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游戏规则。
胜利方,就是会有收益的。
“你继续在军队为将。”皇帝说道,“过几日朝会,你四哥会请求为你封王,你接受就行。”
“臣,遵命。”魏忤生起身,对着皇帝一拜,“谢主隆恩。”
“起来。”皇帝看着他的眼睛,问道,“你还有什么想要的?”
“回陛下。”说着,魏忤生拿出了一份提前就拟好的名单,双手举起,“朔风之战能胜,皆赖三军用命,众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之中,无任何背景,多是白身。因此,臣斗胆为其邀功。”
皇帝伸出了手。
陈宝上前接过后,呈给了他。
打开之后,他看到了几十个人的名单。
为首的是朱青,和秦廓。
想都不用想,全都是禁军的。
“怎么封赏?”皇帝问。
魏忤生在短暂犹豫后,大胆的说道:“朔郡如今与伪齐隔岸割据,臣建议将朔郡更名为南朔郡,秦廓为郡守,朱青任将军,统领全部军队。”
“为何?”皇帝问。
“因为臣和宋时安在回来之前,便为他们下达了开春直接施行屯田的命令。”魏忤生说道,“如此的话,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不可有任何的阻塞。”
“不错。”皇帝点首,“豪族一战全部除去,宗贼以杀一儆百,把乌垒全占了,的确是屯田的最好时机。”
“先前并未请示陛下,请恕罪。”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无罪。”皇帝表现的十分淡定。
“臣还请求,将南朔郡所有的县令县尉,全部替换。”
这一句话,让皇帝的表情严肃起来。
陈宝也打了个寒战。
这六殿下竟然要做到这个份上……
兵权不交,官印不交,还要彻底的管制所辖区域。
这北凉,不就是他的吗?
“你下去重新写一个。”
皇帝冷冷道。
“臣,遵命。”
魏忤生语气里,有了一些的胆怯。
“谁教你写的表章?”皇帝语气带着一丝斥责。
“无人教臣,皆是臣自作主张……”
“先前何等官职,有何等功劳,表奏他为何官职,你写了吗?就交一串名字上来有何用?”
“……”
魏忤生人都被吓惨了,听到皇帝是这个意思,才连忙道:“是臣愚钝,臣回去就重新撰写!”
“一切,都按照六殿下所写的,让尚书台去委任。”皇帝对陈宝说道,“奏表不用再给朕看,忤生说封什么官,就是什么官。”
“是,陛下。”陈宝接令。
“陛下。”都说到这里,魏忤生又补充道,“琅琊副将王大龙是被臣裹挟到朔风的,在调兵初期,抗拒听令,并劝说归还兵权。但齐贼兵临城下后,强烈请求抗敌,在城头上,亲自斩敌近百名。”
“朕听过他,确实是一个忠臣勇猛的将领。”
“臣想的是,守南朔郡水师也很关键,可以让他统领凉州部分水军,在赤水河建水寨,为第一道防线。”
“可。”皇帝直接答应,道,“拨四千水军于他,封王大龙为破虏将军,正三品。”
“谢陛下。”
魏忤生这下子是真的舒服了。
宋时安与他定的计划,基本上全部都能够落实了。
只要今年的南朔郡屯田大成,北凉便可自给自足,不受任何人的扼制!
那三百个手心有疤的兄弟,就是他们在朝堂说话的底气。
“忤生,名单之中,何不加上一个赵湘?”皇帝问道。
听到这个,魏忤生解释道:“赵湘轻敌冒进,害我大虞折损数万兵甲,害死忠将韩远。并且,在朔风驻扎期间,消极懒散,完全没有做守城的打算,白白浪费了十几日构筑城防的宝贵时间,此举至少害我大军多一成的折损。”
“赵湘的确是个饭桶。”皇帝也认可他话的意思,但还是说道,“可毕竟是钦州人,先祖跟随着高祖打的大虞江山,我魏氏,要靠勋贵支持,江山才坐得稳。”
“陛下圣明。”魏忤生道。
“朕的意思是,改日朝会,由你来为他求情。”皇帝直接道,“这个人情,也落到你身上了。”
“……”
魏忤生沉默了。
“有何难处?”皇帝问。
“陛下。”魏忤生在纠结后,如实的回答,“为这种人求情,臣心疼那些死去的将士。”
“这个话,你开不了口?”
“……”魏忤生十分为难的说道,“如若是圣意,臣遵命。”
好强硬……
陈宝是真的没有想到,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魏忤生还能够顶回去。
哪怕已经替赵湘求情了,依旧不肯。
这位陛下,可是杀过儿子的啊!
“既然勉强,那就罢了。”
皇帝摆了摆手,干脆放弃保赵湘。
“谢陛下体恤。”
“朕乏了,你退下吧。”皇帝揉了揉太阳穴,并说道,“记得给你母后问安。”
“臣,告退。”
话题终于结束,魏忤生叩拜后,离开了这里。
而被顶撞了如此多次的皇帝,起初是怒的,可逐渐的,平和下来了:“如若是那个时候,还只有他,敢匹马去见姬渊。”
“六殿下赤诚且勇敢。”陈宝附和道。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不能是忤生。”皇帝徐徐转头,看向陈宝,“对吧?”
陈宝不敢说话,老实的低下头。
没错,他还真的觉得,让这位六殿下继位便可解决一切烦恼。
他会成为雄主。
皇帝语气沉重的叹道:“一个人对儿子不好,又如何指望儿子会孝顺他?”
第161章 宋时安见小魏
昨日的盛安,整日都在满满当当舆论沸腾之中,进士揭榜,宋时安出狱,状元游街,好不喧闹。
而翌日,进士的范卷整个盛安所有书摊都有售卖,热点则是从状元本身,转向了他的作品。
《洛神赋》一经问世,便彻底让天下士子所折服,并彻底的沦为宋批。
更是有大家言:宋生仅凭这一篇文章,便可力压整个大虞文坛!
相比晋王那超绝钝感的文学审美,一向是在众兄弟最机灵的中平王,不仅看懂了《洛神赋》,并且看出了此篇章额外的价值。
“二哥。”
将《洛神赋》放在案上后,魏翊渊缓缓起身,有些慨叹道:“此文,怕是能够替宋时安挡死一次。”
“有如此夸张?”
晋王觉得中平王说得太过了,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成免死金牌吧?
“二哥,这毫不夸张。”魏翊渊相当较真的反问道,“你见过哪一朝,哪一代,杀了大诗人?”
“……”晋王仔细一想,皱起了眉头,“似乎,还真的没有。”
“真要被杀的,要么就是名气没那么大的,要么就是被强盗小人所害,要么就是死于乱世。”魏翊渊相当笃定的说道,“据我所知,历代朝廷,都没有杀过一个留下过千古名篇的大诗人。”
“就算如此,情况也不太一样啊。”晋王说道,“有哪个大诗人,能把官做的这么好?”
“这自然是少有。”
魏翊渊也知道从结果推论过程没意义,所以他也补充道:“我的意思是,既然成了文坛领袖,这个人就很难动了。”
“是啊,天下士子都将成为他的拥趸,狂热的崇拜。”晋王点头,认可这一说法,并且十分惋惜道,“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妖孽,虽然孙谦没有横压一世文坛的实力,但如若没有他,大可凭借家世,才能,容貌,引领年轻士族。”
“现在遗憾此事已经没用了。”魏翊渊说道,“我们得想想办法,如何来抗衡四哥。”
“《国富论》你如何看?”晋王问。
“治世好文,尤其是‘江南织造署’这个简直就是天才设想。”魏翊渊说道,“但并非就是能够立即实施的,包括宋时安要主持的屯田,今年也开启不了。”
“何意?”晋王问。
接着,魏翊渊分析道:“屯田此事,必定要慢慢推行至全国,但并不是能够在全国同时进行。毕竟第一年,要承担流民的口粮。我大虞的府库,就没有那么多粮。”
就好比是做生意,第一年要投本。
种田是有周期的,第一年收纳流民,建立集体生活的屋舍,既要钱,又要粮。那能怎么办?就只有由朝廷先垫资,等到第二年再还给朝廷。
去年宜州的夏醇屯田,收拢了接近十八万流民,还有万余老弱兵卒,去年秋,倒是收成了不少,但归还朝廷,并且承诺分给百姓的余粮得真给,因此真正赚出来的‘税粮’,压根就没剩几个子。
但好处也有,宜州动乱平定了。
新的耕地也在开垦,势必能够种出越来越多的粮食,充盈国库。
当然,宜州屯田不可复制。
那是有现成的流民。
属于是屯田等级中,新手训练营级别,夏醇去了都不会失败。
“是啊,北凉赤水河北,姬渊还虎视眈眈。”晋王也知道这个,“前些天,从盛安运送出去的军械,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停。听说凉州淮州那边,也往北凉不停的迁移丁口。这是在用举国之力,构筑抗敌防线了。”
“是,朝廷也挤不出血,来垫付新的屯田口粮。”魏翊渊说道,“但是,明年就不一样了。”
“朔郡屯田必定成功?”晋王问。
“二哥我跟你说,绝对的。”魏翊渊走到晋王身旁,说道,“是有人传,说那边还是较为安定,世家都还活着,就处决了张温一家。但实际上,豪族宗贼势力基本上都被拔除了,宋时安拿到手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还回去?”
“那明年,朔郡粮食能自给自足,宜州还能结余不少,宋时安的底气也就足了。”晋王意识到,对于宋时安而言,全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