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要的,师父说过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道人笑眯眯的回应了一句,师父的教导犹在耳边,每一刻都不敢忘记。
而且他们并不觉得这是苦差事,而是把劳动当成修行的一部分。
方唯点点头,觉得两人能不忘本,不愧是孙道人的徒弟。
吃过早饭,他和盘莲花去供奉关崇阳牌位的大殿里上了三炷香,以寄托对老爷子的哀思。
方唯每年清明去给父母扫墓的时候,也会给关老爷子扫墓,这事已经成为了方家的惯例,从无例外。
“方支书,距离道观十里外的山峰上,有一块飞来石,值得一看。那一带的风景也不错,你们夫妇要不要去看一看?”
方唯在山上呆着很舒心,就打算明天再回去。
其中的一个道长就给他们指了个好去处,那边风景优美,经常都会有游客去那边。
方唯问了一下盘莲花,对方表示想去看看,于是二人就朝着西南方向走去。还别说,这边风景还真不错,尤其是那块巨大的飞来石,孤悬在山峰上,很壮观。
临近中午的时候,方唯和盘莲花才返回了道观。
这个点钟,道观里的游客可不少,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第二天一早。
方唯和盘莲花就离开了道观里,沿着后山走进了山林,抄近路返回了家里。
“阿姐,我们顺路采摘了野山菌,晚上炖鸡吃。”
现在这个季节山里还是能找到一些菌子的,两人在路上顺便采摘了一些。正好阿姐今天买了两只鸡回来,盘莲花就让对方炖鸡。
现在还是半下午,时间足够。
等阿姐炖好了鸡,盘莲花拉着方唯去给儿子送了一保温桶的炖鸡,回来后一家人才开始吃晚饭。
“孙老,道观现在游人如织很热闹,你可以放心了吧?另外,你老的两个徒弟也想收徒了,问你同不同意?“
吃饭的时候,方唯详细给孙道人讲了道观的情况。
特意说了一下山上修建道路以及石阶的事情,并告诉对方,年底前后就能通车,到时候去三清观尅就方便多了。
“这两个小子总算出息了,两件事都做的不错。”
孙道人感到很欣慰,他打算等道路修通就回道观看一看。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返回三清观,但方唯能理解。这是对方选择的一种修行方式,他或许最终会回去,但不是现在。
翌日。
方唯一早把盘莲花送到了乡里,然后来到办公室看文件。
这两天社里没什么事,但整个县里掀起了维护社会治安的“晴朗行动”,清除了一大批害群之马。根据简报统计,战果还是很明显的。
前后大半年的时间,县里的风气为之一正,谁还敢跟黄志刚玩阳奉阴违的一套?
方唯对黄志刚的印象大为改观,人家当时遇到挫折,连吴家兄弟的案子都办不下去,可什么都没说。
然后通过很长的时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各个击破,然后才一举扭转了局面。
对方的隐忍、克制、手腕以及决心,都让方唯叹为观止。
“支书,看文件呢?”
这时,赵金生走了进来,笑着和他打了声招呼。
“老赵,过来坐。”
方唯随即起身,给对方泡了一杯茶,然后静等着说口。
“县里号召大家积极种植油菜,已经开始在各乡村作动员,咱们该如何应对?”
赵金生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处理和乡里的关系,乡里最头疼的事情也是与合作社打交道。
合作社自成体系,乡里挨家挨户去动员也没有用,毕竟人家没有分田到户。可面对合作社的时候,乡里总有点底气不足,很多时候合作社都不配合。
这次县农业局牵头搞的这事儿,其实是地区的要求,但具体工作可不好做啊。
“咱们不是有生产计划吗?今年会种植一季越冬油菜,但明年就不一定了,你就以这个思路向乡里汇报。”
方唯不怎么关心这个,现在乡里对农户的约束能力并不强,起码不能强制命令人家种植什么。
合作社有自己的发展规划,更不会接受这种所谓的“动员”,按照生产计划行事即可。
“好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回头就给乡里做一个答复。”
赵金生也是这么想的,他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和方唯通个气。
两人聊了一会,赵金生便起身离去。他这个副理事长就像以前的大队长,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比方唯可忙多了。
他走了之后,随后又有几个理事陆续进来和方唯谈工作,一个上午的时间便匆匆而过。
临近中午。
方唯正准备离开办公室,张文远突然敲门走了进来。
“文远?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到的,我这次回来是向理事会述职的,过两天就走。”
“回家了吗?前些天我还看到了你父母,看起来精神头不错。”
“我就是从家里过来的,支书,中午有没得空?去我那边喝两杯吧。”
两人寒暄了几句,张文远便邀请方唯到家里去吃饭。他同时还邀请了赵金生、郑豹等人,不熟悉的理事他就没有喊。
方唯点点头答应了,不过他还得回去说一声,免得阿姐和阿公等他一起吃饭。
中午。
方唯和赵金生等人在张文远家里喝酒,其间聊了聊香山那边的事情。
不是想谈工作那样聊经营情况,更多是聊一些当地的趣事。工作的事情不急,反正明天张文远要向理事会述职。
“老张,我有个外家侄子想要出去打工,你给安排到空调厂咋样?”
聊着聊着,郑虎突然向张文远说道。
“小事,你让他自己去香山找我就行。不过到了厂里得凭本事吃饭,得从生产线上的工人做起。”
“那就谢了,回头我让他去香山找你。”
安排人进厂当工人,这对于张文远来说是小菜一碟。
现在包产到户之后,劳动力和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多地少怎么办?年轻人便选择外出打工。
像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不错,就少有单独出去打工的,一般都是社里集体安排去了香山。
郑豹的外家侄子是陶岭乡的,人均收入不太高,主要还是听说去香山那边挣的钱多。
大家说说笑笑,但都没有放开喝,毕竟在座的不少人下午还有事。
吃饱喝足之后,大家便纷纷散去,方唯见时间还早,就回去睡了一会。大概睡了半个小时吧,就被阿姐给叫醒了。
“老三,有人找你,说有急事让你赶紧去社里。”
方唯赶紧爬起来,随后去了办公室。
“出啥事了?”
此时,赵金生等人正在等他,他连办公室都没进就和大家一起去了会议室。
坐下之后,方唯赶紧问了一句。
第348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前进公社那边有两个村子为了灌溉的事情,打起来了。事情闹得很大,咱们要不要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
赵金生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下事情的起因,然后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这种事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三级管理制度之下管理的很严格。但现在大队和生产队都不存在了,行政村的管理流于表面,反而是宗族观念抬头。
村子和村子之间往往因为争山争水毛矛盾,一旦上了头后果就很严重。
“这事儿还得引起重视,老赵,你负责统筹安排一下,在一些关键节点多加派一些人手,要做到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还得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
方惟有经验,这种事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起来,不能有任何的麻痹大意。
他和大家交换了意见之后,就开始分派任务,然后让赵金生和郑豹负责执行。
会议结束之后,方唯又去各大队视察了水井的情况,要求必须维护好抽水机等设备,关键时刻要能保证抽水灌溉。
明明不是旱情,结果搞得比旱情时还紧张。
好在事情没几天就结束了,黄志刚亲自带人去了趟陶岭乡,将两个村子的违法人员全部抓获,以强硬的手段平息了事态发展。
方唯松了一口气,在心里暗暗的为黄志刚点了个赞。
几天后。
合作社开始大面积采收林下种植的草药,这次来的客户可不止陈州中医院一家单位,还有不少流通领域的单位。
瑶岭合作社出产的中草药以高品质著称,在全国各地的药材流通单位都很名气。
当然,种植的草药价格不如野生草药高,但胜在数量庞大。如今社里17个大队的林地里都有种植草药,产出量比以前的下塘大队多了十几倍、二十倍。
源源不断的草药从山上成采摘下来,另外想种植的板栗、水果、油菜籽等经济作物,也陆续进行了采摘。
所以这一段时间格外的热闹,由于统购统销已经被打破,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才造就了现在的局面。
打个比方,以前像板栗采摘回来基本上都卖给了收购站,但现在有很多中间商就直接来社里收购,出的价钱肯定比收购站要高。
“方支书,你们今年采摘板栗的时间可比往年晚一点哦。不过也正常,今年的气候不好,好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张科长亲自过来收购草药,他对合作社的情况很了解,所以才会这么说。
实际上方唯故意岔开了野生板栗和种植板栗的采摘时间,和草药放在一起采摘,实际上能提高劳动效率。
“这种极端天气,几十年难遇,不常见的。张科长,走,先去办公室坐坐,你要的货绝对不会少,不给别人也得给你。”
方唯没有解释,然后拉着张科长去办公室喝茶。
到了下午,张科长去抽查了各种草药的品质,品质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非常不错。
第二天。
张科长就带人返回了陈州,毕竟采摘工作需要一个过程,他没必要一直等在这边。
等草药采摘完毕之后,经过处理,方唯就让运输队直接装车,然后给陈州中医院送了过去。对方已经提前付了全款,自然会优先安排。
张科长在医院验了货,感到很满意,随后还专门给方唯打了一个电话表示感谢。
等合作社安静下来之后,包括草药、板栗、水果等全都销售一空。光是草药一项就给社里带来了2000多万元收入,再加上板栗和水果,收入超过了3600万元。
社里出产的东西不愁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西的品质好,而且很早就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忙完这件事,林业大队就开始伐木,将今年的伐木指标全部用光,然后再继续人工造林,周而复始。
合作社所有的林地,树木生长的都很快,人工林几年就可以采伐,始终都保持着一种健康平衡的生态。
砍伐的树木会储存一部分,剩下的交给竹器厂作为原材料。
内部之间自有一套核算机制,不会林业大队白辛苦,该是人家的业绩就要算到人家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