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93节

  ……

  一场大雪过后,渭北平原银装素裹。

  雪天行军,并非易事。

  幸而赵云麾下的羌氐兵,包括来自陇右的六郡良家子,本就熟悉了北方苦寒的气候。

  赵云本人早年更曾追随公孙瓒在幽燕作战。

  所以顺利击退了鲜卑人的数次骚扰,成功冲出了汧水河谷。

  不久,其部二千骑抵达郿县以东的成国渠附近。

  与张飞、魏延两部顺利会师。

  值得一提的是,成国渠是一条大体上平行于渭河,东西流向的运河。

  而此时的成国渠,最东只到郿县、郿坞的东侧。

  尚未如后世那样继续往西延伸到陈仓。

  换言之,就漕运的效率而言,郿地东边和西边,是完全两个概念。

  所以张郃一路退守到槐里,至少从后勤角度来说,有其合理性。

  更别说槐里城坐落于河、渠所包夹的土地之上,不但天然多了两道护城河。

  还能最大限度获得长安方向的增援。

  不过到了严冬时节,河也好,渠也罢。

  都已经大体上封冻。

  于是集中了六七千精锐骑士的张飞,决定发起对张郃部的第三次攻势。

第260章 张郃三退

  六七千成建制的汉家骑士在平地奔袭。

  “散装”的鲜卑胡骑根本不敢上前滋扰。

  更别说正面硬碰硬。

  不过鲜卑人没来滋扰。

  张飞反而主动下令赵云与魏延作为两翼展开,尽可能将鲜卑人往东驱赶。

  以减少对身后粮道的威胁。

  效果当然是立竿见影的。

  却也只有一时。

  因为正如先前蒋琬替张飞分析的那样。

  这个时代的鲜卑人,大体上还是继承了早年匈奴的游牧战法。

  有利则如鸟聚,不利则如云散。

  而除非赵云和魏延始终保持驱赶的姿态。

  否则鲜卑人早晚还能流窜到汉军骑士身后,扰袭粮道。

  但张飞已经顾不了长远。

  大军奔袭一日后。

  张飞一边下令赵、魏二部往他的中军靠拢。

  一边亲自上阵,一鼓作气攻下了槐里西侧的那座小城。

  那城又被称为小槐里。

  是当年杨阜自陇南武都郡迁民入关之后,侨居于扶风郡的新郡治所在。

  而张飞在这次北出大散关之前,一直兼领季汉武都太守一职。

  从这个角度来说。

  这一战,总算给武都郡治的“分歧”画上了句号。

  自此以后,天下间便只剩一个武都郡的郡治了。

  当然,就眼下而言,一座小城的得失,于战局而言还谈不上根本性的影响。

  不过是给张飞这小一万人马找到了一处临时的立足点罢了。

  关键是后续对张郃部的进攻。

  魏延早在三年前那次策应关西方面的佯攻之战,就与张郃小小较量过一番,熟悉其人脾性。

  一到小槐里,便对张飞直言道:

  “张郃是曹操麾下宿将,能够洞察战场变化,擅长布列军阵,判明形势变化。”

  “他见我军来势汹汹,未必会出城迎战。”

  “若他选择固守城池,将军如之奈何?”

  张飞看向魏延的目光,颇有些复杂。

  严格来说,两人之间是有些“旧怨”的。

  当年汉中之战胜利后,人人都以为张飞将成为坐镇汉中的一方大将。

  包括张飞自己都这么认为。

  哪知最后刘备却破天荒地将魏延提拔为督汉中的将军,并领汉中太守。

  张飞反而退守位于二线防区的巴西郡。

  很是消沉了一些时日。

  如今时过境迁,张飞名位都已经超过了魏延。

  自然不至于计较当年的旧账。

  但心底里,难免有些争高下的念头。

  于是扬鞭指着东边那座大城道:

  “张郃出城,我就在城外打败他。”

  “他不出城,我便连人带城一起破败。”

  魏延顿时瞠目:

  “将军莫不是打算让这六七千骑士下马担土填壕,蚁附攻城?”

  张飞哂笑:

  “何须下马?但让千余健儿驰马城下,往里投射火矢便可。”

  “冬雪远远未到消融之时,此地风物干燥,正适合火攻。”

  闻得此言,魏延更是惊愕。

  也指着东边的槐里城道:

  “此城为扶风郡治所在,墙高而固,寻常骑弓骑弩在城下仰射,怕是只能堪堪够到城头,不足以焚烧城内的房舍。”

  张飞闻言扭过头,一脸不耐:

  “不试试,怎知不可?”

  魏延这下反应过来了。

  张飞其实是不爽他的质疑。

  或者更直白地说,张飞是不爽他本人。

  作为一方大将,魏延当然也是有脾气的。

  当下也把头别到一边,嗤声道:

  “末将才疏计短,就不上阵献丑了,且在此地观看将军千骑夺城的雄姿!”

  啪!

  张飞猛打马鞭,策马归营。

  魏延脸色一黑,也是打马便走。

  如此将不见将,僵持到半夜。

  两部汉军营盘东边忽然杀声震天。

  二将莫名其妙,先后自营盘里狂奔而出。

  却见那座白日间还在严防死守的坚城,此时已经淹没在火海之中。

  大量魏军士兵从城内溃散而出。

  有人浑身冒烟,直接跳进了结冰的河水里。

  更多则是往东边逃遁。

  毫无疑问,这座让两人闹足了别扭的郡城,长安往西的最后一层堡垒,在这一刻,行将灰飞烟灭。

  再难阻挡汉军进取长安的步伐。

  两人各自驻马一侧,久久失声。

  直到一面“赵”字将旗徐徐展露于眼前,方才醒悟过来。

  原来赵云趁着他俩闹别扭的功夫,抢先攻下了此城!

  相比起荆州时期才加入的魏延,张飞无疑跟赵云交情更好。

  当下也顾不上对方没有听出自己调度,上前问道:

  “子龙是如何焚城的?莫不是城中有内应?”

  魏延也好奇看向赵云。

  赵云一脸风轻云淡道:

  “并无细作,只在趁敌夜间不防备,用大弩往城里投射火矢而已。”

  说着,回头指着身后一架足足有半丈长,如同床一样的弩机。

  “过去两年,麋师善与张君嗣一直在荆州损益弓弩,多有改良,而诸葛丞相素有巧思,常与二者书信沟通,互有所得。”

  “今夜所用的‘元戎弩’,便是出自丞相之手。”

  “此弩运输不便,胜在一弩十矢俱发,若改用火矢,则可在顷刻之间点燃房舍,今夜正好用上,”

  “前度丞相恐战事迁延,特命人将此弩转交我部。”

  闻得此言,张飞魏延表情各异。

  魏延这次抢先开口:

首节 上一节 293/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