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35节

  扶苏尝试着重订历法,这些事也就清闲的时候忙一忙,也算是给自己寻找一个爱好。

  忽然想来,我这个的大秦公子有这么好的爱好,又何尝不是造福社稷了。

  “以后将这些本领都教给我们的孩子。”

  王棠儿颔首道:“嗯。”

  夫妻俩早早就休息了。

  早起的时候,扶苏听王家婆婆说孩子应该就是四月前后出生,四月中旬最好。

  扶苏听着王家婆婆的禀报,并且用了早食,早早就来到了丞相府,一个人将这里收拾了一番,再去章台宫廷议。

  从章台宫往东看去,举目而望,当太阳从最低的那个屋檐完全出来的时候,就是早晨廷议的时辰。

  此刻前往章台宫的大臣不少,扶苏不动声色的走在其中。

  众人见到公子扶苏纷纷行礼。

  只是走到章台宫殿前,扶苏见到了站在殿外的张苍。

  张苍小声道:“公子,今天不论丞相说什么,都不要插话发言。”

  扶苏的目光看了一眼正在走入章台宫的齐鲁博士们,低声道:“怎么,丞相今天还要与这些齐鲁博士一决生死了?”

  言罢,又注意到张苍忧心的眼神。

  扶苏妥协道:“老师放心。”

  张苍脱下鞋履与众人一起走入大殿内。

  当众人来到大殿内站定,扶苏侧目看了眼众人,这些人中有的人精神百倍,有的困倦之意正浓。

  本就是冬日休朝的时节,难得的是始皇帝西巡回来,第二天就要廷议。

  在原本休息的时节,始皇帝会有这种诏命,一定是很重要的事。

  扶苏站定深吸一口气,又注意到正在与程邈小声交谈的老师张苍,想起了入殿之前,老师就站在殿外等着自己,就为了一句劝告。

  当内侍一声高喝,始皇帝来到了大殿之中,群臣行礼。

  扶苏闭着眼站在朝班一侧,廷议还未开始,就能感觉到有一阵十分诡异的气氛。

  朝中的老太尉蒙武讲述着近来军中的调度之事,等老太尉讲完,又是冯去疾禀报今天的刑狱之事。

  眼看时辰一点点过去,好似一场廷议就这么要结束了。

  等王贲与其余九卿之列的大臣讲述完各自的国事,也不知道是谁站出朝班说了一句话泰山封禅的事。

  随后,丞相李斯站出朝班,忽然道:“臣请皇帝封禅泰山。”

  言罢,大殿内炸开了锅。

  从去年开始就争议不休的封禅大事,再一次被丞相提及。

  之后也有不少人站出来请始皇帝封禅泰山。

  但众人的议论声依旧,淳于越站出朝班,朗声道:“昔年秦惠文王亦是周天子册封之诸侯王,李斯!你如何敢言封禅泰山?”

  闻言,李斯当即反问道:“周天子立国八百年间却无人再登泰山封禅,可这八百年间也无人一统六国,一统南方,如何不能封禅泰山。”

  又有齐鲁博士朗声道:“李斯!秦乃周天子封国,尔胆敢悖逆周天子!”

  “李斯,你好大的胆子!”

  “请皇帝腰斩李斯!”

  闻言,站在原地的李斯咬着牙忽然一笑。

  扶苏明白了张苍的用意,原来是这么一个阵仗。

  廷尉冯劫当即站出来,大声道:“秦廷待尔等不薄!”

  又有人站出来喝骂道:“你们好大的胆子,胆敢腰斩丞相。”

  一边是土生土长的秦人官吏与当年六国投效而来的大臣,他们都是早些年就在秦廷为臣的,也是王绾离开咸阳之后,跟随李斯的坚定一派。

  而与他们争吵的一派是齐鲁博士。

  双方在大殿内一时吵得不可开交,扶苏甚至看到廷尉冯劫在大殿破口大骂而出的唾沫。

  淳于越朗声道:“皇帝若欲封禅泰山,请皇帝行周天子之礼,行周天子之分封之策,恢复周天子之六国封地,恢复六国各王室。”

  此人话音刚落,就听丞相一头的人大声道:“你想都别想!”

  “谁言秦礼不得封禅了?”

  “还恢复六国……秦几代人白打仗了!几代的人血白流了?”

  眼看着大殿内就要打起来,眼看廷议进行不下去了,始皇帝摇头离开了大殿。

  一队队殿前侍卫走入大殿内,将就要打起来的双方大臣分开。

  扶苏先一步离开了吵闹的大殿,意外的发现张苍与程邈不知什么时候早就出来了,心说这两人跑得倒快。

  不过此时,也有一人走出了大殿。

  此人穿着齐鲁博士朝服,正是徐市。

  徐市的年纪看起来不大,与张苍年纪相仿。

  只是与此人多看一眼,眼看着走出大殿的人越来越多,扶苏就带着张苍与程邈。

  张苍低声道:“丞相说过,不在泰山封禅不能统六国旧地之民以攻匈奴。”

  在扶苏的了解中,对于现在的大秦而言封禅意义在于天命更替,也是为了告知后人,周天子的时代结束了,列国纷争的时代也结束。

  当然了,在扶苏看来,以后的会有一个接着一个的皇帝登上泰山,而这些皇帝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功勋与大一统的社稷,来祭告天地。

  始皇帝做了一个大一统的榜样,即便是后来的人们如何评价,后来的皇帝们都会拿始皇帝的功绩与他们的社稷功绩,来作比较。

  几人回到丞相府,就发现一车车的竹简,帛书与卷宗纷纷被拉来,一箱箱的竹简,一摞摞的文书放在了地上。

  扶苏先前收拾好的丞相府,此刻又显得乱糟糟的。

  张苍拿起其中一卷,仔细看着,发现这是始皇帝一路西巡的记录的。

  程邈也看了几卷,他所看的是始皇帝在北方记录的边防驻守兵力。

  扶苏感慨地放下一卷,父皇是很勤政的,即便是西巡在外,也没有忘记国事。

  低声一叹,扶苏心中暗道:父皇的出巡当真不全是散心,出巡在外也是每天都要工作的。

  等来丞相府的官吏越来越多,有内侍来报,始皇帝请公子扶苏入章台宫。

  扶苏与张苍,程邈交代几句,就跟着内侍前往章台宫。

  一路正走着,扶苏看到了刚从章台宫离开了那群齐鲁博士,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还有淳于越也在列。

  见到是公子扶苏,一众齐鲁博士纷纷行礼,包括那淳于越也是十分恭敬地行礼。

  扶苏走上台阶,快步走到章台宫前,见到依旧站在这里神色如常的丞相李斯,此刻父皇不在。

  空旷大殿内只有丞相李斯站在这里,以及三个候在一旁的内侍。

  李斯先是行礼道:“公子。”

  扶苏道:“回了丞相府一趟,见到了父皇让人带来的卷宗与帛书,我让张苍与程邈整理了。”

  “先前的事让公子见笑了。”

  “无妨,老师无事就好。”

  “西巡这两月,粮草调度有序,全因公子主持。”

  “老师不必多言,扶苏职责所在。”

  李斯又道:“那些齐鲁博士回了博士府之后……”

  扶苏道:“定是口诛笔伐。”

  李斯道:“好一个口诛笔伐,斯不惧他们,封禅之事,斯绝不退半步。”

  一碗碗菜肴送到了殿内,想来已是用午食的时辰,今天的吃食是炖羊肉与饼。

  正吃着扶苏见到了父皇从后殿走到大殿内。

  李斯刚要行礼,嬴政示意他坐下,沉声道:“坐下,吃吧。”

  李斯还是行了一礼,坐下来吃着饼与炖羊肉。

  嬴政嚼着饼,目光看着殿外。

  扶苏注意到,父皇的心事很重,要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心事能不重吗?

第108章 再发上郡

  章台宫的大殿内,殿内的暖炉还在烧着,扶苏的目光看向一旁的丞相,此刻丞相正在痛快地吃着。

  看来廷议时的争吵并没有影响丞相,在章台宫吵得再凶,这位大秦丞相还能痛快的吃饭。

  扶苏拿起桌上的饼,咬下一口发现内部还有些葱花。

  一边吃着,扶苏觉得齐鲁博士其实不重要,但是当着齐鲁博士的面登上泰山,再当着齐鲁博士的面来祭天地,并且祭拜之礼并不是周天子礼时,再回首去看齐鲁博士的神情时,或许才是更好的。

  扶苏又喝下一口羊肉汤,原来父皇与丞相既要登泰山,又不想行周天子之礼,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走回头路,不论是面对王绾亦或者淳于越与齐鲁博士们。

  父皇与丞相都没有退让过半步,君臣之间早已下定了决心,父皇与丞相正值壮年,改变天下的大事业才刚刚开始。

  饭后,扶苏坐在大殿内,听着丞相向始皇帝讲述着如今六国旧地的形势。

  下午时分,父皇便要午睡片刻。

  扶苏与李斯走出章台宫。

  “要是齐鲁博士不愿意去泰山,恐不好收拾。”

  “公子且放心,就算他们不愿意去,臣也会让人绑着去泰山。”

  言罢,李斯又看了看天,低声道:“嗯,今天多半要下雨了。”

  两人在章台宫的台阶下告别,丞相还要去忙诸多国事,扶苏回到高泉宫的时候,果然开始下雨了。

  天气依旧很冷,这场雨结束之后,到了明天早晨恐怕还要结冰。

  扶苏坐在屋檐下,看向一旁的妻子,她正在与王家婆婆裁剪着一些布绢,这都是给未出生的孩子的。

  雨中,田安领着一群人将一车卷宗送来了。

  田安快步走到屋檐下,行礼道:“公子,张御史说这都是西巡的卷宗,要公子过目。”

  “拿进来吧。”

  满满一推车的竹简,放入殿内让原本的高泉宫又拥挤了一些。

  扶苏看向一旁的书架,道:“原来有这么多书了,该找个地方存放。”

  田安回道:“可以清理一个库房。”

  扶苏道:“嗯,再扩建扩建吧。”

  闻言,田安就让人去吩咐了。

首节 上一节 135/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