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88节

  “诶,等王干部的消息吧。”老太太道。

  “也只能这样了。”

  为啥老太太叫王红霞王干部,一是没那么熟悉,再就是对于政府老太太还是有些敬畏的。

  王翠萍呢,那是因为去军管会的时候就认识了,现在两家关系这么好,王思毓都是陈兰香在带,再那么叫就太生分了。

  不找王翠萍打听,是因为王翠萍最近忙的经常不着家,现在王思毓更是直接住在何家的,王家那边何雨水去王家陪小满睡,偶尔许小蔓也会过去凑热闹。

  等王翠萍回家,一听自己这个大外甥跑去当兵了,她还挺高兴的,不过见何家人情绪低落,她可不能表现出来。

  装模作样的骂了何雨柱几句,接着告诉何家几人仗基本上都打完了,新兵不会上战场,然后说她会去打听清楚,如果单位有人认识人,让他们在部队里照顾照顾云云,才让何家几人心里稍安。

  还是王红霞在四九城的关系多一些,没两天就打听出来了,过来告诉了一声何雨柱进了京郊的某部,现在在新兵连呢,挺好的,她也会托人照顾一二。

  何家自然是感谢了一番,等到晚间何大清跟陈兰香商量

  “孩他娘,要不我们再生一个吧,你这大儿子,诶!”

  “滚滚滚,你今个去柱子的东厢房睡,老娘的儿子好着呢!”陈兰香直接发了飙,把何大清踹下了床。

  “不至于吧。”何大清试图挣扎一下。

  陈兰香直接拎起来鸡毛掸子指着他,何大清悻悻的穿上衣服,趿拉着鞋去了东厢房。

  再说四合院几家知道中院那小子去当兵了。

  贾张氏那是笑得合不拢嘴,直说何家出了个傻子,当然了是在家里说的,贾老蔫怕人家打上门来,没见人家来往的都是什么人。

  他家的房子还是买了下来,节衣缩食的两间倒座房都买了,老太太也没给他们涨价,让贾张氏逢人就说他们家赚了,把前院的人气够呛。

  刘海忠当初得知何雨柱上了职业学校还不屑一顾,结果转过年人家改中专了,而且毕业后分配工作,还是干部岗,他就呕了气了。

  家里的两个小子都挨了收拾,刘光天挨揍,刘光齐也挨了骂,刘光福太小了幸免。

  这顿收拾挨的莫名其妙的,不过两个小子就把何雨柱给记恨上了。

  而今,刘海忠又听说老何家那小子上了一年学跑去当兵了。

  他的心情瞬间又好了,连续好几天,吃饭的时候,他都让她媳妇给她炒俩鸡蛋,小酒喝的那叫一个美。

  阎埠贵呢,只是对何雨柱跑去当兵不解,可对那个“光荣之家”的牌匾他眼馋的紧,他是读过书的,自然比院里其他人能看得清楚一些形势。

  再说回我们的主角,他这个当兵说起来就一句话,其实也有点波折的。

  他用的是学校开的介绍信,还有证明材料,学校还以为他找工作用的,就给开了。

  材料是问题不大,还引起了征兵办的不小轰动,这学历跑来当兵的现在可真没几个,现在可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了。

  然后就是岁数也差点,最后好说歹说,人家看他这么大的个子,而且是学历又高,才勉强让他去体了个检,结果这身体素质爆表了,部队上来征兵的一看体检表,直接忽略了他的年纪,破格录取了。

  新兵入伍自然是进新兵连了,何雨柱可没想当什么尖兵,所以并没有太突出,体能、格斗、射击几个都是中等。

  就这,三个月后,当他们这批新兵下连队的时候,何雨柱也是属于被抢的那一批,有文化,军事技能过得去。

  分到连队后何雨柱才知道他们隶属于华北军区第6*军。

  进去以后才知道为什么会抢人了,6*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一纵队,主要由晋冀地区的抗日游击队组成。

  然后何雨柱就成了第19*师57*旅步兵*141团三营一连一排一班的一个大头兵。

  驻地也不在四九城,而是在津门外的某个地方,到了驻地一看何雨柱傻眼了,这还是兵,这不是农民么,穿着军装的农民。

  而且正赶上秋收,给何雨柱配发的武器是一柄镰刀,任务是割水稻。

  为此很多兵都跑去排长、连长那闹,他们刚离了庄稼地,来扛枪,转头又回到地里了,那还当兵干啥?

  然后这些兵就被拉去教育了,连里、排里、班里反正都是会。

  何雨柱也不清楚,这支部队日后都干嘛了,反正来都来了就当锻炼了,干吧。

  他又不是农民,开始的时候没少被人嘲笑,几天后手上也起泡了,脚也泡囊了,不过他的进度总算是赶上老兵了,为此班长还在班务会上表扬了他。

  十月的某一天何雨柱他们正在田间劳作,集结号响了,老兵都知道这是要打仗了。

  于是军营里面挽着裤腿,拎着镰刀、扛着锄头、耙子的战士排起了整齐的队列,没办法他们的枪交了,转为生产部队后只保留了站岗放哨必须的武器。

  然后部队下达命令,整理行囊,准备从津门上火车目的地未知,不许问,不许议论,整个部队就行动了起来。

  大抵上除了那些高级军官,他们这支部队里面也只有何雨柱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了。

  但是没有人害怕,所有人有的只有兴奋,放下枪扛起出头,你以为老兵们没意见么,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下达就要执行到底。

  何雨柱所在的连是一支区小队,从连长到班长都是老资格的,在那八年里面也没少杀鬼子,津门解放后别的部队南下了,就他们被留在了这边,还有一个师直接转成了公安师,他们也是不平衡的。

  哪有当兵的不希望上战场立功的。

  不过卫戍这几年,部队的纪律那是真上来了,谁让他们每天就是操练,下地干活呢。

  就这样何雨柱随着他所在的部队急行军去了津门,上了闷罐子车,武器还是没有,一路上也没有人敢议论。

  路上越来越冷,所有人才知道这是往北去,可是北方无战事啊,难道是要去打北极熊?

  这是所有人的猜测,直到火车抵达了安东。

  此时已经近十一月,部队还穿的秋装,下了火车那冻得是瑟瑟发抖。

  下了车第一件事就是去领装备,何雨柱所在的连算是尖刀连了,结果到了武器仓库一看,全是鬼子的武器。

  何雨柱对这些武器不屑一顾,可别人不一样啊,以前游击队用的是什么,万国牌的,现在统一装备他们还能说什么,只剩下高兴了。

  “柱子,发什么呆呢,我可是听说你小子新兵训练的时候射击水平不错,赶紧的,这是三八大盖认识不?后坐力小,准头高,适合你们新兵。”班长胡三喜拍了拍何雨柱,然后递过来一支步枪。

  “哦,哦,没事,我这不是没见过这么多枪么?”何雨柱讪笑道。

  “瞧你那点出息,那你要是见了炮还不得吓得坐地上去?”

  “哈哈哈哈!”班里的其他人齐声大笑。

  “嘿嘿,那也要见了才知道啊。”何雨柱接过枪熟练的拉栓检查枪膛,又看了看枪膛线。

  “哟,你这还是个行家啊,当兵前打过枪?”

  “打过,家里有人在公安!”何雨柱道

  “我说呢,你这一看就不是新手!”胡三喜道。

  “一般一般!”

  “行了,都动作快点,一会还要集合!”

  “是!”战士们选好枪,就开始往身上装子弹、手榴弹。

  一班比较特殊还配了一挺轻机枪,何雨柱看了一下不是‘歪把子’,比那个好一点,九六式也被称为‘拐把子’。

  “拐把子”=“歪把子”+“捷克式”,算是个“串儿”。

  机枪手冯二奎一米八五的大个子,端着“拐把子”笑得合不拢嘴,他以前只有‘歪把子’可用,捷克式可轮不到他们这些游击队。

  副射手田小亮,此时正一个劲的往身上的弹夹袋里面塞弹夹,自己身上的装满了他又装好了一个挎在了冯二奎身上。

  然后就是一个掷弹筒小组三人,射手郑栓子(副班长)、弹药手王喜贵、张长海,一门掷弹筒,每人带榴弹八发(一个弹药袋)。

  班里剩下的人全都是一水的三八大盖。

  集合哨声吹响,全副武装的的战士们以连为单位在闷罐车厢外集合。

  集合时,何雨柱悄悄问胡三喜:“班长,我们就穿这个去打仗?这可不是津门,是要冻死人的,要不你让排长问问连长?”

  “行了,就你想到了,你以为上面的人想不到,肯定会有安排,别问了。”

  “哦!”

  何雨柱他们部队接到命令是10月23日。

  算了算时间火车上过了两天,现在应该是25日夜,东北已经入冬了,寒风吹过站台,不少战士不自觉的打起了摆子。

第118章 雄赳赳气昂昂

  然后就开始所有人取下身上能代表身份的东西,标志,臂章、帽徽等等等,由各连连长收集上交。

  直到队伍再次上车,也没有配发棉服,在车厢里,连长下令所有人都用铺在车厢里的稻草填充衣服,用来抵御寒冷,这是以前打仗时候的土办法,总比秋装强吧。

  何雨柱因为身体素质的关系,现在的温度只是觉得微微凉,但是他也弄了一些填在上衣里面,至于裤子他没弄,这玩意太扎得慌,影响跑动。

  在火车的声中,部队过了江,战士们听到了涛涛的江水声,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快过了半岛国境线。

  等下了车集合完毕,各连连长才告诉大家已经出了国了,现在是在半岛北部。

  战士们先是震惊,然后就是有一点点兴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出国啊。

  事实上何雨柱在火车过桥的时候就知道了,不是因为前世记忆什么的,而是因为他那个静默了很久的系统,好像复活了,闪着红光。

  何雨柱默默唤出面板一看,下面多了一个长期的任务。

  【长期任务:消灭半岛联军,根据人数、军职、造成的破坏等每场战役结算一次。】

  何雨柱看了看面板又让他消失了,这种任务没有任何指向性,看来他们现在这支部队将要执行的任务,以他个人的能力是没办法做什么的,不然就是带有目标的任务了。

  还没等战士们兴奋完呢,第一个命令下来了,急行军至泰川地区、宁边方向。

  具体作战命令等到达后再通知,然后穿着单衣单裤的战士们就开始了负重长途奔袭。

  何雨柱所在的部队目标是宁边方向,这一跑就是就是两天两夜,到最后硬是用上了绳索串联法。

  何雨柱还跑在队伍中间,到最后他硬是成了班里的排头兵,绳子的最后是班长,保证整个班没有人掉队。

  第三天作战任务下来了,阻击白头鹰24师,由于没有地图只有个大概的方向,语言又不通(何雨柱没表现出会,解释不清楚),速度一直没上去。

  开始还是一整个连跑在一起,跑着跑着,何雨柱带着他们一班硬是拉下了后面队伍一两公里,班长一个劲的在后面喊慢点慢点,

  何雨柱稍微停了一下,班长一看,好家伙,全班都要往地上倒,忙喊:“柱子,别停,别停继续,继续跑!”

  第三天也就是28日下午,何雨柱的速度慢了下来,因为头顶开始出现飞机了。

  后面一连的其他队伍陆陆续续的追了上来,连长梁建还专门跑过来问胡三喜,你们班谁在最前面,真能跑啊。

  胡三喜指了指何雨柱,连长一看这不是当初他花了好大力气才要回来的新兵么。

  “何雨柱。”

  “到。”何雨柱只是连忙起立。

  “坐,坐,我就看看谁带头在前面跑的,怎么样还能继续跑不?”

  “能。”

  “能跑现在也不许跑了,这天上的飞机一会一趟,等天黑下来。”

  “是。”

  正在这时指导员赵青过来道:“连长我们不等等后面的部队了?我们就一个连的兵力,离大部队太远了,真要是打起来,吃亏啊。”

  “怕什么,我们可是尖刀连,小鬼子我们都打跑了,还怕那些洋鬼子?”

  “这可不是在国内,人生地不熟的。”

  “那也不能停,我们晚一会敌人跑了怎么办?”

  “那就接着跑。”指导员咬了咬牙道。

  “跑,必须跑,今天晚上12点是最后时限,晚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一连就算是拼光了也要给后面的部队争取时间。”

首节 上一节 88/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