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392节

  方唯在学校里参观了一圈,感觉还不错。他还特意听了一节课,并了解了教师的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增添了几分信心。

  他随后代表合作社承诺,以前答应的捐助还会继续,希望学校能越办越好。

  校长大喜过望,乡中学之所以能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前来,就是因为待遇给的好。没有比县里的学校更好的待遇,谁愿意跑这儿来?

  而维持这个待遇的保证就是合作社的捐助,这一点尤为重要。

  中午。

  方唯和郑先发留在了学校吃饭,他们和教师们吃的是一样的饭菜,觉得学校食堂的伙食还不错。

  吃过饭,两人就离开了学校。

  “方支书,最多到明年,我和虎子当中肯定要走一个人。你以后做事低调一点,乡里现在人员众多,工作又划分的很细,可别把乡干部都得罪了啊。”

  两人上了车,郑先发突然爆出了一个消息。

  上面其实对他和郑虎的工作不是很满意,关键是两人都是从下塘大队出来的,而下塘大队又是合作社的灵魂单位。

  地区和省里有人不待见合作社,这很正常,毕竟合作社走的是一条“非主流”道路。

  但这么快就要把郑先发和郑虎拆开,还是出乎了方唯的预料。

  “我得罪他们做么子?但有一条,我是合作社的理事长,就必须维护合作社的利益。如果下次还出现问我们要核心数据的事情,我一样不会答应。”

  方唯看了一眼对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郑先发摇了摇头,也懒得再劝对方,他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随后,方唯把郑先发送到了乡政府的大门外,自己一个人去了竹器厂。他不是来视察工作,而是准备把婆娘接回家。

  “三哥,你等我一会,我这边还有点事儿没忙完,要不你先去五金厂或者辣椒酱厂转一转?”

  没想到盘莲花这会儿还走不开,方唯觉得时间不够,也懒得去别的地方,就在这边看了看。

  竹器厂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前后讲过还几次的扩建,目前包括了生产区、原料区、仓储区、生活区等几个区域,是乡里占地面积最广的一家单位。

  现在的竹器厂就是家具公司的生产基地,其他的事务都由公司那边负责,厂子只负责生产。

  他在厂里转了半个多小时,盘莲花过来喊他,说可以走了。

  于是两口子一起离开了竹器厂,开车回到了家里。

  吃过饭,一家三口去了外面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在家门口碰到了五叔。

  “出去散步了啊?”

  “是啊,吃过饭动一动,对身体有好处。五叔,屋里坐吧。”

  方唯把五叔请进了屋,盘莲花去烧水泡茶,两人便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养猪场的事情。

  “支书,现在的良种猪没那么好卖了,主要是咱们的生猪存栏数大增,市场上消化不了这么多的良种猪。要是都按照肉猪卖了,我又觉得亏得慌。”

  五叔最近也遇到了烦心事,就是以前供不应求的良种猪,现在的销量开始下滑。

  而且从去年开始,猪肉的价格也萎靡不振,让他左右为难。

  “五叔,良种猪的市场本来就不大,人家也不可能年年引进良种猪,销售下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猪肉的价格应该很快就会迎来反弹,毕竟秋收的形势不容乐观。”

  方唯听完,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好纠结的。

  瑶岭花猪良种引进的高峰已经过去了,社里也赚了不少钱。所以接下来可以进一步缩小良种猪场的规模,符合出栏标准的肉猪要尽快上市。

  他判断猪肉的价格会有一波大涨,主要是之前已经跌到底了。

第346章 吹嘘一辈子,雷霆打击

  “支书,社里已经打响了【瑶岭大米】、【瑶岭辣椒酱】的名气,是不是也应该把【瑶岭花猪】的名气打响?”

  两人聊了一会儿,五叔便说出了今天过来的主要目的。

  【瑶岭花猪】已经完成了品牌注册,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很一般。他认为主要是社里不重视,也没有努力扶持这个品牌。

  事实上他没说错,方唯从来没有打算大力发展养殖业。

  养猪场和禽舍一样,其中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全体社员提供平价肉食,而不是在市场上攻城掠地。

  “五叔,养殖业从来都不是社里的优先发展目标,希望你能理解。至于【瑶岭花猪】这个品牌能不能打响都不重要,你们最大的功劳就是解决了社员们吃肉的问题。”

  方唯没有含糊其辞,而是很明确的给了对方一个答案。

  五叔显得很失望,不过也没有争辩什么,坐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去。

  结果没过几天,猪肉的价格果然大涨,仅仅一周的时间,生猪价格就上涨了25%。养猪场开始逐步卖出生猪,同时加大了内部的供应。

  不服输的五叔,隔几天就来找方唯喝一次茶,话里话外还是不想放弃【瑶岭花猪】这个品牌。

  方惟有点被他搞烦了,于是就让销售部配合养猪场,在其他地区寻找合适的经销商,专门卖【瑶岭花猪】。

  花猪的价格比普通的猪肉要贵一些,但品质更高、口感也更好。

  合作社没有为这个品牌打广告,完全就是凭借口碑效应,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忠实的顾客。当然,这个群体的收入比一般人要高,而且消费意愿也更强一些。

  【瑶岭花猪】的销售模式和辣椒酱又不一样,类似于特许经营的模式,省掉了中间商这个环节,由养猪场直接供货。

  为此,社里还专门建设了一家【屠宰场】,运输队又购买了20台冷藏车。

  “这完全是为了一碟醋专门包了顿饺子,支书,你真是太纵容五叔了。我知道五叔劳苦功高,可也没必要在乎这个虚名吧?”

  赵金生罕见的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他的反对无效,毕竟大部分理事都很支持方唯的决定。

  他们觉得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其次,买来的冷藏车同样可以承接其他客户的业务,不存在浪费的问题。

  而建立【屠宰场】也很有必要,合作社加起来几万人,就算是内部供应猪肉,没有专业设备光靠人工杀猪都很麻烦。

  “老赵,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太在乎这些小投入。”

  方唯没有解释,只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如果赵金生一直都是这个认知水平,下一届理事会可能没了对方的位置。

  赵金生随后便想通了这里面的道理,不再坚持的观点,并诚恳的向方唯做了检讨。

  方唯挺高兴,他可不希望一个个老伙计都逐渐掉队,他希望这些人都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随着【瑶岭花猪】在周边各个城市布局了销售点,猪肉的销量也慢慢起来了。五叔整天乐得合不拢嘴,这件事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坚持,够他吹嘘一辈子的。

  方唯其实不是很在乎养猪带来的收益,毕竟养猪场的规模放在那儿,而他并不打算扩大规模。

  猪肉的价格在未来会波动的更厉害,而且合作社的资源有限,不会把重点放在养殖业上的。

  过了一些日子。

  五叔又来找方唯,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瑶岭花猪”。

  “怎么说呢,也不能说他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毕竟良种猪是从咱们这边引进的,他们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

  “问题是他们有没有打【瑶岭花猪】的牌子?”

  方唯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瑶岭花猪】是注册商标,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

  “公然挂牌子的没有,都知道合作社不好惹,但架不住人家在口头上这么宣传啊。”

  五叔显得很无奈,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不会让人抓住小辫子的。

  但他们在向顾客介绍的时候,难免会提及这方面,都说自己的猪是从瑶岭合作社养猪场引进的良种猪,品质上没啥区别。

  “那就不管他们,做好咱们自己的事情就得了。”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这件事还真不好处理,只能放任不管。

  事实证明多出来这么多的“李鬼”,并未对原版的【瑶岭花猪】产生什么影响,反而等于是替【瑶岭花猪】打了广告。

  一个是公开挂着牌子,一个是靠嘴说,大家自会分辨。

  接下来,【瑶岭花猪】就逐渐有了供不应求的趋势,五叔也就不再关心那些蹭热度的家伙。

  方唯趁着这段时间,走访了周边的一些县市,对今年秋收的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看来,省内多地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产,个别地区的减产幅度甚至会超过三成。

  他发现,越是受灾严重的地方,越是坚决的更换了稻种。

  这就是今年【南光四号】稻种抢手的原因,那些抗性不好的低价稻种纷纷败退,要不是合作社的产量有限,基本上就可以趁此机会把它们赶出省内市场。

  难怪省里想要统计数据呢,看来早就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活该!谁让你们要用非市场的手段推广低价稻种呢?这下挨骂了吧?”

  方唯一点都不同情省里的某些人,反而还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农户的损失没办法弥补了,希望【南光四号】稻种在来年能帮他们挽回今年的损失。

  周末。

  方唯去县里接儿子,斌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有拿回家清洗的被单、有刚换下来的脏衣服,甚至还有自己吃剩下的小半瓶辣椒酱。

  盘莲花帮儿子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了辣椒酱,居然还是【瑶岭辣椒酱】。

  方唯很好奇,就问儿子:“斌斌,你喜欢这种辣椒酱?”

  “不是我喜欢吃,是我们同学都喜欢吃,每天就靠这玩意下饭呢。”

  他没想到瑶岭辣椒酱的渗透速度这么快,都已经把学生娃娃都拿下了。

  难怪辣椒厂的营收连创新高,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

  斌斌吃了饭去了孙道人那边,方唯也不管他,打算明天去辣椒酱厂看看。

  翌日。

  方唯早上起来先去办公室坐了一会,然后便去了乡里。

  辣椒酱厂的生产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忙,就连张楚都忙得脚不沾地。

  方唯自己看了一下销售报表,厂里的营收一直在创新高,搞得大家都没有兴奋感了。

  “支书,厂里的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都不错,可谓是产销两旺。”

  张楚还是有点得意的,他就怕厂子在自己的手里垮掉。

  现在的发展形势很好,除了累一点,张楚极少有不开心的时候。

  “你们一定要想办法保住这股势头,我相信咱们的辣椒酱系列产品一定行销全国的。”

  看这个架势,辣椒酱厂距离年营收突破亿元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方唯勉励了大家一句,随后便离开了厂子。

  他很看重合作社下属的这几个厂子,这几个厂子是合作社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局限性,想要大幅度的社员们的收入水平,光靠农业是行不通的,还得有工业的补充。

  等他回去的时候差不多到了中午,于是他就直接回家吃饭,没有去办公室。

  下午。

  方唯接到了黄志刚的电话,暗示他可以准备把吴家兄弟的罪证拿出来了。

  黄志刚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将一些关键的人调离了原岗位,现在终于到了最后解决问题的阶段。

  方唯放下电话就去了田炳义那边,两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将手里所有的证据全部整理好。

  “老三,这次应该能收拾吴家兄弟了吧?这段时间,在外面的三兄弟在暗地里又做不少坏事,听说他们还计划花钱把吴老大和老四弄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92/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