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干什么?”
晋王十分警惕的问。
“什么时候找这个玩龟壳的不行,非要是见两位贵王之前,特意的找他?”魏翊渊眼神凌然道,“我有预感,争储的关键,甚至就是个司马煜。”
“你不要乱来。”
“我要派人盯着他,他总有出龟壳的那一天。一旦逮住,我便与他私下会晤。”
“然后呢,见到之后要说什么?”
“他若不参与争储,必定有一条命可活,可真要是被卷进来,能够活的办法只有一个。”魏翊渊凝视着晋王。
晋王知晓了他的意思,呢喃道:“选对一人。”
“只要卷进来,他就不得不选。”魏翊渊眼睛里带着一股子狠劲,“事成之后,允诺他做太傅,贵为三公,永享富贵。”
“他真的那么重要?”晋王反问。
“一定。”中平王语气毫不退却,“见了他,才见王。”
如果按照中平王这样说,就是明着来了……
那一日,皇帝找晋王,说了希望他和吴王一起守住江山。
可是,他怎么能够同心同力?
不与吴王对立,就要与百官对立。
真与百官对立,与吴王站在一起,谁为尊?
晋王那日似乎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不能替父解忧,要不就把太子之位,让给你弟弟。
在思索时,皇帝的指示来了。
“殿下,喜公公来了。”
“快请。”
在府中太监通报后,晋王回归了从容。
过了一会儿,喜公公带着几位太监进到了府中庭院,对二位皇子行礼:“奴婢,参见晋王殿下,参见中平王殿下。”
“公公不必多礼。”晋王笑道,“是有陛下圣旨吗?”
“不是圣旨,也不是口谕。”喜公公解释道,“陛下说,这几日要加紧筹办会试了。所以希望晋王殿下与大学士们,辛苦一些了。”
“好。”晋王点头,接着又问道,“那过几日六殿下回城接风,大学士们不用参与吗?”
“殿下,不必。”
“知晓了。”
就这样,相当和气的交涉完毕。
宫里的人,也离开了王府。
“携百官接风的人是四哥,不是我晋王二哥。”
魏翊渊语气已经相当的沮丧和不满了。
“不可能是陛下亲自去接吗?”
“既是亲自去接,为何把二哥你锁在国子监?”
魏翊渊真心不理解,大优势为什么打成这样,忍不住的诘问道:“二哥,还要再退吗?再退,还能到哪里去?”
闭上眼睛,晋王屏气凝神。
而后,徐徐睁开眼,道:“子尚,我不退了。我,不会再退了。”
………
在吴王车驾里,他和叶长清一起。
“殿下,陛下能够让你来领衔百官,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叶长清道。
“我明白,我明白。”吴王点头。
“接下来,不必低调,不必潜龙在渊。”叶长清一鼓作气道,“任何涉及到监国的事,陛下给你,你就接住。接住,就全力的做!”
“好。”谈及于此,吴王有些可惜,“那科考还在晋王手里,父皇会转给我吗?”
叶长清把手搭在吴王的手背上,冷静道:“一步步来。”
“明白,不急,不急。”
吴王现在,最重要的是克制住自己激动。
没办法,他太想当皇帝了。
马车,出了盛安。
他下了车,叶长清在一起陪同。骑马而来的赵毅也下了车,在他的另一侧。
二人就像是吴王的左右护法。
而在城外,从四品以上的百官早已全体就位。
不过像离国公,孙司徒这种老迈的贵者,都提前打了招呼,没有来。
这大雪纷飞的日子,也容易把老家伙们冻死。
吴王从以文武为区分的百官中间,走了过去。
位于人前。
一左一右的赵毅和叶长清,则是跟随他穿过百官后,分别站到了左右文武官的第一排。
“阁下贵为九卿,长清卑微,怎好意思同位于第一列?”叶长清礼貌的推辞道。
旁人连忙的恭维,笑着让其居中,并且有人还自愿让出第一排。
他只是浅浅一笑,而在站好后,徐徐转首。
那后面的,先前骂过他的文官,哪怕高他几品,一个个也连忙将头低下,不敢与之对视。
就这般,整个天下的贵人,都在等待忤生归来。
逐渐的,一支马队来了。
为首的,便是魏忤生。
在百官的五十步之前,他下了马,将兜帽脱下,朝着吴王走去。
经历这北凉大战,于风雪之中归来,他浑身都散发着刚毅,就此蜕变。
“忤生,你终于……”
带着笑意,吴王主动相迎。
但话音未落,魏忤生单膝下跪,双手抱拳,低首行礼:“魏忤生,参见殿下!”
这位立了天功的六皇子,想也不想的,就在自己面前跪下了。
吴王的双瞳,霎时间被镀了一层流光。
嘴角的浅笑的弧度,忍不住的上扬,无法掩饰。
握住魏忤生手臂的他,仿佛看到了,皇位就在自己眼前。
咫尺之间!
胸膛之中,热意流淌。
他的一只手,搭在了魏忤生的脸颊上。
魏忤生徐徐抬头。
注视着他,吴王心痛道:“弟弟,你瘦了。”
第123章 忤生为王
直接的,就向吴王跪拜了。
这一幕,完全的被百官看在眼里。
两个人同为皇子,虽然忤生并未封王,但这不是功劳的问题。连九岁的魏翊寻都能封长沙王,他纯粹是因为不受皇帝喜欢,故而不封。
但喜欢不是标准。
现在,他是所有皇子里,唯一立了天功的,以他的履历和民望,完全可以去争一争,不用归在吴王麾下。
哪怕这争赢的概率极小,但并不影响他有资格。
可谁曾想,他没有一丝的野心。
而现在,他直接归在了吴王麾下。
那吴王的赢面,便一下子盖过了晋王!
赵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文官属列的叶长清,虽然也在微笑,但他注意着吴王,还有着对面的魏忤生时,有了些隐忧。
吴王得积极,但他似乎有点克制不住了。
六殿下的归顺也过于干脆,愈是不争的人,愈是让人担心。
当然,他们现在还没有从容到,能够去想继位以后如何削藩。
无论怎么说,当下的吴王,就是获得了强大助力,小压晋王一头。
“走吧。”
将魏忤生扶起后,吴王抓着他的手,往城门走去。
随行的太监,撑着红色丝绸为面、装饰蟒纹样并缀有珠宝垂饰的华盖,要为二人挡雪。
吴王直接摆手,让其退下。
两个人就这样,硬扛着风雪,走在百官中间。
两侧的文武,一同的双手交叠,屈身行礼:“恭贺六殿下凯旋!”
整个京都的大人物,差不多都在这里。
其中有吴王党,也有晋王党。
但更多的,是维护自己的世家党。
孙恒就在这里,看着六皇子和吴王,在拥戴之中,走向盛安。
那日父亲猜对了,朔风打了败仗的好消息,就是皇帝亲自散播的流言,为的就是后续的抓人,给宋时安泄愤。
好在,他提前的跟那些人说了,不要乱动,不要乱说。
士族党的人是得以保存了,但还是硬抓了一些品级低的。
甚至说,锦衣卫的人在国子监逮完人后,直接就朝着大理寺来了。
前大理寺卿陈凌,就跟江南士族算是同盟,自己也在大理寺任要职,其中寺里不少的人,都可以说是孙司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