当然不敢监视地太过分,没道理去探究人家女眷的名字。

  但是,对于史嵩之这位大宋的当朝宰相,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黑冰台早就将史嵩之的家庭情况,调查了个底儿掉。

  “这样啊……”

  虽然史嵩之名声在大宋不怎么好,但赵朔不这么看。

  孟珙、余玠还不是史嵩之一手提拔的?襄阳的屯粮,还不大都是史嵩之积攒的?

  除了贪恋权力外,史嵩之没什么缺点,也算当世了不得的人物了。

  如果他的女儿果然不错,未必不能考虑。

  赵朔仔细想了一下,道:“史嵩之的两个女儿,张柔的女儿……先备着吧。赫儿的婚事,一半要看我的意思,另外一半也要看他本人的想法。前几天,他不是才来信,说欧罗巴诸国送了几个西洋美人吗?反正他也不缺女人,更不缺子嗣。”

  其实,现在赵朔最担心的,不是赵赫的婚事,而是赵赫在埃及的进展。

  埃及沙漠众多,与平原作战完全不同。

  赵赫仅仅率领三万五千大军,征伐埃及,能成功吗?

  毕竟,赵朔清楚的记得,在历史记载中,天才如拿破仑率三万五千大军攻打埃及,最后却功败垂成!

第248章 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正在展开序幕!

  然而,就在赵朔担心赵赫在埃及的进展的时候,赵赫在耶路撒冷城的小日子过的相当滋润。

  如今距离赵赫攻破耶路撒冷城,诸汗长子继续分兵,已经过去近半年了。

  赵赫并未继续率领主力西进,攻取阿尤布王朝。

  无他,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耶路撒冷攻向非洲大陆,无非是两条路。

  其一,在叙利亚组建一支海军,经地中海,攻取埃及的杜姆亚特港。然后,沿着尼罗河进军,攻取开罗。

  但是叙利亚的海岸线平直,缺乏良港,造船业根本就不发达。还有最关键的,此地缺乏巨木,无法满足大船龙骨和巨大竖直桅杆的需求。

  赵赫如果要想凭叙利亚的资源,建造一支足以和阿尤布王朝水师抗衡的水军队伍,不但旷日持久,而且难如登天。

  其二,通过西奈半岛的宽达五百里瀚海沙漠地带,进入非洲大陆。

  西奈半岛属于埃及,却是属于亚洲。

  沙漠行军,本就不是易事。

  就更别提,这西奈半岛宽五百里,长近千里的沙漠中,盘踞着数十个贝都因部落了。

  “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

  他们剽悍、骁勇、顽强,成为真神教统一阿拉伯半岛及其以后哈里发政权向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并随之而散布于西亚、北非的广大沙漠地区。

  完全可以说,贝都因人是真神教兴起之际最好的兵源。

  这些西奈半岛的贝都因部落不但信奉真神教,而且有数个酋长死在了巴格达之战中,与远来的蒙古大军势不两立。

  赵赫的大军要穿过这五百里的沙漠地带,不但要面临这些贝都因人的袭扰,还面临着他们破坏水源的致命威胁。

  所以,赵赫决定,先收服这些贝都因部落。既打通西奈半岛的进军之路,又能收获宝贵的沙漠骑兵,为后续征战埃及做足准备。

  于是乎,宝贵的草原战士,派上了用场。

  到了现在,论起真刀真枪的厮杀,赵赫麾下都是精选出来的八旗兵,当然要超过草原战士。

  但是,若说在沙漠、草原这些恶劣地形的长期作战能力,八旗兵比起草原战士来还是大有不如的。

  蒙古有五畜之说:马、牛、骆驼、绵羊和山羊。

首节 上一节 292/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