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74节

  就算他们两人不是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但也知道作为新兴科研技术,计算机绝对算得上是非常前沿的科学了。

  即便是他们莫斯科这边,也没有那么厉害的计算机呢。

  “难道是中国人自吹自擂?”

  不管是不是自吹自擂,这件事确实值得深思。

  唉,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啊!

  而身处莫斯科的赫鲁,很快从情报部门这边获知了消息。

  “哈哈,没事,他们越厉害,对我们越有利.计算机而已,又不是核潜艇、蘑菇蛋,顶个锤子啊?”

  现如今的莫斯科,或者说现如今的世界,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计算机的威力。

  即便是IBM公司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造出来的计算机,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威力。

  众所周知,莫斯科搞科研,靠的是庞大的科研团队。

  他们信奉大力出奇迹的科研信条,如果遇到了什么难题,那绝对是组织更大规模的科研团队来解决这些难题。

  因此,相对来说,他们并不太擅长借用其他工具来攻破科研难题。

  所以计算机技术是新兴学科,大家也知道它似乎蛮重要的,但毕竟它没有表现出来。

  加上科学家们更加深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机器。

  何况,人民报、青年报、妇女报等内地报纸,也仅仅只是报道了每秒二十万次的运算速度。

  这个速度,还算可以,但也仅限于此罢了。

  关于每秒三十五万次的运算速度,早就被王树迎下令封锁保密了。

  当时在十二号仓库里,参与计算机组装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因此大家对于保密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莫斯科这边不担心,北美那边,就更加不担心了。

  IBM公司这些企业,就无法获知消息了。

  主要是现如今外界很难了解到内地的情报,就好像原时空历史上,内地还跑去枫叶国那边采购了粮食,运回来之后,过了好几年才发现原来内地之前有过饥荒啊。

  错失几亿!

  但那些粮食公司也只能拍拍大腿,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咽了。

  在现如今的信息靠报纸、电报等来传递获知的年代,就算西方没封锁,外界也很难获知内地的消息。

  北美这边的计算机技术更加先进,目前都已经达到了每秒五十万次的速度。

  甚至,他们已经开始研究集成式计算机了。

  只不过,洁净室还没出来,他们压根儿就不可能弄出芯片。

  没有芯片的话,他们想要发展集成式计算机,那就是天荒夜谭。

  针对计算机芯片的洁净室,要到明年才会出现。

  即便出现了,那也是只能制作十几到上百个晶体管、电路的芯片,遮蔽式光刻的成本也十分高昂,根本不是一般厂家能够消费得起的。

  所以,北美这边的集成式计算机,想要发展起来,最起码要到七十年代中后期。

  如此一看,陈国华其实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呢,所以慢慢追,并不着急。

  其实陈国华想急也没有办法。

  现如今的他,外界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清楚,也没办法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比原时空早了五年,提前拿出了晶体管计算机,对整个内地和世界的影响,看似很大,实则类似一个热点新闻。

  转眼就过去了。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上旬很快就过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北汽制造厂再次扩建,特别是陈国华这边,新成立的材料科研所,其实就是把他办公室门口的牌子换了一下,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

  如今分成三大小组,纤维研究小组、配件研究小组和晶圆芯片研究小组。

  后面的晶圆芯片这个小组,其实就是学习小组。

  目前除了刘永芬、王宝柱、程耀华他们这八位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月的大学生之外,目前已经到岗的二十一名大学生也都在十一号仓库这边学习呢。

  “你们这一批次刚入职的大学生,目前总共有二十一人,由于进来比较晚,所以我就直接给你们进行分配了.”

  “郑家俊、曹景康、陈松茂你们十人学习这份晶圆制造材料,剩下的顾毓珍、苏元复、陶延桥你们十一人学习芯片制造这份技术材料.”

  “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尽量辅助你们学会这些知识,你们隔壁的这八位同志,他们比你们先进来一个月,有什么不懂的不要问他们,我怕你们被误导”

  十二号仓库里,陈国华冲下面的二十一名大学生,如是说道。

  新职员入职了,少不了要给他们安排点任务。

  大学生也没用,他们都不懂这些晶圆生产制造的情况。

  何况,就算懂也没用啊,现在都还没有设备,造个锤子哦。

  所以,必须得让他们学会了这些技术设备的制造办法,然后跟配件车间里的马云禄、华居佐等人配合,这才能慢慢造出来。

  一众大学生翻看着手里的技术资料,很快就纷纷傻眼了。

  没人告诉他们,进入工厂之后还需要学习啊。

  早知道的话,去当干部,它不香吗?

  然而,到了中午,他们准备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却被通知去隔壁的十一号仓库。

  刚走进去才知道,嘿,这儿满屋子都是肉香味。

  “这不是学习的地方吗?怎么成了食堂?”

  苏元复惊讶地跟旁边的陶延桥说道,后者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反倒这个时候,端着饭菜去找座位的周德龙经过,笑呵呵地来了一句:

  “你们呀来得正是时候,上周我们陈主任刚把晶体管计算机研发出来了,上面奖励了我们北汽制造厂十头大肥猪,还有不少大米面粉等物资呢”

  “这不,最近这些天,咱们隔三差五都能吃上这么一顿.”

  “陈主任说了,每隔一周宰杀两头大肥猪,分咱们材料科研所两百斤肉,其他的都分给全厂.”

  两百斤肉?

  一头大肥猪差不多能出肉两百五十斤,算上猪血等下水,大概能有个两百七十多左右。

  这意味着,全厂分三百多斤。

  材料科研所分走两百斤的话,那属实是非常多了。

  “谢谢啊!”

  苏元复、陶延桥、陈茂松等人都冲周德龙道谢了一句。

  PS:每天两万、三万字更新,求张月票,不过分吧?

第149章 ,冠军和高考(求订阅)

  甚至郑家俊他还想跟周德龙多打听呢,结果后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小团队,便先一步离开了。

  初来乍到的郑家俊、苏元复他们,此时也只能眼巴巴地排队,傻笑地看着打菜的阿姨,可劲儿给自己饭盒里装肉呢。

  真香!

  这个时候,他们上午萌生出要去其他地方当干部的想法,早就抛脑后去了。

  什么干部也阻止不了他们吃肉干饭的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沫离的高考还没到,陈国华就已经去参考京城市的田径比赛了。

  这一次的比赛,陈国华只是重在参与。

  已经参加完期末考试的陈小月她们三姐妹,在比赛这一天上午,就坐上了她们大哥的汽车,跟着去看比赛。

  云婉裳她们没有跟着来,陈梨花要上班,于沫离要准备高考,就陈援朝也跟着坐上车一起来给他八叔喊加油了。

  京城市运动会的比赛场地,直接借用了北大的运动场。

  工人体育场是给全运会准备的,可不能让京城市运动会给抢先了。

  北汽制造厂来给陈国华加油的人,不多。

  段云平他们几位领导自然是来了,不过他们也只是来了一会儿,然后就离开了。

  反倒是夏孟远、王怀水几个没有值班的保卫科职员,跑过来给陈国华喊加油了。

  也因此,陈国华的亲友团成员,并不少。

  从预赛到半决赛,对陈国华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

  到半决赛晋级的时候,陈国华本以为也是以小组第一名成绩进入决赛的。

  结果差点阴沟里翻船。

  还好他在八十米的时候,猛然加速,这才成功晋级。

  “大哥,你能拿第一名吗?”

  半决赛之后,陈国华就准备回家吃午饭了。

  决赛要到下午才进行,两百米的决赛更是要明天。

  其实这两天的比赛,差不多就是陈国华的假期。

  这年代的假期是真的很少很少。

  而他最近这段时间可是经常高强度地搞科研,如果不是经常训练,可以放松脑子,只怕真的会扛不住的。

  “我哪里知道能不能拿第一名啊?这要下午比赛之后才知道。”

  陈国华摸了摸老幺的脑瓜子,小家伙顿时不满地拍掉他的手,气呼呼地说道:

  “大哥我已经长大了,不要老是摸我的头,老师说了,摸头容易长不高”

  “哈哈,哪个老师忽悠你的?这你也信?”陈国华闻言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小开始,她的脑袋就很好摸,现在她也才五岁而已,有什么不能摸的?

  现在也就是陈小月的头,陈国华没有再摸过,老三和老幺她们两姐妹的话,总是被他一记摸头杀制伏。

  回到家,吃午饭的时候,于沫离、陈梨花她们都忍不住追问陈国华的比赛成绩。

  相比较陈国华在科研层面上的成果,大家显然更关心他的身体。

  比赛这件事,本身就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考验。

  何况,陈国华也训练了几个月,而且去年他参加北汽制造厂自己的运动会也是拿了第一名的。

  所以现在大家都挺期盼着他能拿第一名回来。

  “既然伱进入了决赛,那我下午请假去给你喊加油!”

首节 上一节 274/10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