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稂谈完,公子高就去了徐福的县府告别。
在临走之前,公子高将豆腐的制作方法告知了徐福。
徐福也亲手点出了豆腐,还有那句神奇的话,看花点卤。
临近三月的时候,徐福与稂都吃到了他们做出来的豆腐。
公子高又回到了琅琊台,整理了他自己的行李之后,最后看了看那个巨大的浑天仪,在秦军的护送下离开了琅琊县。
从琅琊县前往楚地的路上,公子高还在看着有关项梁的事迹。
公子高沿途问询了一些官吏,他们都还在追查项梁的下落,项梁最近的一次踪迹是在江东。
公子高没有去江东,而是来到了稂所言的中阳里乡,泗水亭。
在中阳里乡县令的带领下,众人都见到了这位皇宫的公子。
他虽不是公子扶苏,但却是公子扶苏的弟子。
公子高也在众人的目光下先来到了泗水亭。
亭长刘季亲自迎接着公子走入村子里。
公子高看着刘季,询问道:“你今年五十?”
刘季想了想道:“四十有九。”
公子高又是错愕一笑,心中暗想与父皇年纪相仿,又道:“我在关中虽未见过萧何,但我从渭南郡守司马欣的口中,听说此人,此人如今是渭北泾阳县的县令。”
刘季点着头,道:“萧何我们中阳里,最厉害的人。”
公子高爽朗地笑着点头。
在场的众人看着公子高与刘季能如此相谈,好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
要说刘季此人确实善言语,但能够皇帝的儿子谈成这样,众人确实傻眼了。
刘季陪在公子高的身边,虽说是满脸的笑容但后背的汗意越来越重。
“听闻在这中阳里谁都愿意听你刘季的号令,在这中阳里你刘季是有名的人,在这县里县外,哪怕是周边路过的豪侠,都要给你刘季几分薄面?”
刘季忙行礼道:“季,不过一介亭长,岂敢。”
公子高望着泗水亭的情形,让众人都散去,也让刘季也回去了。
而后,高找到了这里的支教书舍。
找到了在这里支教的夫子荆。
荆正在给刘肥与刘盈讲解春秋,抬头见到了公子高来了,先是错愕。
两人的年纪相仿,当年大家都是一起在商颜山读书的好友。
他迟疑道:“公子?”
高笑道:“荆,多年不见了。”
“哈哈!”荆上前,拉住公子高的手,朗声道:“数年不见,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见。”
“我也是听了稂说,你在这里支教。”
荆高兴得眼角泛红,他道:“这些年来,我只与稂有过书信往来。”
公子高道:“近来我在各地走动,就想来看看你们这些支教夫子,当初写字都写不好的人,没想到竟然开始教书了。”
“哈哈,我还记得当年公子不想学儒,还被老夫子数落。”
刘肥与刘盈已十分礼貌地站到了一旁,将位置空了出来,老师这里来了一位很重要的客人。
这个客人应该是老师的玩伴。
荆又道:“刘肥,刘盈你们先回去吧。”
“是,老师。”两个孩子又向公子高行礼,就一起离开了。
公子高瞧了眼这两个孩子,道:“是你的弟子?”
荆道:“整个村子的孩子都是我的弟子,他们两人学得最快,别的孩子还在学论语,他们已在学春秋了,就多教两句,他们也是泗水亭亭长刘季的孩子。”
“我来时就见过刘季,此人在丰邑倒是有些名望。”
荆道:“刘季在丰邑确实有些名望,此人讲信义重诺又多谋,在这泗水亭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不过此人才学实在太浅,底子太差了,就算现在有了升迁令,即便他的功绩被秦廷看到,他的才学多半走不远。”
公子高道:“基础不好。”
荆道:“他常说他都五十岁了,还学什么,而且……”
言至此处,荆又道:“最烦心的,就是刘季的家事,不说也罢。”
公子高递给他一卷纸,又道:“这是咸阳发给你的,你已被任职学士了。”
荆看到这一纸任命,倒也没有太过高兴。
“你不用离开这里,你虽被任命为学士,你依旧能在这里教书。”
“老夫子如何了?”
公子高道:“你还记得章敬吗?”
荆道:“我当然记得,他不是章邯的孩子吗?我走时他才七岁。”
公子高道:“他如今是老夫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
两人坐在书舍内,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近年来的变化,书舍外站着一队队的秦军。
毕竟,公子高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公子扶苏的弟弟。
秦军不得不重视起来。
听罢,公子高的话,荆道:“章邯大将军戍守西北,章敬一直都由老夫子抚养,说来也是……老夫子与章邯将军也算是生死之交。”
公子高又道:“我来楚地想知道一些有关楚国旧贵族的事。”
说起楚国的旧贵族,荆道:“我见过项籍。”
“项籍?”
“嗯,那人叫项羽。”
公子高回忆了片刻,道:“项羽是项梁的侄儿,项梁是当年楚国的大将军项燕之后。”
荆道:“我离开吴中之后,才知道项籍之事,那是一年前的事。”
闻言,公子高就来了兴致,继续问着。
荆曾在楚地的吴中支教,在那里认识了项羽其人。
两人在一些理念上有诸多矛盾,项羽觉得他要带着楚人复楚,但究竟是他要复楚,还是楚人要复楚。
到底是真是楚人的一腔肝胆热血,还是他项梁的一己之私,要带着这么多的楚人重走老路。
现在的楚人当真愿意复活当年的那个楚国吗?
为此,项羽好几次找荆来理论数次。
荆又道:“我觉得项羽还未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我的话一定给了触动,他叔父给他的复楚信念该是动摇了。”
听罢他的话,高又道:“攻心?”
荆道:“救他,发自真心。”
高接着道:“这样的攻心,才厉害。”
荆笑了笑,又饮下一口酒水,道:“我们这些支教夫子就是这样,如项梁那样的人对我们有误解,项梁不让项羽看我们的书,是他害怕且心虚,可惜我现在不知他下落,等到我再见项羽,我觉得我可以劝动他。”
高对项氏的事更有兴致了。
当年的齐鲁博士虽说都已不在了,可这些反秦的六国旧贵族甚是有意思,恰恰是要反秦的人,全是当年的旧贵族。
与荆一直相谈到夜里,公子高就离开了泗水亭,他去了中阳里的县里居住。
而就在夜里,公子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了下来,让人送去的关中,给自己的兄长公子扶苏。
翌日,对刘季而言,今天本是很寻常的一天。
但当公子高来到泗水亭之后,刘季一打开家门就见到了一群丰邑的乡老站在门口,他们手上都带着礼,脸上带着笑容。
眼见对方要进来,刘季急忙上前一步,先拉住了众人,将门关上,自己拦着众人,不让他们打扰自己的妻小与老父亲。
众人的贺礼,刘季没有收下,把人都一一赶走了。
其实众人的贺礼也没什么贵重的,譬如说一匹布,或者是一只活鸡,或者是鸡蛋,其中最好的,就是一块牛肉。
当众人离开之后,刘季坐在家门口还在发愣。
“父亲,我去书舍读书了。”
“去吧。”刘季看着门前的一堆东西发愣。
公子高来了一次,他刘季终究是与以前不一样了,刘季发现就连自己的妻子吕雉都客气了许多。
但吕雉有吕雉的底线,就算是如此,他刘季依旧不能将曹氏请入家中。
刘季整了整自己还显得还算较好的衣裳,对刚出门的父亲交代道:“这些东西一律不得拿进家门,放在外面就好。”
老太公向来是明事理的,点着头答应了儿子。
昨天只是公子高来了一趟泗水亭,他刘季依旧他的生活,今天要去田地里忙农活,种地还是很重要,这年头除非你去烧杀抢掠,否则你若不种地不劳作,你就真的会饿死的。
田地里的晨露还在,刘季踢走一直蹦脚边的小青蛙,见到自己的好兄弟樊哙来了,他便紧了紧裤腰带,与一众乡里的老哥哥们开始种地。
农忙一直到午时,刘肥就来了。
刘季双脚还在田里的淤泥中,见到儿子蹙眉大声道:“你来做什么?”
刘肥递上一个竹筒道:“夫子荆说菊花泡水,可以治内火发作,口齿生疮。”
刘季接过竹筒,道:“你回去吧。”
“嗯,父亲我回家了。”刘肥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又快离开了。
刘季打开竹筒的盖子,喝了一口温热的水,一口气将其喝完了。
樊哙凑上来道:“大哥,肥儿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刘季冷哼一声,神色颇有些得意道:“菊花泡水就能治病了,夫子荆……这世道当真是要变得不一样了。”
……
PS:晚点还有一章,大概一个小时。
第239章 主持国事的公子扶苏
始皇帝三十九年,扶苏收到高送来的书信,已是四月。
得到回信之后,扶苏就去了北郊行宫面见父皇。
在去北郊的路上,程邈与冯劫还在不停询问着公子扶苏,有关今年国事的诸多安排。
车驾到了北郊离宫,程邈与冯劫才停下言语,翻身下马等在北郊。
从去年冬天开始,除了丞相李斯与其余几位大臣见过皇帝,其实皇帝很少在人前走动了,听说是一直住在离宫中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