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48节

  嬴政接着道:“人啊,就是活得越久越想活,越是看得多了,越是舍不得这人世间,李斯……你觉得朕还能活几年。”

  眼看李斯又要站起来慌乱行礼。

  嬴政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

  这种话讲给谁听都会惶恐害怕,李斯也是一样的。

  嬴政道:“夏无且说了,朕的身体只要静养就能多活二三十年,不用你担忧,朕还想你李斯会不会比朕早死。”

  李斯勉强一笑,得到皇帝的示意又重新坐下来。

  嬴政饮下一口热茶,接着道:“朕也不想东巡了,如今这个关中在扶苏的治理下,朕都快不认识这里了,这关中每年都会换个模样,前些天朕又去渭南了,那里又修建了一个很大的作坊。”

  “去年冬天,朕还去看望王翦,那时候的王翦还未过世,也没有卧病在榻,他说渭南又建设了一个很大的作坊,他说让朕也去看看,还说朕的孙子长大了。”

  “上一次见过王翦之后,朕去了渭南,也去看了朕的孙子,那小子长得和扶苏小时候一模一样。”

  李斯悄悄擦了擦眼泪。

  原来是因王翦的过世,让皇帝念怀至今。

  是呀,王翦对大秦而言太过沉重了,而王翦却不让他的子孙在青石碑上刻写功绩,并且随葬的兵器皆钝其锋。

  即便是身后事,王翦也向皇帝示忠心,他们王家忠心大秦,除了他与王贲父子,王家子弟从此不再为将。

  如此,才能保住王家这个血脉。

  因为王翦深知皇帝内心依旧是冰冷的。

  李斯擦去眼角的泪水,他道:“公子会善待王翦子孙的。”

  嬴政道:“嗯,王翦将他的宅田都给了扶苏的孩子,从此王家与扶苏就在一起了,朕还记得当初是扶苏自己选择了王家,这孩子从来不会后悔他的选择,如今王翦将他的身家都托付给了扶苏,扶苏这孩子也不会辜负王翦的。”

  李斯颔首,王翦是过世了,但王翦几乎将所有的财富都给了公子扶苏的孩子,如今都由公子扶苏保管。

  换言之,王翦已将他的宅田全部交给了公子扶苏,所谓给孩子也不过是一个避开人们议论的借口罢了。

  现在,公子扶苏才是这个关中最富有的人。

  李斯也饮下一口茶水道:“臣亦会帮助公子的。”

  嬴政再一次点头。

  目前来看,皇帝的身体情况确实没什么大碍,李斯离开北郊行宫还让人给公子扶苏送一个消息去。

  皇帝要在北郊行宫休养,近来的诸多国事交由公子扶苏主持。

  皇帝也没说什么时候会离开北郊行宫,也没说何时会回到咸阳。

  在李斯的印象里,皇帝虽说久居北郊行宫,可是在去年冬天还是会悄悄去见在频阳的王翦,也会去频阳去看看孙子。

  还会穿着寻常人家的衣裳,带着三两侍卫在这关中到处走走,到处看看。

  这就是皇帝现在想做的事。

  说不定皇帝是想看看,在公子扶苏治理下的关中会变成什么模样。

  李斯继续走在咸阳城边,沿着城墙走向城门,他见到了一群一边念着书一边走路的孩子,领着这群孩子走的是一个穿着布衣的夫子。

  这景象宁静且美好,比之二十年前冰冷的咸阳城。

  这一切都太美好了。

  李斯站在原地多看了片刻,才走入城中,心中想着皇帝看到这景象也会舒坦不少吧。

  如果人世间可以一直这样,谁都想要多活几年。

  这人呀,就是活得越久,越舍不得。

  翌日,皇帝依旧在北郊行宫休养,今天的廷议依旧由公子扶苏主持。

  廷议结束的时候,扶苏又向夏无且旁敲侧击地问了问。

  也是被公子问烦了,夏无且道:“公子且放宽心,皇帝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近来心火太大,加之睡不好,休养即可。”

  扶苏确认了父皇的身体没有大碍,可也盖不住满朝大臣都有愁容。

  自从王翦过世之后,皇帝就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

  唯一的一次,是皇帝在北郊的林光宫指着李斯大骂。

  其实,皇帝身体不好的这个消息传出去,倒也不是坏事。

  只要父皇的身体是真的没事,扶苏也就安心了。

  廷议结束之后,扶苏回到了高泉宫。

  一家三口安静地吃着饭,见礼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那群鹿。

  王棠儿就让人将这些鹿赶走了。

  礼也就只能低着头继续专心的吃饭。

  扶苏道:“吃饭不专心,小心咬到舌头。”

  礼点着头,道:“孩儿会专心的。”

  他三两口将碗中剩余的面吃完,道:“礼想要写书信给兄长。”

  扶苏道:“你自己写。”

  “可是我写不全字。”

  扶苏道:“那好你有什么话想要与衡说,让田安帮你写。”

  “好。”礼终于有了笑容。

  让田安领着孩子去写信,扶苏夹了一些肉片放入妻子碗中,看着她时而蹙眉的神情道:“宫里的传言你不要信,父皇的身体没事。”

  王棠儿点头道:“嗯,就怕有些人将这些话传出去。”

  朝政人心与阴谋算计,这些事距离妻子都太远,扶苏道:“没事的,这都是故意要放出去的风声。”

  王棠儿点着头,听丈夫这么说她终于放心了。

  饭后,扶苏也没有当即去丞相府处置国事,就算这个时候过去,丞相府的诸多人也都在用饭。

  扶苏数了数家中的鹿群。

  田安走过来,道:“公子,我们这里养不下这么多,都养在西苑了。”

  他说的西苑就是高泉宫西面的一片殿宇,那里平日里没有人走动,也就给这些鹿栖息了。

  这咸阳宫是真的很大,大到有很多殿宇至今都空着无人居住。

  “礼在信都说了什么?”

  闻言,田安看了一眼已午睡休息的小公子,他将一张纸递上,道:“都写在这里了。”

  扶苏打开纸张看着,想着五岁的孩子能写什么信,打开一眼入眼的是一句句的简短的话。

  “兄长在外,一定要听老夫子的教导,不要荒废学业,母亲常说不读书不明理,就会浑浑噩噩度过余生。”

  “兄长在外,一定不要谈话,父亲说往后你要去军中吃很多苦的。”

  “兄长在外,要注意温饱……”

  看着书信中的内容,大抵都是这些话,扶苏看罢交给田安道:“送去吧。”

  此刻的衡正在与章敬大哥一起学着军中的箭术。

  对十岁的孩子来说,现在正是练射术最好的年纪,也是最好打底子的年纪。

  只要身体底子都打好了,以后在军中也能好受一些。

  要知道,现在的军中不论是蒙恬大将军的队伍,还是章邯大将军的队伍,军纪都是极其严明的。

  说是军法处置,一旦犯了军法,那是一定要杀人的。

  章敬坐在山下的桑树林,看着正在张弓搭箭的小公子。

  衡的动作还显生疏与笨拙,这才第一次练,往后该会好很多。

  练了几次之后,一封书信打断了他的练习。

  衡一边看着弟弟的来信,一边道:“等到我也去军中了,章敬大哥就能与章邯大将军重聚吧。”

  章敬往远处丢了一块石头,道:“不知道。”

  衡将弓放在一旁,问道:“章邯大将军在外戍守有多少年了?”

  章敬轻松一笑,道:“不知道,忘了。”

  衡将自己的弓递给对方。

  章敬拿过弓,张工搭箭,弓弦震动,箭矢精准地钉在了十步之外的木桩上,正中靶心。

  衡也试了试,一箭放出,发现都没有落在木桩。

  叔孙通与辛胜坐在远处,正笑呵呵看着。

  始皇帝三十七年,到了夏季。

  今年中原各地都下了大雨,中阳里乡,一个中年男子心情不错的走回家中。

  他穿着打补丁的衣裳,鞋履也破旧了,他从县里走过一路走向远处的一个村子,那是泗水亭。

  路过村口的时候,这位中年男子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刘肥。

  刘肥坐在一旁,见到父亲来了高兴一笑。

  刘季笑着从湿漉漉的衣裳中拿出几只桃子递给了儿子。

  而后,屋内走出一个妇人,刘季看着对方道:“萧县令答应了,让我们的儿子去咸阳读书。”

  闻言,妇人曹氏当即笑了,再一次询问道:“当真?”

  刘季从怀中拿出一张纸,他道:“我想让盈儿一起去关中。”

  曹氏的手在衣裳上擦了擦,又道:“好。”

  牵着这个妇人的手,刘季长吁短叹,又安慰道:“不论如何,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成才。”

  妇人曹氏似乎早就听惯了这个刘季的大话,目光含着几分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而后又走入了里屋。

  刘季笑着捏了捏儿子刘肥的脸,又离开了这里往家走去。

  雨中的村子显得有些乱糟糟的,坑洼又泥泞的道路,或者是一些家禽在泥泞的路上飞过。

  四周再乱再糟也不能影响他此刻美丽的心情。

  回到家中,刘季先与大哥告了一声好,而后去见了一眼老父亲,就去了东屋见吕雉与儿子,还有女儿。

第222章 由来

  吕雉正在屋檐下洗着衣裳,见到丈夫回来了,上前帮他换了外衣,将湿漉漉的外衣换下之后,放入木桶中就洗了起来。

  刘季也没急着进家门,他先是看了看屋内的儿子与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又在妻子身边坐下。

  吕雉洗着衣裳道:“今天怎么了?脸上的笑都憋不住了。”

  刘季从怀中拿出一纸书信,他一边打开这张纸,一边道:“这是萧何送来的书信。”

首节 上一节 248/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