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58节

  李斯出了车驾之后,就吩咐人将这卷书交给公子扶苏。

  骑兵带着军报,来到公子扶苏的车驾旁,扶苏本就坐在车辕上,吹着楚地的春风,看着手中的书。

  “公子,丞相命末将送来上郡的军报。”

  扶苏搁下手中的竹简,拿过对方送来的军报。

  扶苏在这卷军报得到了几个信息,这几年的冬季反常的漫长,大批的匈奴人正在南迁,甚至想要迁居到相对温暖的阴山,西戎人与匈奴人的战争有了一个结果,当初得到王贲大量犀牛皮支援的西戎人败了。

  犀牛皮制成的皮甲并没有帮助西戎人战胜匈奴人。

  西戎人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只能困守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成了三万西戎人最后的聚居地。

  如今,西戎人若守在河西走廊与匈奴人拼命,如此一来他们肯定会打光所有的人口,直到西戎人灭亡。

  西戎人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投效河西走廊后方的秦人。

  大秦是否要驰援西戎人,帮助西戎抵御匈奴人,那就全看始皇帝的意思了。

  这的确是一个得到河西走廊的大好机会,扶苏写了一道文书,让人送去给身在陇西的都水长禄。

  此刻的彭城。

  韩终有意投效反秦的楚人项氏,他今天是来这里见项梁的,他比较倒霉,本来今天是约好在此地约见项梁。

  但却正好在这里撞见了始皇帝的大军。

  好就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始皇帝的大军只是路过此地。

  韩终走在彭城县内,他赶赴与项氏约好的地点见面。

  在彭城的一处宅院中,这里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门口有一人正四处张望,此人见到来人便上前询问,“当面可是淳于先生引荐的韩终?”

  “正是在下。”

  “我是参木,先生命我在此地等候,秦军又折返回来了,为将者是秦丞相的儿子李由,是为搜捕项氏而来。”

  “什……什么!”韩终神色陡然大变,他四下张望没有发现秦军。

  参木的身形不高,但却给人一种精明之感,此人的虎口处有老茧,眼神带着警惕与猜疑。

  韩终又见到远处的街巷有两个背影路过,难道那就是项梁叔侄?

  见状,韩终大喊道:“项……”

  他的话还没完全说出口,忽然感觉下腹一凉,一把刀已刺入他的腰腹。

  参木面无表情地看着对方,手中的匕首还未松开,也未拔出。

  韩终低头看着正在出血的伤口,低声道:“我没有报信……”

  “先生知道。”

  “那你……”

  参木拔出了匕首,带出了一串血花。

  韩终捂着下腹,躺在了地上,只剩下了呼吸的力气,对方的话语传入耳中。

  “秦军往返有蹊跷,先生只是怀疑你而已,不过反秦大计不容有失,为顾全大局不论你是不是秦军细作,今天你都要死。”

  参木提起匕首又补了一刀,又道:“项梁先生说了,你死了,也算是反秦的义士,不论是不是秦军细作,将来项氏也会为你祭祀。”

  言罢,参木用韩终的外衣擦干净匕首,快步离开了这里。

  韩终也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血,他感觉自己越来越冷,捂着下腹,一次次用力的呼吸着。

  往事一次次的浮现在心头,泰山的变化让他知道,往后始皇帝不会再任用齐鲁博士,他想要投效他人再谋一份前程。

  当初徐福劝过他,让他一同去琅琊台。

  但是他韩终拒绝了,再后来听说在鲁地的淳于越病死了,韩终越发相信他自己的决定。

  现在他要见项梁,他确定他一定是看到了项梁叔侄的背影,只是一眼背影而已,他真的不是秦军的细作,他真的没有为秦军卖命,他也不知为何秦军会折返回来搜捕项氏。

  项氏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胆敢反秦的人,这样的人怎能结交?

  最后,韩终心中只剩下懊悔,他躺在地上已失去了生息。

  秦军没有在彭城县搜捕到项氏,却发现了被杀害的韩终。

  彭城县外的五里地,扶苏听着李由的禀报,疑惑道:“韩终被人杀害了?”

  李由道:“两刀,皆是致命的。”

  扶苏想到了徐福的书信,再一想如今韩终的结局,其实在彭城搜捕也不过是想着有枣没枣试探一下。

  因彭城此地特殊,在史书上秦亡之后,项羽在彭城建设了他的王宫,也就是西楚霸王的王宫,项羽对此地是有感情的。

  “让人查明韩终的死因。”

  李由行礼道:“已告知当地县令,不过发现韩终时人已死了许久,恐怕凶手也跑了。”

  扶苏道:“无碍,继续查,让各郡各县咬死这个案子。”

  始皇帝的队伍离开彭城的一个月后,鲁地已完全入春,春季的暖风吹过山林,一个人影从树林中走出来。

  这个身影走到了一座坟前,这是淳于越的坟。

  “淳于先生,你我十余年不见了,没想到此次见面你却成了这副模样。”此人正是张良。

  从沂水离开之后,张良一直与崔黄公隐居。

  张良低声道:“先生太过固执,始皇帝正值鼎盛,公子扶苏善用人心,始皇帝的身边有公子扶苏这样的人劝谏,你就不该进谏捞鼎之事。”

  有关公子扶苏的事,张良是从甪里先生口中听说的。

  始皇帝有如此子嗣,着实令人担忧又警醒,这位公子年纪轻轻却如此有手段,有远见有野心,还有手段,更有李斯为首的荀子门生相助。

  对付这样的人,张良自认讨不到什么便宜,不敢轻易惊动。

  说着话,张良又咳了两声,这两年他也体弱多病,注视的墓碑道:“如今万万不是反秦时机。”

  言罢,张良离开了这里,一路走着,他一路轻咳着。

  有关韩终的死因,其实张良是明白的。

  正因其人脾性自视甚高,看不上韩终这样的方术士,而项梁只想聚集愿意服从的人。

  再因项梁其人多年躲躲藏藏,让他变得生性多疑。

  所以秦军一来,韩终就会死。

  立春时节,始皇帝的队伍到了洞庭郡,正值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劳作。

  洞庭郡北抵夷陵,南临苍梧。

  正是湘山景色最好的时节,此地却尤其的荒凉。

  扶苏看着田地里刚长出来的稻苗,沉默不言。

  而当张苍用了三天时间布置好的前方的粮仓,正要告知公子,却见公子与始皇帝正在祭拜南征战死的将士。

  程邈解释道:“南征几乎打空了洞庭郡的人口,公子劝谏皇帝,祭祀战死的将士。”

  “公子进谏的?”

  “嗯。”程邈颔首道:“公子劝谏皇帝用太牢之礼祭奠此地的将士,你也去参拜吧。”

  闻言,张苍跟着随行的将士们一起参拜。

  在湘山脚下,一场太牢礼正在举行着。

  洞庭郡的人们看到皇帝正在祭拜战死的将士们,也纷纷跪拜。

  李斯望着不断前来跪拜的人们,轻叹道:“公子贤名会远播楚地的。”

  扶苏挡下了一些人请始皇帝在洞庭郡游玩的进谏,诸如造船游湖之时,在太牢礼结束的第三天,队伍就离开了洞庭郡。

  应该是因节气的关系,扶苏没有在湘山遇到史书上传言的大风。

  当始皇帝的队伍从南郡而过,穿过南阳时,再一次看到关中的平原时,已是夏季。

  在队伍前方,这个是车骑士尉李由,他几次深呼吸,闻到麦子熟了的香味。

  王贲道:“回了咸阳,就要筹谋匈奴之患。”

  李由知道上郡送来的军报,但脸上还是藏不住回家的高兴。

第127章 务实是一种风气

  去年离开时,正值关中丰收的时节。

  今年关中又丰收了,还是夏季,大军回来了。

  一年过去了,大军刚踏入关中时,这里看起来没什么变化。

  湘山之事没有发生,顺利回到了关中,扶苏还是松了一口气。

  感受着关中夏季的暑意,扶苏看着从洞庭郡带来的书,以及湘山传说或者是湘君习俗。

  这些事都写在书中,东巡出去了一年,带回来六十车的书,这些书足够自己看两年了。

  扶苏看着书,却见儿子就要往马车外爬。

  叹息一声,扶苏拎起他的腿,儿子将头探出马车外,就将他提着拎了回来,这小子还不服气想要往外爬。

  扶苏一手抓着儿子的腿,一手抖了抖手中的竹简,继续看着书。

  最后,这小子也爬不动了,干脆睡在了马车板上。

  扶苏又看了会儿书,见他老实地睡着了,看样子是没力气动了,才将他放回摇篮中。

  在养儿子的这一年中,扶苏就觉得他吃得多,就动得多,他要是多吃一口两口,就要多爬几步,这似乎是一种恒定的消耗。

  等王棠儿午睡醒了,她叹道:“回家了。”

  扶苏颔首道,“嗯,回家了。”

  她听得出来,公子说话的语气都轻松了许多。

  王棠儿明白,只有父皇好好地留在关中,公子才能心安。

  现在,公子就是心安且放松的状态,作为结发妻子,她很擅长通过丈夫的神态与说话的声音,来分析丈夫的状态。

  扶苏抓着她的手,道:“要不要去看看频阳公?”

  王棠儿缓缓摇头,道:“现在就回去见爷爷,爷爷只会觉得惶恐。”

  扶苏将自己的手掌,盖在她有些凉的手背上,手指扣在一起。

  妻子说得没错,现在去见频阳公只会让他老人家紧张又惶恐。

  “也对,你说得不错,先让王太尉去看望频阳公,频阳公他老人家半辈子谨慎成那样,若惊扰了他,反倒不好。”

  王棠儿点头。

  先让王贲去看望王翦,等到王翦放下心,其实也不用自己去看他老人家,说不定他老人家就亲自来了。

  扶苏道:“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公子的妻子不好当?”

  王棠儿道:“也没什么不好当的。”

首节 上一节 158/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