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没有证据的事情,要锁定嫌疑犯,第一怀疑目标必定是他们清流党。
都是猪队友作妖惹得祸,先有尹左二人勾结白莲教,接着又出现了庞书怀、罗慕辰率领部众投降叛军。
除了这些大型作死事件,期间还多次捅出篓子来,人品早就被败光了。
“嗯!”
“老夫相信,当日参加会议的朝廷重臣,不会泄露这种核心机密。
估摸着是叛军运气好,恰好一头扎进了大沽口,才出现了这次巧合。
大家还是商议一下,现在该怎么办吧!”
见冲突有升级的迹象,姜书翰果断选择了转移话题。
事情已经发生了,善后远比追责更加重要。
“想要消除恶劣的政治影响,唯有先把这股叛军给灭了。”
威远侯神色凝重的回应道。
政治上的失利,只能靠军事上的成就,强行挽回尊严。
且不说损失的钱粮,光港口码头受损,就足够大家难受的。
“侯博轩该死啊!”
“作为大沽口守将,他自己作死没事,可牵连朝廷就大不应该啦!
为今之计,只有命令京营尽快剿灭叛军、收复港口,以确保粮道的安危。”
兵部尚书罗文博忍不住吐槽道。
……
第500章 衣带诏
“老五,我们的人安排到位了么?”
山海关下,施靖风开口询问道。
按照大虞律规定,边军部队无诏不得进京。
迈出这座天下第一险关,辽东镇就踏入了乱世争霸,不再是一方藩镇。
能否迅速拿下京师,成为了决定此行是否顺利的关键。
“大哥,你就放心吧!
一千家丁秘密安排到了,我们在京中的秘密据点中。
每个据点不过数十人,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商队护卫,根本不起眼。
晋商那边也答应,到时候配合我们夺城。
他们腐蚀的朝廷的官员不少,只要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我们就不算无根之萍。
三哥诱敌计划实施的不错,不光切断了粮道,还吸引了最精锐的四个团营出京。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我们奔袭京师了!”
施靖林兴致勃勃的说道。
计划实施的如此顺利,除了精心谋划之外,还得益于朝廷自废武功。
皇帝年幼,百官主宰朝政的年月,自然容不下厂卫这种威胁自身的特务机关。
虽然没有明令撤销编制,但户部还是停了锦衣卫、东厂的活动经费。
厂卫的特权,也陆续被废除,创收的路子也断了。
经历过永宁朝废除厂卫的风波,这一次大家都学乖了。
稍微有点儿关系的,纷纷想办法从两个衙门调离。
没有关系调动的,也赶紧找借口辞官,唯恐遭到文官们的报复。
威名赫赫的东厂、锦衣卫,就这么悄然无声的消失在了视线中。
没了战斗力彪悍的特务机关,除了朝廷血亏之外,各大势力都是受益者。
分批将一千家丁,送入一众将领在京中的秘密据点,硬是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后,施靖风转头向施靖忠询问道。
“九弟,太上皇的勤王诏书,准备好了嘛?”
进京夺权,这种高风险的活儿,除了军事行动要果决外,名正言顺也是关键。
尽管他们无力接触到太上皇,但不影响他们拥有太上皇的诏书。
“大哥,你就放心好了。
诏书内容,都是仿献帝衣带诏写的,正好符合太上皇的处境。
糊弄住军中将领,不成问题!”
施靖忠一脸淡定的回答道。
辽东镇虽然施家一家独大,但不等于没有其他异姓将领。
平常大家愿意跟着施家混,那是能够吃饱饭,可造反这种事难免还是会有顾虑。
保不齐其中就有一些大虞忠臣,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给他们来一个狠的。
有了太上皇的勤王诏书,他们的军事行动一下子变得师出有名,原本占据大义的朝中百官,反而成了乱臣贼子。
忠于大虞从将领,也不会抵触这次行动。
既能用来安抚内部,也能拿出去忽悠天下人。
以永宁帝以往的作风,遭遇软禁之后,搞出衣带诏也符合大家的认知。
只要大家认为诏书是真的,各方就不会第一时间起兵勤王。
后续是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沦为众矢之的的董卓,全靠入京之后的操作。
“既然准备好了,那就立即行动起来,明日在三军阵前拿出衣带诏率大军入关!”
施靖风当即下令道。
相比之前的彷徨,事到临头,他反而镇定了下来。
能够做的准备,全部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是赌天命的时候。
成则开辟新朝,败则身死族灭。
到了施家这种地位,遇上乱世不放手一搏,谁也不会甘心。
就算他想忠于大虞,下面的人也会忍不住给他添件衣服。
内心深处,他早早就有过反虞计划,不过那是等大虞进一步崩溃后的事。
现在仓促起兵,纯粹是被缺粮给逼的。
“末将遵命!”
众人回答道。
谋划了这么久,就等着这一刻。
许多人已经在幻想入关,夺取天下成功后,成为王侯将相的美好生活。
……
福临三年五月十三日,辽东镇打出了太上皇的旗号,在山海关誓师勤王。
消息传入京师,百官正在进行大朝会,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
在此前的废帝行动中,文武百官中就算有人不支持,也没人直接跳出来反对。
怕死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永宁帝在位期间,干的破事实在是太多,把好好的大虞朝折腾的稀烂。
大家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才发起了废帝行动。
除了少数永宁帝的亲信被清洗外,朝堂上几乎没有流血。
放眼整个华夏历史,这场政变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群臣在政变之后,也没有苛待永宁帝。
天子退位之后,除了被软禁在宫中之外,其他一应待遇都没有降低。
万万没有想到,一时的心软,还是留下了隐患。
辽东镇的军事行动,一下子让这场“合法政变”,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永宁帝的作风,倘若再次掌权,肯定饶不了他们。
人头落地都是轻的,株连九族才符合皇帝睚眦必报的性格。
“辽东叛军,到了什么位置?”
姜书翰关心的询问道。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过程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要挡住辽东叛军。
只要挡住了敌军,就能召集勤王大军,联合围剿辽东叛军。
纵使这场内战,可能会让大虞朝进一步衰落,大家还是没得选择。
“山海关距离京师六百余里,以骑兵的速度,三天即可兵临城下。
叛军是五月十三日起兵的,快则明天抵达京师脚下,慢则后天抵达。
时间太紧了,现在在外围布防已经来不及,直接准备京师保卫战吧!”
镇东侯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辽东镇敢造反,这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大虞朝的政治制度,已经非常成熟。
尤其是在权力制衡上,更是加了无数补丁。
正常情况下,边将就算是造反,能够指挥的也就自己麾下家丁。
像辽东镇这种,聚集数万大军造反的事,还是开国以来的头一遭。
“那就商议一下,怎么部署城防吧!”
姜书翰当即拍板道。
时间这么紧,朝廷根本没有更多选择。
权力制衡制度崩溃的问题,先守住了京师,才有讨论的必要。
“首辅,一味的防守,实在是太过消极。
叛军可是打着太上皇的旗号,如果不赶紧出兵镇压,势必影响天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