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何雨柱给的存货已经卖空,出货订单已经排满了下一年。
541那边给广州交付了装甲车后,又接到了其他地方的订单,另外他们已经开始制造武装巡逻车和防弹押运车了。
计算机与软件,基于“Vision”系统的个人电脑在国内外市场销售良好,微软被压的抬不起头;北美“NetLink”公司开始涉足网络接入服务,探索互联网应用。
ADM已经超过了英特尔一个版本,提前进入486时代,IBM不得不加大ADM芯片的采购量。
半岛泰山已经研发出1024*768的液晶显示,碾压同行。
特区的根服务器建成,正在和邮电系统商谈接入问题。
地产板块,由何凝雪主导,在南方几个重点城市及四九城均有大型项目落地,开始尝试商业地产与高品质住宅开发。
君悦酒店现在已经开遍发达城市,开始布局省会城市。
此外,集团在港口物流、酒店管理等领域也有布局,并通过香江的黄河投资进行海外资金运作与战略性投资。
对比国内的蓬勃发展,香江只有地产、港口和通讯业务比较出彩,其他汽车、直升机、钢铁厂的项目已经在开会讨论是否移到国内,把厂房腾出来做别的项目。
何雨柱仔细审阅着报告,手指在“香江产业”一栏轻轻敲击。
他拿起桌上电话,接通了香江何耀祖的手机。
“爸!”何耀祖的声音传来。
“耀祖,报告我看了。关于汽车、直升机和钢铁厂转移的讨论,你们拿出具体方案了吗?”
“初步方案有了。考虑到国内的土地、人工成本优势,以及未来主要市场都在内地,转移是明智的。我们计划分三到五年,将生产线逐步迁至津门和特区的工业园。香江原厂区,打算转型做高端精密加工和研发中心,同时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跨境物流仓储。”
“思路可以,做好资产评估和人员安置方案,尤其是跟了集团多年的老员工,要妥善处理。愿意北上的,待遇从优;想留下的,尽量安排到新岗位。”
“明白,爸,我会亲自跟进。”
挂了电话,何雨柱又翻到地产板块。女儿凝雪在南方和四九城的几个项目都运作良好,资金回流很快。
他想了想,喊来了小满:“凝雪那边,资金上不要卡她。只要项目论证充分,该投就投。”
“知道,我刚批了她申城那个项目的二期款。柱子哥,那丫头和小顾你看能成么?”小满话题一转。
“这个我可说不好,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发展,你别插手太多。”
“我这不是着急嘛”
“急了你让慧珍去侧面了解下,他们姑嫂俩聊的多一些,估计也少一些。”
“嗯,我怎么就想到呢,等等我就就慧珍给她打电话。”
“你有空也关心下书怡。”
“忘不了。”
两天后,小满接打了两通电话后,脸上带着压不住的笑意对何雨柱道:“慧珍来电话了,说凝雪那丫头,跟小顾处得挺好。”
何雨柱转过身,嘴角微扬:“那就好。感情的事,水到渠成最好。”
“还有一桩喜事,书怡有了。”
何雨柱怔了一下,随即笑容绽开:“真的?多久了?”
“刚查出来,两个多月。耀宗高兴坏了,这会儿正围着书怡打转呢。”
“好,好啊!”何雨柱连连点头,“这可是咱家的大事。你跟娘说一声,让她也高兴高兴。还有,嘱咐书怡,工作先放放,身体要紧。”
“放心吧,书怡那边我都安排好了。”
这消息就在家里传开后。
所有人都高兴了一把,陈兰香还提议让陆书怡回四九城,小满说月份大点再说。
何雨柱根据精工、重工、微电子、雷达、航电这些零散的信息拼凑起来,确认了一个信号。
他之前带回来的那些“资料”和“样品”,正在被快速消化、吸收,并结出果实。
大船的建造恐怕已近尾声,而天空中的翅膀,想必也已跃过了一个时代,正向着更遥远的目标振翅。
半导体产业升级的方案,经过数月的研讨与博弈,终于有了初步定论。
小满拿着份刚收到的文件进来,脸上带着几分郑重:“柱子哥,正式通知下来了。我们被列为‘九零三工程’民用技术转化试点单位,重点扶持方向是高纯度硅材料提纯和微米级光刻工艺。”
何雨柱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条件比预想的要好,不仅有政策倾斜和低息贷款,还允许黄河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吸纳国内有条件的院所和企业参与。
“另一个试点呢?”他问。
“定了,是跟一家欧洲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生产线和技术。”小满顿了顿,“听说条件很苛刻,对方要求控股,而且核心工艺环节不允许中方人员接触。”
何雨柱并不意外。
这本就是预料中的局面,两条腿走路,一条自主攻坚,一条引进消化。
“知道了,通知微电子研究所和精工那边,全力实施。”
“行,你是不是要过去讲一讲,鼓鼓劲?”
“不用了,之前该说的都说过了,做出成果该给的不会少给他们。”
“好吧,那我也不过去了。”
“你看着处理,要相信下面的人。”
“你这几年是越来越懒了。”
“难道还让我亲力亲为,做不来咯。”何雨柱笑道。
何凝雪再次回到四九城,是受母亲所托,跟进四合院博物馆项目的阶段性汇报。
她抵达时,顾知行正带着工人在后院做木结构的防虫处理。
“这部分完成,主体结构的修缮就基本告一段落了。”顾知行见到她,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过来。
他穿着工装,袖口沾了些木屑,额角有薄汗,眼神却清亮有神。
何凝雪点点头,环视着修缮一新的梁柱:“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
两人沿着抄手游廊慢慢走着,顾知行详细讲解着已完成的工序和后续计划。
阳光透过廊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走到垂花门旁,何凝雪停下脚步,状似随意地问道:“知行,听说最近有设计院想挖你过去?”
第418章 终成,新气象,新发展
顾知行微怔,随即坦然点头:“是规划院那边,提供了一个副总的职位。不过我已经回绝了。”
“为什么?那个位置很多人求之不得。”
顾知行看着她,目光沉静:“这里的工作还没完成。而且,我更喜欢现在这样,能亲手把图纸上的东西一点点实现。”
何凝雪嘴角微扬:“我父亲看过阶段性报告,他很满意。特意让我转达,后续的内部展陈设计,也交由你负责。”
“谢谢何董信任。”顾知行顿了顿,声音温和了几分,“也谢谢你,凝雪给我找到这样的机会。”
“是你自己用自己的专业度争取到的。”何凝雪笑道,顾知行看得有些痴了。
“傻样!”
“啊,哦,不好意思,实在是.实在是.”
“什么。”
“凝雪你笑得太美了。”
“然后呢?”
“然后.然后你,你能不能,呼呼呼,做我的女朋友!”顾知行磕巴了半天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把,深吸了几口气,说了出来。
“咯咯咯咯,看你表现吧。”
“那我们等会一起吃个饭?”
“不好吃的我可不乐意。”
“好好好。”
年底的时候,何凝雪负责的申城项目第一期顺利交付,市场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她回四九城述职,顺便跟进博物馆项目的内部展陈方案。
顾知行提前一天就到了现场做最后检查。何凝雪推开修缮好的朱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彻底焕发新生的庭院。原先破败的梁柱如今漆色沉稳,砖石地面平整如新,阳光透过擦拭一亮的窗格,在廊下投下清晰的光影。
“所有结构加固和屋面修缮都完成了,水电暖通这些隐蔽工程也全部到位,符合博物馆的安防和恒温恒湿要求。”顾知行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本厚厚的图册,“这是初步的展陈动线规划和几个重点厅室的布局设想。”
何凝雪接过图册,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沿着回廊慢慢走了一圈。她伸手摸了摸一根重新补配了雀替的檐柱,榫卯严丝合缝,漆色温润。
“手艺很好。”她说。
“请的是苏州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干了两个月。”顾知行道。
走到正厅,何凝雪停下脚步,这里按照方案将来会陈列一些青铜重器。她抬头看着高大敞亮的空间,想象着射灯打亮展柜的样子。
“这里,”她指着一面空白的墙体,“预留多媒体设备的接口和荷载都考虑进去了?”
“考虑进去了,管线都预埋好了。承重也复核过,悬挂大型显示屏没问题。”顾知行翻开展陈图册的某一页,指给她看对应的设计节点。
何凝雪点点头,继续往前走。走到后院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下,她转过身:“展陈方案我原则上同意,细节上你再和集团文化基金会那边对接一次。”
“好。”顾知行应下,看着她被冬日阳光勾勒的侧影,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你这次能在四九城待几天?”
“大概一周。述职,还有几个年终会议要参加。”何凝雪看向他,“怎么,有事?”
“我父母……他们想请你吃顿便饭。”顾知行说得有些谨慎,“当然,看你时间方不方便。”
何凝雪微微挑眉,随即笑了笑:“好啊。你定好时间地点告诉我。”
顾知行明显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清晰的笑容:“那就明天晚上?我知道一家淮扬菜馆,比较安静。”
“行。”
这顿饭安排在一家不大但很雅致的私房菜馆。
顾建明和林晓君到的比约定时间稍早一些。
见到何凝雪本人,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干练明亮,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既不拿架子,也没有刻意亲近,分寸把握得极好。
席间话题多是围绕着建筑、城市发展,偶尔也聊些四九城的老典故。
顾建明发现何凝雪对城市建设并非一无所知,反而能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紧绷的神情渐渐缓和。
林晓君则细心观察到儿子看向何凝雪时,眼里是藏不住的欣赏和专注。
饭后,顾知行送何凝雪回家。车子停在胡同口,何凝雪解开安全带。
“你父母人很好。”她说。
顾知行看着她:“他们很喜欢你。”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温和而坚定,“凝雪,我爸妈的意思……如果方便的话,他们想和你父母见个面。”
何凝雪推车门的动作顿住,转回头看他,昏黄的车灯下,他的眼神认真而期待。
“这么着急?”她眼里带着一丝调侃。
“嗯,”顾知行老实点头,“怕你跑掉。”
何凝雪笑了起来,推开车门:“我跟我爸妈说一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