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55节

  比如晶体管这个半导体技术,他就抓瞎了,不是很懂。

  这部分技术,那都是华罗庚、夏培肃、闵乃大等人跟物理研究所的陈启宏等人讨论的,他无法插足进去。

  不过,关于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这个观点,还是他提出来的。

  这部分技术原理相对简单,但想要实现,依然存在很大的挑战。

  夏培肃他们就赞同陈国华的观点,但并不代表这技术一定成。

  比如闵乃大和王传英两人就坚持改进一下103计算机的存储器。

  因为他们两人认为,在103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有把握,而且也更为保险一点。

  如果是像陈国华提出来的磁芯材料存储器,太冒险了。

  关于这一点,往后肯定还需要进行讨论的。

  下午,陈国华还是离开了中科院,没有继续待在这里。

  晶体管计算机项目,太难了,别说今年了,恐怕明年也未必能顺利拿下来。

  还是蔬菜大棚简单一些。

  这不,塑料薄膜还在研究,陈国华已经开始准备搭建大棚框架了。

  帮助他搭建框架的人,居然是夏孟远、余懋成、王怀水、付成励和叶茂昌等保卫科人员。

  可以说,在北汽制造厂,最清闲的部门,就数保卫科了。

  也因此,陈国华都没把薛亚军抬出来,夏孟远他们就主动帮忙了。

  厂区这边还是有一块空地的,不大不小,也就是四百平米左右。

  就靠近运动场这边。

  “陈组长,我们现在搭建的这个大棚,真的能用来种菜么?”

  叶茂昌拿着铁锹,用力挖洞。

  当年修筑军事工地,他都没有那么勤快。

  “为什么不能种菜呢?”

  陈国华乐呵笑着说道,夏孟远这个老头却在这个时候说道:

  “小陈,那伱能不能把我那块菜地也搭建一个大棚啊?”

  “老夏,这可不是我能做主的啊,而且这要钱的”

  他给老夏普及了一下大棚所需要用到的东西,本以为对方就会打退堂鼓。

  没想到夏孟远却突然说道:

  “我在乡下城里还有老房子,里面还有不少柴火和木头,这些都可以运回来,然后搭建一个小的大棚吧?”

  “至于说塑料薄膜,到时候麻烦您跟领导说一声,多要一些,科研经费的话,我还有两百块的存款,到时候您跟我吱一声就行.”

  听到这里,陈国华沉默了。

  王怀水他们却连忙劝说,这事儿肯定不合规矩啊。

  因为陈国华这个项目,是属于北汽制造厂集体的,而不是陈国华个人的。

  所以大家一起忙着,没什么打紧。

  可老夏这么干的话,到时候没种出菜来还好说,老夏的那些钱就当是打水漂了。

  但要是真出了点成绩,结果反而更不好。

  毕竟现在可不允许私人搞什么资本小尾巴,见一个剪一个。

  夏孟远闻言,脸上明显犹豫着,最后还是跟陈国华摇头说算了。

  确实,后果难料!

  因为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对老夏自己来说,都是亏本的。

  陈国华于心不忍,道:

  “这样吧,您要是真的喜欢,到时候这处菜地,就交给您来打理,成不?”

  谁知道,夏孟远却连连罢手道:

  “您这个可是科学研究,我一个小老头,哪里做得来呀?不行不行!”

  这倒是让陈国华哭笑不得了。

  好说歹说,这才把老夏给劝了回来。

  反正就是种菜嘛,关于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到时候陈国华都会统一进行说明。

  同时,他还笑着说道:

  “而且不出多久,您恐怕会十分享受在这里的工作的.”

  “为什么?”叶茂昌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捧哏是捧得好啊!

  陈国华指了指还没搭建好的大棚,“等大棚搭建好之后,里面可是会烧柴火的,整个大棚内的气温会保持在十五度到二十六度之间”

  听到这里,大家都恍然大悟地哦了一下。

  然后便听到叶茂昌等人接连表示,要不到时候他们也进来帮忙?

  “这儿也就是四百平米大小,你们全进来的话,那肯定不行啊,最多两人,不能再多了。”

  听到这里,叶茂昌他们顿时急忙要争剩下的那个名额。

  夏孟远此时已经笑得露出了一口大黄牙,乐得不行。

  冬天的京城,那是非常寒冷的。

  按照陈国华的说法,到时候蔬菜大棚里的温度很高,那绝对是过冬最合适的地方啊。

  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名额还没确定下来,夏孟远又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小陈,这要是下大雪了怎么办?”

  塑料薄膜这东西,听着就知道,很不保险,估计是一戳就破。

  “这个到时候再说,现在提这个还早呢。”

  陈国华笑了笑,没有提前说出来。

  蔬菜大棚这东西,面对暴风雪天气,确实很容易遭遇毁灭性打击。

  因此,在搭建这个大棚框架的时候,陈国华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到时候蔬菜大棚搭建好之后,肯定需要让保卫科的人,帮忙多注意一下。

  一旦遇到暴风雪天气,就必须组织人员进行防护。

  而且到时候还得关闭风口和进出口才行。

  所以现在说这些,还太早。

  这也是陈国华没有现在说这件事的原因。

  时间过去两天,中科院那边还没有好消息传来,京城塑料厂那边也还没有研发出适合的塑料薄膜,反倒是冬储白菜这事儿已经成为整个京城的热点了。

  傍晚回家的时候,陈国华就看到很多大卡车,从城外郊区,拉来了不少大白菜。

  在京城的周边,有不少生产队,那都是菜农。

  他们这些菜农只种菜,这些菜都用来供应整个京城居民。

  要知道,整个京城,那可是有着六百六十多万人的大城市啊。

  城郊要是没有足够的菜农种菜,估计大家都没菜吃了。

  当天晚上,陈国华到家之后,就听他大嫂说了,明天凌晨就去拉菜。

  到时候胡萍姑会提前到达临时销售点,提前让工作人员把他们家的菜给留好。

  毕竟工作人员在卸车的时候,胡萍姑他们这些街道办工作人员,也是需要帮忙的。

  所以提前把他们这些工作人员的菜预留好,如此一来,他们才能更加安心地工作嘛。

  这也算是他们这些工作人员的优待罢了。

  反正都是统购统销,大家都有菜,不会说没有菜,或者买不到。

  转过天,陈国华他们一家老小全部出动。

  即便是最小的陈小敏也都起床了,穿着厚厚的衣服,跟个小圆球似的,迈着小短腿,就在她大哥身后跑着。

  天气更冷了,怕不是有零下的气温了。

  到临时销售点的时候,陈国华他们发现,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见着陈国华他们还往前,附近的邻居连忙开口,让他们别插队。

  但有认识陈恭禄、云婉裳的邻居却是连忙说好话了,表示人家儿媳妇就在街道办工作呢,喏前面忙着的那位戴红色布条的工作人员便是人家儿媳妇。

  大家这次没话说了。

  于是,陈国华他们一家,成功插队。

  胡萍姑见他们过来了,也没时间招呼,只是指着旁边那一小堆早就过秤的白菜,让陈国华他们赶紧拉走。

  一边忙着装车,一边还不忘观察的陈国华,发现现在的大白菜,居然还分级了。

  最好的大白菜是一级和二级,次一点的是三级和四级。

  三四级的大白菜,不限购,大家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这倒是稀奇。

  不过陈国华看着那些三四级的大白菜,老帮叶特别多,关键是几乎没有包心。

  难怪了!

  “哎哎,你们干嘛呢?怎么不排队啊?”

  后面有人突然上前插队了,顿时引起了其他排在后面的邻居的强烈不满。

  “他们不也没排队么?凭什么他们能插队,我们就不能插队?”

  一个嚣张的声音响起,有点熟悉啊。

  陈国华抬眼望去,嘿,居然还是官志萍、范秀丽、董大兴他们一家人。

  这可真是有些冤家路窄啊。

  不过,都没等陈国华出面,胡萍姑就直接上前呵斥了起来。

  接着其他邻居也帮着胡萍姑,还有虎视眈眈的一位派出所公安也都瞪眼看着官志萍,瓮声道:

  “官大妈,是不是去年给您的教训还不够,今年您又想进我们派出所的拘留室关几天了是吧?”

  此话一出,官志萍彻底哑火了。

  本来想趁乱占点便宜,现在可倒好,大家都不乱,反而还帮着陈国华他们插队的这家人说话,简直没天理了。

首节 上一节 155/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