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351节

  “哈哈哈哈,这就对了,你肯定有很多事要处理,先挂了。”

  “再见。”

  “嘟嘟嘟”

  两天后,何雨柱的办公室来了个他没想到的客人——香江中行总经理,周文翰。

  “何生,冒昧打扰。”周经理声音沉稳,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盖着红印的文件,轻轻推过宽大的红木桌面,“贵司此次紧急调往连云港的物资、船舶租赁及各项损耗,经初步核算,总额约两亿港币。总行指示,这笔款项可由我们先行垫付结算。”

  何雨柱的只是了一眼文件上的数字,没有去碰那份文件。

  “周经理,这笔钱,黄河不会收。”何雨柱平淡道。

  周文翰镜片后的目光微凝,带着不解与职业性的谨慎:“何生,这是上面的安排,也是对贵司义举的认可与补偿。如此巨额的付出…”

  “周经理无需担心,黄河会以此时提什么条件,要提早提了,我不是为了一张结算单。那批物资,上了岸,送到了该送的地方,发挥了作用,这就够了。钱的事,到此为止。”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何生不再考虑考虑了?”

  “不用了,在之前我就考虑好了,我也是国人,只是尽了一分力而已。”

  办公室内一时寂静,周文翰略一沉吟收起了桌上的文件,郑重道:“我明白了!何生高义,我会如实向上汇报。”

  他站起身,微微躬身,“我们不会忘记这份情谊。”

  何雨柱只是点了点头。

  周文翰离开后,何雨柱转向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小满:“小满,通知集团律师和财务部,还有阿浪他们,明天上午十点,顶层会议室开会。”

  “好,我这就去。”小满对于何雨柱不收钱的行为,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但是也不会认为不对。

  次日,黄河系核心高管齐聚。

  何大清、乔令仪、何雨鑫、许大茂、洪浪、陈胜、顾元亨、咸兴尧等人全部到场,不少人脸上还连续多日连轴转后的疲惫、

  何大清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老头有点点紧张,这可不是后厨,他能把握。

  “今天召集大家,宣布两件事。”何雨柱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第一,黄河集团此次救灾行动所有支出,总计约两亿港币,集团自行承担,不入账,不追偿。”

  会议室里响起几不可闻的吸气声,但无人质疑。

  何雨柱目光扫过众人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即日起,成立‘黄河慈善基金会’。初始资金五千万港币,由我个人注资。基金会独立运营,由令仪担任理事长,何大清、洪浪、陈胜、咸兴尧、许大茂、何雨鑫为理事。”

  说完他看向小满,接着道:“基金会首个项目,定点支持河南灾区重建,尤其是学校、卫生院的重建。后续方向,聚焦教育、医疗和重大灾害紧急援助。”

  “柱子,这是还要继续无偿的投入么?”何大清问出了所有人想要问的。

  “爹,这点钱我们还出得起,您也知道国内的情况,这次河南的损失可不止几个亿的事,我们也不过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哦,这样啊!我明白了!”何大清可不知道集团的经营情况,更不知道儿子有多少钱,既然儿子这么说他也不好说什么,反正家里来了香江后他就不当家了。

  “还有谁有异议?”何雨柱环视了一圈。

  “既然都没有异议,那下面的事,令仪.”

  “何董,我会办好。”小满在这种场合也改了称呼,用行动表示对自己男人的支持。

  “好,基金会章程和运作细则,律师团队会后立刻跟进。”何雨柱最后补充。

  “是,老板。”律师团队的负责人赶忙回应。

  “散会。”

  没有掌声,没有议论。

  高管们默默起身,眼神交汇间传递着对自家老板的佩服。

  一周后,中环一幢并不张扬的写字楼内,一间办公室门口,挂上了一块简洁的黑色铜牌:【黄河慈善基金会】

  会议室内,小满正与首批招聘的几位专职人员开会,桌上摊开着河南几个重灾县发来的学校重建需求清单。

  何雨柱站在门外驻足了片刻,然后转身离去。

  救灾的事情告一段落,黄河集团庞大的机器重新轰鸣着运转起来。

  中断的订单被重新履行,生产线日夜不息,码头的货轮再次满载着“勇士”吉普、“磐石”卡车驶向世界各地,填补着因救灾而短暂停滞的市场空白。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内地的几份重量级合同,悄然送到了何雨柱的案头。

  合同内容涵盖了黄河汽车厂的大批军用改型“勇士”越野车、民用卡车,以及黄河钢铁厂的特种钢材供应。

  数量之大,足以让任何一家香江企业眼红。

  这显然是某种形式的回馈,一种官方表达的、心照不宣的善意。

  消息灵通的香江商界很快捕捉到了风声,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更多的是对何雨柱“深不可测”背景和“精准投资”眼光的叹服。

  在他们看来,何飞那近乎疯狂的救灾投入,换来了国内庞大市场的入场券和稳定的订单,这笔买卖做得值。

  咸兴尧拿着初步核算的利润报表,难掩兴奋:“老板,这几笔单子做下来,我们救灾的窟窿不仅能填平,还能大赚一笔!而且这是长期稳定的需求!”

  顾元亨也摩拳擦掌:“军用版的‘勇士’要求更高,正好检验我们改进后的生产线!特种钢那边老咸你又要忙疯了。”

  何雨柱只是平静地翻阅着合同条款,脸上并无多少喜色。

  他将合同递给一旁的小满:“令仪,按常规流程处理,平常心对待。另外,质量把控要严,利润嘛,该赚的赚,没有钱就换成原材料好了。”

  小满接过合同点点头:“明白,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何雨柱“嗯”了一声。

  顾元亨和咸兴尧对视一眼,从老板的反应里,他们再次感受到了那种超然。

  老板可能从来图的都不是什么订单和什么利润,他真的就只是为了“尽人事”。

  下午何雨柱办公室的电话响起。

  何雨柱接起电话,对面传来老娘陈兰香的声音。

  “柱子,你爹说晚上炖了汤,让你一定回家吃饭。孩子们…也都等着你呢。”

  “好,我处理完手头这点事就和小满一起回去。”何雨柱应道。

  不过老娘的电话还没挂断,而是接着道:“家里都知道了。”

  何雨柱疑惑道:“娘,都知道什么了?你这话怎么还说一半。”

  “你给家里捐东西的事,做得好。”

  “嗨,娘你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么神秘。”

  “你以为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瞒着我们?”

  “没有,没有。”何雨柱忙道。

  “算了不问了,你记得回来吃饭,你都半个多月没回来了,孩子们也想你了。”

  “知道了,娘。”

  晚上何雨柱进入别墅时,熟悉的饭菜香混合着炖汤的醇厚气息扑面而来。

  餐厅里灯火通明,巨大的圆桌边坐得满满当当。

  何大清正端着热气腾腾的汤盆从厨房出来,陈兰香在摆筷子,老太太笑眯眯地坐在主位。

  几个小的没像往常一样在客厅打闹,都规规矩矩坐在桌边。

  “爸爸!”何凝雪第一个跳起来,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一把抱住何雨柱的腿,仰着小脸,眼睛亮得惊人,“爸爸,你是不是把粮食都送去救人了?救了好多人!”

  何雨柱弯腰抱起女儿,揉了揉她细软的头发:“嗯。”

  何耀祖和何耀宗也走了过来,哥俩齐声道:“我们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

  “好,好,那你们要快点长大才行,开饭了。”

  “好。”

  “柱子你们先去洗手,然后吃饭!”陈兰香道。

  何大清把汤盆往桌上一放招呼道:“柱子你快点,汤凉了就不好喝了!”

  “知道了,爹,娘!”何雨柱笑着道。

  不一会饭桌上热闹起来。

  何凝雪叽叽喳喳,缠着何雨柱问送了什么东西。

  何耀祖和何耀宗则是问一些细节,比如车怎么在水里开开了之类的,何雨柱在一旁纠正孩子们的想法,水里跑的是救生艇可不是车。

  饭后,何雨柱坐在客厅沙发里,难得地没有立刻去书房。

  何凝雪挨着他,翻着她那个宝贝画本,指着第一页上那张从财经版剪下来的、九龙城码头装船的照片,小嘴叭叭地说着学校里老师怎么夸“像何先生这样有担当的企业家”。

  何耀祖和何耀宗也没有出去活动,而是坐在一旁。

  小满端了杯热茶过来,轻轻放在何雨柱手边。

  她挨着何雨柱坐下,没说话,只是顺着他的目光,看着客厅里各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三个孩子。

  何雨柱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视线。

  他第一次感觉到孩子们把他当成了榜样。

  晚上,书房内,何雨柱摊开一份新加坡地图,目光锐利地扫过裕廊工业区的位置。

  小满将一杯温热的参茶放在他手边,轻声道:“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的正式批文到了,比预想的还要快。裕廊东那块地,120英亩,七通一平,50年使用权,象征性租金。”

  何雨柱点点头,指尖在地图上那块区域点了点:“效率果然名不虚传。‘以商引技、以技促商’的国策,我们正好能成为他想要的‘锚定项目’。”他拿起批文,上面鲜红的印章和优惠条款清晰可见——税收减免、设备进口免税、外籍技术人员配额宽松,几乎扫清了所有政策障碍。

  “艾伦那边挖来的核心团队,第一批七人,连同家属,签证已经办妥,下周就能抵达。”小满翻动着文件夹,“领头的皮特森博士,对新加坡的环境非常满意,尤其是政府的高效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态度。”

  “很好。”何雨柱合上地图,站起身,“通知陈胜还有集团的法务、基建负责人,明天一早飞新加坡。这次,我们亲自去奠基。”

  “这么快?”小满有些意外,“基建方案还没最终定稿。”

  “同步进行。”何雨柱语气不容置疑,“土地划界、地质勘探、临时水电接入,这些基础工作立刻就能启动。方案可以在现场边看边定。时间不等人,我们要抢在欧美巨头反应过来、新加坡本土力量尚未完全崛起之前,把根基扎稳。”

  何雨柱认真道:“半导体,是下一个十年的心脏。新加坡,就是我们跳动这颗心脏的最佳平台。这次去,不仅要建厂,还要把研发的根也扎下去。”

  新加坡,樟宜机场。

  湿热的海风裹挟着南洋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何雨柱一行刚走出通道,就看到了早已等候的何雨水和王思毓。

  两女穿着干练的衬衫长裤,眼神中多了几分自信与沉稳,见到亲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哥!嫂子!”何雨水快步迎上。

  “大哥,小满姐!”王思毓也笑着打招呼。

  短暂的寒暄后,众人直接驱车前往裕廊东的预留地块。

  车子驶入工业区,平整宽阔的道路、规划有序的厂房、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无不彰显着新加坡打造“花园工业城”的决心。

  当车子停在一片开阔的土地前时,EDB的高级官员李SIR已带着团队等候。

  他笑容热情,握手有力:“何先生,乔女士,欢迎莅临!这就是我们为黄河半导体预留的‘宝地’!”

  眼前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土地,视野极佳,远处可见繁忙的港口和湛蓝的海面。

首节 上一节 351/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