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71节

  在陈平看来,冒顿最失败的地方便在于此,什么叫按照规矩分配战利品?

  善于劫掠的匈奴人早就习惯了将抢来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包括人口与牲畜。

  冒顿的规矩刚开始的几年,确实几个部落都遵守,可这种分配制度很快就引来了诸多不满。

  冒顿的凶名让匈奴人敢怒不敢言,但如今看来,匈奴人并不是铁板一块,已有很多人不满冒顿的残暴行径,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

  相较于冒顿,秦军是什么样的?

  秦军是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并且善于论功行赏。

  如此比较之下,陈平自然而然地就说服了那个部族长。

  并且陈平还许诺给对方,让他拥有草原上最好的牧场。

  可是,这个许诺只是陈平随口说的,章邯大将军没有点头,就不作数。

  陈平只想操纵对方,至于许诺的真假,只能事后再论。

  漠北,当贺兰山东麓的林胡残部吹响牛角号,想要告知匈奴人秦军北上了。

  但他们的号角声,终究淹没在了秦军的铁骑下。

  秦军大军分三路,只用了半个夜晚,秦军就歼灭了驻扎在居延海西的匈奴呼揭别部的三千骑。

  随后,蒙恬大将军的秦军只用两天,就越过了匈奴人的乌海。

  秦军的黑旗招展,一队队骑兵在漠北横扫,寒风呼啸,风雪落在骑兵的黑色甲胄上。

  匈奴人看着秦军的骑兵坐在马背上,秦军双脚踩着马镫,在马背上骁勇无敌。

  蒙恬用兵贵在一个快,并且善于大规模作战。

  秦军北上分三个方向,仅仅只用了两天,三万骑兵横扫漠北,灭匈奴楼烦王与新任白羊王,两个部族的战士悉数被斩。

  与当初在贺兰山的战争一样,蒙恬出手是不留情的,当初的万人坑如今依旧在。

  而这一次,蒙恬又北上了。

  又过一天,南匈奴王被蒙恬大将军斩于马下。

  秦军几番大胜,得牲畜数十万头,战俘十余万口,悉数迁往漠南。

  而此刻,依附冒顿的东胡乌桓王与林胡王,被秦军的迅猛出征早已吓破胆,留在东面不敢乱动。

  当初东胡两部依附冒顿,现在当东胡乌桓王一觉睡醒,他发现漠北遍地都是秦军的黑旗,这才意识到天塌了。

  要知道,他乌桓王只是像平常那样睡了一觉,怎么醒来后,一夜之间就成这样了?

  蒙恬大军的闪击漠北还未停止,大军直冲匈奴北海。

  刺骨的寒风下,秦军须发都结了一层冰晶,而这一次蒙恬大军闪击漠北根本不打算杀够了就撤。

  秦军灭呼揭别部的三千骑第二个夜里。

  呼揭别部的惨败消息,还未送到北海,秦军北上直扑冒顿的北海王庭,先一步杀到了北海的地界。

  秦军用几乎不可思议的速度,杀到了北海。

  蒙恬的大军杀入匈奴人聚居的营地中。

  秦军在鄂尔浑河追上了,单于的左贤王,活捉了冒顿的儿子。

  冒顿的胞弟逃往西域,却被正在寻找冒顿的秦军骑兵截杀。

  冒顿的两位叔叔还未走出帐篷,就被秦军的长槊捅穿。

  当阳光再一次照在漠北的北海,此地的血光宣告着秦军灭匈奴的决心。

  此战,从起兵之日到第四天,蒙恬灭娄烦白狄部两万骑,灭南匈奴王一万五千骑,灭匈奴左右谷蠡王部三万骑。

  斩首匈奴人已不计,这场漠北决战,蒙恬的大军以全胜的姿态,横扫漠北。

  将冒顿的根基与势力连根拔了。

  而此刻,韩信正在追一支骑兵的足迹。

  还不知漠北的大胜的韩信,观察着地上的足迹,他问向一旁的什长,这里有骆驼?

  什长道:“河西走廊有很多骆驼,那牲口很臭,可耐力极其好。”

  韩信望着远处,道:“从这里往西北是小月氏?”

  这一次,策马在边上的什长没有回话,他哪里懂这些,韩校尉见多识广,追着这队骑兵的足迹有三天了。

  韩信自语道:“再往前,可就是阿尔泰山了。”

  韩信神色凝重,正在思量着就见到也有一支秦军跟了上来。

  对方没说二话,就朝着阿尔泰山的方向而去。

  冒顿真的会去阿尔泰山?

  那里是月氏人的地界,月氏人对冒顿可是恨之入骨的。

  这里是一片大湖,当年的月氏人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冒顿站在河边,他的瞪着大眼看着四周,他记得这个地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当年月氏人在这个地方欺辱过他。

  此地位于秦军所盘踞的河西走廊西北方向,而且此地多流沙。

  这里的每一处流沙,冒顿都清楚的记得。

  痛饮了几口湖水,冒顿这才感觉舒坦了许多,身后是几个部族长正在争论,是否要回到漠北。

  只要回到漠北,就可以带着他们匈奴骑兵打败秦军,越过长城。

  冒顿坐在湖边懊恼地拍了拍后脑,恨当初放松警惕去了雅布赖山祭祀。

  谁知就是这么一次放松警惕,就被秦军围杀数日。

  现在才好不容易逃出秦军的合围,找到了一线喘息的机会。

第246章 响箭

  原先,冒顿就派人去漠北送信,让左贤王带匈奴各部,去袭击贺兰山的秦军大营,如此一来眼前的危局就可解开。

  就算他冒顿死了,左贤王也能让秦军掉一层皮。

  但派去送口信的人至今没有回来。

  四天了,以他们匈奴人的骑术与战马,四天都够一个来回了。

  让众人休息了片刻,冒顿正在盘算着时候往东去漠北。

  众人正休息时又有人来报,东边各处都有秦军的骑兵。

  从这里已可以看到西边的阿尔泰山。

  东面,韩信依旧跟随着这支骑兵的踪迹一路往西而去,甚至还发现了两匹躺在地上的战马。

  战马的尸体还温热,看来没咽气多久。

  韩信观察着这些战马,马蹄被修过这说明是别人养的战马,马的侧腹有个烙印,低声道:“这确实是匈奴人的战马。”

  边上的数十人神色上都有笑容。

  “校尉,我们这就追上去。”

  韩信重新站起身,呼吸着带着寒意的空气,又道:“不急。”

  这个时候,韩信又想起了乌倮的智慧,在辽阔荒漠要捕杀对方,就需要保存自己耐力,一路上慢慢驱赶,直到对方力竭,就不会反抗了。

  韩信看了看身边的战士们,这些人中年纪大的有三四十岁,年轻的也就最近来到军中,只有十九岁。

  身为校尉,不能拿着兄弟们的命去冒险。

  韩信道:“不急。”

  队伍再一次启程,韩信看着一路上的踪迹,细数之下对方有两头骆驼,三十五匹战马。

  第二天,韩信来到了一处湖边,看到了湖边的篝火,还有匈奴人的马奶酒。

  酒水还是温热的,看来很近了。

  看看众人,韩信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赶马,走了几里地忽听到远方传来一声尖锐的呼啸声。

  这声音很熟悉,是陈平的响箭。

  韩信赶马往着响声方向而去,远远就见到了一支秦军正在追着一队突厥人。

  俯低身体,韩信继续追赶着,天空正在飘着雪,远处的阿尔泰山上的积雪清晰可见。

  三队人在雪山下追赶着,两队秦军一左一右正在缓缓靠近这队匈奴人,远远望去似乎秦军的战马跑的更快。

  此时韩信也拿出自己的响箭,等着追近一些,便朝着匈奴人方向放出一箭。

  响箭在夜空中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啸声。

  冒顿瞪了一眼,后方追来的秦军,见秦军放出了响箭他更为震惊,秦军什么时候用响箭传令了。

  正惊疑间,秦军的箭矢呼啸而来,冒顿能听到身后的战士摔下的闷响声。

  冒顿取下了腰间的弓,在马背上俯低身体,拉弓对准了后方为首的秦军,这个秦军将领看起来很年轻。

  只是当冒顿刚要放箭,忽觉得腰间一凉,紧接着感觉身体失去了力气。

  在冒顿摔下马的一瞬间,他见到自己的箭矢落在了地上,而他也看到了拿着刀的部族长,那是他极其信任的人。

  冒顿摔在地上,他一手捂着自己的流血的腰间,用力呼吸着,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最信任的人,会捅向他。

  似乎是秦军走远了,马蹄声也远了很多。

  就这么一小会儿,冒顿还想起了那天夜里,也在下雪,他亲手杀了他的父亲老单于。

  也是响箭为令,也是下雪天。

  “啊……”

  冒顿长长出了一口气,似有一种愿赌服输的解脱。

  远去的马蹄声又回来了,冒顿感觉身体越来越冷,他还有意识,他见到了围上来的秦军,以及匈奴人。

  他们都在看着自己,甚至能听到他们在交谈。

  有个匈奴人用蹩脚的关中话与秦军交谈着,蹩脚到什么程度呢,说着蹩脚关中话的同时,还夹杂着匈奴语。

  不论是谁,都不会一直赢,不论是谁,都会有失败的一天。

  这是冒顿在死前的感悟。

  韩信自然不知冒顿死前在想什么,他看着眼前的这支秦军,问道:“贺兰山大营,蒙恬大将军麾下校尉韩信。”

  对方朗声道:“章邯大将军麾下都尉涉间。”

  “涉都尉,好本领。”

  “韩校尉,此功……你我俩队分了。”

  韩信道:“涉都尉说得好,那就我们两队平分。”

  言罢,韩信却见到涉间一刀劈了冒顿的的首级挂在了他的腰上,而后涉间又像个没事的人,指挥队伍整理战马。

首节 上一节 271/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