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27节

  田炳义还适时地种植了部分经济作物,比如像板栗南瓜,经济效益也很好。

  他在慢慢的积攒南栗南瓜的种子,等方唯那边开始销售板栗南瓜的种子,他也会及时跟上。

  市场需要培育,眼见得板栗南瓜在大城市开始风靡,未来开售种子也不过迟早的事情。

  “你们倒是挺会发现商机的,现在板栗南瓜供不应求,今年你们就可以培育种子了,效益还会进一步增加。”

  方唯看出了田炳义的心思,同意对方今年开售板栗南瓜的种子。

  具体能卖出多少不好说,主要看板栗南瓜的市场接受度。喜欢吃的人越多,需求就越大。

  合作社今年没有空闲的土地培育蔬菜种子,估计今年的蔬菜种子供应又会变得紧张,价格上涨是在所难免的。

  现在动不动就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就是市场经济的具体的表现。

  “大哥他们年年都不回来,这是准备在城里扎根了啊?”

  说完了这事儿,田炳义话锋一转,又说起了方平和田桂花。

  他们去了省城之后,回来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就算疼儿子也不是这么个搞法呀。看来,大哥两口子是打算在省城生活了。

  “本来大哥他们是要回来过年的,结果涛涛在年前突然返回了省城,他们就改变了主意,想和儿子一家在一起过年。”

  方唯不清楚大哥的想法,但只要家具公司一直在经营,他就会常年累月驻扎在那边,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但对方肯定不会把户口转移到城里去的,因为转了户口,就会失去社员的身份,社里的分红就没了。

  像家具公司等下属企业,所有人的工资奖金都是从企业开支的,并不是从合作社开支的。其中也包括在各家企业工作的社员,比如像方平、盘莲花等人。

  但社员们的年终分红,每个社员都有,失去了社员身份就没有了。

  两个人边喝边聊,二姐和盘莲花也在一旁拉家常。

  一家人难得在一起聚一下,田炳义和方梅一家便在方唯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去。

  方唯没有送姐姐一家人,人家骑着自行车来的,自然是骑着自行车回去。

  他和盘莲花带着女儿,去了三清观躲清静,顺便把孙道人和斌斌接了回来。

  对于孙道人不愿意返回三清观一事,很多人都不理解。方唯却知道对方的修行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不会被这些东西束缚住。

  春节匆匆过去,年后第一天上班,合作社就遭受了无妄之灾。

  这天早上。

  方唯来到了办公室,有人送来了文件和报纸。他先去泡了一杯茶,然后坐下来看文件,看了一个多小时文件顺手抓过来一张报纸扫了两眼。

  “嗯?”

  方唯顿时觉得不对,仔细把那几篇文章看了两遍,便把报纸拍在了桌子上。

  这几篇文章针锋相对,其实就是两种观念的碰撞。

  有人觉得分田到户这些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本来也没啥,人总会不同的观点,但文章里却拿瑶岭合作社举例,这就让方唯感到很头疼。

  反驳这种观点的文章,自然就会把瑶岭合作社拿出来当反面教材。

  方唯觉得这就是无妄之灾,神仙打架,干嘛非要扯上合作社呢?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他接起来一听,是县里的宣传口子打来的。

  “刚上班就有媒体和我们联系,说要采访你们,你看看什么时候有空接待一下人家?”

  “不好意思,我们不接受任何采访,哪家媒体都不接受。”

  方唯毫不犹豫的开口拒绝。

第378章 激流旋涡,对手

  开玩笑,他什么都没做就有人把合作社拖进了激流旋涡,要是他接受采访还不定会惹出什么轩然大波呢。

  方唯觉得这种争论没什么意义,更不想参与。

  “方支书,这其中可是有几家全国知名的媒体哦,你确定要拒绝采访?”

  “我确定。”

  “那行,我就这样给人家回话吧。”

  对方也很无奈,知名媒体打来电话,还不得不重视。

  现在合作社明确拒绝了采访要求,他就有话说了,反正责任也不在他这边。

  放下听筒,方唯摇了摇头,起身去工业园区转了转。

  现在合作社下属的五金厂、竹器厂、辣椒酱厂都在这边,生产环境的确比以前好了很多。

  他转了一圈,看到五金厂、竹器厂还在为年后的生产做准备,而辣椒酱厂已经开足马力在生产了。

  现如今,工业园区的锁具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规模,园区基本上没有空置的厂房。这个点,崔义明抓的非常好,也让他在各种会议上出尽了风头。

  中午。

  方唯和盘莲花回家吃的饭,毕竟两个人都有车,从乡里到家里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他和婆娘说了今天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表示不愿意掺和进去。

  “三哥,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开的。我总觉得,这件事还没完,肯定还会有人拿合作社做文章。”

  盘莲花凭着女人的直觉,认为这件事还有后续。

  方唯无奈的笑了笑,真要是有后续他也没办法,只能等到时候再说。

  时间匆匆。

  社里开启了春耕工作,各种农业机械开进田里,将休养生息了一冬天的土地翻了一遍。

  初春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泥土里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会被消灭很多。再撒上一些生石灰,消毒工作就完成了。

  育秧基地开始播种,等秧苗达到了标准,就可以进行插秧。

  农业生产基本上就这样,年复一年,播种收获,所有人的希望都在田地里。

  舆论上的风波还未散去,但方唯坚决不参与这种讨论。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争论来争论去没有意义。

  他抽空对去年的收获进行了结算,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升级几个设施呢。

  去年一共产出了6400万斤的额【南光四号】稻种,27600万斤的【农优82】稻种。这些就是合作社农业生产的主要部份,另外还有经济作物的产出、养殖业的产出、林业的产出等等。

  【采收农作物,点数+64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2760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60800000】

  【副业结算,点数+23600000】

  【瑶寨合格田炳义合作社结算,点数+8000000】

  【总点数:1291281360点。】

  收获了大量的点数,方唯打算进行一波升级。

  【归属设施】→【生活设施】→【主宅】

  【设施等级:(17级,010亿点)】

  【设施属性:坚固、耐久、凝神、静气、旺主人】

  【在此建筑内生活,全属性额外增加170%,气运+1,抗衰老+1,警示+1】

  【总点数:791281360点。】

  首先消耗了5亿点点数,将【主宅】等级提升到了17级。

  这次的运气比较好,刷出了大礼包【警示+1】。这个属性有点像“心血来潮”,凡是妨碍主人或者主宅内生活的人,方唯就会有一种预感从而产生警觉。

  没有具体指向,全靠方唯自己根据警示去判断。

  虽然这个属性有些模糊,但作用却非同小可,能让方唯趋吉避凶,说不定就能躲过一劫。

  接下来升级什么呢?他考虑,现在的种植区面积已经很大了,怎么都用不完。育林采摘区也一样,暂时没必要升级。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升级【制冷设备厂】。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制冷设备厂】

  【设施等级:(17级,010亿点)】

  【设施属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设计研发成功率。】

  【在此建筑内生产劳动,全属性额外增加85%,畅销+1,育才+1】

  【总点数:291281360点。】

  现在升级需要动辄几亿点的点数,比如像提升到17级,就需要5亿点点数。他这边才升级了两项,就只剩下不到3亿点的点数,又不够用了。

  暂时就这样,等下次的点数攒够了,就可以提升竹器厂、五金厂和辣椒酱厂的等级。

  这天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会议通知,通知要求他于三日后前往京城开会。

  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现在两种发展模式的争论并未停歇,估计到了本次会议上,这个争论还会延续。

  而身处风口浪尖的方唯,恐怕很难置身事外。

  临走前,他召集赵金生等人开会,宣布了几条纪律。

  第一条就是拒绝一切采访,不允许记者在各大队随意活动。第二条是,所有的理事和大队长,禁止在各种场合公开发表意见。

  开完会,方唯便动身前往京城。

  不出所料,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讨论最近的争论,最后形成了共识,积极评价了分田到户这些年取得的成就。

  方唯基本上很少说话,轮到他发言也只是一带而过,强调了合作社的特殊性,以及不可复制性。

  让他感到很欣慰的是,这次会议他并没有成为靶子,也几乎没什么人攻击他和合作社。现在谁都知道了合作社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这种个例不具有探讨的价值。

  会议结束之后,全程摸鱼的方唯便返回了社里。

  回来后的

  “异类不好当吧?别说你,这段时间就连我都是提心吊胆的。”

  方唯去县里向崔义明通报此次会议的精神,对方很有感慨,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

  这次事情不管是县里还是合作社,都处理的很好,没有让人抓住任何把柄。否则的话,一旦陷入某些事情的漩涡,再想爬出来可就难了。

  “无所谓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次去开会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以后我绝不做口舌之争。”

  方唯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甚至对有些事感到了麻木。

  他总结下来就是不做口舌之争,闷头干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不说这些了,你有这个觉悟就不会有大的波折。这一季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崔义明也不想陷入这些无休止的争论当中,随即转移了话题。

  “这一季我们会种植2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10万亩的【农优82】稻种,和去年一样。”

  方唯随即做了回答。

首节 上一节 427/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