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153节

  并将其中一枚红枣用汤匙舀起,吃了进去。

  可嚼了两下,皱起了眉头。

  他吐在了手上。

  而后发现红枣里,夹了一个小段绸。

  打开后,里面竟然还写着字?

  还是长青公主的字迹——

  宋时安抗下全部罪责

  看完后,他直接把绸攥在手中,而后抬起头,门外的太监,依旧是背对着他值守。

  如何送来的现在不是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彻底把他给惊到了。

  什么叫宋时安抗下全部的罪责?

  不是早就说好了,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吗!

  这下子,他要出狱更难了啊!

  想到这里,他焦急起来。

  但在与此同时,在心中化开的暖意,让他这种不安被冲淡……

  最终,他露出一些无奈的笑。

  这家伙竟然骗我。

  所以,他早就想过了,要坚定的和我绑定在一起。

  我还担心他成为吴王党呢。

  哎,肚量狭小了呀。

  既然如此,那日陈公公来说那种话,就是皇帝要试探我的野心?

  不重要。

  魏忤生淡然一笑。

  人为何要铭记恨,而忘却爱?

第138章 要抓人了

  今日,是关于琅琊案的第二次朝会。

  但众人的注意力,还有一半分在了孙谦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得有人提出。

  不然只是区区一县令的年终述职,不可能放在朝堂之上,让这全天下大佬中的大佬们,为此讨论。

  而在今日,冉进也上朝了。

  赵湘和赵伦,依旧是不在。

  毕竟赵湘的处置,还是得等宋时安和六殿下出来后,再行决定。

  “上一次的琅琊案,继续吧。”

  皇帝轻描淡写的说完后,记事参军站了出来,主动的回报道:“陛下,经过这些天的核实,琅琊调兵案中,随行的军官,并未有人劝谏过六殿下。”

  这番话说出来,虽然百官没有直接把失落写在脸上,但确实是气馁。

  先前陈可夫的建议,要彻底推翻了。

  按照欧阳轲的理论,现在已经不存在纯功与纯过了。

  但实际上,参军在调查中发现,并非无人劝谏。

  还真的,有一个人出来阻挡了。

  秦廓。

  但经这么一查发现,竟然牵扯到了皇帝——圣上手谕。

  因此,这个机密就被赶紧的压了下去,所有问话的人员,还互相做了监督和警告,把这件事情给堵住,绝对不能泄密。

  没有人不让查,但绝对不允许查到皇帝身上。

  而秦廓不让说的话,那就真的一个劝的人都没有了。

  “那到了朔风之后,那些将领,官员,何人劝过?”皇帝又问。

  “回陛下。”记事参军回答道,“也没有一位官员劝过。”

  “冉进,你呢?”

  皇帝看向这位从朔风归来的勋贵子弟,对起了帐。

  “回陛下,末将失责。”

  单膝跪地,双手握拳,冉进背上了这个锅。

  不过他也真的没有劝谏,也就跟殿下说出了一些自己的犹疑。

  “好啊。”

  皇帝笑了,看向百官,尤其是那些武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错的,但没有一个人说话。是真的,都想着赢了归自己,输了归宋时安。还是说,打了败仗后心气全没了,只希望能够活着就够了?”

  这一番对其余官员的批评,让这里的百官,集体的下跪低头,陈恳接受。

  大虞的风气,彻底糜烂了。

  刚直不阿的人,不复存在了。

  剩下的,全都是没有信念的贵族以及子弟。

  “禁军的,琅琊的,还有朔风的,所有的官员加在一起,有多少?”皇帝问。

  在翻看后,记事参军回答道:“回陛下,武将文臣,所有有品级的,总计九十四人。”

  肃然的,皇帝决定道:“这九十四人,全部降职一级,罚俸一年。”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的官员,都感到不寒而栗。

  如此大手笔,好久都未见过了!

  皇帝他虽然老了,但脾气依旧大。

  陈可夫不是说其余人是听从命令,履行职责,所以要原谅吗?

  皇帝现在不搞你这套法不责众。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这个大手笔一出来,宋时安的罪,那就不可能大了。

  毕竟献祭了足足九十四名官员的仕途。

  宋时安个人的罪责,要由集体的同罪进行分担。

  “包括你,冉进。”皇帝直接点名。

  冉进再次行礼,接受惩罚:“是,陛下。”

  “除了大理寺,宗人府那边,也在审理六皇子。”皇帝瞥向一旁,“念。”

  于是,喜公公便将宗人府那一边的认罪书当众宣布朗读。

  听罢,群臣都有些惊讶。

  虽然他们都预感到了,皇子那边也不会甩锅给宋时安,但两份认罪书截然不同,也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完全是反的。

  除了公开的那些,其余的基本对不上。

  难道两个人回之前,没有对过吗?

  不对,如果对了之后,就是要这样做,那问题就严重了。

  六皇子先前说过,一切归他,可现在,又让宋时安搞出这种口供截然相反的事情,说明他‘认罪’的心不诚,反倒是有些野心……

  当然,那是皇帝的家事,跟他们没关系。

  “众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这样问,怎么会有人敢说呢。

  哪怕真的有意见,也不可能这个时候被钓鱼。

  于是,他向大理寺少卿询问道:“汪大人,这种时候,该如何算?”

  汪辰心一惊,而后道:“回陛下,按理的话,还得再审。”

  “再审如何审?”皇帝问道,“两个人都承认了罪责,是要让他们不承认吗?”

  “这……确实是罕见。”

  汪辰也陷入了纠结。

  在古代,为什么会有屈打成招这种事情呢?

  因为一个案件,需要有人对此负责。

  只要有人能够让这个案结了,那对于搞刑名的人来说,工作就结束了。

  对于大人物们,是真的没有人在乎真相到底是什么。

  可现在,出了个什么奇葩问题呢?

  认罪的人有两个。

  太充裕了啊!

  “既然两个人都认罪,那自然是两个人都有罪。”皇帝说道,“至于谁更有罪,朕觉得决定的人,比出主意的人,罪孽更重。”

  这话出来,所有人都紧张的沉默着。

  没有一个人说话。

  半晌后,还是皇帝开口:“汪辰,结案就由你了。”

  “是,陛下。”

  汪辰在回答过后,又小心翼翼的补上了一句:“科考即将来临,而宋时安还在狱中。”

  “汪大人只用管大理寺的事情就够了。”皇帝道,“该是多久结案,就是多久结案,按照流程走。”

  “是。”

  “关于这两次的朝会,各位爱卿每人都交一份奏折上来。”皇帝道,“明日之前。”

  “是。”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首节 上一节 15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