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69节

  是有些绷得慌,但好在是穿好了,韩信翻身上马,跟着队伍一起前往北方的大营,而包袱内除了一身干燥的衣裳,其余的全是干粮,甚至还有一袋盐。

  韩信的兵器只有一把佩剑,至于现在秦军最盛行的兵器长槊,他韩信舞不好,就算是箭术,其实也算不上太好。

  进入大营中,韩信放下了自己的包袱就急匆匆去大营中见蒙恬大将军。

  从一队队走动的将士间走过,韩信来到了蒙恬大将军的军营前,大帐内还能听到议论的话语声,看来是有人正在向大将军禀报。

  韩信只好站在外面,与执戟郎站在一起。

  军营内很忙碌,几乎每个人都有事做,等到一队将领从大帐内走出来,韩信走入中军大营。

  大营内点着一个火盆,蒙恬大将军一手拿着一卷书,正在看着。

  韩信道:“末将韩信……”

  “好了。”蒙恬打断他的话,吩咐道:“战马养得很好,来了之后去清点战马数量。”

  “是。”

  韩信应了一声,又退出了大帐。

  再次望向忙碌的大营,韩信提了提精神,就快步去完成大将军交代的事。

  大营中多数战马韩信都认识,而营地内外往来的战马不断,韩信只用了一天有余时间,就数清了这里战马,一共五万六千匹。

  蒙恬得到这个数量,对照着先前的往来文书,又狐疑地看了看眼前的韩信。

  韩信注意到大将军目光,十分懂事递上一卷纸,又道:“养了两年的战马,马儿都是末将养大的,末将都认识,每一次马匹的进出也都记录在案,我在战马的马脖子上做有记号,这个记号很小,别人看不出来,末将只要看到记号一眼就能看到战马脖子下方的伤口,就能认出它几时来的军中。”

  蒙恬满意点头,又道:“分你一个帐篷,给你三队兵,任校尉。”

  “谢大将军。”

  韩信行礼之后,退出了大营。

  其实秦军用人是很开明的,从来不会计较你是何出身,韩信觉得自己出身微末也能够成为军中的校尉已觉得足够好了。

  也因蒙恬大将军用人只看能力,不看出身。

  当然了,大营中最精锐的队伍就是蒙恬大将军直属队伍,他们自从与蒙恬离开咸阳之后,戍守长城至今。

  跟着一个校尉来到了一个帐篷前,这里还有一片木棚。

  一个时辰之后,韩信就见到了自己所要带领的队伍,这是一支百余人的队伍,领头的是两个屯长。

  韩信没见到当初一起来这里的少年,这大营这么大,找战马简单,找人可太难了。

  韩信也没闲心接着找人,他需要为北上作战做准备,先带着自己的队伍整理皮甲与兵器,将兵器打磨锋利,将甲胄缝补完整,这可以为将士们在战场上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韩信知道漠北有多么的辽阔,也见过生活在漠北的匈奴人。

  如今的匈奴人甚至还有在茹毛饮血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十分残酷,但养出来的匈奴人也更加残忍。

  如果不是在这里养马,韩信不知道草原有多辽阔,不是去漠北看过,不知道外面的匈奴人对中原有多么觊觎。

  这些匈奴人就像是天生就为了掠夺而生的,他们可不会种田。

  到了夜里,韩信时常看着自己画的漠北地图。

  有什长路过笑呵呵地问道:“校尉,这是什么?”

  韩信道:“地图,我去过几次漠北,就想着将地图画出来。”

  两个什长连连称奇,倒也没有多言,他们被分在韩校尉麾下,那就要听从韩校尉的安排。

  关中已入秋的天气,草原上好似就要入冬了,天气冷得很快,尤其是夜里,还迎来了一场风雪。

  韩信平时只让两个屯长自己操练士兵,而他自己拿着一卷书仔细看着,时而完善地图上的细节。

  就这么在大营过了一个月,天气是越来越冷。

  韩信知道蒙恬大将军在等什么,当一个远赴北方的骑兵送来了冒顿的下落之后,秦与匈奴的这一仗就开始了。

  蒙恬大将军先是点兵,召集兵马,五万分成五路开始朝着草原的五个方向进攻。

  而韩信也得到了命令,向着贺兰山西北一路进发。

  韩信策马在前,带着这百余人离开贺兰山下,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而去。

  贺兰山以西还未划入秦北地郡的范围,现在韩信带着人走过的这片草原,对匈奴人来说格外重要,听说匈奴人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再往西北走就能见到此地特有的双峰骆驼与白绒山羊。

  五万大军被蒙恬大将军分为了数队,黑色的旌旗铺天盖地的朝着草原各部席卷而去。

  这场大战终究是开始了,当蒙恬大将军确定了冒顿的下落,这一仗就可以开打了。

  草原辽阔,想要寻找冒顿的骑兵所在谈何容易,因此只要冒顿离开了北海,并且知道他的踪迹,秦军就可以追击围剿他。

  “报!”又一个骑兵策马而来,他又传令道:“大将军令!韩校尉带兵两百,速去雅布赖山截击冒顿后路。”

  “是!”韩信大声回应。

  随后,韩信看了看身后的一众骑兵,虽说大家才认识一个月,不过韩信能够感觉到他们眼中的信任。

  韩信朗声道:“兄弟们,立军功的时候到了,和我去活捉了冒顿。”

  “驾!”

  战马嘶鸣声响起,这支骑兵在草原上飞驰而过。

  此战需要奔袭上千里,从贺兰山一路奔袭到雅布赖山,直到夜里寒风在耳边呼啸,战马的口鼻吐着热气。

  战马星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误。

  一路往西而去,路途走得远了,明亮的月光下眼前就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除了这支兵马,四周看不到人烟。

  草原就是这样,一旦走远了,数百里见不到人烟,甚至走一两天都见不到一个活人。

  雅布赖山中,雅布在匈奴语中是青铜的意思,那是一座铜矿山。

  而在山边有一座盐湖,在雅布赖山下,还有一种特有的盘山羊。

  那个叫乌倮的西戎商人见识甚广,他常年奔走各地。

  去年又来看望过一次,韩信听他说过雅布赖山,常有匈奴人在山沟祭祀。

  没想到,这一次冒顿真的敢南下前往雅布赖山。

  “驾!”

  韩信再一次催促马力,枣红马嘶鸣着,它自从被带到了贺兰山之后,第一次跑得这么远,比以前的去漠北还要更远。

  身后的天边开始泛白,韩信这才知道一夜过去了。

  与匈奴人作战,奔袭一天一夜都是常事。

  冒顿深知如何在草原上作战,他一夜之间灭了东胡的王庭,又辗转奔袭数千里,杀月氏王夺其首级。

  他所依仗的便是这种贯穿东西的闪击战。

  当年月氏王怎么都没有想到,刚灭了东胡的冒顿会出现在马鬃山将他杀害了。

  当年头曼单于也没有想到,蒙恬大将军敢在寒冬的夜里行军,围杀聚集在河谷的匈奴人。

  现在,四散的秦军骑兵如同一张大网,四面八方的朝着冒顿围去。

  韩信很钦佩蒙恬,蒙恬大将军既会快攻闪击,也会利用大量的兵力,展开一场围歼战。

  当韩信见到远方同样飘着黑色旌旗的秦军骑兵,他终于明白原来分散的诸多骑兵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场围歼战开始了。

第244章 阴险的陈平

  头曼单于战败的数年间,冒顿与秦军之间的较量从最初的杀戮,到了比拼毅力与耐心的阶段。

  冒顿小瞧了秦军的后方与蒙恬大将军的毅力。

  蒙恬大将军之所以夺漠南而不冒进漠北,是因漠北的气候更冷。

  正因漠北的寒冷,导致漠北的牧草长不高。

  失去了漠南的匈奴人少了养出大量战马与羊群的依靠。

  加之匈奴人所言的白灾,也就是大雪冻死的牲畜越来越多。

  若不是冒顿不进漠南,秦军也会北上了。

  这一次冒顿走出广袤的漠北,对秦军而言,是拿下冒顿的极好机会。

  地平线的最前方出现了山麓,那就是韩信这一次的目的地,雅布赖山。

  只不过战马还未到雅布赖山前,前方又出现了一支骑兵,这支骑兵没有旗帜。

  韩信大喊道:“匈奴人!”

  “驾!”后方的将士提着长槊,就超过了韩信。

  紧接着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秦军上前朝着那队匈奴人迎面而去。

  韩信看了看四下的环境,眼看对方的队伍就要与自己的撞在一起,韩信又大喊道:“伍什长!”

  “在!”

  见后方传来了回应。

  韩信又大喊道:“随我来!”

  言罢,韩信拉起缰绳朝着北方而动。

  随即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那支匈奴人没有选择与秦军冲撞,而是想要向着北方逃窜,但正因如此,韩信反而先一步转向北方。

  这片草原上的骑兵分成了三队,先前超过韩信的手执长槊骑兵落在匈奴人的后方。

  而这支匈奴人在中间。

  韩信像是早就知道对方没底气与他们这支秦军冲撞,先一步绕开截住了这支要向北逃窜的匈奴人。

  “杀!”

  什长先喊了一声,双方的骑兵当即绞在了一起。

  箭矢是跟不上马速的,当双方撞在一起时,直到午时的阳光照在这片草原上。

  韩信大口出着气,这是他第一次杀敌,杀敌很累很累。

  要将匈奴人砍倒在地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砍死一个人哪有这么容易。

  雅布赖山方向又有秦军骑兵朝着这里而来,韩信带着血的手拍了拍战马的马脖子,又道:“马兄啊马兄,好好休息,说不定还有一程要赶。”

  打仗很辛苦,韩信与身边的战士们都很疲惫,连夜奔波不说,砍死这百余匈奴人都费了半天劲,就算他们都站着不动让秦军砍,那也要累得够呛。

  所以呀,打仗真的很累人的。

  韩信看了看自己手下的百余人,好在都还活着,只是都有受伤,收拾一番,确认没有大伤口,那就还能再打。

  好在来之前,都将皮甲绑扎实了。

  韩信并不知道前方雅布赖山的战事如何,他只是听命行事,现在看来有些被动。

  雅布赖山而来的秦军骑兵到了近前,就翻身下马道:“敢问是哪路兵马?”

  韩信回道:“贺兰山下,蒙恬大将军麾下校尉韩信。”

首节 上一节 269/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