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422节

  许青舟长吐了口气,端着杯子回屋,在桌上前坐下,又从一侧取出一张崭新的手稿。

  实验正式告一段落,和GE的合同也已经签好,接下来除了论文和专利答复外,头等大事就是京都材料研究所设备的事。

  该让罗斯带人去接触欧洲的设备厂商了。

  很遗憾的是,目前材料科学领域最顶尖的研发设备确实主要由国外厂商主导,尤其在超导薄膜、原子级表征、纳米加工等高端领域。

  就拿原子层沉积(ALD)系统来讲,芬兰Beneq(倍耐克公司)公司的TFS系列,英国Oxford Instruments(牛津仪器公司)公司生产的FlexAL系列。

  夏国这边也有替代品,可以选择中微半导体的Primo系列,但在工艺灵活性方面,比如原子监控,仍然落后于欧美。

  人家毕竟有上百年的历史,夏国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赶上来已经很牛逼了。

  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型号Thermo Fisher Spectra,1.2亿人民币,能用到做超导界面表征和锂枝晶观测。

  Oxford ALD FlexAL,原子层沉积系统,市场价在1800万左右。

  另外,还需要型号为4D-UTEM的四维超快电子显微镜。

  这东西全球仅5-6台同类设备,可捕捉超导量子相变、锂枝晶成核的原子级动态过程,市场价大概在1.8亿。

  另外还有超导磁体系统,大致2.5亿元,这设备可以导临界参数,研究聚变材料性能。

  还需要建立超算中心,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算力支持,不能都靠他坐在书桌前硬算。

  他清单上都是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设备。

  许青舟对研究所的定位,建立全能型大科学的国家级实验室,至少要能达到全球前1%材料实验室水平。

  在满足常规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同时,还能够支撑量子材料、超导电子学、聚变堆材料这些等“卡脖子”领域突破。

  这些设备短时间内不可能更换,因此什么都能省,但在设备上不能省。

  按照他这套方案布置下来,研究所的设备足以催生诺奖级成果。

  当然,设备是一方面,人才又是一方面,甚至是重中之重,等设备清单搞定过后,他也打算联系夏国方面,同步人才的招聘工作。

  没多久,手稿上就已经写满所需的设备和型号。

  他主要购买的是锂离子电池和材料的研究设备,现在毕竟只有2亿美元的预付款,所以部分设备还得再缓缓。

  购买设备并不比做实验简单,一不小心就面临禁运,保险起见,他直接写了两套方案,打算交给罗斯去接触设备商。

  不过,在确定好需要的设备前,许青舟这边还有另外一件大事。

  实验结束了,那就很有必要给超导薄膜领域的同行们一点压力了。

  于是,他让卡森同步更新他们的研究进度。

  先给同行们来个暴击。

第548章 这是由天堂掉到地狱的感觉

  4月30日。

  许青舟这边仍然埋头设备清单,打算至少搞三套方案出来,宋瑶要5月1号才回来。

  罗斯负责的零点科技,先前已经组建起自己的税务和法务团队,现在又按照许青舟的吩咐,招聘购买设备的团队。

  此时,普林斯顿小镇西南角的麦克斯韦实验室。

  办公室内的氛围热烈,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丝丝的兴奋。

  在原位监测+ML反馈系统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的加持下,他们的实验速度像坐火箭一样,就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日子,再次有了史无前例的进展。

  办公室前方,两鬓有些斑白的麦克斯韦教授依靠着木桌,检查面前的表征测试报告。

  地下,研究员们惬意地聊天。

  “普赖斯明天准备去哪儿玩?”

  “得和老婆去加州一趟,唉,你知道的,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就是闲不住。”

  “我的建议,你该给你漂亮的妻子买个包,她也许就不会缠着你去旅游了。”

  “那我还是选择旅游吧。”

  半晌过去。

  麦克斯韦教授合上面前的测试报告,看了眼手表,下午6点,刚好到开会时间,他目光看向左侧的座位空着的。

  又往后移,落在清瘦的年轻人身上:“嗨,小伙子,你们的罗森教授呢?”

  实验能进展得如此顺利,统计学专家罗森教授出了很大的力,更加应该来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叫作“伯顿”的青年看了眼手机,无奈地说道:“我刚给罗森教授打过电话,没人接。”

  “我猜,他也许独自找个地方喝酒庆祝去了,我们可以先开会,等晚上的酒会再拉着他来喝一杯。”

  说话的是团队负责人之一,凝聚态方面的专家克兰·泽维尔笑呵呵地说道。

  麦克斯韦闻言,还是点点头,罗森教授也不是第一次缺席会议,这次并不算特殊。学数学的,性格上就是有些奇怪和执拗。

  他敲敲桌面,见办公室安静所有人的视线都到自己身上,才说道:“好了,先生们,把你们的激情留在一会儿的酒局上。经过1个半月的奋斗,我们成功让自己产品的Jc性能达到3.2×10 A/cm,其它各项指标能到标准。最重要的是,几乎快达到量产的水平!”

  办公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大家的欢呼声。

  麦克斯韦淡淡笑着,“接下来一个月,目标是,稳定各项性能,寻找新的突破。休斯敦,你们小组可以开始做专利申请,我们要争取3个月内搞定这个项目。”

  “没问题!”窗外的位置,一位穿着西服的中年回应。

  他右手边的人转着手中的签字笔,接过话头,笑着:“我们大概该感谢那位远在MIT的朋友,如果不是他,我们可能还慢悠悠地做氢氟酸蚀刻+氮化处理呢。”

  “你这样说,晚上的庆功酒真该请许教授来尝尝。”

  办公室内交织起大家的轻笑声音。

  这么说其实也没错,如果不是有许青舟忽地冒头,宛若拿了把枪顶在大家的脑袋上,他们估计无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麦克斯韦不置可否,继续说道:“我们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里边,大家功不可没。好了,再唠叨下去大家要嫌我啰嗦了,工作的事情假期结束过后再说,今晚最重要的事情,酒会。”

  “不醉不归!”

  就在有人吹口哨的时候,罗森教授抱着一叠文件走进来。

  并且,表情和在座的人格格不入。

  “各位,虽然很不想打扰你们的雅兴,但庆功会可能得再往后延一延了。”

  2分钟过去,办公室内一片死寂,与刚才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安静得无比诡异。

  负责人麦克斯韦表情沉着。

  克兰·泽维尔死死地盯着手中的报告:“不,绝对不可能!”

  3月份还是2.5×10 A/cm。

  现在才4月,Jc性能就提升了40%,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众所周知,一旦进入商业级,超导薄膜的性能的提升比登天还难,像这样几乎直接提升了大半的情况更是少见,

  “我敢说,还没有见过这么完美的截面图。”

  “这份数据是不是过于完美了?”

  罗森叹息,语气满是惊叹,说道:“我检查过数据,虽然有限,但并没问题.不管怎么看许青舟都犯不着为了经费撒谎。当然,并不排除对方脑子坏了。”

  所有人都感到晴天霹雳,他们刚才还打算为新的实验结果庆祝,现在.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就像从天堂掉到地狱。

  偌大的办公室再度安静下来。

  还是麦克维斯教授最先恢复过来,拍了拍手,安慰道:“好了,各位,尽管许青舟的产品Jc性能上远远超过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了,在退相干上面,我们的超导薄膜还是很有市场的。”

  虽然没有优势,但如果仅仅比退相干的话,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位五十余岁的老教授在心里叹了口气。

  面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数学领域的朋友经常调侃数学是年轻人的游戏,有一定道理,但什么时候凝聚态也成这个情况?

  麦克维斯教授暗中吸口气,调整状态,他这位领导者都颓败的话,团队就完了。

  他们这样的实验进度才是常态。

  许青舟的课题组.速度快得有些诡异。

  他沉声说道:“或许,我们需要更改一下既定目标,考虑尽快把超导薄膜搬上生产线。”

  超导薄膜这个领域已经乱了,鬼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他们采用分子束外延(MBE)和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能够将超导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从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

  再等下去,万一从哪再冒出一个实验组,做出了和他们相似的成果,那一切就全完了。

  “我同意。”克兰·泽维尔点头,不由想起上次聚会,还认为罗森教授的忧愁过了,他苦笑道:“看来,今晚上有无数实验室要失眠了。”

  “我有种预感。”

  罗森目光望向窗外,视线一点点飘远,继续说道:“我们这个世界,也许真的会因为这个年轻人而改变。”

  在很早之前,他有着和大部分人一样的疑惑。

  许青舟刚拿到菲尔兹奖,为啥急流勇退,不去做数学研究,而是跑到了物理领域。

  现在嘛,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在数学领域连破了好几个数学猜想,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

  再后来,这个22岁的年轻人一转枪口,对准了物理领域。

  量子力学,希格斯玻色子伴粒子,现在又到了超导薄膜这个世界貌似很多年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位精彩绝伦的人物了。

第549章 超导薄膜领域卷成这个样子了?

  还真就像罗森教授说的那样。

  许青舟课题组发布的消息以MIT为原点,急速向外界扩张。

  如果说一个月前许青舟在超导薄膜领域投下了一颗炸弹,那这次直接是一颗核弹,将这个领域的同行们炸得灰飞烟灭。

  各大课题组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不可能。

  首当其中的当然是詹姆士团队,望着有限的数据,所有人都迷茫了,自从上个月以来,整个团队都在加班加点,原本以为可以拉开距离。

  结果呢,反倒是被秒了。

  即便按照现在的进展速度,他们想要达到许青舟手头超导薄膜的性能,至少都还需要半年时间。

  震惊之余,他们的想法和麦克维斯一样,立刻整理成果,先把专利申请下来再说,再拖下去,鬼知道会发生啥变数。

  一部分课题组已经有些麻了,当初顶着压力继续实验,刚有点成果呢,还没来得及找金主呢,人家就已经结束了。

  “这还玩啥,正常人能这样?”

  他们已经有破罐子破摔的打算了。

  一年前,他们进入超导薄膜领域的时候不是这样啊,现在怎么卷成这个样子了?

  另外一部分早就放弃了课题组则是有些幸灾乐祸,暗道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早就改换了赛道。

首节 上一节 422/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