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08节

  方唯没有过多的安慰对方,理事会已经给了张文远足够的权力,要是不受约束才会害了他。

  张文远若有所思,随后岔开了这个话题,叫上方唯一起去吃饭。

  接下来一段时间,方唯基本上都驻扎在了厂区里,倾听广大职工的建议,和大家一起畅想公司未来的发展。

  实际上,两个厂子里大部分都是社里的人,他们对方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也让他更能清楚的了解公司的现状。

  他在香山呆了半个月,然后才返回了社里。

  回来后,理事会召开了会议,方唯向各位理事通报了电气集团公司的经营情况。随后介绍了这次针对集团公司和两个厂子的整改措施,加强了监督和管理,尽量杜绝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支书,这么干的话,张文远没情绪?”

  “还行,他总的来说还是一个讲大局的人。各位,以前我们对于所属企业的控制有些松,这块短板应该尽快补齐。”

  方唯同时提出了加强各家企业的监督管理的措施,包括家具公司、辣椒酱厂、五金厂和运输公司,一定要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来善后。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比照电气集团公司的整改措施,加强了各企业的人财物的监督管理。

  没想到方平还有点小情绪,他觉得社里这么搞事不相信人,觉得自己受到了质疑。

  直到方唯亲自给大哥打了电话,详细说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方平才接受到了这个现实。现在的乡镇企业很多都是粗放式经营,这其实就为将来的企业归属之争埋下了伏笔。

  日后有不少大佬也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通过一系列的改制,才获得了控股权。

  方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合作社下属企业的归属不存在问题,但也要谨防管理层有其他的想法。

  所以,他这次是从源头上打消了所有人的这个念头,无论他们有没有这个想法。

  “三哥,你这么搞岂不是把自己的路也堵死了?”

  晚上。

  盘莲花和男人开玩笑,但说的却是一句大实话。

  方唯却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我本来就没有把社里的企业据为己有的想法,把所有人的这条路都堵死了也是一件好事。”

  “三哥,我就不明白了,你到底是图啥?”

  “这个说不清,或许我想探索另外一条道路吧。”

  方唯没有跟婆娘过多的探讨这个问题,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其实这样就挺好。

  时间匆匆。

  板栗南瓜开始大批量上市,在几个大城市受到了欢迎。

  这玩意的价格并不便宜,在小地方的市场有限,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相当的客户群。

  方涛写的论文在国内有名的刊物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也得到了多方的赞誉,很快就拿到了一项国家级的奖项。

  虽然只是一个二等奖,但也让方涛和农技站的几个人欣喜若狂了。

  这件事也等于是为瑶岭乡增添了光彩,乡里专门开会表彰了方涛等人,然后还给省农科院写了一封表扬信,赞扬了方涛在支援偏远地区的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让院里的某些人感到很不舒服,但又无可奈何。

  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不容抹杀,到时候该给人家晋级、调薪、分房的,一样都不会落。谁要是敢在这方面动手脚,肯定没好果子吃。

  有些人就想不通了,为什么方涛每次都是在瑶岭乡取得了研究突破?

  “院长,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方涛的小叔方唯是知名的育种专家,你说会不会是对方帮着方涛弄虚作假,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给了侄子?”

  院长的心腹提出了疑问,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找到了真相,要不然没法解释一些事情。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样,回头我申请一下,到时候以厅里的名义下派一个调查组,一定会把这件事的事实查清楚的。”

  院长觉得这事儿的确可疑,于是他就向省农业厅提出了建议,建议成立一个调查组,去查一查方涛、方唯等人弄虚作假的问题。

  因为方涛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厅里研究了半天,然后很低调的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调查组,悄悄的奔赴了新林县。

  理由就是接到群众举报,方涛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而方唯也是直接参与者。

  调查组来到县里,黄志刚觉得很惊讶。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方涛同志我是知道的,他和我们瑶岭乡农技站几名同志,一起攻克了板栗南瓜本土化栽培的难题,大家都知道这事儿啊。

  至于说方唯同志参与了此事,那就更可笑了。方唯同志是育种专家没错,但成果主要集中在杂交水稻的育种方面,他哪有时间捣鼓这个板栗南瓜?”

  黄志刚直接为方涛和方唯说了话,调查组的人都有点懵圈。

  这可不是啥好现象,调查工作还没开始,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就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不过他们还是在县里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去了瑶岭乡。

  郑先发和乡干部的口径也都一致,尤其是农技站这边,他们对于所谓的调查很气愤。

  有关板栗南瓜的研究项目,是方涛带着农技站的几个人夜以继日的工作,才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们决不允许有人诋毁这一切,坚决要求调查组还人清白。

  调查组已经猜到了结果,所谓的举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他们随后去了育种研究所见到了方涛,方涛和农技站的几个同志,拿出了所有的实验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轨迹,完全没有任何的投机取巧。

  而且,经过大量的走访,群众也都纷纷站出来证明,方支书几乎很少来育种研究所,班板南瓜能成功栽培,的确是方涛等人的功劳。

  铁证如山,调查组最终带着举报不成立的结论返回了省城。

  农业厅的负责同志很不高兴,把农科院的院长臭骂了一通,太丢人现眼了。这明明是为省里争光的大好事,结果还搞出了这么一次调查,真是不知所谓。

  院长碰了一鼻子灰,把心腹狠狠的训斥了一顿。

  他忽然发现自己非要和方唯对着干其实很不明智,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现在已经没办法和人家缓和关系了。

  武耀阳也听说了这事儿,心里暗暗的给院长记了一笔账。

  方涛都已经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结果对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拿着所谓的举报信去调查方唯和方涛,其真实目的值得怀疑。

  不过,他暂时没有发作,等有机会的时候他一定会换了那个院长的。

  方唯自始至终都没有感到过紧张,他的确没有插手侄子的研究,给侄子提供帮助的是属性的加成作用,这是不可能调查出来的。

  涛涛等人虚惊一场,还好他们的研究过程很规范,要不然真是说不清了。

第361章 贪心不足蛇吞象,纵火

  上午。

  方唯来到了育种研究所,把方涛等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

  “各位,不要在意一些细节,你们的研究成果很重要,能获得国家级大奖就是证明。所以,我决定把下一个研究项目也交给你们,条件和之前的一样,有没有信心做好?”

  他没有针对之前的调查说什么,而是直接拿出来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培育新型的高产玉米,除了产品还要在品质和口感上表现突出。

  这个研究项目就具有相当的难度,方涛等人需要从头开始筛选母本,然后分别进行培育。

  光是这个筛选的过程,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运气好的话,很快就可以找到合适的母本,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刚开始方唯是不会帮他们的,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

  “方支书,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方涛等人很有信心,他们情绪高昂的接受了任务,然后就开始商量研究的路径。

  不用说,先要找到优秀的母本,然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或许才能找到他们需要的植株。然后才可以谈到培育种子的问题,其实没那么容易。

  商量好初步的工作之后,方涛等人就兵分三路,去往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玉米品种。

  他们的做法简单粗暴,就是看着还行的种子都一样买一点,然后打包寄回去。重复的品种就算了,只要不同的品种就尽量补齐。

  筛选的过程就是大海捞针的过程,所以样本要足够多,单个品种的数量需要的不多,一两斤就够了。

  方唯发布了任务就不再管他们,最近这些天他都待在了运输公司。

  运输公司虽然是新成立的单位,但业务发展太快,邓元恩忙得焦头烂额。

  方唯带了几个理事过来给他帮忙,等他把经营管理理顺了他们才撤出了公司,同时又给对方补充了两名助手。

  “支书,看这样子,运输公司起码要忙到年跟前了。”

  “没那么夸张,距离过年一周到十天就会逐渐停止发货,运输公司自然也会闲下来。不过,越是繁忙越要注意交通安全,回头还得和邓元恩他们多强调几次。”

  忙完了运输公司的事情,方唯以为自己能清闲一阵子,结果五金厂、辣椒酱厂、竹器厂等企业又迎来了税务大检查。

  具体的事情不需要方唯出面,但遇到各厂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还得出面。

  这一忙就忙到了年底,合作社又要开始进行年终结算了。

  上午。

  方唯去县里参加了有关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会议,省里出台了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些措施,县里也宣布成立了【乡镇企业局】。

  不过说实话,除了合作社下属的各家企业,县里还真没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乡镇企业。

  会议结束之后,新成立的乡镇企业局又指名邀请了部份人员,去局里开研讨会。其中就有方唯,他连午饭都是在机关食堂吃的,中午都没休息。

  “要搞活乡镇企业,就不能墨守成规,在经营上应该有所创新。鼓励发展措施你们都看了,比如像允许有能力的人进行承包就是不错的主意。”

  研讨会没什么营养,方唯听得昏昏欲睡。

  有人谈到了承包的问题,认为这是搞活乡镇企业的灵丹妙药,就和包产到户一样。

  然后他就听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提议:

  “方支书,现在讲究开放搞活,你还是抱着过去的一套怎么行?我想承包你们的辣椒酱厂,承包费多少你给个数目,不会让你吃亏的。”

  说的话人是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男人,此人之前承包了两家小型的社队企业,勉强算是“乡镇企业家”,所以才能来参加这个研讨会。

  或许是对方这两年赚了一些钱,说话有些肆无忌惮,居然喊着要承包辣椒酱厂,而且话里话外还很不客气。

  “你贵姓?”

  方唯被气乐了,冲着对方问道。

  “免贵,我姓王。真的,方支书,你要是能让我承包辣椒酱厂,别的不敢说,一年利利润翻倍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人得意洋洋,直接放了个卫星。

  “你倒是什么牛都敢吹,还是回去照照镜子吧。各位,社里还有事,你们慢慢聊,我先走一步。”

  方唯懒得搭理这种傻子,辣椒酱厂一年多少营业额?多少利润?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承包出去?真不知道他哪来的底气,大言不惭。

  这个研讨会真没什么意义,于是他站起来和会议主办方的几个人打了招呼,随即离开了会场。

  “你们看看他什么态度?”

  姓王的被晾在了当场,只好自己找个台阶下。

  在座的好些人都不忍直视,这个憨货,招惹谁不好干嘛非要招惹方唯?再说了,辣椒酱厂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很畅销还远销海外,怎么可能承包出去?

  承包,一般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才会采用的方法,效益好的企业是不会这么干的。

  但也有个别的人知道姓王的底气,心里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方唯出去之后,就直接开车返回了社里。

  他在办公室坐下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把郑豹喊了过来:“豹哥,你查一下姓王的底细,我倒要看看谁又想把脏手伸向咱们了。”

  “好的,你等我的消息。”

  郑豹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马上去调查那个姓王的家伙。

  毕竟对方的提议太令人惊讶,事出反常必有妖,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首节 上一节 408/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