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少女与钢铁 第49节

  然而工程师无奈的告诉他,喇叭形加工起来很困难,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半球形,并且炸药也换成了匹克拉托,因为黑索金太稀缺珍贵了。

  “这样的话,对钢板的侵彻能力会下降很多。”商克提醒道。

  “确实会这样,但是我们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工程师递来了一张手写的简易说明书。

  重量——2.3千克

  装药量——820克

  静破甲深度——100毫米

  装药类型——50/50匹克拉托

  代用的匹克拉托(Picratal)其实是50%苦味酸铵和50%梯恩梯的混合炸药,便宜许多。

  “呃……”商克迟疑了一下,点头道:“还可以吧,我去国防部提生产建议。”

第84章钢铁碰撞(上)

  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圣皮特堡,帝国战争委员会所在地充斥着紧张肃穆的氛围。

  不同于那位热爱军服的尼古拉叔叔,维罗妮卡平常并不喜欢身着军服,但今天不一样。

  在这处坐镇后方总领全局的大本营,戎装在身的维罗妮卡正在听总参谋长阿金季耶夫斯基讲述战役进展。

  “……波德平原地区,瓦尔兰德人总共只有不到三千辆坦克和七十万人,我们却集中投入了四千辆和一百万人。”

  “瓦尔兰德人来不及集结野战部队,事实上,在局部战斗中,我们与敌人的比例超过五比一,我们占据绝对战术优势。”

  “一星期后,至少四十个动员师和一百个国民射击兵旅可以陆续投入战斗,我们的步兵将源源不断的发起进攻,淹没敌人。”

  “在中央进攻主轴线上,坦克部队会向纵深持续突击。即使悲观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击穿两道防线,推进纵深一百五十俄里。”

  “瓦尔兰德人总是认为我们无法在野战中击败他们,这一次,他们必定会为傲慢付出永远无法遗忘的代价!”

  参谋们围绕着巨幅地图不断忙活,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代表双方作战单位的蓝色与红色小木块。

  维罗妮卡微微点头,蓝色的眸子中闪过一抹转瞬即逝的忧虑,她轻声道:“五百俄里的距离不会很遥远的。”

  在主要进攻方向,伊凡罗斯军队部署了尼古拉-尤登尼奇上将指挥的布列斯特第4方面军,他统帅的精锐部队拥有105万兵力、4183辆坦克、2700架飞机。

  而在对面,瓦尔兰德军队部署了由维尔纳-弗里奇上将指挥的波森(波兹南)集团军群,这支重兵集团计约69万兵力、3480辆坦克、1800架飞机。

  至于其它战线,双方亦有百万大军对垒。

  然而,相较于起决定性作用的正面交锋,南北两线的对垒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战役发起的第一天上午,布列斯特方面军就轻易突破了维斯瓦河,第一梯队成功强渡维斯瓦河,并在西岸从北往南两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建立了四个主要登陆场,工兵部队随即开始架设浮桥。

  瓦尔兰德总参谋部本就不打算固守维斯瓦河,在这之后的第一道防线才算是真正的防御阵地。

  拉多姆方向,帝德第9集团军担负着直接抗击来犯之敌的重任,其下辖第10、第12、第25步兵军,总兵力计约15万。

  第9集团军的防御正面达到了140公里,这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太宽了,通常来说一个步兵师的防御宽度只有15公里。

  赖歇瑙上将不得不平均铺开他麾下的八个步兵师,只留一个师作为预备队。不过他们占据着坚固的半永久工事,似乎也还好?

  迎面进攻的是帝俄第6步兵军和第17步兵军,二者皆配属加强了一个坦克旅,总兵力计约11万人和210辆坦克。

  乍看之下这是鸡蛋碰石头,但伊凡罗斯可以集中兵力重点突破,在主攻方向反而占据绝对兵力与火力优势。

  伊万-阿库利宁中将是个莽夫,惯于大开大合的打法,但也粗中有细。

  确定南北方向皆有友军帮忙牵制之后,他一上来就在大约四公里的攻击正面投入了两个步兵团和全部的坦克实施强攻。

  上午时分,在野战炮群的轰鸣中,成千上万发炮弹被倾泻到了对面的防线上,浓烈的烟尘升腾上头,几乎染黑了洁白的云朵。

  天空中的激战从黎明持续到现在,波利卡尔波夫战斗机较之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占不到任何便宜。

  在无法彻底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伊凡罗斯空军仍然派出了多个轰炸机编队对瓦尔兰德防线纵深实施空袭,损失不小。

  这期间,工兵部队迎着零星的抵抗火力来到最前沿,清除铁丝网、鹿砦、地雷,从而为进攻部队开辟出安全通道。

  这段不过四公里的地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滔天炮火,由五个师属榴弹炮团、三个军属榴弹炮团、一个军属加农炮团组成的帝俄野战炮群总计向此处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火力准备。

  炮火滔天!近五百门身管火炮和两千多门迫击炮倾泻了八十多万发不同口径的炮弹!

  从82毫米到120毫米的迫击炮弹,再从122毫米到152毫米的榴弹炮弹,此处帝德第42步兵师第126‘威斯特伐利亚’步兵团所在的主阵地工事几乎被猛烈的炮击炸得支离破碎。

  帝德士兵们蜷缩在坚固的掩蔽部中,多数人安然无恙。

  然而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再小概率的事件也必然会发生。

  如此大密度的炮击免不了有极个别炮弹精准的像长了眼睛,一发152毫米高爆弹不偏不倚砸在一处掩蔽部顶上,内部装填的8公斤梯恩梯瞬间爆炸,一个班的帝德步兵被活埋在坍塌的掩体里。

  终于,可怕的炮火覆盖停歇了,但很快就开始向纵深延伸,形成绵密的拦阻线。

  如此一来,后方预备队或其它部队就很难及时增援了。

  灰头土脸的帝德士兵们纷纷离开掩蔽部,小跑着前往战斗位置,可映入眼帘的却是如若月球表面的残缺阵地!

  曲折的堑壕每走十几步就遇到一处坍塌的地方,精雕细琢的重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变成了面目全非的废墟。

  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窜上云霄,远方,成百上千的帝俄士兵们接连从冲击出发阵地爬起,向这儿呐喊着冲来。

  发起冲击的第一梯队就足有三个步兵营,在他们后面压阵的是一百多辆T-35多炮塔重型坦克和T-26轻型坦克,第二梯队两个步兵营也开始从进攻出发阵地向冲击出发阵地转移,如此高的兵力密度同时投入这片地域似乎显得用力过猛了。

  有线电话已经中断,主阵地只能派出传令兵徒步赶去团部请求支援。

  “长官!我们需要支援!几千伊凡罗斯人正在……”

  映入传令兵眼中的是同样糟糕情景——团部一片混乱,与后方联通的电话线肯定被炸断了,无线电也工作不正常,具备心灵交流能力的女上士说后方指挥部也无计可施。

  她转述道:“师部要求我们守住防线。”

  左顾右盼的传令兵惊慌道:“我们就快要被淹没了!中校在哪里?”

  一名参谋头也不回地说:“中校去前沿观察所了!”

第85章 钢铁碰撞(下)

  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sFH32型150毫米榴弹炮——瓦尔兰德人引以为傲的重型火炮,它们本应像雷神之锤一样重创敌人,却因为被发现而遭到107毫米加农炮的长程炮击。

  帝俄空军列装了一种双座侦察型拉沃契金战斗机,搭乘超自然能力战士之后,侦察机可以在低空以蛇形航线进行大范围心灵感知侦测。

  显然帝德炮兵只披挂了防空伪装网,忽视了心灵感知与遮蔽的重要性。

  加农炮与榴弹炮通常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军属加农炮团的主要职责是反炮兵,也就是压制敌人的炮兵阵地。

  一发又一发107毫米高爆弹从15公里外飞来爆炸,帝德炮兵们被迫寻找掩护,持续不断的炮击完全压制了第42步兵师的师属炮兵。

  当千余帝俄步兵发起冲击时,仅有零星的迫击炮弹落入人群,阻碍甚小。

  那个情景就好像掷入浪潮中的几粒石子,溅起了几朵水花,再无其它作用。

  面对数量众多的坦克,通用机枪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往往连一条弹带都没扫射完就会招致坦克的关照。

  面对汹涌冲来的步兵集群,前沿阵地与主阵地的帝德士兵们进行了勇敢的抵抗。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在残破不堪的主阵地上,白刃战将战斗烈度推向最高峰,双方人群混杂在一块儿扭打厮杀。

  所有能杀人的东西全被用上了,刺刀、工兵铲、撬棍、枪托、钢盔……甚至是拳头和牙齿!

  一名帝德列兵用小铁锹劈倒了与之搏斗的帝俄上等兵用,满脸是血,可还没他抹去脸上的鲜血,一柄莫辛纳甘三棱军刺就捅穿了他的身躯。

  两种语言的怒骂、吼叫、惨嚎回荡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

  有那么一瞬间,战斗形态仿佛回归了千年前冷兵器时代的野蛮与暴虐。

  激烈的争夺战持续了半个钟头,帝俄坦克集群和第二梯队的步兵开始一起冲击,决心彻底撕碎这段防线。

  “中校!撤退!我们没时间了!”一名上尉声嘶力竭地呼喊道。

  二线阵地的急救站中遍地都是血污,中校的左臂被子弹洞穿,血流如注。

  他推开试图为他包扎的医务兵,拔出了鲁格手枪。

  望着所剩无多的残余官兵,他用嘶哑的嗓音开口道:“士兵们,二十多年前,你们的父辈在西线击退了玛丽安娜人疯狂的冲锋。现在,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情况。威斯特伐利亚步兵团也许会是第一个毁灭的团,但绝不可能是第一个撤退的团。”

  中校命令一名士官长带领几人护送团旗离开,其余人向主阵地发动反击。

  主阵地已被敌人攻占,数不清的坦克和步兵正在迎面推进。

  一百余人高呼着“瓦尔兰德万岁”冲向数倍于己的来犯之敌,就像掉入激流中的尘土,很快就消散得无影无踪……

  势单力薄的第126‘威斯特伐利亚’步兵团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防线很快被突破。不久,第42步兵师与友邻部队的接合部就被撕开了一个两三公里的口子。

  9月1日下午15时整,帝德第25步兵军已经被基本压制。

  与之相比,更北边的第10步兵军更加倒霉,其下辖的第30步兵师声称有几百辆坦克突破了前沿阵地。

  随着浮桥架设完毕,一辆又一辆坦克驶过了维斯瓦河。

  在西岸登陆场进行仓促的集结后,坦克部队便马不停蹄的向瓦尔兰德方面快速机动。

  其实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都还没有完全集结,一百多辆坦克和千余步兵就迫不及待地发起冲击。

  相比较步兵部队的拖泥带水,打个步兵团都费了几个小时的劲,装甲部队要凌厉干脆许多,仅耗时两小时就彻底动摇了瓦尔兰德一整个师的阵地。

  几辆BT-7甚至一股脑儿的冲到了第30步兵师的师部附近疯狂扫射开炮,虽然很快被反坦克枪击毁,但却切断了该师的中枢。

  瓦尔兰德陆军装备的7.92毫米反坦克枪和37毫米反坦克炮在对付T-26和BT-7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但对于T-34简直毫无意义。

  “我们的防线几乎要被撕碎了!装甲部队必须立刻支援!否则我们就完蛋了!”

  赖歇瑙上将在集团军指挥部焦急无比——坦克集群正面强攻的威力也太出乎意料了吧?

  用手忙脚乱和焦头烂额来形容瓦尔兰德陆军一线部队此时的状态再准确不过了,可以说伊凡罗斯方面步炮坦协同之犀利完全打懵了他们。

  事实上,伊凡罗斯的行动自然不是完美无瑕的。

  在沃卡地区,一个坦克营太过激进的脱离步兵部队,结果闯入雷区被困在里边进退两难,全营被帝德士兵们用反坦克炮当成靶子打,全军覆灭,只有三个人侥幸弃车突围。

  在一个叫玛可的小镇,集团军参谋安东诺维奇上校被己方炮兵误炸身亡,临死前还在咒骂愚蠢的炮兵指挥官。

  稀奇古怪的错谬并没有影响战局,胜利的天平正在向伊凡罗斯帝国倾斜。

  漫长的战线上彻夜激战,喘息之机寥寥无几。

  不知不觉黎明初显,战斗来了到第二天。

  一整个上午,伊凡罗斯方面都在不遗余力地尝试扩大突破口,而瓦尔兰德方面则依托残破的第一道战略防线死守不退。

  赖歇瑙上将期盼的援军及时赶到,帝德陆军仍然保持着几十年来的高超组织能力。

  伊凡罗斯兵锋直指罗兹——华莎以西的最大城市。帝俄第5坦克军作为急先锋已经深入瓦尔兰德境内90公里,士兵们站在坦克上能够用望远镜看见罗兹市内的高楼大厦。

  第5坦克军下辖第4坦克师和第7摩托化步兵师,以及最为精锐的两支部队——近卫第1‘索洛维约娃’坦克旅和近卫第2‘奥尔洛娃’坦克旅。

  索洛维约娃原意夜莺,因此近卫第1坦克旅又叫夜莺部队;奥尔洛娃原意猎鹰,因此近卫第2坦克旅又叫猎鹰部队。

  二者下辖的坦克营与普通部队混编T-26和BT-7不一样,全部装备T-34巡洋坦克,都安装了电台。

  车组编制也是极为特殊的,四分之三的车组都是三加一配置——三个女兵与一个男兵驾驶员;车长是具备心灵感知能力的、通信员是具备心灵交流能力的、炮手是具备超速反应能力的。

  其实这也是伊凡罗斯“集中运用好东西”思路的一种体现。

首节 上一节 4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