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的钓场,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 第653节

  而陈渊这个甩手掌柜也当的非常舒服。

  这些项目不用操心,似乎偌大的产业于他而言都没什么事可做,他的重心完全放在钓鱼赛事上。

  而随着王恒他们在钓鱼界成名,逐渐成为体坛明星,再加之赛事的高昂奖金,在名和利的加持下,钓鱼赛事的影响力极具提升。

  无论是钓协的发展,还是钓鱼运动的推广,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钓鱼这项体育运动,正在成为热门。

  钓鱼赛事的成功再促进钓具行业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钓鱼赛事这块,实则也不需要陈渊操多少心,他真的就是甩手掌柜,貌似没什么事做。

  “现在这规模也够了,做好这些项目,完全能让禹城村躺过幸福生活,接下来也该享受享受生活了。”

  陈渊没想着继续扩充项目,现在这家底足够了,他不想如前世那般拼命,这辈子也该享受享受。

  正好爸妈现在也退居二线,没再冲到一线忙碌,到时候可以带着他们好好旅游,看看去全国的风景。

  ……

  时间过的很快,下半年一晃而过,到年底时,陈渊又拿到许多奖项,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里各种嘉奖拿到手软。

  同时在年底的人大选举中成功入选。

  除此之外,CAA再年底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钓协各部门都有换届,陈渊成功当选CAA第二届会长。

  邓钢依旧是总教练。

  王恒也加入了总协管理。

  时间很快又来到春节前夕,禹城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终大会,重点是今年的年终分红。

  禹城村旗下所有项目都在稳步发展,今年的分红大会,村委直接拿出一个多亿,引得村民们哗然。

  这数字太恐怖了。

  哪怕按照禹城村在村户口数,每户均分也能拿到二三十万,就算有些在村户口的并没有在禹城村,对禹城村贡献有限,最少也能分到接近十万。

  而最多的能拿到接近五十万。

  对于那种人口较多,贡献很大的家庭来说,各项工资加上奖金,以及年底这分红,一家人都能年入百万了。

  这是什么概念。

  别觉得百万不多,对一个家庭而言都是非常巨大的数字,特别是这种分红,实打实的拿在手里。

  这钱不说存够这么多,就是赚这么多,普通人都得好几年。

  别说在村的欣喜不已,就连那些在外面混的还不错,本是将禹城村分红视作零花钱,或者一点过年钱的,在拿到这分红时都觉震撼。

  一颗回归的心不由发芽。

  “陈老板,这杯酒我敬您。”

  “我干了,陈老板您随意。”

  “陈大小姐,我敬您一杯,你喝白水就行,我先干了。”

  “杨总,刘总,满上满上。”

  “梁总管,我给您们填满。”

  “秦导,你看我这形象适合演什么?”

  “谢总别养鱼啊。”

  “王大师,龚大师……”

  分红大会结束后,聚餐环节上,村民们敬酒比往年都热情,以前基本上就是挨家挨户有代表来碰杯,今年基本上都是齐上阵。

  就连孩童都跟着一块,奶声奶气的说着一些吉祥话。

  不仅是敬陈渊。

  还有陈莉、杨阳洋、刘娜,秦奋和谢帝以及王恒和龚垒等前来汇报的都被留下,村民们热情的敬着酒。

  除此之外,陈军唐英还有陈文斌同样被人围着敬酒。

  这些都是禹城村的领头羊,开路先锋,没有他们,就每一现在的禹城村,更没有这么恐怖的分红。

  他们都是禹城村绝对功臣。

  “小渊,我想和你商量两个事。”

  聚餐结束后,陈文斌找到陈渊,示意他去村委聊。

  “斌叔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

  来到村委,陈渊开始烧水泡茶,然后给陈文斌递根烟,坐对面静等陈文斌的话。

  “村里老辈子不少,身体状况是其家人最关心的事,咱们禹城村现在已经富裕起来,所以我想在养老院的基础上再增建一个疗养院。”

  陈文斌接过烟点燃,说着他的想法。

  简单说就是健康问题。

  禹城村不敢说建设完整配套的医院,但在养老院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疗养院完全没问题。

  各种生理功能检查设备,给村里老年人做定期检查,进行简单的预防和一定的诊疗,甚至还可以给村民们定期体检。

  而且疗养院对养老院也有增幅作用,可以有效的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让老年人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这是好事,我觉得可以。”

  陈渊毫不犹豫的应道:“到时候我再招聘一些相关医疗人员,做好定期检查,小病治疗等保障,给禹城村再加一重福利。”

  陈文斌笑着点头。

  他就知道陈渊会答应,而且现在的禹城村确实富裕起来,仅是分红今天就拿出一个亿,建设疗养院,乃至后期的运营都能轻松支撑。

  “既然养老和疗养福利都落实了,我觉得禹城村可以有自己的教育,其他不说,幼小可以先试试,且仅针对禹城村所有项目员工子女。”

  陈渊继续补充道:“如果师资力量足够,后续可以考虑初中高中的教育,再退一步,禹城村可以成立助学基金。”

  在落实养老院时,陈渊就计划过医疗教育,正好现在禹城村所有项目都是欣欣向荣,资金完全足够支撑这些。

第557章 祠堂(大结局)

  “先落实医疗,再规划教育。”陈文斌想了想点头道。

  接着他熄灭烟头,朝陈渊说起第二件事,“还有件事,我和村里的老辈子们聊过,准备建立禹城村祠堂。”

  “要建祠堂吗?”陈渊愣了下。

  禹城村虽然基本上都是陈姓,特别是老村长时代前,可以称陈家村,但老村长时代响应政策接纳了不少外村人,比如周建明这种。

  多姓氏修建祠堂可没那么方便。

  而且周建明他们既然迁徙落户到禹城村,那就是禹城村的一份子,总不至于逐出禹城村或祠堂吧。

  “我们商议过了,先统计各个姓氏的人数和起源,咨询村里所有老辈子,按照辈分排序。”

  陈文斌道:“至于祠堂名字,我们不按姓氏,就以禹城村命名,建设过程中,禹城村村民都可以帮忙或监督。”

  说到这陈文斌微微停顿,他拿起茶杯小呷一口,拿起桌上的烟盒给陈渊递根。

  接着自己点燃一根,又继续道:“宗祠规划我和老辈子们已经商量出个大概,配置有名人堂、功德轩,还有议事厅、廊桥,还有理事房和礼房、厢房等,位置就在选定在村广场。”

  那里之前就是禹城村商议大事的地方,但凡村里有个什么会,或者什么活动,基本上都是在那开集体会。

  祠堂建设在那非常合适。

  “既然斌叔你们都商量的差不多,那我这边肯定没问题,我联系王涛,让他带工程队回来,具体祠堂建设要求,斌叔您得对接哈。”陈渊琢磨会应下。

  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祠堂这块他都表示支持。

  至于资金这块。

  为了不影响其他项目利益,优先从禹城村分红里出,陈渊个人也会出资一部分。

  “行,这些事我来负责,至于手续这些我来申请。”陈文斌笑着应下。

  ……

  年后,王涛带着工程队归来,虽然没有全员回归,但有他们为主,禹城村村民为铺,相信这些工程的进度都不会慢。

  首先是医疗教育。

  疗养院是基于养老院而规划,医疗设施等都在养老院的基础上规划,如果需要用地,那就往旁边扩建。

  至于教育。

  村口这边实在没位置了,只能规划到村里。

  然后是祠堂。

  开工这天有全村人见证。

  陈文斌这段时间非常忙,祠堂不仅仅只是建设那么简单,还有许多文化元素,比如家训族规,以及禹城村历史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都是增强村民对禹城村的认同和归属感,简单说就是一种精神,是禹城村独有的文化精神。

  这些都需要陈文斌和老辈子们沟通商定。

  祠堂建设完毕,已经是七月份的事了,陈渊正带领着CAA运动员举办国际垂钓友谊赛,忙碌完赶回禹城村。

  等他回来,禹城村才举办竣工的开光仪式。

  “禹城村这边成立了管理维护机制,确保祠堂的长期保存和使用。”仪式结束后,陈文斌和陈渊聊着。

  “有斌叔安排,绝对没问题。”陈渊笑道。

  有斌叔在,禹城村乱不了。

  和斌叔聊了会,陈渊便径直回家,陈军和唐英都没奋斗在一线,而是在家享受着带娃乐趣。

  没错,陈莉已经生了。

  四月份就生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百天了,到时候还会举办百日宴,正好CAA赛事有空隙。

  “老姐呢?”

  陈渊逗了逗小外甥女,瞧陈莉不在家,看向陈军和唐英问道。

  “说是去公司了。”唐英道。

  “这才多久就跑公司了,安心在家休假不好么。”陈渊苦笑着摇摇头。

  又不是没那条件。

  哪怕是余生躺平都没问题。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就好比飞神说的,他已经那么有钱了,可亲妹妹依旧上着三四千一个月的班。

  陈莉对工作的追求他能理解,而且爸妈现在都退居二线,家里有这条件,杨阳洋父母偶尔还会过来帮帮忙。

  小两口投入工作完全没问题。

  带了会孩子,陈渊他们去餐区吃饭,吃完饭没什么事做,陈渊在村子里晃荡,转悠转悠各个项目。

  鱼塘现在依旧是爆火,无论是小塘还是大塘,亦或者老塘都有不少钓鱼佬,就连后村那边的海钓场都非常热闹。

  毕竟现在的客户基数不小,钓场群都有数万人。

首节 上一节 653/6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