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39节

  矩不满地看着这个秦军校尉,对方甚至不知道,这是韩夫子今天的饭食。

  没办法,矩知道他打不过这个彪悍的秦军,而且他是韩夫子的好友,他只好又拿了一块米糕,放在边上接着烤着。

  吕校尉来了只要吃饭的,矩只好去洗腊肉准备的今天吃食。

  吕马童嚼着米糕道:“听说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抓捕那个张良。”

  “张良?”

  “是啊,你没听说吗?”吕马童放低了声音,道:“当初丞相李斯派秦军在天下各处郡县抓捕张良无果,现在公子扶苏也在抓拿张良,听闻这一次公子扶苏又派人去楚地抓捕张良。”

  张良道:“我没听说。”

  吕马童又拿起炉子上正在烤着的米糕轻描淡写地道:“也对,你在蜀中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其实这些事,张良早就听县令说过了。

  吕马童迟疑道:“这个张良究竟是何等人物,他在东郡出没,东郡就落下了一颗陨星。”

  张良道:“倒是一桩奇闻。”

  “是啊。”

  这当然是奇闻了,只有张良他自己知道他在蜀中。

  公子扶苏是为了抓捕自己派兵马去东郡?

  恰巧东郡有一颗陨星坠落?

  细细想着这件事会造成的后果,虽说对自己没有影响,但却觉得公子扶苏这么做,多半是想将他张良引出来。

  或者说,公子扶苏还有别的目的。

  正想着,就听到矩道:“我们就三块米糕,都被你吃了。”

  吕马童道:“我就吃了两块。”

  “韩夫子一口没吃。”

  “我军中这种米糕多了去了,明天给你带来。”

  闻言,矩也不好再呵斥对方了,反问道:“当真?”

  吕马童道:“那是自然。”

  言罢,矩就接着去准备今天的饭食。

  吕马童又道:“我可能要去桂林郡了。”

  张良停下书写的动作,抬头看着他道:“你去桂林郡做什么?”

  “军中需要人手,我要去桂林郡值守。”

  张良道:“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想要治理好南方,就要不停往南方派人,不只是你,这一次肯定还会有更多人去南方。”

  “你说对了,确实不止我一个。”

  在吕马童的印象中,这个张良是极其聪明的人,他能够从往来关中的文书得知政令的深意,可以提前作出安排,并且他的判断往往都是对的。

  吕马童又道:“你应该去咸阳的。”

  张良道:“我去咸阳做什么?”

  “你的本领用在咸阳城丞相府,一定会更厉害,你天生就是做丞相的人。”

  “吕兄说笑了。”张良将书放回书架中,一边道。

  “我说的是真的,你这样的人就是天生做丞相的,你的本领比蜀中任何一个官吏都要好,这是县令说的。”

  张良蹙眉听着这些话,又看到吕马童瞪着铜铃般的大眼。

  还未等对方继续开口,张良又轻咳了两声。

  吕马童心虚一笑,道:“县令确实没这么说过,韩夫子你不要瞪我,我就觉得你适合当丞相,那县令还说你看不清时势,我看他才是瞎了眼。”

  张良松了一口气,以后不想与这个吕马童多说话了。

  吕马童道:“不过你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要是从蜀中再去关中,重走一遍蜀道恐怕会要了你半条命,当初你入蜀中走了一遍蜀道就病了好多天。”

  张良道:“蜀道确实不好走。”

  吕马童吃了饭就提着他的佩剑要去桂林郡任职了,至少这段时日就不会再见到他了。

  矩尽管很讨厌这个吕校尉,可还是送了人家一段路,甚至矩将他兄长送他的鞋履也给了对方。

  蜀中前往桂林郡的路也很不好走,矩与张良都见过从桂林郡来的人,身上一块好布都没了。

  丛林与高山几乎磨坏在外的每一寸皮。

  这一次吕马童去桂林郡值守,肯定也是极其辛苦的,矩给他鞋履,也是希望吕马童能够顺利到桂林郡,一路上走得能够好受一些。

  这孩子还是很善良。

  张良想起了吕马童的话,你天生就是当丞相的,你应该去咸阳为吏。

  始皇帝三十六年冬,当蜀中正在下大雪的时候,其实关中也是大雪纷飞,这场大雪淹没了人们的脚踝,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大雪。

  敬业县,衡坐在老夫子叔孙通身边,目光看着窗外的大雪,沉默不言。

  叔孙通道:“别看了,雪这么大你回不去的。”

  话音刚落,木门被推开,章敬走了进来,他道:“老夫子暗渠都封起来了。”

  叔孙通颔首道:“好。”

  最近叔孙通越来越不待见章敬,这孩子长得越大越像章邯。

  这让叔孙通在用饭食,总会想到章邯。

  尤其是这孩子吃饭时的样子,见到对方碗中的汤水溅到了自己的桌上,叔孙通搁下了筷子,深吸一口气道:“教了你多少次,你吃东西怎还这般无礼。”

  衡道:“章敬大哥是饿坏了,老夫子莫要生气。”

  见章敬狼吞虎咽就将一碗面吃完,知道这孩子肯定没吃饱,叔孙通就将自己的这碗也端到他面前,又道:“慢点吃。”

  “谢老夫子。”章敬嘴里还在嚼着,一边回应。

  衡捧着大碗吃着面,眼看着窗台前的积雪也越来越厚了,他道:“田安爷爷一定很高兴。”

  叔孙通道:“这么大的雪,他有什么好高兴的?”

  “爷爷肯定高兴,这么大的雪一定又冻死了很多匈奴人,每年这个时候爷爷都会炖豆腐庆祝,寒冬时节的炖豆腐最好吃了。”

  叔孙通咽了一口唾沫道:“我们还有豆腐吗?”

  章敬使劲摇头。

  衡明白老夫子的意思,见老夫子眼神多了一些失落,他忙道:“我这就带着章大哥去磨豆腐。”

  叔孙通这才满意点头,又叮嘱道:“天冷,不用磨太多。”

第213章 立青石碑,皆钝其锋

  在老夫子叔孙通的屋旁,有一间屋子是用来磨豆腐的。

  衡先将自己的衣裳换下来,挂在了一旁的架子上,这是父亲与母亲让人送来的新衣裳,可不能脏了。

  而后换上一身粗布衣裳,这才去点炉子。

  磨豆腐是一件很费时的事,这一磨多半要忙到夜里,明天一早才能吃上豆腐。

  不过,章敬与衡都习惯了睡在豆腐房内,而且这里点着炉子还很暖和。

  衡坐在炉子边,吃饱了之后感受着炉子的暖意,又道:“有些时日,没见到老太公了。”

  章敬推着石磨道:“频阳公的很年迈了吧。”

  “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多少岁。”衡低声道:“我并不是想回宫里,我更想去看看老太公。”

  章敬想了想道:“今晚磨了豆腐,我们一早就去。”

  “老夫子不会让我在大雪天出去的。”衡望着漫天的雪花,又一次沉默无言。

  炉子还在找着,炉子上的水也在冒着热气,衡就坐在炉子不远处睡着。

  屋内热得有些难受了,衡听到了章敬大哥的鼾声。

  衡是被热醒的,他打开门吹了会儿外面的冷风这才舒服了不少,身上的汗意也消退了。

  不多时章敬也醒了,看着微微发亮的天,天上还飘着雪。

  因锅炉房内很暖和,村子里的几条小狗也围了上来,而后它们都窝在炉子边。

  章敬提了提精神,望着外面的大雪道:“这雪真大,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衡低声道:“章大哥,我们去频阳吧。”

  听小公子这么一说,章敬也颔首道:“好,我陪着公子去。”

  忤逆老夫子的告诫是会被惩罚的,衡看着章大哥的神情,看来也不惧怕老夫子的惩罚。

  其实老夫子的惩罚不算重,最多就是多磨一些豆腐,就算是不让章大哥吃东西,也可以悄悄给他送一些吃食。

  衡知道老夫子从来不会责罚自己,多数时候只会责罚章大哥。

  因此,在章大哥受罚的时候,衡就会去帮助他。

  两人这么配合已有两年,很默契了。

  过了今年,衡就九岁了,他望着漫天的雪心中越发牵挂老太公。

  已有两月没见到他老人家了,也没有他老人家的消息,这让衡很不安。

  章敬试了试雪的深度,一脚下去小腿都已没入。

  大雪还在飘着,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

  一少一小两人收拾一番,趁着这里的秦军还在休息,出了敬业县,一路朝着频阳县而去。

  守在村口的秦军没有看到小公子与章敬离开。

  但在山上的秦军却看到了大雪中的两个身影,而且这两个身影走了一段距离之后,留下了长长的脚印。

  叔孙通还在闭目休息着,门外传来了沉闷的话语声,是这里的守备将军在隔着门禀报。

  “老夫子,小公子与章敬朝着频阳县去了。”

  闻言,叔孙通依旧侧卧着,没有睁眼而是长叹一声道:“远远保护着,由着他们去吧。”

  “是。”

  明知道拦不住小公子,叔孙通也尽力了,这大雪天出门是很不安全的,但孩子不能一直在保护中。

  叔孙通默许了两人离开,但也打算等他们回来之后再责罚。

  频阳县以前是栎阳城的城郊,后来几次建设之后,这片城郊有了规模,就成了一个县。

  也就是现在的频阳县,王翦得胜归来之后,设频阳封邑,田宅不筑城,拒收赏赐珍器,唯独要了田地与宅邸。

  章敬顶着风雪,带着斗笠与蓑衣,身上已有了厚厚一层积雪,整个人都快成雪人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衡在雪地中蹒跚走着,沿途只能通过四周的屋子才能分辨出道路的所在。

首节 上一节 239/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