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肥以前多用自己泡的草木灰水或者稀粪水。
现在规模大了,忙不过来,也开始用买的复合肥,但主要还是以有机肥为主。
防病这方面,我觉得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平时特别注重棚里的通风排湿,发现有点不对劲的叶子、果子,哪怕只有一丁点病斑,也早点摘了拿出去烧掉,绝不留在棚里。
到目前为止,还没遇到过大规模病害。
虫害方面,偶尔会有点蚜虫、白粉虱,量不大,一般都是安排人手直接捏掉了,尽量不用药。”
杨教授听得频频点头,脸上赞赏的神色越来越浓:“好,非常好!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
这个思路非常对路,比一味依赖化学农药强得多,你这管理水平很高。
你也可以试试生物防治和人工手段搭配着用,就是利用一些天敌,相互制约,光靠人工成本还是有点大。”
随后,他又接连问了好几个专业问题。
包括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湿度精准控制,通风换气的具体时机和时长,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差异等等。
王建安都一一做了回答。
虽然他的表述很朴实,没有那么多专业术语,但很多具体做法甚至让杨教授都觉得很有启发,忍不住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了几笔。
“精细,太精细了!”杨教授对刘副镇长感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刘镇长,说实话,来之前我已经对你们这里的情况有了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但今天亲眼所见,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
很多细节做得非常到位,甚至比我们院里的一些合作示范点还要规范。
就拿这个简易的滴灌系统来说,成本控制得极好,效果也不差,在蓉城周边的示范基地都还没有完全普及开。
没想到你在这山村里,不声不响就弄上了,而且管理得这么好。
建安同志是个人才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又肯动脑筋,是真正把技术吃透用活了的田间专家!”
刘副镇长虽然对一些技术细节听得半懂不懂。
但杨教授这番毫不吝啬的称赞他可是听得明明白白,脸上笑开了花,用力拍了拍王建安的肩膀:“好小子!真给我们镇上长脸!”
从1号棚出来,又依次看了专门种植番茄和西葫芦的棚。
杨教授同样是赞不绝口,尤其对番茄的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技术,西葫芦的授粉和采收标准问得很细,王建安都对答如流。
第122章 推广
看完大棚,一行人又转向养猪场。
一进养猪场,看到那架设在猪圈上空的“半自动化”装置,众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
张春城和张华安早就带着几个社员等着了,在王建安的示意下,两人现场配合,熟练地演示了一遍全套操作。
看着饲料桶顺着横梁平稳滑过,饲料在王建安的操作下滑入食槽桶。
刘副镇长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啧啧称奇:“这是你们自己琢磨出来的?”
“嗯,主要是建安画的图,想的法子,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动手,摸索着弄出来的。”张泽安连忙介绍,脸上带着自豪,“现在喂一次这几百头猪,比以前快了好几倍,人也松活(轻松)多了。”
杨教授也扶了扶眼镜,虽然畜牧机械不是他的专业主攻方向,但基本的原理和效能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套装置,虽然用料简单,甚至有些土气,但构思巧妙,实用性极强,完美地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中最耗费人力的喂食环节效率问题。
他忍不住再次感叹:“真是实践出真知,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就地取材,成本极低,解决了大规模养殖中喂食效率这个大问题啊!
简单,有效,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建安同志,你这个发明,意义重大。”
刘副镇长用力拍着王建安的肩膀:“建安啊建安,你真是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大惊喜!
不光大棚种得好,连养猪也能搞出这么实用的新花样!
太好了!我们镇太需要你这样既有想法、又能实干、还能出成果的带头人了!”
参观完毕,众人回到王建安家的院坝休息。
张玉清和尹祥平早就烧好了开水,给大家泡上了茶水,虽然茶叶粗犷,但香气扑鼻。
众人就坐在院坝里摆开的几条长凳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喝着热茶说话。
刘副镇长先开口,语气比刚才更加正式和郑重:“建安同志,泽安同志。
今天看了你们李家沟的大棚和养猪场,搞得确实好,真是名不虚传,甚至比传闻的还要好!
当初我力主给你们申请菜篮子工程试验基地和专项贷款的时候,镇上还有些不同的声音。
这下好了,事实胜于雄辩,看他们还有啥子话说。
杨教授是真正的专家,他的评价最有分量!”
杨教授很自然地接过话头:“建安同志,你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远远超出了我来之前的预料。
你这里的基础条件,比很多示范基地都要扎实。
所以,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王建安坐直了身体:“杨教授您太客气了,请讲。”
“我们农科院呢,最近有几个重点攻关的新品种,比如早熟抗病丰产的黄瓜新品种,
耐贮运,风味浓郁的番茄新品种等,都进入了区域试验的关键阶段,正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实验基地。
我看了一圈,觉得你这里就非常合适。
我想把其中几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点就放在你这里。
由你负责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种植管理,我们会定期派研究生或者技术员过来观察记录生长数据、产量数据、品质数据等等。
当然,所有的试验用种子,部分专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农药都由我们院里免费提供,所有产出的果实都归你们自行销售,我们只收取完整的试验数据。
你看怎么样?愿不愿意帮我们这个忙,也为我们省的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做一份贡献?”
王建安还没说话,旁边的刘副镇长先激动起来:“哎呀!杨教授,这是大好事啊!建安,这还有啥犹豫的?”
这确实是件大好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相当于免费拿到了最新,最优良的品种资源和技术支持。
种出来的东西肯定稀罕,市场竞争力极强,绝对能卖高价。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借此和省农科院这条“大船”牢牢搭上线,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后无论是获取信息,技术咨询还是后续的品种引进,都占据了绝对的先机。
王建安点了点头:“感谢杨教授和农科院领导们的信任,
这是对我们李家沟合作社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肯定答应!
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来操作,把这些试验品种种好,把每一项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
“好!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个有眼光、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同志!”
杨教授高兴地伸出手,再次和王建安紧紧握在一起,“回头我回去就立刻安排,尽快把第一批试验种子和相关资料、物资派人送过来。
到时候我会让我的研究生小刘、小王他们先过来一趟,帮你熟悉方案,把播种育苗的关键环节打通,确保试验一开始就走在正轨上。”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个重要的承诺,这让旁边的刘副镇长眼睛更亮了:“建安同志,只要你这边的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证明了我们这些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我在这里可以向你保证,将来这些品种一旦通过审定,开始大规模推广时,你们李家沟合作社将作为我们的重点合作单位和良种繁育基地,获得最优先的种源供应。
也就是说,你们将来很可能不仅是种菜卖菜,还能卖这些优良品种的种苗。”
这话一出,王建安瞬间激动了,卖菜和卖种,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收益水平。
不过他也清楚这得镇政府牵头,私人可搞不了这种子公司。
解决了试验点这事,刘副镇长的脸色更加红润了,心情显然极好。
他清了清嗓子,对王建安和张泽安说道:“泽安,建安,今天我来,除了陪同杨教授考察,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就是实地调研一下,看看怎么能把你们李家沟这套成功的发展模式,在我们全镇范围内推广开来。
镇党委政府经过初步研究,有一个基本的想法。
就是希望你们李家沟合作社,希望建安你这位带头人,能够真正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示范效应。
不仅自己致富,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大棚种植和科学养殖在我们镇的适宜区域做大做强。
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乡亲因此受益,共同走上富裕路。
这也是我们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期望。”
张泽安没立刻吭声,只是看着王建安,显然是以他为主心骨。
王建安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刘镇长,您和镇上的领导们如此看得起我们李家沟,这是我们的荣幸。
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这个想法我打心眼里支持和拥护,我也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副镇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住点头。
但王建安话锋一转:“不过,刘镇长,这个推广的事,光靠我一个人,或者光靠我们李家沟合作社这几个人,恐怕效果有限。
技术上的事,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
只要其他村、其他队的乡亲们真心愿意学,肯下功夫,随时可以到我大棚里,猪场里来看,来问。
我保证有啥子说啥子,绝不留一手。
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我知道,也一定尽力帮忙想办法。
但是您也看到了,我这一大摊子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又是大棚,又是养猪场。
现在又接了杨教授的科研任务,还要操心新房建设和家里老小。
实在是分身乏术,抽不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挨村挨户跑去教。
这个组织动员的事情,可能还得靠镇上和乡上的领导们多操心。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一些具体的引导和扶持政策。”
张泽安也赶紧搭腔,帮着解释:“是的,刘镇长,建安说得在理。
这全镇推广是大事,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太大了,确实需要上级来牵头搭台。”
刘副镇长听完,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着,沉吟了一下。
他明白王建安的意思了:愿意出技术和经验。
但希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和政策支持工作,
而不是把推广的担子全部压到他们这些刚刚起步的农民带头人身上。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也体现了王建安的清醒和务实。
他点点头,脸上反而露出了更赞赏的神色:“建安同志,你说得对,考虑得很周全,很有道理。
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政府肯定是必须发挥作用的,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先行者。
你能敞开大门让大家来学,愿意无私分享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已经非常难得了,体现了很高的觉悟和格局!非常好!”
他转向霍支书和张泽安:“老霍,泽安,你们也听到了。
接下来,镇上会认真研究建安同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