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边关前线缺粮,临近的州府一样缺粮。
想从周边调粮应急,都做不到。
“罗尚书说的不错,边关的形势危急,万万不可能断了粮饷!”
威远侯当即附和道。
据他所知,受物资匮乏的影响,前线的逃兵是层出不穷。
为了筹集粮草,一些将领甚至带着部队冒险越过长城,跑去草原上抢劫。
如果不是真缺粮,谁愿意拿命去搏啊!
人饿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为了安抚军心,他们已经用尽了手段。
迟迟不解决钱粮的问题,哗变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边军崩了,大虞朝也就凉啦!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发动全部的人脉关系,尽可能筹集船舶参与运输。
能够抢运多少,就运多少过来。
粮食在抵达大沽口后,一半送到京师平息粮价,一半送到长城一线救急。
等到第二批粮食抵达,无需全部卸载,先送二十万石到辽东应急。
另外从江南的税粮中,划拨三百万石给河南、划拨两百石给山东,用于赈灾工作。
蜀地的春粮征收完成后,一半协饷西北边军,一半用于陕西的赈灾工作。
……”
知道商议不出结果,姜书翰当即做出了决策。
杯水车薪,也得送过去,最少要让边军看到希望。
能不能发挥作用,他也不知道,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
辽东镇。
“大哥,我们已经断饷半年了,下面的人心浮动。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恐怕会生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虞朝这次多半是要完了,干脆……”
施靖明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老大瞪了回去。
“住嘴!”
“蠢货,你想要害死我们施家么!”
施靖风当即怒斥道。
如果搁在勋贵系复兴前,手中有现在的实力,遇到这种机会,他还有胆子放手一搏。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勋贵系的武装战斗力不弱,综合实力远在施家之上。
此时冒头造反,就是给人家送军功。
何况辽东镇也不完全是他们的一言堂,其中还有不少忠于大虞的将领。
万一关键时刻倒戈相向,死的就更惨了。
越是家大业大,心中的顾虑就越多,行事上也就越发谨慎。
“大哥,三哥这次说的没错。
今时不同往日,朝廷半年未发钱粮,各地边军的日子都很艰难。
据说长城一线守军中,逃亡的士卒数量非常多,显然勋贵嫡系的部队日子也不好过。
吃不饱,穿不暖。
十分的战斗力,顶多还剩下五六分。
相比之下,我们的情况就要好上很多。
朝廷没有按时发放钱粮,我们还是想办法,解决了官兵的吃饭问题,部队战斗力并未受多少影响。
此时顺势而上,夺取京师的概率非常高。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还能用朝廷的名义,顺势收编勋贵系的部队。
……”
施靖林的话,让施靖风很是震撼。
本以为想造反的只有老三这个憨憨,万万没有想到浓眉大眼的老五,也有这种想法。
不等施靖风开口拒绝,一众施家子弟纷纷开口劝说。
描绘的前景是一个比一个美好,仿佛王侯霸业近在眼前,就等着他们去取。
第497章 尔虞我诈的算计
“胡闹!”
“你们当造反是儿戏?”
“夺取京师容易,可夺取京师之后呢?”
“北方早已经疲敝,南方各省的官员,不会听我们的指挥。
没有南边的物资补充,我们拿什么去收编各地边军?
现在国内的军队,主要被勋贵系所把控,主要将领多是汉水侯的旧部。
到时候人家振臂一呼勤王救驾,天下各路兵马群起相应,我们拿什么去抵挡?”
施靖风当即怒斥道。
辽东镇早就割据一方,如果有能力当老大,他也不想屈居人下。
怎奈现实是残酷的,关外有北虏虎视眈眈,国内还有勋贵系那帮悍将。
不幸被夹在了中间的辽东镇,根本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朝廷仅仅断了半年的饷,他们就承受不住。
对比世袭安南的李牧,根基差了不止一筹。
此时冒头夺权,只能替别人做嫁衣。
“大哥,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自然考虑过了。”
“若是直接傻乎乎的造反,自然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可我们有太上皇啊!
拥立太上皇复位,大义上的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各省的官员就算不支持,也不会明着出来反对。
勋贵系的大本营在京师,把这些人的家眷掌握在了手中,他们岂能不投鼠忌器。
拿下了京师,以最快的速度整编京营,则大事成矣!
眼下各地边军都缺粮,我们遏制住了粮道,就掌控了主动权。
那么多边界,不可能都是硬骨头,总会有人愿意合作。
靠着分化瓦解,就能掌控大部分边军。
少数顽固分子,也可以借刀杀人。
那帮家伙为了解决粮食缺口,最近可没少深入草原劫掠。
鬼方人也不是好惹的,早就布置好了陷阱,等着他们再次上钩。
鞑靼那边都联系好了,他们做出承诺——只要我们肯割让辽东,效仿大宋支付岁币,就支持我们执掌大虞。
至于汉水侯,确实是一个威胁,可他距离京师太远啦!
等他收到消息,我们早就掌控了局势。”
施靖林笑着解释道。
造反这种要命的活儿,没有点儿把握,谁敢干啊!
尽管这份谋划,还存在细节上的瑕疵,但整体上已经具备几分可操纵性。
“鞑靼人的承诺,你也敢信?”
施靖风翻了翻白眼说道。
谋划成功的前提是——鞑靼人遵守约定。
万一人家翻脸不认人,关键时刻在背后捅他们一刀,那就彻底悲剧。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信誉上,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事情,何况鞑靼人本来就没有信誉。
“大哥,如果只是单纯的承诺,我们自然不敢相信。
为了表示诚意,他们会联合鬼方先出手打残长城一线的勋贵系部队。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此时多半已经出手。
两虎相争,不可能没有损失。
等他们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我们再伺机而动。
倘若局势失控,北方无法守,我们就带着天子南迁。”
一旁的施靖忠开口补充道。
国人乡土情结重,故土难离,但其中不包括辽东。
常年征战不说,还经常被天灾人祸光顾,能够跑的早就跑光了。
哪怕他们这些地头蛇,也想换个地方发展。
“南迁,暂避北虏的锋芒,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此事想要成功,还是要看汉水侯的反应。
倘若他站出来强烈反对,南迁未必能顺利进行。”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施靖风神色凝重的说道。
南方可不是他们的地盘,辽东镇又是名声在外,本土势力大概率不会欢迎他们。
一旦有人领头,很有可能形成合力,共同反对南迁。
理由都是现成的,祖宗基业不可弃。
大帽子扣下来,别说他们这些权臣扛不住,就算是皇帝一样得去跪太庙。
若是强行顶着压力南迁,就给了汉水侯出兵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