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93节

  能穿越瀚海沙漠的骆驼,本来就是草原战士的交通工具之一。西夏当初向成吉思汗求和,一下子就进献了两万匹骆驼。

  骑着骆驼征战,对于草原人并不陌生。

  这次西征,赵朔的中军中也有一些骆驼,为大军运输各种后勤物资。当然了,用于作战,数量是不充足的。

  但没关系,可以抢那些贝都因部落的骆驼啊!

  虽然论起在西奈沙漠中作战的能力,草原战士不可能强的过贝都因部落的勇士。但是,他们有三大优势。

  其一,望远镜和指南针。这两样物事,既能让蒙古军在沙漠中不会迷路,而且能在沙漠中抢先发现敌人,侦知敌人的动向。

  其二,贝都因人从总体来说,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生产力极不发达。无论是身上的甲胄,还是刀枪武器,都远远无法和得了东西方技术所长的蒙古人相比。

  其三,贝都因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几十个部落各自为政,有着不小的矛盾。赵赫甚至在大马士革找到了几个为商人做向导的贝都因人,许以厚利,让他们充当蒙古军的向导。

  于是乎,蒙古人在深夜中,突袭了一个沙漠中的绿洲,获得了大量的骆驼后,西奈半岛上的贝都因人的噩梦开始了。

  你们贝都因人,不是能破坏大军水源吗?我们就先破坏你们的水源!大量死人死牲畜扔进水源地,短时间内绝对无法使用。

  你们贝都因人,不是最看重骆驼吗?

  “没有骆驼,就不能设想沙漠可以居住的地方。游牧人的营养、运输、贸易无一不依靠骆驼。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罪金、赌博者的赌注、酋长的财富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

  那我们就专挑骆驼繁殖的季节动手,让你们的生计陷入艰难!

  你们贝都因人,不是信仰真神教,誓死和我们为敌吗?那就看看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我们的刀子锋利!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所有部落的骆驼被掳走,水源被污染,男子被杀光,女子被掳为奴隶!

  经过近半年的厮杀,西奈半岛上的贝都因人们终于低下了傲慢的头颅。

  ……

  ……

  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

  这里是耶路撒冷最大的建筑,原本为真神教众的阿克萨真神寺。后来十字军东征,和阿尤布王朝签订了协议,耶路撒冷归欧罗巴人所有,这里被改成了所罗门圣殿,还在其南侧修建了一个长七十米宽三十米的拱型大厅。

  如今赵赫既然成了耶路撒冷的主人,这所罗门圣殿自然成了赵赫的中军所在。

  当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所罗门神殿时,赵赫睁开了眼睛,在他身边躺着的是个美丽的少女。

  她叫娜迪亚,当然并非罗马教廷送来的西方美丽羔羊,而是贝都因阿纳扎部落的小公主。

  为了表示臣服,阿纳扎部落不仅献上了娜迪亚为首的二十名美人,而且酋长的儿子勒布纳欢,也作为质子送到了耶路撒冷。

  当然了,那几个欧罗巴美人也是不错的。

  为了让这些美人顺利完成任务,教廷仔细研究了东方的风俗,绝不可能将一群终身不洗澡的“美丽羔羊”送来。

  这四个西方美人将头发染成如今欧罗巴流行的金黄色,身穿科塔尔袍,配腰带,外搭苏科尔长袍,既干净利落,又充满异域风情。

  面对西方人的谄媚,赵赫并没有拒绝,毕竟他并非不近女色之人,不过他也没有对这些美丽的羔羊表达出多少怜惜。

  他从小受父亲的教导,征服世界远比征服女人对他的吸引力要大,女人只是满足他的正常需求而已。

  对娜迪亚的想法也是如此。

  “世子,您醒了!”

  听到赵赫的动静后,娜迪亚赶紧起身,伺候赵赫洗漱。

  她身上的衣服十分凌乱,却无比的小心翼翼。

  炭烤羊肉、麦香皮塔饼、玫瑰乳酪卷、冰镇酸奶……在娜迪亚的伺候下,吃罢了早餐后,赵赫在五百名甲士的护卫下,往耶路撒冷城外而来。

  那里,他西征埃及的大军,已经等候多时了。

  左侧,是他的三万五千正规军。虽然在巴格达之战中,赵赫的大军损失也不小,但是,他从伊拉克攻入叙利亚,自然会得到数量庞大的附庸军。

  将这些附庸军中的佼佼者补充入八旗,并不是什么难事。

  右侧,则是七千贝都因人的附庸军,以及七万八千多头骆驼了。

  贝都因人虽然贫困,但是骆驼还是很多的。骆驼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当于羊对于草原人了,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

  如今,西奈岛的贝都因人臣服,赵赫一声令下,所有部落中的一半战士和骆驼都要贡献出来,参与这次西征。

  这些战士既是赵赫征伐埃及的重要力量,又是他手中的人质。

  “贝都因的勇士们……”

  赵赫站在早已搭建好的点将台上,目光灼灼向着高台下的贝都因战士们看来。

  自然有之前就投靠赵赫的贝都因向导,将他的话语翻译给那些贝都因战士们听。

  “你们知道埃及是多么富庶吗?知道那里的女人是多么美丽吗?”

  “知道!”

  七千贝都因战士高声答应。

  他们处于叙利亚和埃及之间的沙漠中,换言之,就是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

  平日里一边放牧,一边收取商旅的保护费,有时候也客串一把沙漠盗匪。

  埃及到底多么富庶,那里的女子多么美丽,别人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吗?

  “你们想不想要,去埃及狠狠的抢上一次,夺取埃及人的财物,获得埃及美丽的女人?”

  “想啊!做梦都想!”

  贝都因战士们叫的更为大声。

  贝都因人尽皆彪悍好战,不承认部落传统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长外,不服从任何政权。

  他们所处的社会被称为“没有政府的社会”。血缘关系的氏族是其社会基础。凭著血缘关系,他们把家庭结合成氏族;把氏族结合成部落。为了加强势力的需要,又把部落联合起来成为部落联盟。

  这些人本来就是无法无天,对于抢掠充满渴望,而且毫无心理负担的一群人。

  既然知道埃及富庶,之前为什么不抢?是因为不喜欢吗?

  无他,他们人数太少,又装备差、组织性差,向北打不过叙利亚人,向西打不过埃及人。只能靠着沙漠中的特殊地形,对商旅进行敲诈勒索甚至抢掠。

  阿尤布王朝对沙漠中的贝都因人也无可奈何,只要他们表面上臣服以及不对丝绸之路太过分,也就算了。

  如今,赵赫可不会惯着这些贝都因人。

  他宣布,这些贝都因人不但没有在丝绸之路上收取保护费的权力,而且抢掠者死。

  如果查不出是哪个部落干的,所有有嫌疑的贝都因部落,全部剿灭!

  如今,贝都因人除了畜牧养骆驼外的唯一生财之道,就是参加赵赫的大军,攻破城池,获分战利品。

  赵赫继续道:“除了埃及之外,还有无数的富庶的国度,等着我们去征服!你们可愿意,随我征战天下,获得你们的荣耀和财富?”

  “愿为世子效死!”

  七千贝都因战士齐声答应,声如雷霆,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这些贝都因人更甚。

  指望用什么好处收买,是不可能获得他们的真心效忠的。

  他们只认谁的骆驼快,谁的刀子锋利!

  蒙古人在西奈沙漠,展现了他们的绝世武力,这些贝都因战士当然服服帖帖。

  然后,赵赫再给他们发下犀利的武器,提供充足的后勤,并且用军法约束,以荣华富贵为诱饵,就是最好的沙漠骑兵了。

  什么是世界性帝国?

  这就是世界性帝国!

  不服的杀了,服了的集各族英才为己用,让他们的长处用对地方,让他们的短处不能破坏整个帝国的秩序。

  然后,赵赫又转而看向那三万五千正规军的方向,道:“埃及之北,是辽阔地中海。地中海之东是亚洲,西方是欧洲,之南就是非洲大陆。这里,可称世界的中心!尔等,可愿随本世子,取此世界中心,光宗耀祖,名垂青史吗?”

  这个时代,原本当然没有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称呼。

  但是,赵朔有这些概念,早就将这些概念教授给了赵赫。

  在耶路撒冷休整的半年里,关于埃及的重要性以及亚欧非三洲的概念,赵赫当然早就对麾下的将士们进行过教育了。

  “愿意!”

  三万五千将士齐声答应。

  赵赫继续道:“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仿巴格达之例。最先攻破开罗之千户长,授予“开罗利剑’称号,并赐‘开罗利剑’勋章一枚。”

  “该千户除了有功将士该有的赏赐之外,所有将士,统一赐白银百两,并赐‘世界中心’勋章一枚。”

  “以后取了埃及后,将以该千户为核心组建一个新的万户,以该千户的千户长为新的万户长。该部其他有功将士,当然俱有升迁。”

  “谢世子!”

  赵赫话音刚落,全场将士尽皆摩拳擦掌,欢声雷动。

  巴格达没得到称号和勋章,开罗还有!

  而且,这“世界中心”的勋章,听着可比“巴格达先锋”的勋章带感多了!

  单单为了这个“世界中心”的勋章,也得好好地争一争!

  “那么,出发!

  “是!”

  轰隆隆~~

  三万五千大军,平均一人四马,就是近十五万匹马。七千贝都因附庸军,还有七万多匹骆驼带着大量的军需物资。

  随着赵赫一声,近五万大军以及二十余万牲畜,离开了耶路撒冷,经十三日时间,通过了西奈沙漠,正式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赵朔的国度,即将成为遍布亚欧非的超级大国!

第249章 尼罗河所至,亦为汉土!

  赵赫的大军通过西奈半岛的沙漠地带后,就进入了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

  除了西奈半岛之外,埃及可以分为两部分。

  尼罗河三角洲以南的尼罗河谷及其周边地区,称为上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称为下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渠道密布,光照强,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

  虽然此地仅仅有三万余平方公里,却集中了埃及三分之二的耕地,埃及一半的人口。

  谁控制尼罗河三角洲,谁就控制了下埃及。甚至,距离控制整个埃及也为期不远了。

  阿尤布王朝为了保护尼罗河三角洲,实行坚壁清野战术。

  此地收获的季节是四月到七月,赵赫大军进入埃及的时间是十二月,虽然各种庄稼还郁郁葱葱,不可能成熟。但是,谁知道赵赫什么时候才会退军?

  阿尤布王朝还是通过火烧、水淹等手段,摧毁了西奈半岛以西百里范围内的大量良田。

  所有军民百姓奴隶,都躲避进埃及大小城市中,进行坚守。

  这招对付十字军,倒是十分好用。比如当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渡海而来,埃及人烧毁了杜姆亚特港附近的农田,坚守城市,让十字军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首节 上一节 293/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