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前的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社里又恢复了宁静。
中秋节前。
大批的生猪拉到了屠宰场,杀猪给大家分猪肉。
也不怪理事会这么大方,今年社里的效益非常好,给大家发点福利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老赵,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茶油给大家分下去。”
采摘油茶籽处理好之后,全部压榨了茶油。
方唯让赵金生趁着过节给大家把茶油发下去,平均每人大概能分到50斤的样子。社里出产的茶油非常好,外面想买都买不到。
“行,顺便再给大家把鸡鸭一起分下去。”
赵金生随即去做了安排,社员们分到了一大堆东西,包括猪肉、茶油、鸡鸭、鸡蛋等,物资的丰富程度堪比过年。
其他乡镇的村民可羡慕了,但如今连公社都解散了,他们恐怕再也享受不到这样的福利待遇。
过节当天。
方唯带着一家老小去了瑶寨。
今天寨子里有庆典活动,方唯也愿意欣赏一下对歌、长鼓舞、火把舞等,还可以喝到清甜的米酒。
比较有意思的是,寨子里还来了一些游客,这些外来的客人都是慕名而来,也想感受一下独特的节日气氛。
走进瑶寨自然不会收钱,但晚上的吃吃喝喝加住宿是要收钱的。
寨里有专门的接待用房,各类消费也都早早制定了统一的价格,不至于胡乱叫价从而败坏了瑶寨的名声。
这些都是方唯的主意,而王松林执行的很好。
两个小家伙是最欢乐的,孙道人也摇头晃脑的很陶醉。
阿公和盘莲花无疑是最开心的,这些东西早就融入了他们的骨子里,别人是在看热闹,而他们才是真正的感同身受。
一场狂欢直持续到深夜,两个孩子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回去睡觉。
阿公觉得很欣慰,现在寨里人人丰衣足食,而精神面貌也比以前更好。有集体的约束,大家就不会是一盘散沙,一些不良的行为也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如今寨里也建立了医务室、图书室,还购买了电视机,也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
翌日。
方唯跑了两趟才把家人送回家,然后又把斌斌送到了县城,这才去了办公室。
“支书,县里通知你去开会。”
方唯坐下没多久,就有工作人员送来了会议通知,点名各单位的第一负责人下午两点半去县城开会。
上面没写明会议的内容,他还有点纳闷。
等他下午到了会议现场才知道,原来是计生工作会议。
有些事是躲不掉的,作为一家大型的集体企业,方唯就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出了问题,他就承担连带责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天。
方唯一早就召集各位理事开会,传达了昨天的会议精神。
“支书,这事儿可不好执行。县里也真是的,这项工作应该由乡里和村里负责,和我们合作社有啥关系?”
等他传达完会议精神,马上就有理事提出了质疑。
“我知道,可谁让所有的村民都是咱们的社员呢?都别废话了,这事儿可不敢开玩笑,一定要重视起来。
老赵,你负责起草一份新的管理制度,把奖金和分配和这项工作进行挂钩,如有违反,就会进行严厉的处罚。”
方唯给大家说了一下什么叫做“一票否则”,要是这项工作出了纰漏,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用,肯定会被点名批评的。
配合县里、乡里做好这项工作,是合作社无法推卸的责任。
随后,赵金生等人都动了起来,他们可以和乡里别苗头,但对于方唯做出的决定还是会不折不扣的执行的。
但事实上,像这样的事并不容易处理。
乡里和村里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但在背地里开骂的人不在少数。
只有方唯最清楚,上面执行这项工作的决心有多大,并且这项工作会持续几十年。
时间匆匆。
合作社和育种中心迎来了秋收的时刻,比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羡慕合作社,人家有现代化的育秧基地、有国内那只世界上最好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就连天灾都挡不住人家的丰收。
而瑶寨的秋收工作还得半个月到二十天,至于县里的其他地区会更晚,但还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
其他县市,有些受灾严重的地区,秋收会推迟个把月。
尽管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期,但很多人还是接受不了,纷纷拒绝再购买低价稻种。省里搞出来的几款杂交水稻成为了替罪羊,受到了大家的抛弃。
有些农户甚至说,哪怕用原来的稻种也不用这几种低价稻种。
省里原本想的是尽快把低价稻种全面铺开,但运气的确不好,遇到了今年年初的极端天气。低价稻种的抗性不好,而南光系列稻种的抗性却极佳。
两相比较,优劣一目了然。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纷纷抛弃了低价稻种也是有原因的。
如此一来,某些人就恨上了合作社和方唯,认为对方是故意和省里唱对台戏。
方唯都懒得搭理这些人,面对一些质疑甚至是抹黑,他就装作没听见,根本不会站出来回应。
而与此同时,想要求购稻种的客户早早就来到了合作社,哪怕在接待宿舍住下来等,都不愿意回去等消息。
收割、脱粒、晾晒、过称、入库等一系列环节走完,合作社以及育种中心培育的两种稻种同时开卖。
6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总产量达到了9600万斤。另外6万亩的【农优76】稻种,总产量达到了6900万斤。
这一季的稻种销售价略有上涨,其中,【南光四号】的价格为每斤3.08元,【农优76】的价格为每斤3.18元。
今年两种稻种的总产值首次超过了5亿元,当然,育种中心还包含了县里的一部分收益,实际上归属合作社的育种总产值为4.2亿元。
又是一次大丰收。
实际上这两年的粮食涨价带动了其他各种作物种子的涨价,稻种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省里推行的低价稻种策略,造成了稻种的价格混乱。
方唯一直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定价,在经历了极端天气考验之后,他的定价反而被更多人所接受。
合作社开卖稻种之后,出货非常迅速。
以至于不少人担心抢购不到,还主动联系合作社,表示愿意加价采购。
不过方唯不会这么干,就是按照先行的价格进行销售,优先照顾老客户和大客户,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将两种稻种全部卖光了。
至于瑶寨那边根本不用他操心,瑶寨有自己固定的客户,从来不存在稻种卖不出去的问题。
但他在瑶寨结束了秋收工作之后,还是去寨里看了看。
“三哥,我们今年的产量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不过那点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就别担心了,一切都很好。”
王松林向方唯汇报了秋收的情况,表示会在一个月之内动工修建一座低配版的育秧基地。
之所以采用低配版的方案,倒不是舍不得花钱,主要还是山上的地盘有限,寨里的田地也有限,不值得花费太大的代价。
方唯考虑了一下,同意了王松林等人提出来的方案。
“那就抓紧时间建设育秧基地,低配版的也行,只要适合寨里使用就好。”
过了一段时间,全县都完成了秋收工作。其他乡的农户,多少还是受到了一点损失,粮食减产的幅度在5%左右,问题不大。
其他县市就惨了,这一季平均减产36%,个别地区的减产幅度甚至达到了5成。
这事儿跟合作社没关系,省里有人会为此承担责任,这就不是方唯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赵金生亲自带队去各乡收购稻谷,他和农户早就签订了合同,现在只不过是履行合同而已。而这一次,却在前进乡遇到了麻烦。
第349章 收购风波,分散风险
“支书,前进乡不让我们直接收购农户手里的稻谷,说我们是投机倒把,他们还要去县里告我们。”
赵金生很生气,前进乡的干部这是故意找茬。
他手里捏着合同居然不让他收购稻谷,要知道合作社是有这一项经营权的。
他回来找方唯,希望社里多去几个人和他一起去县里讨个公道,如果对方还不识时务,那就和对方把官司打到底。
“老赵,不要生气。这事儿你应该去找瑶岭乡,让乡里出面去和前进乡谈,谈不拢咱们再出面。出面解决这种事是乡里的责任,他们总得做点啥。”
方唯听完皱了一下眉头,前进乡要干什么他不清楚,但对方明显是在乱作为。
不过,合作社直接和前进乡发生冲突倒也没必要,可以先向瑶岭乡反映这个问题,然后由瑶岭乡出面比较合适。
赵金生随即明白了方唯的意图,然后就准备去乡里。
方唯想了想,决定和对方一起去,看看郑先发他们怎么说。
于是他开车和赵金生一起去了郑先发的办公室,和对方讲了当前的情况。
“郑书记,请乡里出面和前进乡交涉一下,我们和当地的农户签订了合同的,他们这么做本身就违法了。”
赵金生最后提出了请求,希望乡里出面解决问题。
“前进乡那帮人这是要搞什么?方支书、老赵,你们放心,乡里一定会帮你们讨回公道的。”
郑先发不禁勃然大怒,随后喊来了郑虎,让对方带人去和前进公社进行交涉。
方唯和赵金生返回了社里,大家决定暂时先绕开前进乡,继续从其他乡镇收购稻谷。合作社之前开出的收购价很有诚意,价格比别人开出的都高。
总体上来说,收购稻谷的工作较为顺利。
过了两天。
郑虎带回来了前进乡的条件,对方答应让合作社继续收购稻谷,但价格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上浮15%。
听到这个回答,方唯都被气笑了。
“他们这是要打劫啊?这个条件我不能答应,大不了前进乡的稻谷不要了,一切后果由他们自己承担。”
“别呀,这么搞的话,最终受损害还是种植户。三哥,你先不要着急,郑书记已经去了县里,相信县里会拿出来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
郑虎也很无奈,前进乡从上到下几乎换了一批人,对方很难打交道,摆明了看到合作社挣钱多,想趁机打秋风捞点好处。
对方知道合作社并不出产稻谷,所以才敢这么做。
方唯摇了摇头,他已经猜到了前进乡的意图,自己是绝不会妥协的。要不然除非是把米厂关了,否则的话大家有样学样,合作社岂不是变成了冤大头?
“虎子,你去忙吧。这件事乡里已经尽力了,谢谢。”
他把郑虎打发走了,然后把赵金生喊了进来。
“老赵,你找人放出风,就说前进乡从中作梗,当地的稻谷收购工作无限期停止,农户的损失由前进乡全部负责。当然,农户要是送货上门,我们还是乐于收购的。”
方唯懒得和前进乡的那帮人纠缠,便决定给对方上点强度。
表面上看似乎是合作社奈何不了前进乡,从而放弃了当地的收购,实际上是把矛盾公开,让当地农户去和乡里吵闹去。
另外,他也不是真那么狠心,还是给前进乡的农户开了个口子。
只要稻谷运到合作社,合作社就会收购。至于如何运过来就不关他的事了,相信前进乡的种植户会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