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部尚书排名之中,户部只能排在第二位,但他还是朝廷委派的钦差。
按照大虞朝的惯例,钦差大臣下地方代表的是皇帝,属于见官大一级。
他的身份地位最高,站出来主持六部会议,自然是顺理成章。
“受徐州叛乱的影响,驿卒是绕路把讯息,从京师传过来的。
算算时间的话,距离辽东镇谋反,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京师情况不明,我们手中能够调动的精兵,不过两三万人,并且以步兵为主。
这点儿部队,如果在野外和辽东铁骑遭遇,怕是会吃大亏。
何况江南目前的局势,也不适合抽调大军离开。
兵部的意见,先搞清楚京中局势,再联合南方各省共同组建勤王之兵。”
兵部尚书史清尘缓缓说道。
兵者国之重器,用之不可不慎。
大虞朝的军事管理体系,主要是两条主线,分别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名义上兵部统领全国武官考核、军队调遣、边防筹划等事务,到了具体运用上,权力却受到了五军都督府的制约。
调兵的命令是兵部发出的不假,但在命令发布前,皇帝先得召集内阁、都督府一起商议。
在大多数时间,兵部负责军政后勤管理,五军都督府掌控调兵权。
京中的兵部尚书权力都受到限制,南京兵部尚书手中的权力,那就更小了。
按照大虞律规定,南京兵部负责管理南京留守、军事卫所及江南地区的军事防务。
名义上管辖二十余万的军队,其职能涵盖水陆两军,包括马政、船政、驿站事务。
怎奈这些部队,都是纸面上的数据。
卫所糜烂日久,指望他们勤王救驾,明显是痴人说梦。
真正能打的部队,还是朝廷派过来的北疆兵团,顶多再加上留守江南的几千募兵。
总兵力不超过三万,还以步兵为主。
冒然派兵北上,就是对江南局势不负责。
搞不好大军前脚刚走,地方士绅后脚就跳出来背刺。
“我们能够等得起,朝廷那边怕是等不起啊!”
礼部尚书柏锦文当即反对道。
等搞清楚了状况,再和南方各省组成联军,最快也要数月时间。
以京师目前的情况,能不能坚持那么久,谁也说不准。
搞不好没等他们筹备好,大虞朝就先一步没了。
“辽东军谋逆,边军没有反应,多半是北疆出了事。
眼下忠于朝廷的军事力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比白莲教之乱时还要凶险。
想要平定辽东军叛乱,唯有请汉水侯出山,整合南方各省的军力,方能有一战之力。
要不然就只能利用北方缺粮,靠时间拖死叛军!”
刑部尚书安敬之摇了摇头说道。
现在不是救不救援京师的问题,而是南京兵部手中能够调动的军事力量,根本打不过叛军。
其他的各省的勤王大军,那得等地方衙门收到勤王诏书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兵人数。
总体上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有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唯有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汉水侯。
考虑到距离问题,就算李牧收到诏书后立即起兵勤王,也要数月时间大军才赶的过来。
“此次勤王之战,确实少不了汉水侯参与。
为了加快勤王大军整合速度,我们不如派出代表,前往安南和汉水侯商议。”
史清尘想了想后提议道。
李牧能不能靠得住,谁也说不准。
可是眼下的局势,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兵团作战,不是谁都能够指挥的。
除了这位军中第一人,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地的军队,其他人根本搞不定。
“史大人,言之有理。
战场上兵贵神速,能节省一天时间算一天。
不过这个使者人选,怕是需要仔细斟酌。”
万怀瑾点了点头说道。
天塌下来,高个子先顶着,现在军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李牧。
作为大虞朝的“忠臣”,这次勤王大战,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
京师。
“蠢货!”
“谁让你把内阁诸公全杀了的?”
看着前来报捷的族弟,施靖风忍不住怒吼道。
辽东镇夺取了京师,杀几名朝廷大员立威,完全是基本操作。
可杀人也是有技巧的,不是肆无忌惮的滥杀,必须遵守基本游戏规则。
内阁大员全是朝中各派的领袖,就算是要死,也必须死的光明正大。
按照施靖风的计划是推永宁帝复位,然后给这些人扣上乱臣贼子的罪名,再以皇帝的名义杀人立威。
事后天下人怒骂,也是永宁帝背锅。
现在永宁帝都没上位,内阁诸公就先一步死在战场上,无疑是给施家拉了一大波的仇恨。
发生了这种变故,以他们为首的各方政治势力,肯定不会买施家的帐。
“大哥,当时将士们都杀红了眼,一不留神就把挟持小皇帝的乱党都给杀了。”
施靖海硬着头皮解释道。
格杀勿论的军令是他下的,但现在这种时候明显是事情大条了,肯定不能承认。
反正人是死在乱军中的,只要他不承认是自己下令杀的,那就是意外死亡。
“哼!”
冷喝一声表示不满后,施靖风陷入了沉思中。
“大哥,杀人立威的计划,不然暂且搁置吧!
没有内阁诸公,用其他人的脑袋,份量还是差了一些。
眼下在城中,我们也不是没有合作者,完全可以先恢复朝廷的建制。
后续等京中局势稳定下来,再徐徐图之。”
施靖林委婉的劝说道。
杀内阁众人立威,不光是为了震慑百官,也是为这场叛乱披上合法的外衣。
既然想要获得合法性,自然要先给对方定罪,再经三司衙门审判后处斩。
一套流程走下来,才让天下人相信,他们发起的是政变,而不是叛乱。
现在人提前死在了乱军中,程序自然走不下去。
强行给死人扣帽子,看似最终结果一样,但信服力上免不了大打折扣。
“嗯!”
“召集文武百官明日议事,老夫要行废立之事,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风冷漠的下令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辽东镇起兵,就是打着太上皇的旗号,现在自然要兑现政治承诺。
甭管永宁帝有多废物,都要先把人送到位置上再说。
“大哥,太上皇就这么一个活着的儿子,早早就被册立为了太子。
就这么废帝拥立,按照大虞律中的继承法案,小皇帝还是会被册封为太子。
老子抢儿子的皇位,传出去也不好听。
最关键是下面的弟兄们不放心,担心小皇帝未来继承皇位,行政治清算之事。”
施靖林隐晦的提醒道。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尤其是涉及到皇权,更是你死我活的博弈。
他们这些高层知道,施家迈出这一步,就是冲着争夺天下去的。
太上皇也罢,小皇帝也罢,都是他们手中的棋子。
可下面的人不清楚。
在很多基层士兵眼中,他们还是大虞朝的兵,对皇权依旧存在敬畏之心。
“无妨!”
“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且安心,此事老夫自会解决。”
“这年头孩童夭折率,可是非常高的。
先帝的几个孩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太上皇前些年,也夭折了两名皇子和一名公主。
纵使再次立为太子,能不能活到成年,也是一个未知数。”
施靖风一脸不屑的说道。
士兵们的担心,只会发生在太平盛世。
乱世之中,小皇帝能不能成年,还要看他们的眼色。
孩童夭折率高不假,可那大都是物资匮乏、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的。
皇子、公主们拥有最好的物质保障,最好的医疗条件,正常情况下夭折的概率应该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