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走到琅琊台下,对徐福道:“丞相与你说过了?”
徐福回道:“丞相命臣任琅琊县令。”
扶苏又道:“有朝一日,我会帮你完成理想的。”
徐福自小到大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去远海看看。
只是现在人到中年的徐福反倒是对这个理想,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动去完成它。
听闻公子言语,徐福还是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坐上了车驾。
田安向护卫的将军吩咐,而后快马在队伍两侧往来传话。
这支庞大的队伍休整了半个时辰,终于开始动了,在人们敬畏的目光注视下,这支队伍缓缓离开了琅琊县。
始皇帝离开琅琊县的第二天,稂在这里的家中收拾好了包袱。
他背上包袱,走出屋子见到了一群孩子,用关中话道:“我去长城了,瑱会给你们教书的。”
孩子们用他们刚学会的秦人礼节,躬身行礼。
稂穿着草鞋,穿着一身黑衣,还带着一些落魄样,离开了这片海滩。
孩子们注视着这个又帅又洒脱的背影,痴痴不语,他们是越人的孩子,但是一个秦人老师教会了他们写字与读书。
在孩子们心中有一颗种子,他们也想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稂是真的要去长城了,在来年入夏之前抵达长城。
徐福站在琅琊台下,等到了正要远行的稂。
先是看了看还在继续修建的琅琊台,稂道:“听说你成这里的县令了?”
徐福拿出一袋干粮,递给他,道:“知道你要去长城了,这些干粮你可以在路上吃。”
稂看着大海,笑道:“等我从长城回来,我应该能任官了。”
徐福道:“我听说北方的长城很危险。”
“北方越来越冷了,在北方深处的匈奴人正不断地南迁,人越来越多就会成为一支大军。”
“我希望你活着回来,要是能躲过这场战争,该多好。”
稂笑着摆了摆手,继续一路往北方而去。
徐福站在原地,看着他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徐福很羡慕这个孩子,他从关中而来,去过南方的楚人地界,现在要去北方的长城,他如此年轻,却几乎走遍了天下。
徐福回想着他这半年来的遭遇,再看如今的琅琊台,他觉得这一切好像如梦一般。
从齐郡离开之后,始皇帝没有按原路返回,一路往西南方向而去,还未离开齐地,来到鲁县,此地还有一个名字叫泗水。
因丞相迁越民入琅琊,扶苏近来看到了不少有关楚地送来的消息。
其中不乏一些反秦的言论,不过这都是风闻,丞相对这些事毫不在意。
倒是在鲁县有一个传说,当年楚王问鼎中原的传说。
泗水流经楚地,当年这里也是楚地的一部分,直到春秋后期,楚国也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力量。
而此地,也是地利要害之地,连接着淮河与济水,是中原水运的枢纽。
淳于越带着病体又回到了队伍,他对始皇帝与李斯说了有关楚王问鼎的故事,那是一个象征周天子的鼎,大禹铸九鼎定九州,秦既然要取代周,就必须找回遗失的九鼎。
扶苏站在父皇的车驾外,听着马车内的谈话,目光望着正在平静流淌的泗水。
大军正在泗水边休息,
“涝鼎?”
车驾内传来了始皇帝的疑问。
当年楚庒王放弃问鼎中原,怒将周鼎沉入泗水中。
等淳于越与李斯离开了车驾,扶苏这才走入车驾面见父皇。
车驾内,嬴政正在喝着一碗粥,一片肉放在口中,正在嚼着。
扶苏道:“父皇,前往洞庭郡的粮草准备好了。”
“扶苏,你觉得朕应该捞鼎吗?”
言至此处,嬴政又拿起一块肉,放入口中,如炬的目光正看着车架外。
扶苏回道:“淳于越所言之事扑朔迷离,他如何证明周鼎就在此处?”
见父皇依旧嚼着肉不语,扶苏借着道:“父皇,大禹筑造九鼎定九州,遗失九鼎是周天子过错,并非父皇,父皇要取代周天子,何必做周天子的做过的事情,周天子的鼎与秦何干?”
嬴政缓缓点头。
扶苏觉得父皇应该是接受了这个想法,其实父皇也不想捞鼎,只是缺少真心劝谏的人。
当天夜里,众人依旧在休息,一个消息却传遍了大军,齐鲁博士淳于越死了,传闻是病死的。
田安抱着小公子衡,笑道:“公子曾说过仁慈与软弱,不能让大秦强大。”
半岁大的小公子衡还不会讲话,他只会咧嘴笑着。
李斯没让人追究死因,而是将其尸体交还给了他的家眷。
翌日,始皇帝的车驾便继续一路南下。
第126章 归咸阳
按照他们所说的,将鼎从泗水捞上来可以让始皇帝有更高的民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拥戴,就能让人们明白始皇帝要治世的决心?
在扶苏看来,这其实又是一种自证的陷阱,越是自我证明,人们越是不相信。
没人想知道真相,也没人想知道始皇帝有多么名正言顺。
他们只是想知道始皇帝能不能把鼎捞上来。
如果没捞上来,他们或许也会唏嘘离开,如果捞上来,其实也没太大的意义,六国旧贵族的反秦之心不会因一个鼎改变的。
五百年前的诸侯王,又有多少人拥戴周天子?
当年,楚庄王都要问鼎中原了。
当年的齐桓公都要登泰山取代周天子。
说来说去,其实当周天子的权威不足以统治天下的时候,各路诸侯王是最不尊重周天子的。
那周天子的鼎还重要吗?
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还在说着侍奉周天子,这是演给谁看呢。
大军行进在驰道上,依旧是寒冬天,一路上见不到其他行人,扶苏坐在车辕上,望着泗水的景色。
扶苏想起了第一次见甪里先生,以及与甪里先生说过的话。
正想着,扶苏听到了骑兵在远方传话,是前方始皇帝的车驾又有了命令,这支队伍一路就先向西南,往洞庭郡的方向而去。
接下来的路线就是经彭城,过九江,一路进入洞庭郡。
扶苏想起了四年前,应该是南征快结束的时候,洞庭郡在南征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人口锐减,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
如今始皇帝想要亲巡洞庭郡,多半是有安抚之意。
洞庭郡距离南征的战线最近。
扶苏打开一卷地图,大致明白了路线,一路南下过了九江之后进入洞庭郡,而后过湘山,再从南郡,过南阳回咸阳。
始皇帝在琅琊台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齐郡的郡守为了讨好公子扶苏,搜刮了不少书籍。
以至于现在的公子扶苏有名声在外,但凡有路过的郡县,就有官吏将各地的书籍献上。
不过,李由依旧会带着兵马拜访沿途的名仕,大抵上都是以借书为理由,将这些书都带走。
现在,李由就坐在一驾车上,这驾车装满了书籍。
但公子从来不会真的看这些书,只有张苍偶尔会来拿几卷书。
李由怀疑张苍把竹简拿走之后,是不是烧火取暖了,这人拿走了书之后,就没有还回来了。
彭城以前又是彭邑,秦一统中原实行郡县制之后,秦给彭邑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彭城县,从此以后在之后一千多年内,彭城这个地名便一直沿用了下去了。
彭城是一片极其富饶的地界,亦是楚与秦的必争之地。
天气还未完全转暖,已有不少的农户在田地里劳作,披着黑甲的秦军从彭城而过,此地之民纷纷拜伏在地。
扶苏不知项羽如今在何地,他应该在某个地方与他的叔父说着反秦的志向。
这里是楚地,在这里生活的人多数也是楚人,楚人与秦打了这么多的仗,而现在这里说不定还有不少的反秦人士藏着。
田安道:“公子,丞相劝过皇帝,此地多有反秦楚人之士,还望皇帝绕过彭城而行。”
扶苏道:“父皇还是要从彭城过?”
田安颔首。
扶苏看向马车外,目光搜寻之下,看着彭城内满满当当的跪拜之人中,谁是项羽,谁是项梁。
直到车队穿过彭城之后,扶苏没有发现窝藏在其中的项羽与项梁。
扶苏对田安道:“让廷尉来一趟。”
冬天时,始皇帝在琅琊台过冬,廷尉冯劫就在齐地主持拆神祠的事。
他是从鲁县重新跟上队伍的。
冯劫急匆匆策马去见了公子扶苏。
而后他得到了公子的吩咐,急匆匆去见了丞相。
冯劫在行进的队伍中来回奔走,最后找到了李由,他道:“李士尉,公子与丞相有命,搜捕城中的反秦项氏。”
李由得到命令,拉住战马的缰绳。
战马一声嘶鸣,李由便带着骑兵折返回了身后的彭城县,二话不说就按照公子的命令去寻找反秦项氏。
而就在始皇帝的车驾中,丞相李斯此刻正坐在始皇帝的车驾内,嬴政正看着从上郡送到此地的军报。
李斯道:“今年北方严寒,冻死的人与牛羊不计其数,就在上月五万匈奴人在西北聚集。”
嬴政听得眼神带着些许怒意。
李斯又道:“西戎的西方各地与戈壁都已被匈奴人拿下,有三千匈奴骑兵掠过上郡与蒙恬大将军骑兵相撞,折损了三百兵马,斩首匈奴人两千有余,余下皆北逃。”
嬴政收起军报,神色带着寒意。
“近年来,年年大寒,在戎境的北方,严寒之下人与牲口难以生存,酷寒稍有缓解,匈奴人就会借机南下,年年如此,西戎人只剩西域南山,雪山后的西戎河谷为生。”
“朕记得,扶苏一直想要夺取那片河谷。”
李斯颔首。
“把这卷军报给扶苏。”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