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20节

  关羽勉励一番,各有赏赐。

  然后只留下麋威与杨仪二人,继续议事。

  杨仪先开口:

  “过去两载,荆益二州均拓地百里。虽然是喜事,却也因吏治、人事板荡,难以梳理妥当。”

  “大王有意恢复州郡上计之旧制,自今冬开始。”

  “而除了郡县以外,州部同样要上计。”

  闻得此言,已经对汉制有所熟悉的麋威,顿时了然。

  所谓“上计”,乃是一项与郡县制伴生的地方考绩制度。

  自先秦便存在。

  具体来说,每年岁末,地方郡县要向朝廷汇报这一年治下的仓储、垦田、赋税、户口、治安等等情况,统一制作成册,称为“计薄”。

  县令县长上计于郡守国相,郡守国相再上计于朝廷,如此层层上报。

  此外,州刺史或者说州牧同样需要上计。

  但主要针对郡县官员为政得失,做一个年度性的监察报告。

  这一套,关羽、杨仪这些来自桓、灵时期的老人早已熟悉。

  对于麋威这种生于乱世的年轻一辈,却恍如隔世。

  但无论如何,既然刘备锐意承接两汉基业,要治理国家,该有的制度还是要有的。

  恰逢眼下南北各方都暂时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正该抓紧内治,以图将来。

  杨仪又道:

  “荆益二州州牧之位,均是大王自领。”

  “所以州部监察地方之任,历来是各州的纲纪大吏负责。”

  “在荆州这边,自然是潘别驾和庞治中。”

  “潘别驾在南乡另有差遣,且不论。”

  “庞治中月前行郡至襄阳时,意外与失散了十二年的妻女相遇。”

  “君侯顾念其一家难得团聚,所以准许庞治中告假休沐,另择上计吏入蜀。”

  说到这里,关羽和杨仪双双看向麋威。

  而麋威见此情状,哪还不知自己成为了这个光荣的荆州上计吏。

  谁让人家庞林老婆孩子热炕头,而自己还是个单身狗呢?

  你不加班谁加班?

  更别说自己本来就要入蜀。

  当然了,也可能正因要入蜀授官,所以才将这个差遣交给自己。

  作为授官前的最后一层考校。

  别看上计吏只是临时差遣。

  实际上因为地理上的分隔,荆州这边监察地方的职权,都是交给州部长吏来负责的。

  而眼下,到了年末上计的关头,自然就以上计吏的职权最重。

  明年荆州这边,关羽以下,谁能加官进爵,谁被扫地出门。

  麋威不说一言而决,但绝对能左右一二。

  当即向两人请示注意事项,生怕搞砸了这次差遣。

  好在前期工作庞林已经做得七七八八。

  麋威只需将剩下的南乡郡和东三郡的监察报告也整理成册,与庞林的一并送往蜀中即可。

  这些都是繁琐的庶务,麋威打算回去后再仔细请教杨仪,且不提。

  想到今日是入蜀前最后一次面见关羽,便道:

  “此番入蜀,外舅可还有言语交代?”

第104章 师善而慎威

  “确还有二三事。”关羽颔首道。

  “你可听闻伪帝曹丕遣使拜授孙权为伪朝吴王,又扬言欲拜大王为蜀王,拜乃舅为荆王?”

  麋威点点头。

  这个消息只比曹丕篡汉晚一点传来。

  但不同于“禅让”有正式的制诏册文。

  这三个封王的说法,除了孙权那边有明确的使者,乃是曹丕所任命的太常邢贞。

  另外两个都属于民间的“小道消息”。

  其目的也不言自明。

  乃是以此试探一下二州士民的态度,并顺手离间一下各方。

  关羽:“孙氏首鼠两端早有公论。”

  “乃舅亲自坐镇襄阳,张君嗣、廖元俭、马季常、邓伯苗等各据郡县小心戒备,又有吴、陈二将督水师南下大江,则孙氏无隙可乘。”

  “今所虑者,乃是曹丕扬言的‘荆王’。”

  见旁边杨仪欲言,关羽抬手打住,道:

  “大王必不疑我。”

  “翼德、子仲、孔明等故旧也不会生疑。”

  “然则三人成虎之事,不得不防。”

  说着,关羽亲自从座下捧出一个精美的漆盒。

  打开盒盖,内里赫然是一方镶金白玉玺。

  其旁还有一份厚重的竹简。

  便听关羽介绍道:

  “去岁兵围襄樊,襄阳有二男子张嘉、王休献此玉玺,言其伏于汉水,神光自现,乃是天命归于汉水之源的瑞象。”

  “你将此玺和荆州万民劝进之书献给大王,则区区流言,不辩自解。”

  麋威当即了然。

  算算时间,刘备也差不多该走到那一步了。

  先前蜀中坚称刘协已死,举国服丧,本身就为这一步作铺垫。

  毕竟“天子”不死,那刘备称帝不就成篡位了?

  当然了,麋威作为后世人,就没这种纠结。

  刘协虽然生理上还活着。

  但作为大汉天子,已经社会性死亡。

  既然曹丕率先撕破了后汉名存实亡的遮羞布。

  那就别怪其他人也来争夺天子的器与名。

  换言之。

  真正的三国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麋竺写信催促麋威尽快入蜀,正与此有关。

  新朝将立,新帝御极。

  多少人追随刘备一二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为了这一刻。

  这时候不赶趟着往蜀中凑热闹,你是有多不想进步啊?

  麋威当然想进步的。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

  他总结为一句话:

  高级的躺平,往往需要从最朴素的打工开始。

  为什么老刘最近总高估我麋威?

  还不是因为他并未亲眼见识过我是怎么做事的,总听老登们忽悠,于是距离产生美?

  这次就入蜀,就走到他面前,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事!

  就不信这还能高估!

  这时关羽见麋威收好了玉玺和万民书,便接着道:

  “第二件事。”

  “阿兴修养近一载,身体已经恢复,大王念及我功劳,赐婚王女。”

  “我已为其加冠,并取字‘安国’。”

  “此番他随你入蜀,长长见识。免得在蜀中诸公面前丢乃舅的颜面!”

  麋威噙笑应下。

  但关羽下一句话,他却笑不出了:

  “说到婚事,你年岁也不小了,子仲数次来信催问。”

  “干脆让季姬随其兄入蜀吧。”

  “到时阿兴代父张罗婚事,你二人在蜀中完婚便是。省得乃公误以为乃舅不肯嫁女!”

  “哈……”

  旁边杨仪没忍住笑出声。

  然后赶在关羽瞪眼之前,抢先道:

  “算算年纪,麋君明年就要加冠了,不知是否取好了字?”

  麋威应声道:

  “大人来信说,陛下亲自为我取了字。”

  “哦,是何字?”关杨二人顿时来了兴致。

  麋威:“是‘师善’二字,师傅之师,忠善之善。”

首节 上一节 120/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