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
这一季的新稻谷都陆续下来了。
赵金生又开始忙着收购最新的【南光四号】稻谷,收购的稻谷源源不断的运到了米厂,经过加工包装,再流向了全国各地。
合作社对于稻谷的收购标准,执行的很严格,并没有因为产品的畅销而大肆扩大产量。
新林县之外只有个别的地区产的【南光四号】水稻,进行了原产地认证,其他地区的稻谷一律不收。
目前有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仿冒的情况,合作社和有关部门配合进行了打击,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难以杜绝。
“我们只能想办法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老赵,你安排人对采购稻种的客户进行回访,告诉他们,谁要是向仿冒【瑶岭大米】的单位和个人供应稻谷,一旦发现,今后将会断绝稻种供应。”
方唯知道是没办法彻底杜绝假冒商品的,但总得想办法加大对方的假冒成本,要是放任不管,总有一天会毁了【瑶岭大米】的牌子。
赵金生和各位理事随即动了起来,一方面积极举证坚决打击假冒的行为,另外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南光四号】到稻谷的流向。
大家忙活了大半个月,又坐到一起开会。
“特么的,有一家企业很鸡贼,对方注册了一个【五岭大米】的品牌,原料还是用的【南光四号】稻谷。
【五岭大米】的定价比咱们稍低一些,对方也傻的在广告上花钱,对方的生意居然做的红红火火,我还没办法告他们。”
这段时间大家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不过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赵金生就说了一件事,搞得大家都很郁闷。
“这个真管不了,人家又没有侵权而是重新树立了一个品牌,能做起来是人家的本事。这事儿不用特别特别关注,随他们去吧。”
方唯笑了摇了摇头,这世上永远都不缺聪明人。
只不过【瑶岭大米】的名声在外,【五岭大米】即便是合法经营,看起来也像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模仿者”。
“这件事就讨论到这里,下面咱们开始商量来年的生产计划。”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来年的生产计划,刚才的讨论只是即兴发挥。
方唯敲了敲桌面,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明年的生产计划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原则上继续压缩【南光四号】稻种的产量,从而增大【农优82】的产量。”
他打算明年集中释放一批【农优82】稻种的产能,将市场空缺全部填满。
同时压缩【南光四号】稻种的产量,集体的分配比例需要大家商量。
“要不咱们来一波狠的,来年只种植2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剩下的10万亩农田全部种植【农优82】稻种。”
这时,赵金生提出了一个建议,狠狠的将【南光四号】稻种的产量砍了下去。
但也有理事觉得还不错,建议直接将【南光四号】稻种的种植面积减少到1万亩。
“种植11万亩的【农优82】稻种会不会太多了?如果供应过于宽松,是会影响到稻种的价格的。”
大家原则上都同意缩减【南光四号】的种植面积,但具体到两个稻种的比例就产生了分歧。
“各位,那就按照10比2的比例进行分配吧,10万亩农田种植【农优82】稻种,2万亩农田种植【南光四号】稻种。
如果明年的【农优82】稻种由于产量过大,市场难以快速消化,那么等到明年夏种的时候还可以再次调整种植比例。”
方唯觉得大家的意见没有根本上的分歧,便一锤定音。
其实稻种在各地都是有存量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消化存量,然后再逐渐加大供应。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就是能稳定稻种的价格。
市场供应适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等大家感觉到紧张之后再放量。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然后他就准备宣布散会。
“支书,那接下来咱们还接不接受稻种的预定?”
“【南光四号】不接受,【农优82】可以拿出一半的预计产量进行预售。”
方唯起身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然后率先走出了会议室。
他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去田里转了转。
此时,各大队的农田已经种上了优质的草种,等成熟之后就会翻进地里用来肥田。今年没有继续种植油菜,而是采取了冬季休耕的做法。
乡里对合作社的做法很不满意,地区下达了任务,要建设油菜种植示范工程,没了合作社的巨大产量,瑶岭乡今年冬天肯定完不成任务。
中午。
方唯回家吃了饭,刚想休息一会,结果郑先发就找上门来。
“方支书,你们这么干会让乡里很被动啊。到了年底开会挨批评都是小事,搞不好还得挨罚。”
“郑书记,合作社有自己的生产计划,不可能为了迎合谁而随意改变。你们挨批评也好受罚也好,都和我们没关系。”
方唯白了对方一眼,音量稍微提高了那么一点点。
“你看你,飘了不是?我来找你只是公事公办,你表明了态度我回去后就和大家说,你也不用冲我喊。”
郑先发今天有些不对劲,说话阴阳怪气的。
方唯仔细的看了对方几眼,忍不住笑了出了声。
“郑书记,你是不想干了吧?现在找个地方养老是不是早了点?我和你说,他们非要搞什么油菜种植项目,其实是违反政策的,更何况谁都没有资格强令合作社改变生产计划。”
他不为所动,郑先发的卖惨在他这儿不好使。
郑先发见对方软硬不吃,也就懒得再磨牙,直接拍屁股走人。
说实话吗,这一趟他是不得不来,要不然上面还以为他消极怠工呢。当然,来了也没用,别说是他,就是黄志刚甚至是地区的头头,也拿合作社没办法。
合作社的规模太大了,光是社里的社员们就有好几万人。再加上和合作社绑在一起的种植户,以及瑶寨、育种中心、田炳义合作社等,牵扯到十几万人的生计问题。
除非是合作社真的敢违反乱纪,否则,谁也不敢轻易动合作社。
方唯倒不是觉得种植油菜不好,但这种命令式的做法会引起很多弊端。首先是违反了政策,你得让别人有选择权,而不是通过高压让人家种植什么不种植什么。
其次,用命令下压让大家种植油菜,万一行情不好亏了怎么办?
亏了的话,地区给不给人家弥补损失?不管不顾的话就会失去公信力,得不偿失。
因此,他很反感这种做法,当即以代表的身份给地区写了一份公开信,批评了一些人强令各县种植油菜的做法。
同时,他还把这封公开信寄到了京城,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这下子可乱了套了,就和捅了马蜂窝差不多,强令各地种植油菜的事情引起广泛的关注。
第360章 公开信,是荣誉还是弄虚作假?
下午。
方唯刚到办公室,黄志刚就陪同地区来人走了进来。
“方支书,这是地区农业局的王局长。”
来人他不认识,黄志刚随后给两人做了介绍。
方唯和对方打了招呼,工作人员很快就送来了茶水,王局长才开口说道:
“方唯同志,你对我们的一些做法有意见可以提,又何必非要以公开信的形式将我们军?市里希望你能撤回公开信,有啥事好说好商量。”
王局长满脸不高兴,大力推广油菜的种植和他脱不开关系,所以他也是公开信的直接受害人。
本来他这次到新林县是抱着与方唯缓和关系的态度来的,结果,他一看到对方那副风轻云淡样子就来火,说话就很不客气。
“王局长,你要是这种态度,那咱们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这件事本来就是你们的错,你说你们搞得这项目进行了几年了?搞得各地苦不堪言。
我也不瞒你,这封公开信我已经寄去了京城,想必上面也知道了此事吧?所以,咱们双方都不要吵,等着上面给个说法吧。”
方唯根本不吃这一套,现在地区那边早已是物是人非,大部份人都不熟悉,他没必要给对方留面子。
而且他也不怕有人会打击报复,还是那句话,只要合作社能一直健康发展下去,就没有人能动得了他。
除非他自己作死。
“你!真是太过分了。”
王局长被气得不轻,当即也顾不上自己的风度,直接拂袖而去。
黄志刚憋着笑,给方唯使了个眼色,然后就去追王局长。他实际上对地区强令各地种植油菜的事情,也有看法,提了几次意见人家都不睬他,他也很无奈。
这件事上面很快就有了反应,王局长等人的做法被当成了反面案例,进行了公开的通报批评。
王局长等人都被处理了,强令种植油菜的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
“方唯同志,你可真行!”
郑先发被震惊的目瞪口呆,他原以为方唯最多就是拒不执行命令,不种植油菜就完了。
结果对方直接写了一份公开信,并把这事儿捅到了上面,额记过地区那边一群人挨了处分。都不用猜,一定有很多人恨死了方唯。
“我这么做还不是被你们给逼的,要是我不出手,县里和乡里受到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到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不能被外力干扰,要是连种植的自主权都没有,我们还怎么发展?所以,与其以后难受还不如现在就掀桌子,也让有些人今后做事有所顾忌。”
方唯还有些话没有说,合作社家大业大,明里暗里不知道被多少人盯着呢。
如果不适时地展现一下自己的力量,谁知道还会有多少麻烦在等着。反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出击,让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清醒一些。
“我算是服了你了,特么的,我现在真的很羡慕虎子,他屁股一拍就走了,麻烦事都留给了我。行了,你忙吧,我走了。”
郑先发离开了方唯的办公室,直接返回了乡里。
他觉得瑶岭乡的工作最难做,乡里有合作社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什么事都得看人家的脸色。
尤其是上面的命令与合作社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他和乡干部就里外不是人。
难啊!
方唯管不了郑先发的想法,他干了这件大事之后,就外出巡视去了。
他首先到了香山,视察了电风扇厂和制冷设备厂的经营情况。
张文远就认准了空调和电风扇的生产,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赢得了数量众多的客户的青睐。
电气集团公司的经营业绩节节攀升,产品远销海外,在国内市场上更是一骑绝尘。
“支书,我们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离不开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公司上下谁都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各位理事放心!”
张文远表了态,表示自己不忘初心,绝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方唯点点头,他对谁都一样,不以感情来衡量每个人是否忠心,而是以制度来约束大家的行为。
来之前,社里收到了几封举报信,说什么的都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举报张文远等人有自立门户的打算。
对于这些举报,大部分他都不信。
但为了澄清事实,他这次来就带了一个审计小组,随即对电器集团公司、电风扇厂、制冷设备厂进行了专项审计。
审计没发现什么问题,但他还是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并控制了关键的财务岗位。
另外就是加强人事部的管理,同样,他加强了对人事工作的掌控力度。
另外就是销售部,他特意从竹器厂把于浩调了过来,担任销售部的负责人。
“方支书,你这么干,不了解真相的人还以为我失宠了呢。”
张文远苦笑不已,知道这次举报事件还是引起了理事会的警惕。
“这都是为你好,用制度约束人比感情用事要科学,省得以后再有人乱嚼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