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10节

  殿内安静了良久。

  李斯等着始皇帝的话语声。

  嬴政低声道:“赐爵五大夫,赐邑,赐田宅,赐三千金,免除他家族直系三代徭役。”

  李斯行礼道:“臣这就去安排。”

  “慢着。”

  李斯再一次行礼。

  嬴政拿出一卷竹简递给他,道:“你看看吧。”

  李斯双手接过竹简,打开看了片刻,询问道:“这是……”

  “这是敬业县所教之书。”

  李斯看到了其中一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这是韩非当年留下来的话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时刻警醒,对因循守旧,而不利于眼下实际情况的律法要加以纠正。

  韩非主张与时俱进地变法,凡有变法必要符合当下。

  之后还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所言是律法不得偏袒权贵……

  “扶苏将这些话语教给敬业县的那些孩子。”

  李斯忙道:“臣早年前便得知,公子扶苏酷爱韩非之书籍。”

  嬴政道:“看来扶苏真将韩非作老师的。”

  闻言,李斯的神色多了几分忐忑。

  嬴政又道:“你觉得这是好事吗?”

  李斯道:“臣以为,这是好事。”

  “嗯。”嬴政背对着李斯应了一声,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李斯走到殿外,整个人被冷风一吹,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回咸阳的路上,李斯坐在车驾内,想着始皇帝的话语。

  公子扶苏自小喜读韩非的书,当初公子还说虽说他没有见过韩非,但早就将韩非当作了老师。

  李斯从车驾内的小窗向着外面看去,天边已有了黎明,不知不觉天就要亮了。

  公子读韩非的书当然是好的,李斯想起了当年的事。

  那时候的始皇帝想要用韩非,却顾忌韩非的身份,当时正值秦东出征伐六国。

  而现在,如果由公子扶苏施行韩非的理念,那么一切都显得十分合适,一切都显得没有矛盾了。

  李斯甚至为公子与始皇帝感到高兴。

  就像是韩非当年说过的巧诈不如拙诚,善于巧妙地编制话语或者是欺诈,不如笨拙真诚,真诚比巧舌更重要。

  其实这么多年了,公子身边都是蒙恬,章邯,辛胜这些人,包括王贲,还有张苍与程邈。

  细细看来,李斯神色多了几分明悟,公子所用的这些人都是拙诚的,他们这些人都是十分真诚的人。

  公子的身边,没有善于说好听话的人,也没有会欺诈之人。

  原来这一年又一年,公子的行事准则与方式,都暗含缘由。

  与韩非所提倡的拙诚,是多么的相符。

  正在思考着,车驾已到了咸阳城,天边朝阳已明亮。

  李斯走下马车被冷风一吹,站在原地时神色又多有思虑,便走向了咸阳城。

  此刻的频阳县,一个老婆婆被王家的家仆带到了频阳公王翦面前。

  这位老婆婆正是当初给公子扶苏看病的那位。

  王翦听罢对方所言,道:“当真?”

  那位婆婆行礼道:“不敢瞒频阳公,老妇我接生过的孩子也有上百,为此奔走多年,公子夫人已有身孕,不会有错,但如今孕相还早,待下月老妇再去询问。”

  王翦张开双臂任由身边的仆从帮忙披上外衣,他看着躬身站在原地的老妇,又道:“始皇帝知道此事了?”

  “老妇只将此事告知了公子扶苏。”她双手捧起一个布袋子,又道:“这是高泉宫所赐,老妇未敢动半分。”

  王翦往袋口看了眼,见到内部都是金灿灿的金子,低声道:“既是赐给你的,那就拿着吧。”

  那老妇这才收回了袋子。

  王翦问道:“这身孕有多久了?”

  “回频阳公,已有两月。”

  王翦微微颔首,又道:“准备车驾,老朽要去北郊求见始皇帝。”

  闻言,家中下人纷纷去准备。

  频阳县的早晨,人们早早出了家门就去田地里劳作,此刻的田地里已有不少人,刚入八月,正是收粮食的时节。

  一捆捆的粮食被装在车上,人们正要将粮食运回家。

  有人刚从田地里直起腰,往四周看去就见到了一驾车出了王家的大宅。

  一个老汉道:“哎呀,这频阳公早起是要去哪里呀。”

  “这是频阳公的车驾?”有人问道。

  “那是自然,他的车驾是老汉造出来的,老汉岂会不知。”

  自从棠儿嫁出去之后,频阳公深居简出,传言哪怕是再大的事也不会出门,甚至还有传言说哪怕是频阳公的孙子死了,他老人家也不会出门。

  不过嘛,眼下……在众多县民的眼中与议论中,这位频阳公该出门还是要出门的,当初说得多么响亮,根本不重要。

  频阳公的深居简出,多半也只是他老人家懒得出门而已。

  而这事很快就成了频阳县县民们的笑谈。

  人们依旧在田地里忙碌着,三五成群的一户户人家走出家门,就朝着田地里而去。

  王翦坐在车驾里,又道:“先去敬业县。”

  车夫拉着马儿的缰绳,缰绳一拉,马儿在直到的岔路口改了方向,一路往敬业县而去。

  家仆不知道是何意思,又问道:“老将军,不去咸阳吗?”

  马车在直道上而过,看到敬业县的人们都还在正常地收粮食,王翦放下了心,这说明知道棠儿有身孕的人还不多,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来得及向始皇帝道贺。

  若敬业县的人们已在庆贺了,那就说明知道这件事的人已很多了,去之前要好好想想该如何说话。

  心中有了底之后,王翦吩咐道:“去咸阳北郊。”

  车夫又赶着马朝着咸阳方向而去。

  王翦坐在车内有些不耐道:“快!”

  闻言,车夫响亮地挥了一鞭子。

第86章 群鹿

  咸阳城北郊的林光宫外,王翦被家仆搀扶着下了马车。

  王翦拄着拐杖脚步迟缓地走向林光宫,还要一旁的家仆搀扶着。

  之后,有消息传出来说是始皇帝与频阳公谈得很高兴,说是公子夫人有了身孕,这是大喜事,频阳公与始皇帝都饮了酒水。

  据传闻,频阳公王翦的其余孙子孙女得了子嗣后,频阳公都没有这般高兴。

  公子夫人有了身孕之后,频阳公高兴到醉酒。

  甚至,王翦还几次三番说着当年打仗时,一直惦念着当初的关中。

  王翦说,他老人家在攻打楚国时就一直记挂着关中,他说带着如此多的兵马,还担心关中的田地是不是没人种的。

  担心关中的粮食是不是没人收了,关中的娃娃是不是会饿着,担心匈奴人是不是南下了。

  带兵在外的时候,王翦老将军整夜整夜地睡不好。

  林光宫的众多宫女与内侍站在殿外,都能听到频阳公的这些话语。

  始皇帝与频阳公在殿内喝得酩酊大醉,几乎是忘了时辰。

  直到三天后的这天早晨,频阳公才离开了北郊。

  而后又传言频阳公回了频阳老家之后,再一次放出话,说是他老人家从此闭门谢客,也不会再出门了。

  大概,早在公子扶苏成婚之后,频阳公就这么说过,而现在他老人家又说了一次。

  之后有传闻,说是频阳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天清晨,王贲回到了频阳的老家,看到了正在吃着面条的父亲。

  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很好,王贲早就习惯了老父亲的这种行为,总是在外或在始皇帝或者是公子扶苏面前,装得垂垂老矣的模样。

  实则,老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

  见到是儿子来了,王翦道:“今年新收了麦子,可让人去收拾过了?”

  王贲回道:“我回家就是为了这些事来的,县里各亭乡都吩咐过了,我们与各家都是老规矩。”

  几乎整个频阳的田都是王翦的食邑。

  而且频阳老家的人,也都是最早一批跟着王翦出生入死的人,包括现在已老迈的频阳老秦军,他们的儿子与孙子都是跟着王翦打过仗的。

  因此王翦虽掌握了频阳的食邑,这里的一切其实没太大的变化。

  王翦对频阳的老兄弟们特别优待,甚至谁家缺粮食了,王家也会送一些过去。

  王翦想起当初因为敬业渠而起,与李斯的一个约定,笑道:“十万石粮食,呵呵……这已是第二年了,公子能还给他李斯十万石,他李斯敢收吗?”

  闻言,王奔暗叹父亲其实是个很记仇的人。

  李斯虽是大秦的丞相,可父亲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瞧不上他李斯的。

  当初被李斯摆了一道,父亲至今还记得。

  王翦摆手示意一旁的仆从退下,等屋内就剩下了父子两人。

  “公子如今任少府丞?”

  王贲颔首。

  王翦沉着脸,“他李斯教导公子扶苏,却将公子扶苏放在你这个少府的麾下,他李斯是何用心?”

  “公子任职少府丞是始皇帝安排的。”

  王翦冷哼道:“那是他李斯向始皇帝提议的,始皇帝向来如此,当年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在咸阳杀了多少人?始皇帝会为王家考虑,可也不会为王家考虑太多。”

  王贲盘腿而坐,安静地听着父亲的话,父亲深知始皇帝的城府,才会有这么多告诫。

  话锋一转,王翦又冷哼道:“那李斯……呵呵,别人不知道他李斯的心思,老夫岂会不知,李斯希望公子扶苏能够坐在少府的位置上,让公子扶苏位列九卿。”

  王翦又从陶锅中捞出一碗面,道:“现在李斯希望公子扶苏能够坐在少府丞的位置上,用不了多久,李斯就会让公子扶苏坐在你这个少府令的位置上,再用不了多久李斯就会让公子扶苏坐在更高的位置上。”

  言至此处,王翦看着两鬓已斑白的儿子,道:“该让就让了吧,有棠儿在,公子扶苏会一直善待我们的王家,公子扶苏是一个言出必行,令人信服的人。”

首节 上一节 110/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