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77节

  闻言,内侍脚步匆匆离开。

  从殿外走入,来打扰皇帝休息的人,正是丞相李斯。

  嬴政坐起身,而后缓缓站起。

  编钟声也停下了。

  嬴政抬首道:“是遇到何事了?”

  李斯道:“公子又与臣提及改赋税之事了。”

  嬴政来回踱步着,神色上对此事漠不关心,随口问道:“他要如何改税?”

  李斯回道:“公子说如今国家很大,要治理如此庞大的国家就需要有更多的官吏,要养活更多的官吏就需要更多的赋税。”

  “他要增加赋税?”

  李斯又道:“按照公子所想,是希望贫穷的庶民能够少交田赋,富有的人交出更多的田赋。”

  嬴政反问道:“如何定贫与富。”

  闻言,李斯又沉默了,皇帝一问就问到了这个问题的要害。

  这也是公子反复所问。

  身为丞相要给国家解决问题,但遇到连自己都觉得棘手的问题,李斯就很想向皇帝告老。

  嬴政道:“凡事无万全之法,李斯啊……”

  “臣在。”

  “扶苏很明白,他知道凡事有利有弊,这世上从来没有两全事,你明白吗?”

  “臣明白。”李斯躬身行礼,“臣告退。”

  嬴政缓缓颔首。

  走到林光宫的大殿外,被冷风一吹,李斯才觉得清醒了不少,回想着皇帝的话语,凡事无万全之法,这世上从来没有两全事。

  是啊,当年一统六国之后,既想要六国博士入秦拥护秦,又想要除六国旧法。

  六国博士岂会答应,而废除六国旧法,又岂会没人反对?

  当年,只觉得自己能够做到两全其美,但事与愿违,泰山封禅之后这件事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但好在,秦还有一个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是个很清醒的人,他从来不会去想两全之事。

  这位公子从来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办事。

  哪怕是一件事要数年,乃至十数年,也是一如既往。

  想到此,李斯自觉当年的他太过骄傲。

  好在公子扶苏与皇帝,从来没有因当年的失败,责怪过他的这个丞相。

  始皇帝的三十九年的冬至,与往年一样,扶苏来到极庙中主持今天的祭祀。

  今年依旧是公子扶苏一人在祭祀。

  公子最看重的弟弟公子高如今正在楚地游历,而其余的公子都在西北的军中,至于公子的妹妹们也都由夫人与公主阴嫚照顾着。

  公子扶苏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面朝着历代秦王的牌位,躬身行了一礼。

  在皇帝的儿子中,能够主持祭祀并且知道如何进行祭祀的人,恐怕也只有公子扶苏一人了。

  “公子,这是新年的诏命,皇帝有命公子扶苏可补充。”

  扶苏看着诏命上的内容,在这道告知天下人的诏命上写了今年的北方大胜,并且斩了冒顿一事,从此北方安定。

  扶苏又道:“好了,告知各郡县。”

  内侍收好这道诏命,送去了丞相府,让丞相府的官吏抄录之后,送去各地。

  冬至这天,对关中而言,是一年之中的岁首,也是最重要的一天。

  而陈平是最后一个走出丞相府的,对陈平而言,来到这关中的一个月,是他这辈子以来最忙的一个月。

  陈平望着阴沉的天空,他很想告诉公子扶苏,他陈平不屑于做这些苦活累活,这些事换谁都能做,他陈平可以为公子扶苏做大事。

  “陈平?一起去喝酒?”

  见到张苍站在丞相府门前,陈平诧异道:“喝酒。”

  张苍又道:“就在王太尉的府上。”

  陈平没有拒绝,也不敢拒绝,怕错过结交王太尉的机会。

  与他一起进入王太尉的府上,陈平饮下一口十分地道的关中苦酒,畅快的长出一口气,道:“匈奴人的马奶酒,难喝死了。”

  “哈哈!”王贲爽朗一笑。

  陈平再灌一口苦酒入喉,缓缓吐出酒气,才觉得这一次他融入咸阳。

  这是陈平第一次来太尉的府邸,面对太尉的种种问话,陈平说着他在河西走廊的事迹,以及西域的美人,雪山下的骏马,西域的珠宝与葡萄。

第253章 皇帝出游

  太尉府内,程邈道:“每年这个时候,第一口苦酒是最好的。”

  王贲笑着道:“这些酒水去年冬至,公子去雍城之后,就让人将这些苦酒送来了,公子平日里不饮酒,就送到了老夫的府上。”

  言语中,王太尉好似在说公子扶苏一家对他有多好。

  说来也是,王太尉身为公子扶苏的岳丈,这种事肯定是值得炫耀的。

  若不炫耀,反倒是显得这个岳丈不好了。

  换言之,但凡公子扶苏给的,王太尉就该炫耀。

  这才显得公子扶苏与王太尉一家和睦。

  其实,本来就该挺和睦的。

  冬至日后,公子扶苏一家与往年一样,去了雍城。

  而今天,章邯带着一队兵马来到了北郊的行宫。

  李斯早早等在离宫前了,站在冷风中,须发随风而动。

  章邯带着兵马而来,行礼道:“丞相。”

  李斯回头看了看离宫,又道:“皇帝出行,有劳你护送了。”

  章邯道:“末将职责所在,不敢言有劳。”

  李斯面带笑容,低声道:“西北的这几年,你做的很好。”

  章邯依旧低着头行礼。

  相较于蒙恬,李斯更喜章邯这个将军,而且章邯是公子一手提拔的。

  章邯在此地指挥着护送的队伍,皇帝此次出行只是到关中各处看看,以前总是王贲护送。

  现在章邯是关中的内史都尉,掌关中兵马,护送皇帝出行的要职,自然而然就落在章邯身上。

  李斯看了看天色,今天天气晴朗,皇帝还未从离宫走出来,眼下也只能继续等着。

  站得有些累了,李斯坐在离宫前的石阶上,看着眼前的风景。

  李斯瞧着章邯忙前忙后,又觉得此人与王贲不同。

  王贲行事多是吩咐下面的将领,而章邯则是事事亲力亲为,更细致的多。

  等林光宫大殿内的内侍都出来之后,李斯适时站起身,站到石阶旁。

  不多时,皇帝便走出了林光宫。

  嬴政走到李斯的身旁,停下脚步看着已候在车驾旁的章邯,又扫视一眼站在两侧的秦军骑兵。

  “与朕走走散散心。”

  李斯颔首行礼。

  等皇帝走上车驾,章邯策马号令全军,一队在前方巡视,告知沿途的村县。

  后方一队,远远策应着,中段的大队骑兵护送在皇帝车驾的两侧。

  队伍走得并不快,李斯坐在车辕上,对车驾内的皇帝说着话,余光观察着章邯的神色。

  李斯与皇帝禀报着近来的国事,章邯明显是能听到的,但章邯依旧目视前方,面无表情。

  这让李斯越发觉得章邯此人更不错了。

  要说这个章邯,确实不简单,当年的商颜山不过是个破落的村子,是他帮助公子扶苏建设起来的。

  李斯也听说过军中的传言,都说这个章邯治军严酷,动不动就会责罚将士。

  一个只会责罚人的大将军是不能得到人心的,章邯赏罚分明,这才让他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西军。

  只有冷酷的将军,才能锻炼出强悍的士兵。

  李斯觉得正因章邯身上的这种精神,才能把蛮荒且一无所有的河西走廊建设成两个县,三座城。

  数年间,河西走廊从西戎人牧场,成了一个匈奴人不敢踏足的边塞。

  不论怎么说,章邯的功劳是很高的。

  皇帝对章邯的赏赐有所克制,李斯觉得以后的公子扶苏一定还会重用章邯,将来的章邯……其地位恐怕能与蒙恬比肩。

  有时,李斯也会忌惮蒙恬,北方数十万边军如何不让人忧心。

  可眼下有了章邯,李斯才觉得心中踏实了许多,至少公子的手中还有一个大将军能够制衡蒙恬。

  并不是李斯认为蒙恬会不忠,而是李斯不太相信人心。

  车驾缓缓走着,到了渭北的白渠边。

  “到哪儿了?”

  听到皇帝的话语,李斯道:“到泾阳县了。”

  “泾阳……”车驾内又传来了皇帝的话语声。

  李斯忙躬身走入车驾,帮着皇帝拉开车帘。

  放眼望去,还有民夫在寒冬天修缮着河渠,人数不多,只有十余人。

  嬴政看着远处道:“这么冷的天,还让民夫出来修渠吗?”

  李斯回道:“公子曾经说过,河渠并不是修好了就可以不管不顾,就像敬业渠,渠虽修好了,但以后的修缮与维护才是长久之计,河渠是灌溉田地的血脉,这八百里秦川就靠这些河渠灌溉田地里,维护河渠不能怠慢,臣以为此地县令做得很好。”

  嬴政闻言颔首,又道:“此地的县令是何人?”

  李斯回道:“萧何。”

  “萧何?”

  李斯又道:“萧何是楚人,原是中阳里的一个县吏,后通过考试入试,成了关中的县吏,从县丞到如今已是县令。”

  嬴政收回了目光,缓缓道:“扶苏曾说过郡县制治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个的县组成的,只有将县治理好了,国家才能治理好。”

首节 上一节 277/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