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第176节

  鄢懋卿已经捡起一块石子,蹲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后世三棱军刺的横截面图案。

  这年头的合金技术远远无法达到后世水平,因此冷兵器的强度和韧性自然也无法与后世相比。

  所以鄢懋卿选择了本身结构就可以提供不少强度和稳定性,哪怕仅用高碳钢也可以轻易穿透铁甲的三棱军刺,并且还在这个基础上缩短了长度,使其更加结实耐用。

  据他所知,后世出现过的三棱军刺大概在四十公分左右。

  而他要求的八寸也就不到三十公分,若也是用制造火铳的精铁打造的话,就算依旧比不了后世军刺的强度和韧性,应该也能满足如今的使用情况。

  如果非要说三棱军刺有什么缺点的话。

  也就是这种军刺功能单一,除了刺杀之外,缺乏砍、锯、剪等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后世军队的野战需求。

  不过谁也不能否定的是,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刺刀都是军队中大规模列装的明星刺刀,是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新天朝也是一直到几十年前才逐渐淘汰……

  至于为何不将三棱军刺设计成可拆卸组装的形式,这点鄢懋卿也细细想过。

  如果是可拆卸组装的形式,便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以此来保证刺刀与火铳连接的稳定性,这无疑会增加制造的工艺难度。

  并且众所周知,部件越多的器械,使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也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据鄢懋卿所知,后世刺刀出现之初,便都是直接固定在火铳上的,为的就是避开这些问题。

  “这……”

  刘大福等工匠望着精神莫名亢奋的鄢懋卿,却都面面相觑,脸上浮现出为难之色,

  “老爷,俺们虽不知老爷是何官职,但俺们这火器场终归是受兵仗局直辖,恐怕……”

  言外之意,就是这件事还得兵仗局掌印冯公公说了算,哪怕鄢懋卿官职再高,只怕也很难干涉兵仗局。

  毕竟冯公公可是皇上的内官。

  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哪怕是内阁首辅来了恐怕也不能对冯公公颐指气使。

  他们这些个工匠就算不敢得罪鄢懋卿,也绝对不愿得罪冯公公,正如民间的那句话,叫做“县官不如现管”嘛。

  另外。

  有些实话也是他们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他们就算再傻也早已明白,他们搞出来的“自生鸟铳”明明比火绳枪结构更简单,装填更容易,操作更便捷,就连燧石也比需要使用特殊工艺浸泡晾干的火绳成本更低。

  却被兵仗局一口否定,严令禁止制造,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现实原因。

  上面这些内官改进鸟铳的本事没有,但借制造火铳捞钱的本事却有,而且很大。

  别的暂且不提,光是火绳枪使用的“火绳”一项,其中就涉及了外人无法看见的巨大利益。

  这玩意儿不仅是使用量巨大的消耗品。

  而且还具有可以被虫吃鼠咬、储存期短、受潮损坏等等不可名状的“优点”。

  上面的那些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具有这些“优点”的东西。

  燧石可没有这些个妙不可言的“优点”,又怎会轻易被上面的人采用,那些人可不傻,他们的脑子活泛着呢!

  “诸位大可放心,上面的事交给我来解决,你们只管听命行事便是。”

  鄢懋卿毫不担忧的笑道,

  “另外,为了尽快制造出足数的‘自生鸟铳’,我会将一批现成的番鸟铳送来,你们先在这批现成的番鸟铳上进行改造即可。”

  “至于你们……你们发明‘自生鸟铳’,便皆是我大明的功臣,皆是我大明的柱石。”

  “我定当向皇上为你们请功,请求皇上赐下封赏。”

  他知道以大明如今的制造工艺,制造鸟铳的过程中最耗时耗神的便是铳管。

  此事在《大明会典》和《天工开物》中均有记载。

  这时候制造铳管时,是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而钻铳工艺必须十分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因此就算是最娴熟的工匠,一年最多也就只能保质保量的制造出13支鸟铳。

  如此效率,就算命2500名娴熟工匠同时开工,要制造出他所要的那两千五百支“自生鸟铳”,也至少需要一个月。

  兵仗局显然没有这么多娴熟工匠,因此刚才冯公公在这件事上倒是没有说谎,要让兵仗局补齐剩余他所需的鸟铳,可能真需要半年。

  不过如果有现成的铳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话,肯定就容易多了。

  “……”

  刘大福等工匠闻言则依旧不敢答应。

  这事根本就不是谁拍着胸脯打包票的事,如果没有皇上的圣旨,或冯公公的文书,他们这些小人物便无论如何都不能擅作主张。

  否则到时候鄢懋卿一拍屁股走了,挨板子扣俸禄的还是他们,哪敢指望皇上的封赏?

  甚至事情搞得再大一些,就算害得他们家破人亡,也不过是上面一句话的事罢了。

  正当双方陷入了沉默的时候。

  “鄢部堂,幸不辱命,咱家幸不辱命啊!”

  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冯公公适时领着那个刚被鄢懋卿撵出院外的小太监走了进来,随后横了刘大福等人一眼,

  “刘大福,你们几人看起来很闲啊,已经没有活计可做了?”

  “冯公公恕罪,俺们正欲开工……”

  刘大福等人一看冯金忠面色不善,顿时心中一紧,当即作鸟兽散状进了火器场房。

  此时冯金忠才转过身来对鄢懋卿施了一礼,满脸笑容的道:

  “鄢部堂,咱家方才前往御马监与曹公公商议此事,曹公公亦有不小的难处,不敢置皇上安危于不顾,擅自挪用禁兵的火器。”

  “不过咱家也与曹公公说了鄢部堂的难处,蒙了面皮苦求曹公公想办法勾兑一些,务必先解了鄢部堂的燃眉之急。”

  “好在曹公公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人,思酌了许久之后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前些日子御马监从兵仗局提走的番鸟铳虽然已经交付四卫营列装,但是四卫营也因此替换下了一批旧式鸟铳。”

  “这批旧式鸟铳还有许多尚可使用,只是到了年限便需销毁,熔成精铁重新制造。”

  “若鄢部堂不嫌疑,曹公公答应先将这批旧式鸟铳借与鄢部堂练兵之用,日后待兵仗局补齐了鄢部堂所需,再将这批旧式鸟铳返还御马监销毁便是,不知严部堂以为如何?”

  这是冯金忠和曹贞共同商量出来的缓兵之计。

  新的番鸟铳肯定是拿不足数的,他们二人又怕鄢懋卿真动用西厂特权去查。

  于是便打算从四卫营的武库中取出部分旧式装备将其稳住,无论如何先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再说。

  “呵呵。”

  鄢懋卿一听这话,就猜测这其中恐怕存在不小的问题,随即冷笑一声,

  “冯公公,难不成在你与曹公公眼中,我鄢某就是一个跑来要饭的乞儿?”

  “咱家已经尽力相助,鄢部堂何故如此苦苦相逼?”

  是佛都有三分火,冯金忠虽没有在朝堂中呼风唤雨的本事,但在内官之中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自认为这回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也已经给足了鄢懋卿面子,却不想鄢懋卿竟如此软硬不吃,一点都不肯给他面子,此刻面色与语气也是瞬间冷了下来。

  直到此时此刻。

  他仍一点都不担心鄢懋卿去皇上那里告状。

  因为他将番鸟铳交付御马监符合制度。

  而且御马监不将番鸟铳勾兑给鄢懋卿,也是出于对皇上的“忠心”,同样符合制度。

  反倒是鄢懋卿这些行为显得“不忠”,不仅不符合制度,甚至有欺上瞒下之嫌,倒反天罡,居心叵测!

  皇上得知此事,心中怎会没有公论?

  至于詹事府动用西厂特权来查兵仗局和御马监……那也得看他们配合不配合,皇上允许不允许。

  “忠心”对上“不忠”。

  皇上的“内官”对上鄢懋卿这个“外臣”。

  并且在这件事中,兵仗局和御马监完全处于“委曲求全”的受害者身份,鄢懋卿则是“仗势欺人”的施暴者身份。

  事情闹到皇上那里,皇上怎会允许鄢懋卿继续胡作非为?

  甚至退一万步来说。

  就算事情真正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方才也商议出了其他的应对之策,足可一举毁灭所有对他们不利的证据,彻底平了所有的账目!

第200章 给朕盯着这个冒青烟的东西

  冯金忠态度上的忽然转变。

  立刻又令鄢懋卿意识到,就算兵仗局和御马监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方才冯金忠前往御马监走这一遭,恐怕也已经与曹贞商议出了可以全身而退的对策,因此才变得有恃无恐!

  当然,这对策恐怕对他们自己也有影响。

  因此不到最后一步不会轻易使用,故而才先答应先勾兑了一批替换下来的旧式鸟铳尝试打发自己。

  这说明他们也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那么,这对策究竟会是什么呢?

  鄢懋卿将自己代入了冯金忠的角色,细细考虑如果换做自己是冯金忠,抛弃了良心和底线之后,坐在这个位子上应该怎么去贪赃枉法。

  先是采购。

  皇室的采购就是官方采购,那就得供应商前来竞标。

  能中标的要么给他行贿,要么就只能是自家亲属好友,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是第一笔;

  然后是损耗。

  如同这个时代各地府衙征收税银之后,熔成官银上缴朝廷过程中的“火耗”一样。

  制造兵器甲胄的过程中也得有损耗吧?

  这是第二笔。

  而且这第二笔可以与第一笔相辅相成,毕竟损耗过后就又得采购;

  接着是空饷。

  工匠也不是不能空缺上一部分,像军队一样,四百工匠报成八百工匠。

  大不了压榨一下工匠赶工,只要能造出东西来,就没那么容易看出来。

  平时还能借故克扣一下工匠的工钱。

  如此这些多出来的工匠和克扣下来的工钱,就都进了他的腰包。

  这是第三笔;

首节 上一节 176/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