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 第324节

  搞养殖场可不是小孩儿过家家,选址问题需要极为慎重,这段时间岳峰的主要重心基本都放在了这边。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持续考察跟实地溜达,岳峰最终将养殖场的位置,选择在了靠近20号林区的位置。

  20号林区这边属于最早开始开发的老片全伐区,上年岁的大树十几年前就被砍伐过一遍了,现在大片地方都是后面又长起来的次生林。

  这处地方,旁边就有柴积道可以作为上山下山比较方便的通道,就算大雪封山了,也不太影响生活物资的运输。

  除了交通考量之外,20号林区这边,岳峰选择的养殖场驻地旁边,就有一处常年不干的山泉,水质极好,可以作为养殖场的水源。

  而且这边的场地平整度也比较高,只需要把周围杂木简单清理一下,就可以在山场当中开始基础建设。

  选择好了养殖场的驻地位置,岳峰跟叶建军进行了相应的沟通,承包储备山林跟建设特种养殖场的手续开始提出申请,万里长征第一步算是迈了出去。

  养殖场驻地跟手续等审批需要时间,另外一头,出了正月,岳峰家盖新房子的事儿,也提上了规划日程。

第420章 盖房分地买拖拉机

  这个年月的东北长白山山下普通农村,村民们住的房子有这么几种。

  一种是最常见的土坯房,三间或者三间半,主要材料是黄泥拉胚,搭配到处都是的木头当房梁,房顶以油毡布、稻草杆等为主要材料。

  这样的土胚房,稍微讲究点的,在地基上面用红砖、青石啥的砌个五十公分的高度,再往上就是土坯当做主要材料,一点点的垒起来,然后上梁加顶。

  另一种,是部份少数民族居民们喜欢建的木头房子。

  整个房子主体,大部分都是以木材为主,原地取材,经过简单的处理,房顶也是木头跟芦苇材质居多,稍微讲究点的,铺上油毡布也就那么回事儿。

  不管是土坯房还是木头房子,都不在岳峰的计划之内。

  现在有钱了,盖新房子准备结婚,自然首选就是板正的砖瓦房。

  过年之前,老丈杆子王建国就给女婿把房子宅基地的位置选好了。

  五间大瓦房,面积非常宽绰,临近着村里主路一侧,屋后就连着菜园子地,算上五间房子的地方,再加上院子,整个儿一起总面积超过三亩地。

  在东北农村,其实不缺地方,盖房子这种就更别提了。

  以前岳峰家的老房子位置比较靠近村子旧址中心区域,门口外面有户老房子,还有个不算宽敞的胡同,新房子选定的位置,出了院门就是大街,极为宽敞。

  距离化冻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岳峰就提前开始张罗了。

  五间瓦房,开间四米,进深六米,岳峰找村里懂盖房的大工师傅简单的算了下,只算正房,稍微宽绰点五万块红砖基本就够用了。

  其他水泥、白灰、沙子等东西,也都需要想招儿准备。

  那个年代,烧砖窑的少,红砖可是个稀罕物儿,想要搞红砖,只能去一百多里地外的砖厂购买,因为产量低,需求大,买砖还要找关系走后门,才能拉的着红砖。

  不过这些东西物资,对普通人来说难搞,对岳峰来说却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红旗煤矿这边,因为生产跟建设的原因,跟这些相关产业都能说得着话,岳峰找邹兆国帮忙,对方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盖房子用的材料就有了着落。

  各种建设物资全部联系到位,只等天气慢慢转暖化冻,就可以开工了。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连续好多天的升温,山上山下的积雪陆续开化。

  岳峰在找了个明白人看了适合动工的日子之后,盖新房子的人生大事儿,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这个年代的东北农村,还没有职业包工头、建筑队的概念,普通人家盖房子,一般都是趁着农闲的时候,把七大姑八大姨家各种亲戚打好招呼,再请两个村里懂行的大工,就开始动手了。

  绝大多数人家起房子,除了管饭之外,给工钱的不多,亲朋好友帮衬的一般不会要钱。

  但岳峰这边,盖房子的时候,却没有大张旗鼓的摇人。

  其一是,他家外来户,当地村里没有多少族亲,想喊人帮忙,也只能从平日里交好的亲朋喊人。

  其二,这个年代的人工不值钱,岳峰也不差那点工钱,与其说欠着人情去张罗,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把村里愿意出力帮忙盖房的青壮开上工钱。

  在村书记王建国的侧面张罗下,十多口子壮劳力外加猎队几个队员当小工,浩浩荡荡的忙活起来。

  平整地块、撒灰规划、挖地基、建材陆续进场…在岳峰不差钱的一番操作下,不到半月的时间,一座宽敞气派的五间大瓦房就拔地而起。

  带着上辈子的记忆跟认知,岳峰对新房子的诸多地方进行了升级,厨房功能分区,布置了专门的客厅,将卧室也进行了现代化的规划。

  当然,再升级规划,土炕还是冬天取暖的主力,岳峰在北屋正房里盘了一大两小三盘火炕,就算平日里朋友、亲人来家里过夜,住的地方也极为充裕。

  等所有正房主体建设完成了,岳峰又搞来了稀罕的石膏,只等主体干透之后,就可以将屋里全都粉刷成了雪白的颜色。

  可不要小看这点玩意儿,这个年月普通人家盖房子不是报纸糊墙就是光着秸秆泥墙。

  盖砖瓦房已经算是非常过份的了,最后石膏粉刷一通,整个房子呈现出来的质感,更是挠的一下就上来了。

  四月初旬,岳峰的新房子,在众多壮劳力的加班加点下拔地而起。

  大致归拢着算了一下,实际红砖使用量七万出头,院里一圈的围墙、东西仓房,木门全都到位,就连院子里都用红砖铺了一遍。

  按照现行比较奢侈的标准,急头白脸的盖了一栋房子,最后核对账目的时候,加到一起,才花了不到四千块钱。

  这点投入,在普通村民眼中,已经是难以企及的奢侈行为了,但是对岳峰自己现在的身价来说,大钱儿根本就没动着,完全没有伤筋动骨。

  又过了十多天的时间,山上的养殖场各种批复也下来了。

  社会我军哥极为给力,在他的强力支持下,直接给岳峰将20号全伐区接近两百亩的山林,全都给包了下来。

  承包期限五十年,可以办理相关的确权证件,承包费用极低,只是象征性的交了千把块钱而已,平均下来,一亩林地只有几块钱的成本。

  场地的手续问题搞定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岳峰组织着家里盖房的原班人马,发兵20号林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在山上林场划定的核心住房区域,岳峰直接安排人用油锯将一期的养殖场规划区域所有杂木全都清场一遍,随后按照长期房屋的建设标准,又盖了三间尺寸略小一号的砖瓦房。

  接下来是规划中的不同品种养殖区,该起墙的起墙,该做隔断的隔断,最外围的围墙倒是没用红砖垒起来,而是就地取材,用杂木捆成栅栏,再埋到圈定的养殖场外围区域。

  化冻前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岳峰跟猎队的小伙伴们,除了维持着二食堂最低限度的食材供应,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基础建设中度过。

  人员、物资需要调配,不同环节需要协调,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基本上岳峰每天都在村里、城里、山上来回的奔波忙碌。

  在这个过程中,家里老妈跟老丈人那边,给予了岳峰极大的帮助,后勤问题几乎全被老妈孟玉兰跟对象王晓娜给包圆了。

  俗话说将军不差饿兵,在施工工人的待遇跟伙食上,岳峰让这些人再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岳家人的豪横。

  普通人家起房子伺候干活儿的工人,能供上个二合面的馒头,再每天有几个下饭菜就算不错了。

  给岳峰家干活儿,顿顿有肉菜,吃的是白面馒头管够,晚上这顿饭还管酒。平日里过年都不怎么舍得吃的野猪肉、狍子、熊肉等,几乎变着花样做给工人们吃。

  主家仁义,干活儿的工人们自然也能感受得到,很快岳峰家伺候工人高标准饭食的事儿就在周围相亲跟村子们间传开了。

  如果说,去年秋冬季节的岳峰,在自己村子周边慢慢的展露头角的话,经过开春化冻之后的两次基础建设豪横表现,方圆十里八村,都知道了兴安村那边出来一个上山放鹰打猎的大户。

  岳家人算是真正在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扬眉吐气了。

  时间依然在不紧不慢的往前赶着,就在山上养殖场基础建设忙活完了不到一星期的功夫。上面传达了土地承包到个人的红头文件。

  从去年就开始的分地传闻,在文件下达的时候,变成了现实。

  关于家里种地的事情,岳峰早就跟老爸老妈以及老丈人都沟通交流过,手里攥着大把的挣钱机会呢,好人谁去跟那点地较真呀。

  当然,地不打算自己种,村集体财产抽签分配的时候,还是有东西值得岳峰动心思的。

  这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村大队那台拖拉机。

  由长春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28型拖拉机,也叫二八大胶轮。

  这玩意儿是上面按照村子份额进行分配的,以前属于队部最值钱的集体财产。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村集体财产分配这种机会,个人可是没办法搞到指标自行购买的。

  其他集体财产,诸如牛马骡子等大型牲畜岳峰一概没有动心思,直到心心念念的拖拉机压轴上场的时候,岳峰开始了有力的争夺。

  拖拉机这种大的生产物资,但凡村里有点见识的富户都知道是好东西,村集体的地都分给村民了,农民种地热情积极性极高,这拖拉机如果买回来,哪怕只是给村民种地干活儿用,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打着这样心思的聪明人不少,村里几大家族,周家、张家、朱家,都合计着要将这辆拖拉机给买下来。

  拖拉机只有一台,想要的人却挺多,公平起见,只能是提前议定了作价两千八百元之后,抽签确定购买的资格。

  这时候,就看出岳峰平日里街坊四邻多做好事儿的好处来了。

  所有到场的村民,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参与抽签。那几个有意向也有钱的大家门儿正主儿谁都没抽到,偏偏岳峰后邻家的李奶奶,抽到了这张签儿。

  平日里,李奶奶受岳峰家照顾可不少,现在抽到了签儿,毫不犹豫就将购买资格给了岳峰。

  两千八百元,岳峰当天就交到了村部。

  除了摩托三轮之外的另一辆限定版高阶载具,又名正言顺的到了岳峰手中。

第421章 矛隼繁殖

  在通过村民抽签将集体财产集中处理再按照村部的村民人数进行了平均分配之后,下面轮到了普通人眼中更加重要的环节。

  分地!

  东北不缺地,哪怕是长白山下的小山村兴安村,村集体掌握的土地总量也不少。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王建国带着村部主要骨干,挨个测量计算,然后统筹出实际的土地数量来。

  等把所有数据都统计好了,再根据村里村民的人头数进行抽签分配。

  当然,这种抽签分地也只能保证表面上的平均,人情社会,当官的啥时候也不会亏待自己人。

  朝里有人好做官,有个当老丈人的村书记,岳峰家分到的地自然位置极为优渥,地段好,平整,土地肥沃。

  岳峰家里四口人,一口人七亩三分地,总数接近三十亩,这是个除了东三省之外,其他地方农民难以想象的数字。

  包田到户的事儿结束之后,时间也来到了四月份的中,天气持续回暖,道边的柳树也已经开始发芽,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

  在岳峰的极力主张之下,家里分到的地都包给了同村的村民,岳峰家只留了一点种菜的菜地,可以说将自己家庭从农业生产当中,解脱了出来。

  又过了几天的时间,春耕开始忙活起来了,新房子也基本晾干,窗户、家具啥的找了木工师傅帮忙开始打造准备。

  这些基础建设上的事情暂且不提,有两件事儿,岳峰提上了日程。

  第一件事儿就是开春气温回暖之后,家里的鹰开始换毛了,一秋一冬两季几乎没有闲着的猎鹰,在感受到气温回暖之后,开始逐渐掉落去年的旧羽毛,重新钻出羽管换上新羽。

  换羽这件事儿,大鹰小鹰的进度略有不同,但是整体看相差不大。

  在训鹰这一行里,给猎鹰换毛这事儿,叫做笼鹰。

  岳峰在山上的养殖场里,专门盖了几间给普通大鹰跟鹞子换毛的笼舍,铁背红大鹰,大青鹞子、外加大土鹞,去年冬天猎队打小围用的三架主力猎鹰全都送到了山上入笼换毛。

  而老爸一直喜欢的那架奶鹰子鸡鹰,因为几乎跟老爷子一起吃一起睡,亲和度极高,根本就不需要进笼。

  奶鹰子每天跟着岳磊上下班,白天在单位里,随便往树上一丢,自己就会打食儿吃,等傍晚下班的时候,一声口哨儿,那架奶鹰子就会跟着主人回家。

  家里这些猎队用的鹰岳峰基本都安顿好了,赵大爷在山上养殖场,每天稍微上点功夫就能伺候的上,给水给食,定期打扫下笼舍啥的暂且不提。

  值得一提的是,岳峰养在屋里的大黑鹰跟白矛。

  之前叶建军来的时候,岳峰也提到过想要将这两只鹰配对尝试繁殖的事情。

  在发现大黑鹰掉落第一根主羽之后,两架矛隼的笼鹰换毛季也开始了。

  不过相比别的鹰直接放在养殖场里让赵大爷操心,这两只珍贵的矛隼,岳峰却没有甩给赵大爷伺候的意思。

  野获的猛禽,想要正常发情跟配对繁殖,对鹰的身体素质,以及体内激素水平等条件都有极高的要求。

  一黑一白两架矛隼经过一个猎季的实战淬炼,岳峰已经彻底把鹰训熟了。

  想要让这两架鹰换毛容易,但是在保证正常换毛的同时,引导发情配对儿,岳峰还是下了极大功夫的。

  新房子东屋仓房,岳峰直接按照记忆中猛禽繁殖笼舍的造型进行的建设,两架鹰从猎季时候每天大多数时间扣着帽子蹲隼台,调整为全天摘帽子在鹰舍散养。

  单纯的散养还不够,岳峰每天一早一晚,都会带着两只鹰出来放风飞行至少两到三个小时,保证两只鹰的活动量。

首节 上一节 324/5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